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青少年犯罪是一个世界性的社会问题。目前,我国的青少年犯罪问题日趋严重,应引起高度关注,从分析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入手,有针对性地实行相应的预防对策,可以有效地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前,青少年犯罪已成为一项全球性的问题,且犯罪年龄趋于低龄化。为预防和控制青少年违法犯罪,各国都有专家研究相应的措施和对策。我国也于1999年6月28日颁布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对此问题予以了相当程度的重视。上海地区在控制青少年犯罪率,预防青少年犯罪方面作出了较大的努力,  相似文献   

3.
宋立英 《考试周刊》2011,(9):204-205
进入21世纪,青少年的犯罪问题已经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综合治理青少年犯罪问题已经提上日程,其发挥全社会的力量全面参与的正确性是不容质疑的,但是把所有问题都放在一起,找不到一个侧重点,就会使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走入一个误区。家庭教育在预防青少年犯罪中有着学校和社会所不能比拟的巨大优势,因此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必须占据制高点。  相似文献   

4.
当今社会,青少年犯罪已成为一个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预防青少年犯罪也成为一项非常迫切的任务。挫折教育对预防青少年犯罪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笔者在调查了解的基础上就青少年犯罪的有关问题提出粗浅的认识和看法,其目的在于抛砖引玉,让社会上有更多的人参与到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工作之中,切实有效的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  相似文献   

6.
青少年犯罪增加和低龄化是当今社会的一个重要问题,分析和研究青少年犯罪心理成因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一项重要工作,家庭问题、教育问题和不良亚文化等社会因素对青少年犯罪心理的形成有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青少年犯罪问题十分突出,且呈上升趋势,引起了全社会的重视,如何有效治理青少年犯罪问题,对社会稳定至关重要。青少年犯罪的现状和特点,制约和决定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多种多样,本文试从法理学和社会学的有关知识对青少年犯罪的原因进行分析,并简要地谈了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生涯辅导--青少年犯罪预防的对策之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少年犯罪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引起了各国教育界、政法界、犯罪学界和心理学界的高度重视.本文试图从心理层面分析青少年犯罪原因,将生涯辅导引入预防青少年犯罪的综合治理措施中,为从根本上遏制青少年犯罪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的青少年犯罪率也逐年攀升,危害程度不断升级,日益成为社会和家庭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困扰法律界与教育界的一个难题。加强对青少年犯罪的预防,进一步遏止青少年犯罪现象的蔓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严肃的课题。本文从我国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现状、特点出发,通过研究造成青少年犯罪的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的原因,发现带有普遍性、规律性的问题,从中找出青少年犯罪的问题根源,并对青少年犯罪的预防作尝试性探讨。  相似文献   

10.
当今世界,青少年犯罪问题十分突出。在某些国家,青少年犯罪案占案件总数的60~70%。70年代以后,我国青少年犯罪案也出现增多的趋势。因此,预防青少年犯罪已成为急待解决的社会问题。本文是在调查材料分析的基础上,对广州地区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原因、危害性及预防对策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Although adolescents with delinquency are known to have higher-than-average rates of depression or substance use disorder (SUD), research on the topic is inconsistent. It remains unclear weather depression or SUD leads to delinquency, whether delinquency leads to depression or SUD, or whether there is bi-directionality. Utilizing the National Survey of Child and Adolescent Well-Being (Wave I: 2008–2009; Wave II: 18 months later: N = 5872), we used logistic regression to predict depression from delinquency (and vice versa), and SUD from delinquency (and vice versa). After inclusion of control variables, we found that females with minor theft in Wave I were more than 4 times as likely (adjusted odds ratio [aOR] = 4.34; 95% CI: 1.10–17.16) as females without minor theft to be depressed in Wave II, and those with public disorder in Wave I were almost 3 times as likely (aOR = 2.74; 95% CI: 1.03–7.30) as those without public disorder to have SUD in Wave II. Overall delinquency also predicted depression or SUD, and SUD predicted delinquency. Practitioners could address risk for depression or SUD among child welfare-involved adolescent females by focusing on overall delinquency or on specific types of delinquency (minor theft for depression and public disorder for SUD) and by offering interventions (e.g., cognitive-behavioral psychotherapy) that have been shown to be effective in preventing depression or SUD. In addition, with respect to our finding that SUD predicts delinquency among adolescent females, practitioners can help prevent delinquency by offering interventions (e.g., intensive outpatient treatments) that have well documented effectiveness in addressing SUD.  相似文献   

