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尽管新发现的这颗行星充当“人类未来家园”的现实可行性极为渺茫,但这是朝寻找宇宙生命道路上迈出的重要一步  相似文献   

2.
一些物种,如蟹状三叶虫等以一种或另一种形式在地球上生存了几百万年,但曾经存在过的99.9%的物种最终都灭绝了,这不是夸张的数字.究竟发生了什么使得亿万物种惨遭灭绝?  相似文献   

3.
人类自诞生以来的百万年里,能将物件抛掷到大气层外的地球轨道上去,还是最近这几十年内的事。1957年,当时的“老大哥”苏联成功地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让同在这个星球的几十亿人翘首相望、惊叹不已。其实,中国人对飞出地球、遨游宇宙的热情,早在几千年前便已激发起来了。“嫦娥奔月”的传说,正是这种追求突破的探索精神和渴望自由的浪漫情怀的自然流露。到了当代,几亿人经过流血奋斗挣脱了内外反动势力的桎梏,建立了新中国,受到长期压抑的思想忽然间解放,创造的冲动与求变的欲望如喷发的火山般惊天动地、不可遏止…  相似文献   

4.
时间的历史     
这是一场“大爆炸”!空间、时间、物质以至宇宙都诞生在157亿年前。从这个不可思议的渺小的起始,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膨胀着。作者解释了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从空间和时间开始存在的那一刻,到第一批恒星、星系和行星的形成,以及人类演化到能够反省自身的来历和归宿;在此之后,直到无限遥远的未来,那时地球早已被变成红巨星的太阳所吞没。  相似文献   

5.
美国有三位天文学家发现了一颗比太阳大3,500倍的星体,表面温度摄氏6万度。他们认为这是宇宙中迄今发现的最大和最亮的星体。就此事,光明日报今年1月23日报道的标题是《美天文学家发现一颗宇宙中最大的星体》,同一天北京日报则是《新发现的一颗宇宙中最大的星体》;解放日报1月30日报道时,正题是《美  相似文献   

6.
2004年7月29日,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科学家宣布,他们发现了太阳系内的第10颗行星。这颗行星大小相当于冥王星的1.5倍,与太阳的距离是冥王星的3倍。它被命名为2003UB313。消息宣布的第四天,一篇题为《65年前他预测出第十大行星》的报道出现在了《华西都市报》的头版上。报道称“: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李力知研究员立即向本报报料称‘:早在65年前,第十大行星就被四川天文学家刘子华运用《易经》八卦推测出来了。当时还得到过大科学家爱因斯坦的评审,轰动了天文学界。’”,此报道最后闹成了2005年十大科技骗局之一的笑料。无独有偶,2005年8月中旬…  相似文献   

7.
美国宇航局(NASA)的雨燕人造卫星于3月19日拍摄到一场伽马射线暴——宇宙中最猛烈的爆发形式——的余辉。 在地球形成之前的数十亿年,牧夫星座方向一颗巨大恒星的爆发、或两个黑洞的碰撞释放出了极其巨大的能量。天文学家估计.这颗天体的亮度是迄今发现的最亮超新星的250万倍;是太阳亮度的数十亿倍。  相似文献   

8.
《编辑学刊》2024,(1):2-3
<正>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社长王焰推荐《莎士比亚的科学:一位剧作家和他的时代》万物之中皆有科学,莎士比亚的作品亦是如此。“朱庇特”本人出现在《辛白林》的结尾处,而舞台提示则要求四个鬼魂围成一圈跳舞,这是否暗指伽利略新发现的四颗木星卫星?当哈姆莱特想象自己是“无限空间之王”时,他是否在暗示一个新的无限宇宙?该书作者化身为向导,  相似文献   

9.
1989年12月14日,新华社转发了美联社的一则惊人消息,《一颗小行星可能撞击地球》: 据美联社报道,一颗小行星可能撞击地球。于最近结束的美国地球物理学联合会秋季会议披露,这颗可能撞击地球的行星直径约1000米,目前距地球八十万公里,为月球至地球距离的两倍。如发生小行星撞击地球,其撞击所产生的能量很大。但是,科学家们指出,用特殊的火箭或原子弹可以使这颗小行星脱离现有轨道,从而避免这场灾祸。当天,这条消息立即通过报纸和广播传遍了全国。一时间,引起了广大群众的恐慌和不安。然而,在当天的《新闻联播》中,人们却看到了江苏南京电视台两名记者采访的另一条报道:  相似文献   

