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视听评议》栏目选发两篇文章,其一《<新闻调查>何以与众不同》,文章分析全面细致,虚实结合,其二《<艺术人生>之艺术魅力》行文流畅,激情见诸笔端。两篇文章对节目制作都有启发。  相似文献   

2.
更正     
《云南档案》2008,(6):39-39
<正>因编辑疏忽,《云南档案》2008年第五期第8页、第10页两篇文章的作者排版错误,现更正为:《浅谈高校档案管理人员素质教育》作者为郑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曹玉兰;《高校  相似文献   

3.
拜读今年《新闻知识》第1至第8期,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第7期。该期登载的《进一步做到雅俗共赏——<新闻知识>三岁之后的打算》(本刊评论员)及《抓五个环节要办出特色——<新闻知识>三周年小结》(本刊编辑部)两篇文章,读后如饮清泉甘露,令人舒畅,感人肺腑。读这样的评论和文章,犹如亲  相似文献   

4.
羿克 《今传媒》2011,(4):22
<正>主持人语:本期传媒与法栏目选了三篇文章,第一篇文章《网络隐私权的侵权责任分析》是由陕西省公安厅纪委办公室副主任陈伟撰文,文章首先提出了网络隐私权的概念,同时概括了网络  相似文献   

5.
<正>1995年夏,我的大舅赠我一本由他主编的1990年5月出版的第62辑《广东文史资料》。资料中有两篇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我国收复南沙群岛的纪实文章,一篇是由麦蕴瑜、麦士尧、何炳材、戴熙愉、林焕章等人口述,由我大舅整编的《1946年我国收复南沙群岛实纪》;另一篇是由原香港《大公报》记者黄克夫执笔的《南沙群岛实踏记》。这两篇文章详实记录了中国政  相似文献   

6.
四十八年前,新中国成立刚刚一年多。著名学者北京大学向达教授在《新建设》杂志上刊载题为《关于书的几个问题》一文,从读者的视角对图书的印制形式等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这篇文章引起出版总署胡愈之署长的重视,大约不到两个月时间,胡愈之就自撰写《读了<关于书的几个问题>》一文在《人民日报》上发  相似文献   

7.
某报登载了一篇文章,题目是《杂文的福气——<微言集>序》。盛赞《微言集》作者“逻辑思维中,用激情表达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微言集》这本书写得如何,序文是否有真知灼见,姑且不论,书名“微言”,就叫人  相似文献   

8.
羿克 《今传媒》2011,(2):32
<正>主持人语:传媒与法研究栏目自开栏以来,获得法学界众多专家与学者的关注与支持,在新春来临之际,特向广大专家学者致以新春的祝福。本期我们遴选了两篇文章,分别是《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与保护相关法律问题研究》、《"地票"制度的借鉴意义与法律规制》。传媒与法研究栏目作为我刊的一个品  相似文献   

9.
《中外交通与交流史研究》一书,是安徽教育出版社于2002年出版的涉及黄盛璋先生自上个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的从事中外交通与交流史研究的论文合集,总计有21篇论文,时间跨度长达30年。除了《柬埔寨华人街历史考证和<马可·波罗行纪>》与《新疆丝绸之路历史地理争议问题辩证提要》两篇文章是未曾发表过的以外,其他均己在国内著名学术刊物上发表过了,发表的时间集中在上世纪60年代和80-90年代两大时期。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媒科技》2006,(5):31-31
<正>浓缩200字谈媒体创新(2006—03—01)吴海民的博客《传媒》杂志社发来约稿函,要组织一批传媒界人士各写一篇文章谈论媒体创新问题,并在今年的第三期上刊登(看来这是一篇同题作文)。约稿函提出了两点要求:第一项要求:要写出“当前  相似文献   

11.
郑骞教授的《辛稼轩与韩侂胄》一文,曾发表于1948年的《再生月刊》上,当是他去台湾之前,任职于上海暨南大学时所作。可惜我于其时未得看到。1991年夏,台湾大学的一位友人从郑先生的《景午丛编》中抽印了这篇文章和《辛稼轩的一首<菩萨蛮>》惠赠与我,我才得以  相似文献   

12.
一、43年后,风波骤起我做梦也没有想到,1954年初我改编的《穆桂英挂帅》一剧会在43年后风波骤起。首先是1997年11期《人生与伴侣》发表了崔炎寿口述、梅淑贞整理的长篇纪实文章《<穆桂英挂帅>幕后的奇冤》;同年11月21日《作家文摘》全文转载,影响扩大到全国。崔炎寿与《穆》剧的改编毫无关系,他的“冤案”与《穆》剧更无任何牵连,而在文章中竟公然声称他是“执笔整理者”,“却因该剧的成功,成了历史反革命分子”。1998年春,我收到第二期《河南戏剧》,看到梅淑贞写的第二篇文章《<穆桂英挂帅>幕后的悲剧》,文后署名为崔炎寿、马金凤口述。这篇万言长文目的和主题很明确,就是要说明“到底谁是执笔的剧作者”。崔炎寿以改编《穆》剧剧本“呕心沥血的剧作家”的身份出现,编造荒唐可笑的谎言,公然说我不是《穆》剧的改编者,而是他临时想起“两次见面  相似文献   

