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新闻正发生,我们在现场;十八年新闻路,我们一直往前走,虽然远方尚在远方,但现场就在现场。每个现场,都在突破;2017,《现场》给你更多的"速度与激情",创新版块《律师在现场》在电视民生维权中,迸发公益新力量;线上线下,集结万名律师,通过电视、网络、手机、新媒体的端口,跨屏、跨界地介入新闻流程,倾听百姓声音,关注人间冷暖,贯通需要维权帮忙的每一个现场。每个现场,都在融合;2017,频道官微开通《小新直播间》,"小新"们时刻活跃在各类  相似文献   

2.
使命·感动·敬意--四川汶川大地震中央媒体报道纪实 四川汶川大地震,新华社记者如是写道:“面对震后的废墟,我们在哭泣中拍照、在乱石纷飞间采访、在余震不断中写稿,更是在大灾大难中见证了人性的光辉,见证了一种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3.
写新闻不同于一般稿件的写作,它不仅需要作者到现实生活中去采集、去发现;而且要在采写过程中去提炼、挖掘、果断取舍,才能写出有真情实感的稿件来。人们常说:“功在采访,成在写作”,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我在采访过程中,注意在观察中思考,在思考中观察,反复推敲,仔细酝酿。如在《街头“地摊”煤球俏》一稿中,描写群众买煤球的场景时,我一开始用了“蜂拥而至”、“一拥而上”等形容词,但写后觉得这样写既不贴切,也不形象,显得苍白无力,太一般化了。反映不出当时那种热闹,感人的场面来。于是,我两次推翻重写,力求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场面写得具体、形象些。在最后定稿中,我是这样描写农民买煤场景的:“有拖车的,有拿筐的,也有挑担的。”这样写虽然没有什么华丽的词藻,但抓住了这条新闻的中心画面,描写得比较具体、生动,给人身临其境的现场感,真实而可信。  相似文献   

4.
在路上     
"看到我的时候,我在纸上:看不到我的时候,我在路上."许多记者喜欢引用这句话来描述自己的日常工作状况.对于大多数记者而言,读者只看到他们在纸上讲述的新闻,而不知道他们在路上时是什么样子.  相似文献   

5.
"档案形成在前"理论促使档案管理回归本位."档案形成在前、档案管理在前"理念和档案管理与业务流程一体化管理信息系统,是"档案形成在前"理论在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实践中的有益探索,对数字时代的基建档案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拉小提琴和绘画是我的两大爱好.也是我生活中的挚友,伴我度过美好的童年和快乐的军旅生活,不仅磨砺了我勤奋执着的意志,而且还激励我在不倦探索传统与创新的和谐艺术过程中,实现了形式和内容统一的人生追求。  相似文献   

7.
亲爱的,我在苏堤晨跑。早上在杨公堤醒来,穿衣起来往窗户外面看了一眼,怀疑自己还在梦里,定了定神用力再看:外面花圃里的白玉兰开得啊树枝都承受不了!这花很奇怪,满树没有一片树叶,树枝也细细的,但花朵肥实硕大,尖俏俏地独独在枝头绽放。远点的玉兰是一片白色,近点的是一层粉色,粉粉白白、层层叠叠蔓延到窗子下面。唉,你不在,它们开了又有什么用?你不在,我又为什么要来?是的,你说得没错,有些风景静止不动却又惊心动魄。  相似文献   

8.
在路上     
“看到我的时候,我在纸上;看不到我的时候,我在路上。”许多记者喜欢引用这句话来描述自己的日常工作状况。对于大多数记者而言,读者只看到他们在纸上讲述的新闻,而不知道他们在路上时是什么样子。读者会怎样去猜测新闻背后的记者?读者或许根本就不会去作这样的猜想,就像吃鸡蛋的人对鸡怎样下蛋不感兴趣一样。我们自己也常说:只看结果,不问过程。记者获得新闻的过程无论怎样艰辛与复杂,这不重要,重要的是呈现给读者的是什么样的新闻。  相似文献   

9.
在路上     
人的一生,大部分的时间都在走路。各式各样的路,不同的人,行走的路线不同,走路的方式不同,从路上得到的收获也不同。记者的路怎样才能走好?这是许久以来我一直在思考、一直不敢掉以轻心的问题。七年前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刚刚走出大学校园的我如愿以偿  相似文献   

10.
张琨  梅菊 《民生周刊》2023,(10):14-17
<正>在全面落实“双减”任务背景下,劳动教育成为新时代教育改革的亮点。为落实新课标理念、提高劳动课堂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劳动能力、激发学生劳动热情,近日,石家庄市井陉矿区贾庄中心小学开展了劳动优质课评比活动。在劳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贾庄中心小学将劳动教育融入到学生的成长之中,让孩子们在劳动中发现自己的潜能,感知劳动的乐趣,收获美好的人生。  相似文献   

