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诗经>的<召南·野有死麕>历来备受争议.文义之争、文体之议、诗旨探寻成为后人解读该诗过程中关注的焦点.解读此诗,一方面应关注当时周代社会的风俗礼仪,另一方面也应该考虑编诗者的意图,这涉及该首诗歌主题和体例的选择与呈现问题.  相似文献   

2.
关于《诗经·召南·野有死麕》之主题历来阐释颇多,不同视域下的研究者相互交流与影响,从汉代一直到现代争议不断,伽达默尔"视域融合"论,为我们理解不同学者的不同诠释,以及正确认识该诗主旨提供了系统而理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诗经·召南·野有死麕》是一首怎样的诗,它都说了些什么?千百年来,言人人殊。透过死麕和死鹿、"白茅"、"怀春"和"诱之"及"有女如玉"、以及"感帨"和"尨吠"等几个小问题的表面,可以断定它是一首男女恋爱的情诗。  相似文献   

4.
李白《蜀道难》时空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白《蜀道难》一诗自面世以来,不仅给诗人带来了极高的声誉,而且引起了历代诗评者的极大关注。要真正解读该诗意境和结构方面的佳境妙笔,必须准确把握时间、空间意象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唯其如此,方能透析。  相似文献   

5.
《The Collected Songs of Cold Mountain》(《寒山诗》)是著名美国汉学家比尔波特(Bill Porter)的译作,也是美国第一部中英文对照的《寒山诗》全集。本文从书名、意象解读、名篇解读三个方面分析其翻译特色,关注他作为一位禅宗行者在翻译与再创造的过程中所体现的禅学思想。  相似文献   

6.
曾坤 《语文知识》2015,(4):21-22
《诗经·邶风·静女》这首诗清丽可人,千百年来广为传颂,深受文学爱好者的喜欢,也曾入选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现在还保留在粤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一中。但是关于诗中的"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一句,人们一直将其理解为女子第二次赠送礼物给男子,如朱熹在《诗集传》里就这样解说:"言静女又赠我以荑,而其荑亦美且异,然非此荑之为美也,特以美人之所赠,故其物亦美耳。"中华书局出版的由刘毓庆、李蹊译注的《诗经全译》对这两句诗的翻译  相似文献   

7.
艾略特的《荒原》是诗歌嗲上最难解读的诗作之一。该诗难以解读的根本原因在于思想容量大和反传统反理性的艺术表现手法。根据欧美现代派诗歌注重“意象性结构”的特点,从意象系统入手去解读《荒原》,该诗中交织着“枯萎”、“死亡”、“情欲”、“再生”四个意象系统,它们使诗看似零乱无序的“章句”与作要表达的基本思想拈连起来了。由此入手的解读,可以避免传统的感悟式或诠释式解读可能引起的困惑。  相似文献   

8.
王船山的《诗广传》对《诗经》的解读,并不注重诗本身的理解,而是把它置放到文化语境中来阐释,揭示其文化内涵和文化意味。《诗广传》》不仅弘扬了可贵的人文思想和人文精神,而且囊括了王船山在其他学术著作中未曾阐发的学术见解,值得引起研究者关注。  相似文献   

9.
《当你老了》是叶芝的一首爱情诗,他的作品享誉国内外。论文尝试解读该诗的语言特征,分析了诗的节奏与格律、押韵方式、用词等,旨在说明该诗所具有的独特的语言美及其文体效果。  相似文献   

10.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诗人海子的名篇,自从选入高中语文教材以后,屡屡被人误读。许多解读这首诗的文章流于空泛,他们只抓取诗歌中的一些意象做些浮光掠影的分析,更多的人在讲堂上把诗人之死与这首诗联系起来,进行考据式的分析,这些都违背了对文本的解读原则。因而,所读的结果与诗歌的本意大相径庭。本文将从语言学的角度,对诗歌的语言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诗序》是汉代诗学的纲领性文件,并尤其以其对《诗》的政教功能的强调而为历代学者所重视。然而,人们历来所论往往着眼于《诗序》对具体《诗》篇的政教性赋予,而很少从整体着眼对《诗序》中《雅》诗政教色彩的集中展现予以关注。然而《雅》诗却是最能反映《诗》的王道政教性质的部分。从《诗序》对于《雅》的评价与阐发中,能够清楚地看到《诗序》对《诗》的王道政教意义的赋予不但行诸语言,而且在阐释的步骤安排上也存在着更重要的深意所在。了解《诗序》对于《雅》诗的王道政教意义的多层解读,可以更清楚地把握汉代诗学阐释过程中的经学阐释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2.
宋发江 《学周刊C版》2014,(12):223-223
李商隐《锦瑟》一诗的主题,“人莫晓其意”,历来是众说纷纭.有“咏瑟”“悼亡”“爱姬”“自伤”“夫妇琴瑟”忧国”“适怨清合”之说.这使得人们异常关注该诗的整体解读,却忽略了对字词的深度理解.诗句“一弦一柱思华年”中“思”字的理解就很少关注.  相似文献   