13.
<正>2022年8月22日,《瞭望》发表了时评《期待“领头雁”率领中国种业雁阵腾飞》,文章从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扶持国家种业阵型企业发展的通知》中,看其对推进种业科技自立自强、实现种源自主可控、提升种业国际竞争力工作的部署并做评述。这是记者2022年开始关注种业报道,从传播专家观点到发表记者观点的一篇文章。2022年以来,  相似文献   

14.
巢峰精神     
潘真 《中国编辑》2003,(4):53-55
“巢峰”这个名字,是在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之下引起我注意的。 那是1994年4月29日,《光明日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刹一刹著书出书中的粗制滥造风——兼评王同亿主编的<语言大典>》。当时,王同亿及其《语言大典》正红得发紫。虽说明眼人都看出这部所谓《大典》错误百出、笑话连篇,但是鉴于该书“来头很大”,欲投鼠而忌器吧,大家沉默着。可巢峰偏不服,登高一呼,打破了沉默。  相似文献   

15.
本刊第三期曾转摘《民主与法制》的一篇文章《<美之罪>名誉侵权案实录》,内容为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对山西大学美术系副教授张顺清、太原市公安局南城分局山西大学派出所所长郝运诉解放军文艺出版社王颖、湖南《文艺窗》杂志社、《中国妇女》杂志社侵害名誉权一案的前前后后。这一案通过新闻传媒,引起人们普遍注视。山东的《青年记者》杂志今年第一期,刊登了《这场文墨官司他怎么打输了》一文,作者兵戈就此案采访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副社长王颖同志。他的报告文学到底写了什么? 王颖说:在1986年国务院办公厅信访局第79期《来  相似文献   

16.
有无之间     
《中国编辑》2004,(2):6-8
本文是《阁楼人语——<读书>的知识分子记忆》(作家出版社2003年11月出版)一书的序。书的作者是多年主编《读书》杂志的沈昌文先生。书的内容是当年《读书》杂志每期必有的编后交代,先叫《编后絮语》,后叫《阁楼人语》。沈昌文先生总结他的编辑经验有“无能,无为,无我”之说。王蒙先生这篇文章的题目《有无之间》,与沈昌文先生的“三无”之说显然有关。我们很喜欢王蒙先生的这篇文章。这不仅因为王蒙先生是声望很高的作家,不仅因为这篇文章阐述的是编辑之道,而且讲得很深刻,还因为这篇文章的视野、角度、思路、用语,都跟我们出版界同人的习惯不大一样。因此,这篇文章会吸引我们的读者,并且有利于激活出版界同人的进一步思考和研究。我们感谢王蒙先生答应本刊转载这篇文章。今年2月2日,应我们之请,王蒙先生为此专门写了一段话,在此一并献给读者: 老沈编《读书》时,动辄给刊物写个后记,叫做“阁楼人语”。阁楼云云,有点自动靠边的谦虚,有点减轻责任的躲闪,也有点说几句话而已的酸溜溜的潇洒。满招损,谦受益。(《尚书·大禹谟》)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毛泽东)小河最喧闹。(高尔斯华绥)一切决定于时间、地点、条件(斯大林);他这样编刊物容易编好,也容易处好各种关系,显得比较成熟,有利于一要生存,二  相似文献   

17.
眼下,许多人(作者和读者)崇尚虚拟新新闻主义写作手法的作品,觉得这样“过瘾”,殊不知惹出的麻烦事也不少。近期《光明日报》发表的两篇文章,值得大家深思。一篇是该报1992年11月12日发表的消息:《杨沫状告名誉权受侵胜诉汪兆骞和<知识与生活>反诉被驳回》。消息说:“《知识与生活》1991年第一期上刊登了汪兆骞所写署名东方笑的《梅开二度访杨沫》一文。杨沫认为,被告汪兆骞以第一人称的形式,把她一生中的抗婚、婚恋、个人生活、社会关系及其著作等做了全面的歪曲,杜撰和侮辱性描写。汪在文中扮演了一个和她交往极深的老朋友。可是,她根本不认识汪,从  相似文献   

18.
长尾理论和网络媒体的兼收并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2004年10月,《连线》杂志的一篇文章提出:只要渠道足够大,非主流的、需求量小的商品销量也能够和主流的、需求量大的商品销量相匹敌。而旧的渠道霸权正在由互联网消解了,新的渠道条件正在由互联网开拓了,这构成了当下十分流行的长尾理论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社科类:红旗出版社《毛泽东与中国古代智慧》、《伟人邓小平》、《元首韬略》、《中国百年政治风云录》、《传世经典》,广西人民出版社《毛泽东与<西游记>、<封神演义>》,东方出版社《唐前生命观和文学生  相似文献   

20.
回音     
<正>桂未明:贵刊今年第三期刊发本人《叶露茜、黄宗英书信往来一通》中第二个注释标注有误,叶露茜在《塞上风云》中饰演金花儿,特此说明。毛裕俭:《鲁迅全集》的五个版本当以1938年初版最为珍贵。贵刊2017年第2期刊发的《王任叔与初版〈鲁迅全集〉》一文,勾勒出版过程中一些鲜为人知的史实,娓娓道出王任叔先生为之付出的艰辛劳动,读后让人眼前一亮。这篇文章立意新颖,史料详实,可读性强。刘青松:我是山东的一名高中历史教师,教书之余,常常从《国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