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知识林     
大型会议报道的采访阳建中知识林 一、必须熟悉一段时期内党的方针政策,预先了解会议的精神,尤其是对于一些专业性、政策性很强的措施,必须吃透其中的要点和内容。记者应该尽可能搜集有关文件、材料,尽可能做到理解会议精神先走一步。 二、充分、细致掌握整个会议的情况,包括会议日程安排、代表团驻地分布、代表住宿安排、新闻人物的活动、记者招待会安排情况等等,记者要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到时忙而不乱。 三、记者要预先定下采访计划,特别是重点采访计划,并要有灵活应变的能力,争取做到既抱了西瓜也捡了芝麻。 四、记者要能沉得住…  相似文献   

2.
主持人的话:全媒体时代是一个新闻传播手段众多、新闻资讯爆炸、新闻竞争激烈的时代.记者,尤其是驻地记者如何提高自身能力,做好驻地采访工作,成为行业关注的话题.本期"茶座",约请到了人民日报分社和新华社分社的两位资深驻地记者,分享他们的心得体会.  相似文献   

3.
一转眼。做驻地记者已经十个多年头了。十年时间的历练,使我对驻地记者的工作有了颇多感悟.对很多似是而非的矛盾问题有了清醒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杨杰 《新闻窗》2011,(5):34-35
作为一名驻站记者,工作性质有别于一般记者,常常需要独自一人(或少数几个人)应对复杂的局面、多种多样的采访任务,怎么样快速地融入驻地,与驻地形成和谐的互动关系?这就需要有更加强烈的角色意识,笔者作为贵州都市报黔南记者站一名记者,对怎样做好驻站记者,怎么样树立驻站记者的角色意识,浅显的谈一谈个人的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5.
人民日报记者部编辑的《采访与思考》一书,近日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此书收集了人民日报驻地记者2002年研究问题的新闻作品,作者在每篇之后附写了采写后记,诠释采写经过。研究问题,是人民日报记者的基本功。社领导多次要求人民日报的驻地记者加强调查研究,多思考、研究一些问题,努力成为研究型记者。2002年,人民日报驻地记者深入实际,扎实采访,认真研究问题,写出了一批具有真知灼见、文采斐然的报道。这些作品体现了人民日报的指导性和权威性,在社会上产生较大影《采访与思考》@吉哲  相似文献   

6.
在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设立驻地记者站是新闻媒体抢占新闻前沿的手段之一。驻站记者长期驻扎在某地。作为一线长期的“耳目喉舌”,驻站记者充当新闻机构及其所在地区的“媒介”,起到上通下达的作用。如何做好驻地新闻采访工作?下文将对此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7.
《陕西档案》2002,(1):4-6
这次全省档案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学习江泽民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传达贯彻全国档案局长会议精神,研究如何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的档案工作。会议开得很好,希望各市、县(区)和省级各部门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好会议精神。  相似文献   

8.
增强现场感     
作为一名外勤记者和驻地记者,现场会议报道是经常碰到的。有些现场会是上级党委、政府召开的,采访会议是上级领导安排的,会议精神必须见报,没有任何折扣可打。因此,如何做到既把现场会报道写得生动活泼,给人以现场感,又能起到传达会议精神之目的,是新闻界探讨的问题。几年来,本人在这方面做了一些摸索,写出来与新闻界同行共勉。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加强驻地记者的管理工作。 管理是人的活动,要做好管理工作,就必须考虑人的综合因素,如人的数量、素质、精神状态等。 驻地记者是新闻单位的一支生力军,担负着党、政府和人民交给的“喉舌”(公开报道)、“耳目”(内参报道)双重任务,以及大量的通联工作,加强管理尤其重要。 人数适度,是做好驻地记者管理工作的必要条件 在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新闻媒介这个特殊的“市场”同经济市场一样,也要追求本部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力求在收入既定的情况下成本(各项费用)最小,或者在成本既定的情况下收入最大。因为新闻单位总想少支付一点费用,却又能推出更新、更好、更多的报道。 在一定时期内,一家新闻机构的工作范围是较固定的。 在工作范围没有扩大时,一个记者站的记者人数应控制,使之适度,道理很简单:增加一个记者就须多开支一笔“人头费”,使新闻成本增加,而工作效益不见得能增加多少。据笔者多年观察,省级新闻单位驻地(市)记者站,多则二人,少则一人,足矣。  相似文献   

