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今晚我和你》是武汉艺广播电台每天晚上22:00~23:00推出的一档夜间热线谈心节目。《今晚我和你》的当家主持人亚新,主持节目六七年,他的名字早已经和节目融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互为支撑,相得益彰。2005年,亚新被评为武汉首届优秀播音员主持人,他除了具备一般意义上对主持人要求的素质以外,我认为他还具备了“听”、“说”、“解”三方面的素质。[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我主持的《林雨一刻钟》是个谈话节目,每周日上午九点在山东经济电台播出.虽然不是黄金时间,但它在齐鲁大地及其周边地区,形成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听众群,经常有听众写信或电话索稿、要录音带.节目开办3年了,我为这个节目所写的文稿有近50万字.在听众的鼓励下,1995年底我将部分文稿对21字编成《小雨集》出版,同时发行了《小雨集》录音带。现《小雨集》已3次印刷近2万册,在济南几家大书店的畅销书排行榜上连续有名。有位很熟识的朋友打电话来问我:《小雨集》怎么会成为畅销书?我回答他说:这大概是我们生活中需要互相点拨吧.这脱…  相似文献   

3.
日前,央视《24小时》报道抚河汛情,主持人电话连线相关单位的某官员询问汛情,对方则强调唱凯堤历史上曾多次决口,在其介绍江西省委书记、省长的指示时,主持人打断说:“你告诉我,决口有多大?下游的群众有没有转移?”  相似文献   

4.
《奇葩说》是新媒体平台“爱奇艺”打造的中国首档说话达人秀节目,自2014年11月上线以来,凭借其新奇的观点和独特的表达,赢得了受众的关注和喜爱.在《奇葩说》当中,除选手的精彩发言以及唇枪舌剑外,最值得品评的当数主持人马东的精彩表现,一方面,他在节目中将“马东式”的诙谐幽默展现得淋漓尽致;另一方面,他善于表达深刻的理性思考和人文关怀,让许多观众产生共鸣.  相似文献   

5.
2009年央视春晚上,董卿将“马东”说成了“马季”.全国观众一片哗然,网络上又是一番沸沸扬扬。直播节目中的口误在所难免,有一些甚至还成为了经典,可是董卿显然没有这份轻松的好心境,她参加马东主持的《文化访谈录》节目时透露,为了这次失误,心情极度低落.“大年初一早上,泪流满面”。  相似文献   

6.
台湾主持人内地掘金热的冷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两年,台湾主持人大举进入内地。最先进入内地主持界的是黄安,随后侯佩岑、张菲、曹启泰纷至沓来。阿雅多次与内地主持人梁海斌同台主持《同一首歌》,曹启泰做光线传媒《星空舞状元》的评委主持,巫启贤、蔡康永说:“从明年(2007年)开始要将更多的工作时间放在内地”,吴宗宪则通过签约《情艺在线》,成为首位进入央视的台湾主持人。越来越多的台湾主持人出现在内地综艺节目中:陕西卫视《周六乐翻天》、重庆电视台《娱乐星工厂》力邀吴宗宪,湖南卫视“超女”请来蔡康永,上海“时尚风尚”大典请来张菲。  相似文献   

7.
老百姓的代言人左安龙□王恬在上海,我问一位普通的中年妇女:“你最喜欢的主持人是谁?”她毫不犹豫地答道:“左安龙。”“为什么?”“他替老百姓说话呀!”左安龙是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市民与社会》节目的主持人,也是第二届全国广播“十佳”主持人。左安龙的长相极具...  相似文献   

8.
做一个透明的人访弘力王恬最初萌生采访弘力的念头,是因为我发现“金话筒奖”获得者的名单里,有一位1992年评选出的“台湾听众最喜爱的大陆主持人”——海峡之声广播电台主持人弘力。后来又听说,台湾有个“弘力迷”听友会。台湾颇有名气的广播节目主持人吴瑞文说:...  相似文献   

9.
今年2月,撒贝宁摘取了中央电视台“荣事达杯”主持人大赛的桂冠,不管在此之前主持《今日说法》栏目,还是夺冠之后,撒贝宁总给人以聪明、机智、真实自然的印象。你看到他,总感觉到他没遇到过什么挫折,他不需要别人为他做些什么。在他的言行中,你会看到智慧火花的闪烁,青春自信的流露。其实,撒贝宁的内在与外在形象也相得益彰:不算太高的个子,不算太大的眼睛,略微显瘦的身材,匹配在一起。当我第一眼看到他时,就想起一句电视栏目的定位语“浓缩人生精华”。寻找艺术的感觉 一谈起撒贝宁,不得不说说他的求学经历,因为它实在耀眼…  相似文献   

10.
集中国书法精品大成的巨制──评《中国古代书法经典》林辰首先,我想借用陈毅元帅为《荣宝斋画谱》题辞了一句话,来评价这部皇皇巨制:“肯定说,他的水平大大超过旧谱以上”有关书法的书,过去和现在,出彼得并不算少,何以独誉这部中国古代书法经典呢?有三个理由。第...  相似文献   

11.
在一次讲课休息时,有一位学员问我:主持人是名记者吗?我肯定地回答:不见得。这位学员接着问:不少主持人的知名度很高,名记者又有几个人知道呢?我一时被她问住了。之后,我在一段时间里经常思索这个问题。必须承认,主持人在新闻媒介中尤其是在电视上独领风骚,这堪称是当代新闻传播中一道十分独特的亮丽风景。主持人中的“大腕”频繁在传媒中亮相,不仅使他们主持的节目获得了较多的受众,而且极有助于该节目商业价值的提升。以至在京城的一些活动策划中,把请某名主持人来主持或文化、或商业、或公关的活动,都作为其档次高低的标志…  相似文献   

