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秉琦先生是中国公众考古事业的先驱,本文回顾了他考古学公众化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他的这种思想缘起于上世纪50年代,发展于80年代,大成于90年代,并在《中国文明起源新探》一书中得以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2.
苏秉琦是中国高等学校考古学教育的开拓者,他领导创建了中国第一个考古学专业——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长期负责专业的教学、科学研究、田野实习和年轻教师的培养,成绩卓著。在北大先后成立考古学系和考古文博学院后仍然不断地给予指导和帮助。他有教无类,奖掖后学,全国有许多考古学者都曾得到他的指教与帮助。他为提高考古学研究的水平,为中国考古学走向世界而竭尽毕生的精力。他崇高的风范受到学界普遍的推崇,他是我们永远的导师。  相似文献   

3.
苏秉琦先生一生为创建中国考古学学科理论和有中国特色的考古学派而不懈努力,并在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考古学结合、考古学与现实结合上取得瞩目成就。晚年在思考科学未来时提出"动态考古学"及古与今、中国与世界接轨等新课题。  相似文献   

4.
李彬 《青年记者》2013,(1):52-54
中国自改革开放初期引入传播学以来,三十余年间大多承袭以美国为典范的经验学派,而轻略以欧陆为中心的批判学派。中国人民大学刘海龙副教授曾经提出一个耐人深思的问题:1982年5月初,施拉姆访问了北京、上海、广州三地的大学与新闻研究机构。这次访问对中国内地的传播学引进影响深远。施拉姆访问时的演讲以及由他撰  相似文献   

5.
6.
“中国学派”的断裂与传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化浪潮之下,费孝通的“乡村工业化”,已经进入了反思阶段,而乡村沦陷,开始进入很多人的视野。这个时候,随着研究对象乡土性的瓦解,学科的根基开始松土,我们是否应该开始担忧下一轮的断裂,以及之后的传承问题呢?  相似文献   

7.
传播学自拉斯韦尔发表《世界大战的宣传技巧》以来,一直按照西方近代学术范式进行研究。尤其是经验学派的传播研究,深受英国经验主义、欧陆实证主义、美国实用主义等哲学思潮的影响。如今,越来越多的学者意识到:传播是一个文明或一种社会是否能够保持均衡、协调、有序、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传播学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查海和牛河梁两处遗址出发,系统地梳理了苏秉琦先生关于玉器方面的相关论述,指出苏先生由辽西地区史前玉器的内涵中所提升出的许多重要学术观点,如"上万年的文明起步"、"最初的王权象征物"等,已成为他关于中国文明起源系统学术思想的重要支点。  相似文献   

9.
传统学派与批判学派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当今的传播学研究领域有两大对垒的学派:一是以美国为主体的传统学派,或叫经验学派、行政管理学派:一是以欧洲为中心的新兴的批判学派。既然是两个学派、两个阵营,就说明二者之间存在不少差异(当然也不是绝对的,互相有渗透)本文即想对此做一初步的探讨与分析,看看他们到底有哪些不同。 一、差异面面观 批判学派的“批判”,可以说有两层含义:一是对当今不合理的、异化的传播现象进行批判性的揭露和分析。二是对商业化、实用化、经验化的传统理论进行否定性的抨击与扬弃。于是,批判学派自诞生之日起,便同传统学派处于天然的对抗状态中。这种对抗从更广阔的文化背景上看,可以说是拥有古老文化传统,作为西方文明摇篮的欧洲,同没有多少历史根底的美国,在学术思想上的较量。也可从另一角度讲,六十年代兴起的  相似文献   

10.
批判学派和传统学派是传播学研究领域中存在的两个较大的、思想相对的学派。本文从两个学派的发展历程和思想观点出发,对两个学派的研究方法和态度取向予以分析比较,并探讨了两个学派在发展中的借鉴、融合趋势。  相似文献   

