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天.数学家苏步青应邀到喜欢研究古典文学的小王家做客,他们坐在开着的窗户旁一边看书一边聊天. 忽然.苏步青指着自己翻看的《苏东坡文集》中的一篇文章《赤壁赋》说:“这本书肯定有错误!把苏东坡写《赤壁赋》的时间给搞错了,瞧,书上印的是1080年.我们知道苏东坡生于1037年,活了64岁.《赤壁赋》开头就是:壬戌之秋,七月既望.我知道按干支纪年法1982年也是壬戌年,所以这本书上说苏东坡写《赤壁赋》的时间是1080年肯定是错的.”  相似文献   

2.
东坡的中秋词,历来评价很高。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中甚至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可是,对“中秋词”的解释却很不一致。不但对词的思想内容理解不一,而且就词的字面来说,也没有一个能为绝大多数人(绝不是全部,因为这是不可能的)都能接受的见解。最近《光  相似文献   

3.
《赤壁赋》中,主客因“水”与“月”的永恒联想到人生命之永恒因而释怀于功业难就、人生短暂,这种思维是因苏轼内心道家的宇宙观而起。但笔者认为《赤壁赋》只是苏轼短暂的自我解脱,在《赤壁赋》前后皆有作品表明苏轼并不因官场受挫而放弃儒家的进取之志。笔者试从《赤壁赋》中“水”与“月”对主客的启示谈谈自己的理解,并对苏轼的人生哲学做一点探讨。  相似文献   

4.
<正>在传统文化意识中,人们对苏轼或《赤壁赋》的典型评价是“达观”“豁达洒脱”等。《赤壁赋》写于苏轼因“乌台诗案”贬谪黄州的阶段——当此之时,《赤壁赋》的主旨,苏轼的内心真的会是“达观”或“豁达洒脱”吗?《苏东坡传》的作者林语堂在《吾国与吾民》一书中说:“一个人彻悟的程度,恰等于他所受痛苦的深度。”林语堂懂得苏轼的“彻悟”,即苏轼的“深度痛苦”,  相似文献   

5.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出自苏轼的《赤壁赋》,这篇文章被选入各种版本的高中语文教材,如人教版和粤教版。前段时间一位语文教师偶然同笔者谈及“纵一苇之所如”这句话,他说他校语文科组在集体备课时,对“纵一苇之所如”中的“之”字的理解出现了分歧,  相似文献   

6.
关于苏东坡《赤壁赋》中情、景、理交融妙处的发微,可谓“前人之述备矣”。但是,笔者在教授《赤壁赋》的过程中,却发现另有几个细微之处似乎为大家遗漏,而这几处却最能见证作者的匠心独运、妙笔神思。谨补缀如下,权供方家教正:  相似文献   

7.
《初中生》2015,(2):22-24
[顶级亮相] 当代中国乡土文学的代表作家 湖北的古城黄冈,是北宋大文豪苏东坡写《赤壁赋》的地方.但苏东坡写过《赤壁赋》之后,那个地方一直没出现什么有影响的诗人、作家来,直到1956年1月10日,刘醒龙“横空”出世,黄冈终于舒了一口气:我们有自己的作家啦!  相似文献   

8.
我对于碑和帖都是外行,从来没有在这方面下过功夫。要为一部苏帖写个“说明”,实有滥竽之嫌。苏轼是元丰三年(1080)贬到黄州的,初住定惠院,四年改寓临皋亭,五年随在临皋亭近东坡筑雪堂,自号东坡居士。后世称“苏东坡”之名,自此始。是年因黄州之赤壁,于长江作舟游,成前后《赤壁赋》。六年、七年均在黄州。同年四月量移汝州。苏东坡在黄州前后约五年,至今留下许多遗迹。因为有赤壁之误(火烧赤壁实在蒲圻),他写了赋、诗、词(《赤壁怀古》),反而使黄州的赤壁更为有名了。两个赤壁,互相邻近,我不相信苏轼连这点历史常识都没有。他因在黄州既也有赤壁,正好借题发挥而已。  相似文献   

9.
《赤壁赋》教学实录 师:“如果我生活在苏轼的时代,我一定想方设法嫁给他。”(学生笑)这不是我说的,是著名女作家方方的话。苏东坡不仅是一个文学奇才,更是一位通才。他的赋少而精,借用潘长江的话说,“浓缩的全是精华”。他的《赤壁赋》是古典散文名篇,前人称其“以江山风月作骨”。  相似文献   

10.
纵观文学史,伟大的作品都是深刻、丰富、复杂的,为此人们对它们的评论也见仁见智,其说不一。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曾三咏赤壁(即前后《赤壁赋》及词《赤壁怀古》),特别是其中的《前赤壁赋》与《赤壁怀古》更是诗文中的瑰宝,但是人们对其认识也分歧甚大,难以统一。不  相似文献   

11.
月诗     
古往今来,咏月亮的诗词何止千万首,其中好诗好词也着实不少。以诗而言,李白的《静夜思》家喻户晓,为此千百年来游子“举头望明月”,就会油然勾起故乡之思。李白在四川长大,热爱巴山蜀水,将出蜀时,写了一首七绝《峨眉山月歌》,通过咏月表达了对蜀地的依恋,诗也非常出色。以词而言,人们不会忘怀苏东坡的《水调歌头》,千百年来每到中秋就会吟诵它,祝福着“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外国咏月好诗也数不胜数。歌德的《对月》,情景交融,被誉为“最美的月光诗”。有歌曲之王  相似文献   

