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闻界新闻     
首批祖国大陆报纸类赴台驻点采访记者抵台 首批祖国大陆报纸类记者 5月 l6 日晚入台驻点采访,他们是人民日报首批赴台驻点采访记者郑固固、吴亚明。这两名记者将在祖国宝岛台湾就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及风土民情进行深入采访报道。 2月8日,新华社两名记者入台,成为祖国大陆首批赴台湾驻点采访记者。 目前,已有多家台湾新闻机构不间断地轮派记者在大陆“蹲点”采访,前来大陆采访的台湾记者累计已达5000多人次,祖国大陆记者只有约两百人曾赴台采访。(此页稿件为辛岩供)上海数字电视台将于明年元旦正式启动 上海有关部门宣…  相似文献   

2.
从北京到香港转机再到台湾,一路处在媒体记者的追访之下,终于在2月8日晚7时左右,我与陈斌华两人抵达台湾,开始了首次到台湾驻点采访的行程。 走出飞机的座舱,迎面便是台湾媒体记者的围访。刹那间我有点时空错置的感觉,仿佛置身于十年前我第一次到台湾采访时的情境之中。那时,祖国大陆记者首次入台采访,走出两岸隔绝四十多年后新闻双向交流的第一步,引起了海峡两岸以及海外新闻舆论界的高度关注;十年后,祖国大陆记者首次入台驻点采访,两岸新闻交流迈开新的步伐,又引起了海内外新闻舆论界的高度关注。然而,再次由“新闻记者”  相似文献   

3.
《新闻前哨》2004,(9):40-40
据《中华新闻报》报道:7月26日,首批中国新闻社.记者到台湾驻点采访。至此,在台湾驻点采访的大陆媒体·已达5家,即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中国新闻社。2“日抵达台北驻点采访的中新社记:者为该社港台海外部副主任董会峰及记者曾嘉。里工里上工二二工义上」七二」匕二七习址J七J七J屯J‘J址J址)首批中新社记者赴台驻点采访  相似文献   

4.
《青年记者》2010,(17):35-35
8月8日,深圳报业集团首批驻台记者启程,赴台湾开展驻点采访工作。  相似文献   

5.
聚焦台湾     
4月6日,我作为祖国大陆派出的首位轮流驻点摄影记者,赴台湾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采访。对我个人来说,这是一次难得的机遇,对祖国大陆新闻摄影界,特别是对新华社来说,这是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采访。 同祖同根 血脉相通: 摄影报道的第一主题 赴台之前,找更多考虑的是首次宝岛之行应该拍什么。在学习领会了党和政府关于台湾问题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了解有关台湾的自然  相似文献   

6.
业界动向     
台研究恢复新华社等大陆传媒驻台对新华社、《人民日报》入台驻点采访,台湾"陆委会主委"赖幸媛5月23日表态,不反对解禁,"新闻局长"史亚平接受访问时承认,已在研议开放两媒体来台驻点。据报道,2005年4月10日,台"陆委会"以"检讨两岸媒体交流秩序及开放管理政策"为由,声称暂缓新华社、人民日报两家大陆媒体赴台驻点采访。这是台湾当局自2001年开放大陆媒体赴台驻点采访以来,在两岸新闻交流方面采取的最严重的"开倒车"行为。  相似文献   

7.
2月28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妇委会举办女记者作品评析研讨会,对海外版台港澳侨部陈晓星、要闻与社会部任涛、经济部罗兰3位年轻女记者的作品进行研讨。陈晓星自1985年到海外版工作至今,曾参加首批台湾老兵到大陆探亲、香港回归、澳门新机场建设、“两会”、赴台驻点采访等大型报道活动,她的作品细腻生动,有情感;任涛主编的社会生活周末版《万家灯火》,因关注民生、视角独特、版面语言生动而获得好评;偏爱哲学的罗兰,其作品独特的新闻视角中透着哲理。她们的作品得到社内外的广泛关注。人民日报海外版举办女记者作品评析研讨会…  相似文献   

8.
据香港有关媒体报道,自去年初春开始,祖国大陆的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四家媒体,获允派记者赴海峡对岸的台湾省驻点采访以来,每家媒体每批两人,每批停留台湾省1个月,至今驻点记者已百余人次。当祖国大陆记者办完复杂的有关手续,从当地抵达台  相似文献   

9.
走进新华社新闻大厦一间略显狭小的办公室,抬头就看见办公桌紧挨的墙上挂着的一大串胸牌。以同行的敏感,我很快把它们跟陈斌华的职业联系到了一起。事实正是这样,陈斌华告诉我说:那是他进入新华社工作以来参加的所有重大采访活动的记者证。而那张证明这位祖国大陆首批赴台湾驻点记者身份的胸牌也显眼地挂在其中:2001年2月8日,陈斌华与同事范丽青作为祖国大陆首批驻点记者,赴台湾驻点采访,备受海内外关注,从此这个与祖国隔海相望的宝岛上,有了中国最权威新闻机构“永不消逝的电波”。从来不出“半成品”如果说一名年轻记者被选中担此重任是机…  相似文献   

10.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屡见新华社、《人民日报》等说萧乾是“二战”时唯一一个采访欧洲战场的中国记者,今年1月27日新华社电向全球介绍《萧乾九十华诞》,又宣传萧乾“成为唯一采访欧洲战场的中国记者”(见电讯原文、《人民日报》1月28日头版)。外面反映很坏!...  相似文献   

11.
记者的意识─—首次采访两会的体会李勤人生有许多“第一次”。今年是我第一次参加两会采访,主要担任政协文教卫组的报道,侧重于文艺。就人民日报的两会报道而言,文艺不是重点。但我以为机遇难得,这种大型的会议报道,锻炼和检验的是记者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从题目...  相似文献   