10.
4月12日,周口地委书记朱法勤邀请河南日报、河南广播电视新闻中心、中国农金报等新闻单位驻地记者,就如何为驻地新闻记者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加强舆论监督等问题进行了座谈。朱法勤说,各新闻单位驻周口地区记者站,既是有关单位的派出机构,也是地委、行署的一个不能外待的部门。地委、行署要确定专人负责与各记者站联系,驻地记者在工作、生活上有什么困难,要随时帮助解决。今后,地委、行署召开的会议,事前地委、行署办公室要把会议内容通报记者站,由记者根据工作需要决定是否参加,但不允许不通知。一些研究重大案件的会议也  相似文献   

11.
毕业参加工作6年后,一个偶然的机会,使我成为<工人日报>的一名驻地记者.十几年过去了,一直做驻地记者,展望可预测的未来,驻地记者可能成为终身职业.这个角色,对我个人的思维习惯、为人处事,乃至整个人生,已经并将继续产生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本刊讯 记者祝晓虎报道 当春的讯息翩跹而至,常年奔波在采访第一线的人民日报70多名地方记者欣然来到北京,参加2月19日-20日举行的2001年人民日报地方记者工作会议。会议传达了江泽民同志和丁关根同志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的讲话。人民日报社社长白克明,总编辑许中田,副总编辑李仁臣、梁衡等编委会成员和各部局主要领导出席了会议。白克明、许中田同志在讲话中,对人民日报记者部2000年的工作、尤其是改革取得的成效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提出了新一年的工作任务和改革目标。 在过去的一年中,人民日报记者部的整个工作…  相似文献   

13.
人民日报召开国内记者工作会议,邵华泽同志要我同大家见个面,讲讲话。今天一是看望大家,向大家问好;二是借这个机会,交换一些看法。看了会议的简报,也和一些同志进行了座谈,感到这次会议开得很好。大家思想解放,畅所欲言,就如何深入宣传党的十四大精神,贯彻全国宣传部长座谈会的要求,办好人民日报,改进新闻宣传等问题发表了许多好的意见。特别高兴的是,大家精神状态好,有股奋发向上的劲头。  相似文献   

14.
陈瑞 《新闻世界》2023,(4):23-26
随着媒体融合浪潮席卷而至,驻地记者工作也面临着新挑战。新形势下,驻地记者要主动转型,变挑战为机遇,打造更多的新闻精品。本文以新安晚报社驻地记者在安徽各地市采编工作实践为例,对驻地记者如何更好地开展工作进行了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5.
早在2003年的全国外宣工作会议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就要求"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的办法,做好外国媒体和记者的工作"。①本文在针对部分驻华外国记者深度访谈的基础上,结合他们在中国采访时的直观感受展开梳理,重点围绕政府、学者和国内媒体等三个层面如何做好外宣  相似文献   

16.
驻地记者。本文是指省级媒体派驻在各地市的记者。驻地记者最重要、最核心的工作任务就是采写报道所驻地市的新闻,而所驻地市党委、政府对驻地记者的工作要求也主要是希望他们向全国、全省报道所驻地方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新闻.以便扩大所驻地市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影响力,从而促进当地社会的和谐和经济的全面发展。因此.驻地记者工作好坏的重要标准是采写报道当地各类新闻的成绩。  相似文献   

17.
早在2003年的全国外宣工作会议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就要求“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的办法,做好外国媒体和记者的工作”。本文在针对部分驻华外国记者深度访谈的基础上,结合他们在中国采访时的直观感受展开梳理,重点围绕政府、学者和国内媒体等三个层面如何做好外宣工作提出建议。文中所引述的驻华外国记者言论,均来自本文第二作者张志安在北京进行的深度访谈。  相似文献   

18.
同志们: 这次全市宣传部长会议,是在深入学习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和市委九届十次、十一次全会精神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市委对召开这次会议十分重视,市委常委会专门听取了宣传思想工作汇报,充分肯定了全市宣传思想工作取得的成绩,刘淇同志对做好2006年宣传思想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刚才,肖培同志传达了全国宣传部长会议精神,学勤同志总结了去年全市宣传思想工作,部署了今年工作任务,请大家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落实。  相似文献   

19.
2002年12月28日至29日,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在京召开全国档案局长馆长会议。会后,省档案局及时传达贯彻全国档案局长馆长会议精神,一是向省委、省政府分管领导作了专题汇报,二是集中四天时间,分别召开局务会议和处长会议,传达学习全国档案局长馆长会议和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精神,并就如何贯彻十六大精神,实践“三个代表”要求,开创新世纪新阶段全省档案工作新局面,做好2003年全省档案工作,进行了专题讨论。与会同志就做好今后一个时期和今后全省档案工作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大家认为,新世纪新阶段是档案事业发展的战略机…  相似文献   

20.
落实好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做好高校宣传工作,高校传媒的作用不可替代。打造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适应新媒体发展的高校传媒记者队伍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