12.
青少年犯罪是当今世界的“第三公害”,我国青少年犯罪呈现日益增长的态势,已经成为当前社会治安的突出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分析青少年的犯罪心理,找到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根源,提出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的对策,可以从根本上减少青少年犯罪问题,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既是个人的悲哀也是家庭的不幸,更是和谐社会之痛。这一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家庭教育功能弱化,无疑是导致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根本原因。家庭教育功能弱化主要包括:家庭教育方式不当、家庭结构残缺、家长自身素质不佳等。要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必须注重从源头抓起,强化家庭的教育功能,更新教育理念,讲究教育方法,提高家长素质,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  相似文献   

14.
青少年犯罪被认为是继毒品、环境污染之后的第三大社会问题,且日益呈现出低龄化、团伙化、暴力化等特征。目前,我国青少年犯罪问题令人担忧,在犯罪数量、犯罪形式、犯罪手段等方面表现出低龄化、暴力性增强、团伙犯罪增加、犯罪动机突发性强等新的特征。经过研究,我们得出了导致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原因,并提出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5.
在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诸多原因中,文化无疑是直接或间接诱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重要根源。由此研究青少年犯罪问题时,应对现实社会中可能诱发青少年犯罪的不良文化引起高度的重视。从文化的视角对青少年犯罪进行了成因研究,论述了不良文化产生的根源及对于青少年犯罪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宽严相济不仅是指导刑事司法的政策,也应当是指导整个犯罪预防与治理工作的政策。处理未成年人犯罪要讲究"宽",主要是指惩罚的量应当相对轻;处理未成年人犯罪要追求"严",应当是指对未成年人犯罪要采取严密防范的策略,而非严厉打击。为此,警察应当提前介入学校欺凌现象、家庭暴力现象、不良少年群体,同时改革收容教养制度,大力发展工读学校教育,并将收容教育制度重塑为工读学校的强制入学教育制度。在处理过程中,要注重恢复性司法的运用。  相似文献   

17.
1990年以来,我国未成年人犯罪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犯罪初始年龄提前了2至3岁。黔南州的未成年犯罪以盗窃最突出。处在青春发育期心理不稳定,是非辨别能力差,好冲动,是未成年人犯罪的内在因素,而家庭、学校、社会环境等因素也不容忽视。因此,要重视健康文明的家庭教育,发挥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净化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  相似文献   

18.
目前,无论是发达的西方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大都面临着青少年犯罪率不断上升的严重状况。青少年犯罪主要有暴力性犯罪占很大比例、性犯罪近年来呈增长趋势以及犯罪者的文化素质不高等特点。青少年犯罪心理表现为犯罪动机的单一性和犯罪目的的荒诞性、犯罪心理的报复性和犯罪心态的逆反性、犯罪故意的突友性和犯罪手段的残忍性等几个方面。家庭在青少年犯罪心理健康发展中扮演最重要的社会控制角色是各种犯罪社会学派的共识,而不当家庭教育则是形成青少年犯罪心理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加强和改进家庭教育方式是降低青少年犯罪率的一项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少年犯罪与成年人犯罪有质的不同。因此,少年犯罪刑事政策也应与普通刑事政策有所区别。明确少年犯罪刑事政策的内涵和基本精神,才能使少年犯罪刑事政策的制定不偏离方向。研究当前国外对少年犯罪的刑事政策,明确我国少年犯罪刑事政策的应然选择,对于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少年犯罪刑事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家庭暴力和青少年犯罪作为共存于家庭和社会的两大问题,二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家庭暴力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家庭暴力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进行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了一些防控措施来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