12.
此风可休矣     
最近一期中央台三套“挑战主持人”节目中,作为评委的中国青年报副总编陈小川发表了这样一番高见,他说:做一个主持人的最基本一点,要说中国话。可是,当前一些主持不会说中国话,台湾语法,港澳腔弥满电视,已成一种时尚。陈小川当即举了一个例子:说“我要做人”,却偏偏要加个“是”字,说成“我是要做人”,这个“是”字是多加的。我以为陈小川的意见极是。不知从何时起,不少原本普通话说得极标准的主持人,忽儿拿腔拿调起来,操起不伦不类的港台腔。一张口就一连串的“那末那末”(还一定念成“哪nǎ末”),有意地把个别字读走声…  相似文献   

13.
中国新闻周刊:《物权法》1998年正式准备立法至今时间并不算长,但自从去年面向全国征求意见之后,似乎社会对此普遍比较迫切,能否说中国社会在这五六年的时间里已经有一个大的变化,急需《物权法》出来?  相似文献   

14.
杨玉华 《今传媒》2005,(4):62-64
进入东方卫视实习的第一天,迎面撞见一中年男子,方脸阔耳,双目炯炯有神,边走边问别人,看没看见美女主持?咦,这人看上去挺面熟,我暗自嘀咕,好像与他在哪见过……五分钟后,我猛拍脑门,哎呀,这不就是电视里常见的前央视《焦点访谈》节目主持人、现东方卫视《今夜新观察》栏目的评论员——方宏进吗?此后,在办公区里、在电梯里、在去食堂的路上,经常能看见他腋下夹着小包,不紧不慢、  相似文献   

15.
陈志峰是中央电视台“夕阳红”栏目的主持人。在见到陈志峰之前,我就曾听别人说过他是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袁阔成的弟子,而且还当过影视演员,所以当一见到陈志峰,我就忍不住先要问他:“表演与主持到底有何异同?” 对于这样一个已是老生常谈,而且似乎让很多主持人反感的问题,陈志峰当时的回答多少让我有些出乎意料。“表演对主持非常有好处。表演对我主持节目有非常大的帮助,特别是在语言的节奏和内心的节奏把握上,表演对我的帮助非常大。”  相似文献   

16.
2007年春节,中央电视台《艺术人生》特别节目《理想2006——风云聚汇三代主持人》如期播出,节目巧妙地将“理想”“无助”“机遇”“挑战”等二十个词汇串联作为主线。说到“选择”,著名主持人倪萍沉静而又稳重地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主持人在节目主持中到底需不需要有表演成分?”面对这样一个多年来一直在反思的问题,她至今也无法明确说服自己。  相似文献   

17.
王威 《新闻前哨》2000,(9):43-44
新闻摄影报道是有标题好,还是没有标题好?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然而,想写篇文章来谈谈自己的认识,那是同家人一次对话中萌发的。 我父亲在大学里从事新闻理论教学工作,但他对这新闻摄影报道也很有兴趣,特别是在我干上摄影记者这个工作以后,《湖北日报》他天天看,我发表在报纸上的图片报道成了他日常话题和评论对象,少不了要与我谈些想法与意见。一次他边翻阅《湖北日报》边问我:“你们报上的图片有的有标题,有的没有标题,你说那个好?”我肯定地回答:“当然有标题好!”“那为什么有些摄影报道没有标上标题呢?”我说:“这…  相似文献   

18.
王朔的《顽主》里有这么一个情节:仨雄性荷尔蒙过剩的家伙准备上街找“穿着体面、白白胖胖的绅士”挑衅,其中一个叫马青的晃着拳头叫唤:“谁他妈敢惹我?”一个五大三粗、穿着工作服的汉子走近他,低声说:“我敢惹你。”马青打量了一下这个铁塔般的小伙子,四顾地说:“那他妈谁敢惹咱俩?”  相似文献   

19.
如今的电视台,多见综艺节目。也许是为了寓教于乐吧!综艺节目中,常会插进一点知 识测验以考前来娱乐大众的明星们、我常常为他们捏一把汗后来发现,他们对待此事和表演节目一样,随便、放松得跟,答对答砸,都不打紧。倒是显得自己过于紧张了。 不过,电视台的知识考题或主持人。却不宜过于随便,否则就要出错、比如说。有一例考题曰:“‘吾日三省吾身,这句话是老子讲的对还是错?应试者答曰:‘对的、”主持人说:“答错了。”尔后,主持人补了一句说“这句话是孔子讲的。” 主持人补的一句话,画蛇添足了。此语见之于《论语》:“曾…  相似文献   

20.
秋禾 《图书馆杂志》2006,25(1):89-92
巴金(1904--2005年)出生在四川成都一个有文化底蕴的封建大家庭里,童年时接受的是以“四书五经”为主体知识系统的启蒙教育。同时,他也阅读了《古文观止》、《说岳全传》、《施公案》和《红楼梦》等中国古典作品。“五四”后,他狂热地阅读了《新青年》、《每周评论》等鼓吹新观念、新思想的杂志,他常常说自己是“五四”的产儿,因为“五四运动象一声春雷把我从睡梦中惊醒了。我睁开了眼睛,开始看到了一个崭新的世界。”这期间,他还读到了上海出版的《夜未央》和《告少年》,在思想上深受影响。他说:“在五四运动以后的几年间,这两本小书不知感动了多少的中国青年。我和几个朋友当时甚至把它们一字一字地抄录下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