12.
《人民日报》从10月26日开始,在“民族地区纪行”专栏里陆续发表该报记者在新疆采访少数民族的文字和图片报道。今年8、9月间,《人民日报》派出3名记者来新疆,到乌鲁木齐和南北疆的许多地方,采访了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锡伯、塔吉克、乌孜别  相似文献   

13.
我自认为不算个懒人,可是这回对于费伟伟交给的作序“任务”,却真是懒得可以。从今年7月19日他把书稿交给我到今天,整整四个多月过去了,面前的稿纸还是一片空白。懒是有原因的。主要原因还是深切感受到了后生可畏。懒由畏生。费伟伟是人民日报一位富有才华的年轻记者。当我还在人民日报工作时,他刚三十出头,却已经当了十多年记者,写出过不少出色的报道,有的还受过中央领导同志的称赞,我喜欢他的写作风格,有才气,有棱角,没有那么多的八股气,所以经常在评报的时候表扬他几句。不过由于忙,没有认真对他风格的由来作过研究。这…  相似文献   

14.
今年1月,中国民主促进会主办的刊物《民主》发表了我写的纪实篇《“法”理之争——海峡两岸记者座谈纪实》。时隔2月,3月5日的《人民政协报》(全国政协机关报)又在第三版用同样标题详细摘登了这篇原长5000多字的文章。很多读者来信,称这篇文章有看头、有内容、有分寸。一篇并不起眼的文章,能够得到几家新闻单位的青睐,并受到读者重视,是我“始料未及”的。去年11月初,台湾党政记者采访团应全国记协的邀请首次来大陆访问。我作为人民日报的记者有幸参加了由全国记协组织的两岸记者座谈会.耳闻目睹了在座谈会上双方热烈发言的场面,及时写下了“法”理之争——海峡两岸记者座谈纪实. 这次大陆记者共有9名,分别来自人民日报、新华社,瞭望、中新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中央电视台;台湾的16位记者包括有著名的联合报、台湾电视公司的记者.还有一位中央日报的记者,他们除了团  相似文献   

15.
作为人民日报的一名记者,我和亚运会真的有缘,第一次采访大型国际体育比赛就是从1982年新德里亚运会开始,此后每一届亚运会我都到一线采访(1990年北京亚运会时作为组委会新闻部工作人员参加报道)。我见证了中国体育日益强盛、夺得亚运会金牌总数“六连冠”的光荣历史,也经历了中国体育记者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在刚刚过去的釜山亚运会上,活跃着我国100多家新闻媒体派出的500多名记者,这与1982年时仅有十几家单位的几十名记者前去采访不可同日而语。从釜山亚运会报道也反映出我国体育新闻领域越来越激烈的竞争…  相似文献   

16.
记者采写新闻的手段,当然主要是采访。但仅有此是不够的。首届范长江新闻奖得主郭梅尼,回忆成长的经历时,讲过一个有趣的小故事。她初到中国青年报当记者时,到三门峡工地采访,一个多月和被采访对象同吃同住同劳动,可谓“深入”到家了,可是写成的稿子寄到编辑部,却被编辑无情地给“枪毙”,而人民日报一老记者来到工地仅一星期,就在人民日报发了好大一块。  相似文献   

17.
6月2日至19日,赵紫阳总理对英国、联邦德国和荷兰进行了正式访问。这是去年他访问西欧六国和欧洲共同体的继续。访问完全达到了增进友谊、加强合作、维护和平的予期目的,取得了十分可喜的成果。我作为《人民日报》的随团记者,与我报常驻记者合作,对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外交活动进行了自始至终的连续报道,文章已见诸于报端。《国际新闻界》主编姜克安老师邀我写些采访中的感受。我搞过较长时问的副刊编辑工作,习惯于“精雕细刻”地编写文章,此类突击性的大型采访任务,我还是第一次承担,因此,有一种新鲜感。采访中一些零星的感受在老记者们看  相似文献   

18.
原人民日报总编辑范敬宜说过:在采访某一新闻过程中,突然发现另一新闻,立刻敏感地抓住。这种顺手牵来的“羊”,往往比按计划去采访得来的更新鲜、更生动。我作为一名地市报的记者,在实践中对此也深有体会。一 1998年夏天,位于长江江心洲的团风县团风镇罗霍洲村遭受灭顶之灾,全村253户村民房屋全部被洪水冲倒。为了灾民的长治久安,团风县决定把这个“十年九淹”的“江心村”整体搬迁到县城。8月25日,该县在全省动工兴建第一个灾民新村。9月30日,罗霍洲首批52户灾民搬进新居,永远告别了遇汛即淹的日子。我作为报社…  相似文献   

19.
《中国记者》约稿,说是在农村改革中,人民日报的宣传还是旗帜鲜明的,要我谈点体会。好象这是我们新闻工作的惯例,某事成功了,记者来采访,总要问:“你有些什么体会?当时是怎样想的?……”要是失败的呢?也该有所体会吧。我想到“农业学大寨”,这个持续十年之久的宣传,在人民日报大部时间也是我主持的,它给农村带来的不良后果,已为历史所证明。两段不  相似文献   

20.
大陆记者组团赴台湾采访应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邀请,大陆17家新闻单位的18名记者3日乘飞机离开北京赴台湾采访,5日抵台,在台北、高雄、台中、新竹、花莲等地进行为期7天的参观采访活动,采访了33个机构和个人。张学良先生等知名人士接受了大陆记者的采访。这是海峡两岸分隔43年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