10.
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蔓延加速了社会虚拟化进程,虚实融合的元宇宙话题火爆出圈。基于“元宇宙”文献梳理,元宇宙与图书馆相关理论的缘起与内涵界定可知,元宇宙图书馆智慧生态系统是图书馆生物人、数字人之间通过元宇宙技术对智慧资源进行收集、整理、传递、序化、分解等循环往复后,使知识在实体图书馆和虚拟图书馆融合的智慧环境下得以交换价值和能量流转,形成的一种动态、复杂、非线性的知识社交系统。其构建是因再造知识空间的需要、转变知识交流的需要、活化社会交互的需要,核心要素包括元宇宙图书馆资源、元宇宙图书馆人、元宇宙图书馆技术、元宇宙图书馆环境。元宇宙图书馆智慧生态系统可为提升图书馆在动荡不确定因素下的数字化服务能级和完善图书馆服务体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开普勒"出发寻找另一颗地球,无论它发现了什么,都将会使太阳系外行星探测进入一个新纪元400年前,开普勒因提出行星运动定律而开创天文学新局面。现在,一架以这位德  相似文献   

12.
人类自从离开了他的猿猴祖先以来,已经在地球上生活了几百万年。在这漫长的岁月里,他们究竟干了些什么,他们是怎么干的?汤因比篇幅浩瀚的《历史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想展示的,就是这样一幅人类进步的图景。但是,历史不是一架已编好程序的机器,在时间的流动中一成不变地转动着。用汤因比漂亮的比喻来说:“在时间的织机上,当梭子往来飞驰的时候,出现的图案却是随时发展变化的新图案,而不是一成不变的老图案。”所  相似文献   

13.
2月底,在湖北省松滋洈水风景名胜区陆湾处,发现一块古树化石.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于3月1日鉴定书称:标本为植物化石,粗大树干的一段,埋藏地层为长江阶地,属第四纪堆积物,化石的形成年代在百万年前.  相似文献   

14.
人类发展到今天已有上百万年的历史,开始驯化动物也有了上万年,为什么只驯化出这么几种可以吃的动物作为家畜?不能多些吗?是的,在漫漫的人类历史中,人类曾经试验驯化过一百多种动物,但最终能被驯化的,只有十几种。最早驯化鸡、把鸡养来吃的应该是中国人。最早驯化火鸡的,是中美洲的印地安人,时间不迟于公元前3500年。对于其他的几种哺乳动物的驯化史,专家大致列了一个时间表:  相似文献   

15.
《现代声像档案》2004,6(1):47-47
一颗孤独的卫星在人迹罕至的地方捕获到了宇宙的本质。2003年2月,“威尔金森微波各向异性探测器(WMAP)”拍摄到了宇宙婴儿期的照片,那时的宇宙诞生还不到40万年。这幅色彩鲜明的图片象征着宇宙学中的一个重大转折,它证实了一幅神奇得让人无法置信的宇宙图景:用以构成恒星、树木以及人类的普通物质只占4%,另有23%是诡异的暗物质,余下的73%则是暗能量。另一项名为“斯隆数字巡天(SDSS)”的计划也得到了同样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晴朗的夏夜,人们喜欢在户外聊天纳凉。偶尔,一颗流星陨落了,耀眼的亮光划破缀满繁星的夜空,逐渐消失在夜幕的掩护之中。这种极为正常的天体运动现象,往往牵动着目击者敏锐的感觉并引发出一种幽幽的思绪。人与自然,人与宇宙的关系实在是太密切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不过是太阳的一颗  相似文献   

17.
《新闻世界》2006,(3):53-53
一群天学家近日传出好消息,称他们通过天望远镜发现一颗“冰封”行星,由于它的体积和运行规律与地球惊人地相似,因此很可能成为人类破解地外生命之谜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8.
一场“膜的新奇世界”的演讲,令英国科学家斯蒂芬·霍金的名字不胫而走,其著作《时间简史》和《果壳中的宇宙》一时在书店畅销。霍金的中国之行是快乐的。其快乐有二:一是成功挑战厄运且创造出辉煌的成就:几十年被禁锢在特制的轮椅上,全身  相似文献   

19.
《传媒》2015,(5):7
2月2日,据墨西哥《劳动报》报道,墨西哥作家豪尔赫·格拉哈莱斯和插画家贝尔纳多·费尔南德斯对他们的新作充满了信心。新作中有一些凸起的小圆点,在黑色的书页上就像一颗颗小星星,似乎是传递着什么含义的外星语言。这本书叫《触感·宇宙的眼睛》,是墨西哥第一本融合了盲文以及经典视觉叙事手法的书。  相似文献   

20.
刘卫红 《图书馆界》2023,(3):1-5+28
元宇宙环境下,读者面临沉浸感的学习空间、精准化的资源推荐、适应性的信息粒度和自由式的信息获取等新的人机交互需求,需要图书馆提取读者群体行为特征。为用户画像,是元宇宙时代图书馆分析用户行为属性表征的一种方法,能够多维度、全方位揭示用户特质,进而提供精准化服务。按照流程划分,将元宇宙图书馆用户画像分为读者数据采集层、读者数据处理层、读者数据分析层、读者数据可视化层与元宇宙服务层5个基本程式,以次序形成多维的读者标签图像。在用户画像过程中,同时还需要注重读者的隐私保护,动态修正画像,并与画像对接进行服务更新,以期为元宇宙图书馆开展精准服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