12.
名名 《教书育人》2004,(2):64-64
作为名篇中的名篇,一句“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已经尽显其学价值。我要说的是,在“神舟五号”发射成功之际,我们吃惊地发现这首词原来是一个惊世大预言!苏东坡早在927年前就精确地预言了我国航天飞船的首次载人飞行。这说明苏东坡不仅仅是一代学匠,而且是一个伟大的预言家,一个比诺查丹玛斯还要厉害的预言家。为什  相似文献   

13.
在读2001年第10期《班主任之友》上刊登的杨海敏老师写的《我们眼中的考试》一文时,我发现了一个错误。文中有这样一句:如果我们把考试看作打仗的话,我们需要有大将风度,就像苏轼在《赤壁赋》中所言:“谈笑间灰飞烟灭”。苏轼的词《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有这样一句:“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而在《赤壁赋》中并无此句,也找不到类似的话。所以,说“谈笑间灰飞烟灭”语出《赤壁赋》实属错误。《赤壁赋》与《赤壁怀古》都是苏轼在宋神宗元丰五年《赤  相似文献   

14.
“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这是宋人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中对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评价,赞誉之高,极见诗文分量。“弄”字即见于词中“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一句。全词运用形象的描绘和浪漫主义的想象,紧紧围绕中秋之月展开描写、抒情和议论,从天上与人间、月与人、空间与时间这些相联系的范畴进行思考,把自己对兄弟的感情,升华到探索人生乐观与不幸的哲理高度,表达了作者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及对生活的美好祝愿和无限热爱。全词情韵兼胜,境界壮美,分上下两阕。“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为两阕之转折,其中…  相似文献   

15.
所有指涉《民办教育促进法》的争论、分歧和辩驳都围绕一个名词“合理回报”而展开。对《民办教育促进法》的立法争议,鲜有私法视角的分析。民办教育机构是民办非企业单位的一种典型形态,民办教育机构的“合理回报”之争背后,言说出民办非企业单位法律性质的混乱不堪。与“合理回报”一词相同,作为所有制判断标准产物的“民办”二字,不是经过长期批评性反省和提炼的法律概念。藉此引出的问题是,通过民办学校“合理回报”之争所具有的样本意义,  相似文献   

16.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一尊还酹江月。”(《念奴娇·赤壁怀古》)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前《赤壁赋》)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后《赤壁赋》) 一代文豪苏轼被贬黄州时所作的有关赤壁的词、赋,几乎都念念不忘江月,可见苏轼对江月情有独钟。换言之,江月含情脉脉,冷美人似的撩拨着词人的心,使词人心潮起伏,浮想联翩,热血沸腾。“赤壁怀古”中写到的是“大江东去”,气势磅礴,历史长河如这大江之水,滚滚东流,浪花淘尽多少风流人物!苏轼既是对这滔滔大江的赞叹,也是对历史英雄人物的赞叹,他们能建…  相似文献   

17.
苏东坡被贬黄州,游览赤壁,写作了诸如《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著名作品。中外游人墨客,步东坡之后尘,发思古之幽情,登临赤壁,题词赋诗,绘画作曲,涌现了《赤壁怀古》《醉写赤壁赋》《赤壁图》等各种文体的作品数以千计。“赤壁何须问出处,东坡本是借山  相似文献   

18.
严桂根 《现代语文》2002,(12):12-13
新编高中语文第三册教材(包括《读本》),收入了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下面我们从品味赤壁词赋入手,领略旷达人生,进而从哲学高度真正解读苏东坡。一、赤壁词赋:独具一格矛盾美任何名作,其内蕴都是丰富多彩的,读者对其有不同的理解也是正常的;况且我们面对的是苏东坡,其世界观的复杂也就决定了其作品的复杂。在赤壁词赋中就出现的一组组矛盾,表现了作者对历史对人生的复杂感受,其独具一格的“矛盾美”,别有一层哲理味。《念奴娇·赤壁怀古》歌颂了祖国壮丽的河山以及在这块大地上生活过的英雄人物,抒…  相似文献   

19.
中秋怀人,自古而然。文人骚客往往执笔记怀,由此佳作百千,然胡仔《苕溪渔隐丛话》曾云:“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笔者以为此言中肯,实无过囊之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之所以有巨大的艺术魅力,恐怕得益于一个“醉”字。词中小序有云:“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世人多以此序介绍作者作词原因,突出“怀子由”,而将“大醉”一事看作闲来之笔。实则不然,笔者以为“大醉”一词乃全篇之抒情主线。纵观全词,无一句不得“醉”之精妙,无一句不摹“醉”之神韵。  相似文献   

20.
【教学目标】1郾把握文章的感情变化,理解作者月夜泛舟赤壁而触发的情思,体会通过主客问答手法所表现的旷达乐观的情怀。2郾熟读课文,学习景、情、理交融的写作手法。【教学重难点】苏轼因宇宙无穷与人生有限的对比而产生了对功业、生命的迷惘,这也是古代哲人与诗人共同的困惑。但苏轼却能辩证地看待“变”与“不变”,耽赏于大自然的江山风月,而获得一种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只有真正理解了苏轼的心路历程,才能真正把握《赤壁赋》的精髓。【教学方法】诵读与探究相结合的方式。【资料搜集】1郾林语堂的《苏东坡传》。2郾余秋雨的《苏东坡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