13.
《关雎》自收入《诗经》以来,历代文人各有不同解读。孔子认为它"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汉代儒学家们先有"刺诗说",继而又产生了"美诗说",现代学者们则解读为爱情诗、婚恋诗。一首小诗在两千多年里之所以出现大相径庭的解读,是因为读者在文学活动中具有不可否认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14.
<正>汪泛舟著《敦煌诗解读》于2015年3月由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出版。《敦煌诗解读》为"敦煌诗"解读选本,分上下两卷。全书解读介绍敦煌诗274首,包括杂咏与修禅诗、高(名)僧诗、佛经与道家诗、寓托与别体诗、敦煌古迹与巡礼诗、张氏归义军时期诗、流传敦煌节气诗、流传敦煌编年诗等。本书作者力求以通俗化的现代语言来表达和解释敦煌诗篇的内在意义,并兼顾学术性与可读性,因此既是一部展现敦  相似文献   

15.
惠特曼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他的诗《一只默默坚韧的蜘蛛》是 《草叶集》重要佳作之一。本拟通过解读该诗,并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来揭示惠特曼孤独而又坚韧的诗程心路。  相似文献   

16.
传是先秦西汉一种泛论大意为主的注解形式。韵体传是韵文注解,大量存在于《易传》、《尔雅》、《文子》、《韩非子》、《楚辞章句》等著作中,具有独立的文学价值和审美功能。汉代拟骚诗实为韵体传文。汉统治者以利禄扶持楚辞解读的举措促成拟骚诗的兴盛,而拟骚诗也影响着之后的楚辞解读。  相似文献   

17.
颜廷亮  巨虹 《家教指南》2016,(2):137-140
汪泛舟先生的《敦煌诗解读》是一本既有学术深度又具有普及性的读物,收诗内容较为广泛且自具特点,特别是收录了讴歌归唐的主要诗篇、张氏归义军时期诗和以《傅大士颂〈金刚经〉》、《维摩诘十四品诗》为代表的佛经诗;校注、解读兼具深度与广度,多有独到之处,纠正了敦煌学界原来诗校中的若干讹误;新解析出了某些诗所体现出的新体制与新内容,首次全面深刻地辨析出《延锷奉和》实为讴歌张氏家族的辉煌史诗;并对残存敦煌文献中的35首读史编年诗篇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解读。  相似文献   

18.
历史上有不少诗歌名篇,流传很广,但常常又有解读的难点,以至聚讼纷纭。鲁迅的《自题小像》诗也是这样的一首。该诗四句: 灵台无计逃神矢, 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 我以我血荐轩辕。这首诗解读难点在第一句,  相似文献   

19.
焦琳《诗蠲》是清末民国时期重要的一部《诗经》研究著作.以文学性的思想来研究《诗》学是《诗蠲》的一大特点,焦琳《诗蠲》的文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以文本为主、以情论诗、以意逆志、以诗释《诗》上,以文学思想解读《诗经》打破了文学与经学的藩篱,使《诗》脱离了圣人之义的窠臼,重新焕发出文学的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20.
在《诗经》文学地理学的发展过程中,朱熹博采众长,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他明确提出"废《序》言《诗》",主张"以《诗》说《诗》",求《诗经》的"本文本意",为后人从文学地理视域解读《诗经》文本打开了巨大的空间.他抛弃小序和《诗谱》比附政教、以美刺言《诗》的做法,在《诗集传》中用"地域界定+风俗考察"的方法解读《国风》,将地理视角贯穿于对具体诗篇、诗句和词语的理解中,并在《诗集传序》中提出文学与地理之间"物-人心-诗"的关系链条,直接影响了宋末的王应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