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读报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同样版面的报纸,有的只需几分钟即可浏览完毕,随手丢弃;有的却吸引人反复阅读,仔细咀嚼。这其中的差别用读者的话讲是某某报或某篇报道“有看头”或“没看头”,这其实就是新闻报道有无内涵的差别。什么是内涵?《辞海》中的解释是:“概念中所反映的对象的特有属性。”在这里它指的是新闻报道对所报道的事物能够抓住本质,揭示规律,并且通过恰当的形式反映出来。换句话说,有内涵的新闻报道不仅反映事物的各种表象,而且在  相似文献   

2.
读报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同样版面的报纸,有的只需几分钟即可浏览完毕,随手丢弃;有的却吸引人反复阅读,仔细咀嚼,这其中的差别用读的话讲是某某报或某篇报道“有看头”或“没看头、,这其实就是新闻报道有无内涵的差别,什么是内涵,《辞海》中的解释是:概念中所反映的对象的特有属性”,有内涵的新闻报道不仅反映事物的各种表象,而且在这种信息的整理和组合加工中渗入独特突出的思想成分,这样的报道才使人觉得有看头,随着报业的发展,内涵已逐渐成为报纸在新闻竞争中的灵魂。  相似文献   

3.
读报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同样版面的报纸,有的只需几分钟即可浏览完毕,随手丢弃:有的却吸引人反复阅读,仔细咀嚼.这其中的差别用读者的话讲是某某报或某篇报道"有看头"或"没看头",这其实就是新闻报道有无内涵的差别.  相似文献   

4.
“新闻根据”与“新闻由头”是新闻报道中经常涉及到的两个概念,有不少人将之相提并论、等同视之,有的新闻辞典也说“新闻根据又称新闻由头。”其实,这两个概念在新闻报道过程中是有区别的,不能混为一谈。《辞海》对“根据”一词的解释是:“依据;出处;来源.”新闻根据,即新闻报道的依据,换言之,即新闻报道赖以存在的决定因素。新闻根据是新闻报道的前提与基础,一篇新闻一定要有新闻  相似文献   

5.
文风不是小事.因为它体现着党风、政风,甚至影响着民风。中宣部部长刘云山说:关于新闻报道的文风问题,这些年我们反复强调.也有大的改进,但这一问题还远未解决.有的新闻报道冗长空洞、言之无物:有的文件语言、刻板生硬:有的追求另类、离奇怪诞,远离普通百姓:更有甚者,有的随意拔高、虚假不实。这是影响新闻报道吸引力、感染力、公信力的重要因素。目前.在新闻战线开展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中.文风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改文风”既应该是“走基层、转作风”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  相似文献   

6.
文学作品讲究写环境,尤其是把典型环境和典型人物结合起来,对典型的创造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那么,新闻报道中要不要写环境呢?实践的回答也是肯定的。黑格尔在《美学》一书中写道:“人要有现实观存在,就必须有一个周围的世界,正如神像不能没有一座庙宇安顿一样。”举一反三,联系到新闻写作,也不可忽视这一点。众所周知,新闻事件一般是在一定的环境中发生、发展和变化的。新闻人物的工作、学习、生活和战斗更离不开周围的环境.所以,在新闻报道中注意写出这个人或这件事的具体环境是十分必要的。它一则可以使报道的事或人真实可信;二则可以使新闻报道写得生动可读;三则可以使新闻写作“借境”说话。有的新闻中写出典型的环境,尽管  相似文献   

7.
要坚决抵制这种主张不论主张新闻报道可以“合理想象”的同志说得多么婉转,不论有的人怎样转弯抹角地为这种论调粉饰,说到底,所谓“合理想象”也者,其基本论点就在于。新闻报道(特别是通讯、特写)是不可能完全真实的。新闻报道中的一部分事实(或称细节),是不可能依靠深入群众、深入实际的采访和调查研究来获  相似文献   

8.
近年以来为自已订下了一个制度:每天在休息时间——或饭后,或睡前,读一段文学著作。不能说已有什么收获,但是有时对自己和同行们所写的新闻报道,却也会从而引起一点小感想。人憑借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交流斗争的经验。而文字是语言的记录。每一个人讲话的“声音”总是不一样的,有的诙谐,有的热烈,有的尖锐而又含蓄,有的深沉而又婉转……。在实际生活  相似文献   

9.
王国栋 《青年记者》2007,(12):25-26
平衡报道的内涵 “平衡报道”理念最初源于西方,是西方新闻报道的基本原则之一。美国报业发行人协会为“具有特殊成就的报纸”所定的四项标准中有一项就是“这一报纸的新闻报道,必须顾及各种性质新闻的平衡”。  相似文献   

10.
说书有“下回分解”,新闻报道同样有“下回分解”:“事故原因正在调查中”,原因何在?且听下回分解;“此案正在审理中”,审理结果怎样?且听下回分解;“对群众的批评,该单位的领导将如何对待,我们拭目以待”,“待”到何时解决?且听下回分解;如此等等,均有个“下回分解”的问题。而广大读者、听众和观众,对这“下回分解”的关注程度,并不亚于“上回”中所说的内容。可见说好“下回分解”是新闻报道中的一个重要内容。遗憾的是,目前不少新闻的“下回分解”令人失望。有的干脆“泥牛入海”,杳无音讯;有的给读者、听众和观众的,仍然是  相似文献   