11.
今年以来,中央领导同志对加强和改进新闻宣传工作多次发表重要讲话,并提出了具体要求。其中一个中心思想就是,要求新闻媒体在“三贴近”中增强新闻宣传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并指出这是宣传思想战线必须长期坚持的工作原则。作为地方性主流媒体的地市党报,在“三贴近”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与读者之间在空间距离和心理距离上的贴近性是其它报纸无法比拟的。在激烈的新闻竞争中,地市党报完全可以依托自身的优势,在“三深入”即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中,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适应形势的变化和实践的要求,让新闻报道扎根…  相似文献   

12.
奉献在兰台     
《兰台世界》2018,(Z2):16-17
<正>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周承俊同志在档案战线上已奋斗了整整25个春秋。飞逝的岁月无情地在他的两鬓揉进了几多白发。他把自己一腔赤诚的爱全部奉献给了古人称之为"兰台"的档案事业上。提起我们的老局长,他的模范事迹在报刊上有名,在电台中有声。从机关到基层单位,人们有口皆碑、交口称赞,称赞他:在艰辛中创业、在逆境中拼搏、在平凡中奉献。他是一位真正的共产党员!1951年,不满17岁的周承俊在家乡当  相似文献   

13.
国民党元老陈立夫是2001年2月8日在台中市“中国医药学院”附属医院病逝的.享年一百零三岁。一个曾数十年深陷政治漩涡.却能保持身心健康、长命过百岁的人,自然是很有资格谈自己的养生之道的。  相似文献   

14.
刘晓燕 《大观周刊》2010,(29):13-13
2010年的7月1日.惊人的巧合。这一天我打开了一个尘封已久的电话卡.放入手机,翻开短信息,第一个出现在眼前的便是我爱你的信息.发信息的日期也是1999年7月1日。只是已相隔多年。  相似文献   

15.
庐山在呼唤     
香炉峰的瀑布在呼唤,仙人洞 的松涛在呼唤,庐山在呼唤! 呼唤你们:五十年前在庐山“快乐家”孤儿院度过童年时代的老人们,你们今在何方?你们晚年生活得怎么样?你们还记得庐山“快乐家”孤儿院吗?还记得布妈妈、牧妈妈、胡妈妈吗?什么时候,你们能再来庐山看看呢?庐山没有忘记你们,庐山在关注着你们!  相似文献   

16.
太阳在前方     
太阳在前方湖南耒阳市档案局梁春林自从青春铸进了历史的古卷就注定一生要在这里流浪道路蜿蜒在荆棘丛中孤独沉重地一点点伸长心灵的窗口透出晦涩的风真诚在痛苦中躲藏无数个没有月色的夜晚就这样无言地独坐想望想望明天的太阳将会怎样总说太阳就在自己的前方信念似根锲入...  相似文献   

17.
纸在东汉     
中国人发明了纸,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件永远值得纪念的大事。仅就出版史而言,纸作为复制材料的优越性,在古代以至在今天都是无与伦比,在可预见的将来也是无法完全替代。纸在古代促进了发行活动活跃起来,又为印刷术的发明提供了必要前提和可能。当然,纸的意义并不限于出版,在古代更是如此。  相似文献   

18.
最近,有人问我:"传统媒体的发声者是谁?新媒体的发声者又是谁?怎样看待不同媒体上的不同发声者?"问题看似乎简单,其实传递了一个带有普遍性的社会信息——对数字技术时代信息传播状况的误读.这也提醒我们思考一个问题:在数字技术带来媒体革命性变化的今天,怎样认识发声者、媒体、社会管理者之间的关系? 发声,从本质上讲是话语权的问题.能不能发声,不是主观愿望决定的,而是由客观的传播载体决定的.一个人想在社会上发声并产生影响,必须有大众传播载体,仅仅关房间里"卡拉OK",自言自语是没有社会影响的,不能算作"发声".  相似文献   

19.
《新闻前哨》2006,(2):47-47
据《中国新闻出版报》报道:由人民学出版社出版的《黄石人在外地》一书,近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了首发仪式。“黄石人在外地”原为黄石市东楚晚报2003年创办的一块新闻人物专版的名称。该专版自创办以来,刊发了大量的分布于全国各地的黄石籍儿女的事迹,深得读好评。为此,黄石市委及东楚晚报决定:将部分精彩内容结集成书。  相似文献   

20.
秋天在瑞士     
2010年10月23日:我和在瑞士和平妇女组织工作的朋友马恩一起到了她认为是自己的根的地方。 秋天在瑞士,阿尔卑斯雪山、丘陵中的田野和山坡上的牛羊,白得雪绒绒、黄得金灿灿、绿得翠莹莹。大自然的各种颜色在这里得以彰显并加以调色后柔情地展现在人们的视线之中。难怪有人说,阿尔卑斯山最美的一段就在瑞士。奇石累累的少女峰长年白雪皑皑。山中,一间间小农舍,忽而隐露在山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