11.
浅析中国档案学的学派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档案学的学派问题一直受到我国档案界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文章论述了学派的基本概念和特征,介绍了中国档案学派的建设基本情况.认为中国目前还没有形成档案学派,进一步分析中国档案学派没有产生的深层次原因,提出从建立档案学科学共同体、增强档案学人主体意识和建立良好学术环境等方面来构建中国档案学派.  相似文献   

12.
美国哲学家拉瑞·劳丹说:“一个研究传统是一个关于所研究领域内的实体的过程的一般假定和在这一领域内用以研究问题和建构理论的适当方法的体系。”。这意味着,任何科学研究传统都具有某些本体论和方法论的假设和前提。传播学中经验学派和批判学派对立的根源就在于,这两个不同阵营中的学者对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具有不同的预设,具体而言,他们在方法论上的分歧表现为:是坚持实证主义这是趋向于人文主义?  相似文献   

13.
本简述了太谷学派的发展历程及研究概况。主要评介了方宝川编撰的《太谷学派遗书》三辑,在太谷学派研究领域中的重要史料价值和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14.
考古工作者在山西省襄汾县陶寺村首次发现了可能为城墙的夯土建筑。它分南、北两部分,北部大致连成四边形,具有城址形态;南部断断续续大致连成东南——西北一线。考古专家由此推断,这里极  相似文献   

15.
走向公众的“国际考古日”
  2014年考古文博界最大的主题或许是一个全新概念的提出:“公共考古”。随着中国社会的飞速发展,政府、公众、社会组织、团体机构对文物、博物馆、文化遗产等方面愈加重视。响应国际号召,中国先后设立国际古迹日(4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5月18日)、中国文化遗产日(6月第二个星期六)。其中国际博物馆日和中国文化遗产日是当前中国文化遗产方面最重要的节日。今年6月18日,《中国文物报》、中国考古学会公共考古专业指导委员会、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北京大学公众考古与艺术中心、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考古系联合提出一个倡议,将每年10月第三个星期六的“国际考古日”作为我国考古界和考古人的正式节日。  相似文献   

16.
《报林求索》2012,(6):136-137
<正>巴拉德之后,泰坦尼克号的残骸依然在黑暗中沉睡,却不再如往日般孤寂。直到卡梅隆的到来。他带回的不仅是清晰的照片,还有一部宏大的电影《泰坦尼克号》。  相似文献   

17.
李静 《兰台世界》2012,(4):11-12
1928年10月至1936年6月,前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对安阳殷墟进行了15次有计划的发掘,为考古学、历史学、文字学、语言学等众多学科提供了数量庞大的科研资料.殷墟发掘在推动各个学科巨大发展的同时,也涌现出了一批中国现代学术史上有着卓越贡献的专家学者,著名考古学家梁思永先生便是其中之一.梁思永先生在殷墟考古中,先后主持了后冈遗址以及侯家庄西北冈的发掘工作.其中,后冈遗址的发掘被评价为"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发展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转折点"[1].今年是梁思永先生逝世58周年,也是后冈遗址发掘81周年,本文通过对梁思永先生考古工作及其成就的回顾,以此来缅怀这位近代考古学的先驱.  相似文献   

18.
《上海档案工作》2011,(10):48-48
汤黎华在《档案管理》2011年第3期撰文说,中国档案学自1934年诞生以来,已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学科体系,但是,中国档案学派至今没有产生。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文化工业的商品化、标准化和肯定性是法兰克福学派文化工业视野中的三个突出特性.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动画艺术家失去了创新的环境,动画作品失去了与社会间离的活力,动画消费者也不再追求真正的趣味.中国动画艺术繁荣的三个关键要素均遇到了问题,"中国动画学派”也随之烟消云散.  相似文献   

20.
博物致知 在2013年11月24日的《新民晚报·新视界》栏目刊发了一篇标题为《吾本操后:曹操家族基因研究纪实》的长篇报道,该报记者专访了复旦大学历史学和人类学联合课题组专家,披露了“曹操家族DNA研究”的细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