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现存晋商聚落数量众多,保存较好,价值极高,也颇具特色。由于山西各地自然与人文环境殊异,使得不同地区的市居空间环境及店铺民居呈现出独特的地域风貌,体现了附加在自然景观之上的人类活动形态,阐释着环境与文化的关系以及人类的各种行为系统。晋商聚落从市居空间环境的空间形态、景观特色、建筑形式等方面实现了传统民居的变异,将市集与民居巧妙地联系起来,合理地解决了市集与居住这两种空间动与静、开放与私密的矛盾,丰富了聚落的空间层次和环境景观,对现代建筑与环境艺术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2.
吴凡 《中国科技纵横》2014,(14):267-267
羌族是中国最古老的少数民族之一。羌族传统文化是我国珍贵的优秀传统文化遗产,具有丰富的建筑文化与聚落文明。作者分析了羌族传统聚落的形成原因,对羌族建筑元素形态进行了分析总结,从而寻找总结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和技术的价值,并要求当代应当及时从“道”和“器”两个方面来保护羌族传统聚落建筑。  相似文献   

3.
农村城镇交通特征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民 《今日科苑》2007,(2):30-30
农村城镇因为规模小,其交通特征未能够引起重视,而农村城镇大部分依赖于过境公路发展,在社会经济发展和机动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居民出行次数和机动车拥有量将不断增加,道路容量不足,其用地形态布局和交通的矛盾越来越突出。本文从小城镇现状布局与交通问题入手,分析了小城镇过境公路穿城布局的成因及正负效应,对小城镇交通问题特征、交通方式特征作出初步研究,并分析了小城镇布局以及交通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研究藏式民居客栈顾客感知对西藏藏式民居客栈住宿业态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以去哪儿网网友评论为基础,使用ROSTCM软件获得藏式民居客栈顾客感知50个高频词,了解顾客感知内容与主题。运用内容分析方法,建立分析类目,探索顾客对藏式民居客栈感知的优劣程度。其中,客栈整体感受、地理位置与交通通达性、环境与生活配套、藏式设计特色、西藏旅游体验、服务态度、客房温馨舒适与个性化服务顾客感知良好,但硬件设施存在严重不足,急需改善。  相似文献   

5.
基于GIS与分形理论的天山北坡城乡空间演变综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遥感和GIS并结合分形理论研究区域城乡空间形态演变,揭示其变化规律,还是一项较为前沿的研究领域。本文集成GIS和分形研究等方法对天山北坡进行了区域和流域两个层面的城乡空间演变研究,初步探究了天山北坡城乡用地扩展方式的时空演变规律,对区域城乡发展的空间研究方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结果表明该区域城乡空间形态具有较好的分形特征,城市形态分维数由1.238减小为1.234;城镇聚落具有较乡村聚落更为明显的分形特征,分维数依次为市县(1.549)、乡镇(1.236)、村(1.213);城镇用地较农村居民点用地扩展迅速,城镇用地变化指数(0.47)大于农村居民点用地(0.16),城镇用地扩展以外延型为主,城镇化发展较快;城乡用地变化和分形特征均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和干旱区绿洲型特征;区域研究和流域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6.
李英  闫开 《百科知识》2021,(6):29-30,33
西藏传统体育种类繁多,内容丰富,包括跑步、跳跃、"古朵"投石赛、射箭、赛马、赛耗牛、朵加(抱举石头)划牛皮船等竞技类体育,倒立、绳技、爬杆、武术、气功等表演类体育,藏式围棋、二王棋、藏式康乐球等娱乐与游戏类体育,几乎涵盖了现代体育的各个门类.这些传统体育项目是藏族先民们在独特的自然环境中,经过漫长的积累逐渐形成的.可以说在高原地域环境下,西藏传统体育从产生到发展无不打上藏民族文化的烙印,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  相似文献   

7.
包头市固阳县农村聚落地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固阳县农村聚落的形成历史、分布位置、聚落规模与形态及院落布局、房屋形式等方面,阐述了本县农村聚落地理的特点,分析了聚落与当地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环境及历史发展的关系,提出农村聚落存在问题及今后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8.
乡村聚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乡村聚落的建筑用地使用情况、乡村聚落居民的经济发展水平,研究乡村聚落的空间形态及其扩张情况,在乡村聚落的规划建设、管理和决策中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2000年至2015年间四期Landsat系列影像数据,采用图像分类流程化工具与人工解译的方法,提取广西边境4个市(县)延边25公里内的乡村聚落,运用空间叠加分析、空间重心指数分析、空间紧凑度指数分析以及面积占比分析法,从多个角度对乡村聚落的四个时期进行分析,对比乡村聚落之间的差异,对乡村聚落的空间形态及其扩张做出综合分析与研究,为乡村聚落的振兴发展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张权 《青海科技》2009,16(6):42-44
本文从自然条件、区位交通、传统文化、产业体系、景观设计等方面,探讨了湟中县汉东乡立足自身综合优势、构筑特色城镇的总体规划。  相似文献   

10.
村寨是反映民族地域文化的主要载体之一,是当地乡村民众的精神家园。在我国城镇化加速推进过程中,地处偏远的广大少数民族聚居地,在村落形态、文化活动等方面也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以全国唯一畲族自治县——景宁县为核心的浙西南畲族传统聚落为研究对象,采用社会调查,现场踏看,座谈评估等方法,探究城镇化中少数民族传统聚落形态及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畲族村落由于被动式的选址,大多地处偏僻山区,"散而小";由于主动式的人居环境营造,形成了特色鲜明的畲族山地聚落空间,文化遗产丰富;由于祖先崇拜的民族文化,形成了以祠堂为核心的宗族聚落。在人居环境改造过程中,应当本着尊重历史、自然和民族文化的原则,优化村镇规划的工作模式,审慎对待村庄撤并,营造民族特色空间环境。本文对畲族传统聚落形态特征进行多视角审视与阐述,并对人居环境改造中应关注的文化传承问题提出对策性建议,以期对保护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和传统文化发挥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