11.
论调查研究     
调查研究是新闻报道的基础,它是新闻工作者的一项基本功。这已为实践证明了的。因为它是无产阶级新闻工作的一个基本方法,可以说它是无产阶级新闻学的一门课程。 在我们的新闻工作中,对调查研究怎样认识,把它摆在什么位置,实质上是关系到是否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的问题。众所周知,认识论有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分野。前者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东西,意识、思维、感觉是第二性的东西”(列宁语)。后者认为却相反。这个问题,本来稍有知识的人都可以判断谁是真理谁是谬误。但是在我们日常的新闻活动中,有的新闻工作者却无意或有意成了主观唯心主义的认识论的俘虏:例如新闻报道搞“客里空”,或“想当然”胡编乱编新闻,有个别人甚是捏造假新闻来谋取私利,这除了违反新闻职业道德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越来越高,新闻报道也应向“信息化”方向靠拢。或许有人认为,新闻报道本身就是一种信息,为什么还要向“信息化”方向靠拢,笔者认为,我们现在有些新闻报道,有的根本就不是信息,有的虽然有一点信息,但含量却太少,官话、套话、废话连篇:还有些新闻工作者概念模糊,因此写起报道来信笔而行,随心所欲,所以新闻报道信息化就很有探讨的必要。  相似文献   

13.
最近,常听到同行流露出泄气的话,说什么“咱这些搞新闻报道的人,成天东跑西颠,抄抄写写,没干头。”我认为这样说不对。我是山东省博兴县广播电台的一名编采人员,今年57周岁。干新闻编采工作已三十多年。有的朋友曾对我说:“你干这一行大半辈子啦,没干够?”我回答:“没够!”多年的实践使我感到:搞新闻报道工作非常有意思。当自己采写的稿  相似文献   

14.
近日,笔者翻阅了一些报刊,着重就科技新闻报道作了一点分析研究。在中央“科技兴国”的战略思想指导下,许多新闻媒体,都十分重视科技宣传报道。但是,从新闻报道的业务研究出发,似乎有几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一)科技新闻报道,要面向广大读者。这就向作者提出一个起码的要求,就是所报道的新闻、发表的文章,要让人看得懂,从中受到教益。当前,科技新闻有的是技术性太强,有的是引用外文太多,使读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真相已日益成为奢侈品。在新闻传播业中的表现就是不少事件或人物的报道让人不明所以,而有的报道对象,却让人永远无法知道真相。这种新闻报道“罗生门”现象的出现,有媒体的原因,也有政府部门的责任.亦有其它力量介入新闻产制的影响。本文研究了该现象的原因。并提出了减少这种现象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近两年,空降兵某团后勤处的新闻报道工作犹如芝麻开花——节节高。2007年,这个处在各类媒体发表文章近70篇,被上级评为“新闻报道工作先进单位”,有1人因报道成绩突出荣立三等功,3名报道员被评为“新闻报道工作先进个人”。一个团后勤机关被评为“新闻报道先进单位”,这在全师还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这个处之所以能够创造“历史纪录”,得益于处党委“一班人”对报道工作的大力支持。  相似文献   

17.
近两年,空降兵某团后勤处的新闻报道工作犹如芝麻开花——节节高。2007年,这个处在各类媒体发表文章近70篇,被上级评为“新闻报道工作先进单位”,有1人因报道成绩突出荣立三等功,3名报道员被评为“新闻报道工作先进个人”。一个团后勤机关被评为“新闻报道先进单位”,这在全师还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这个处之所以能够创造“历史纪录”,得益于处党委“一班人”对报道工作的大力支持。  相似文献   

18.
问:你在《新闻写作概要》一书中,说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有四条,即新闻报道的真实性、新闻报道的思想性、新闻报道的时间性和新闻报道必须用事实说话:而《新闻采访与写作》一书中,却把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概括为“真、新、快、短、实”这两者有何不同,为什么说法不一样?答:我过去在新闻教学中大多讲《概要》一书中列的四条。前几年新闻界关于新闻报道的思想性有些议论,有的人认为新闻只是提供情况,沟通信息,不要多讲思想性;多讲思想性也容易带来在新闻中堆砌政治术语以至于空话大话等弊病。这种看法也有一些  相似文献   

19.
真心关爱     
近几年来,沈阳军区某装甲师的新闻报道工作搞得红红火火,连续5年被军区评为“新闻报道工作先进单位”,先后有6人被军区评为“新闻报道工作先进个人”,7人荣立二等功,5人被提前晋职晋衔,4名业余报道员被破格提干。面对这些成绩,报道员都认为,这与政治部主任张为周对他们的真心关爱和支持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20.
人是人类一切社会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那么,在人类社会活动中占据相当重要位置并起着重要作用的新闻报道,当然应该“以人为本”。因此,有必要强调在新闻报道中,必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写作理念,或说要“目中有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