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京 《出版参考》2004,(9):32-33
1922年11月26日,考古学在此有了一条明确分界线,因为一个关于埃及发老的千年古谜题从此迎刃而解,但随之而来的另一个问题——传说中的法老的诅咒——却令世事陷入扑朔迷离之中。  相似文献   

2.
巧设悬念     
古人论作文,最忌直,主张“文似看山不喜平”。孔子曰:“辞欲巧。”孟子日:“智譬则巧。”按袁枚的解释,这里的“巧”,即“曲之谓也”。小小说要写得生动曲折,吸引读者,很重要的一个艺术手段就是要巧设悬念。巧设悬念的小小说为什么会吸引读者呢? 这首先是因为小小说的悬念没有限制读者的想象,而是激发起读者对类似生活经历的联想,让读者在谜底未揭晓以前,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悬想人物的命运,事件的结局。读者总是爱根据自己的  相似文献   

3.
重启悬念     
正核电重启,不仅涉及到技术问题,还涉及到管理和体制问题种种迹象表明,中国离核电重启的日子越来越近了。2012年5月3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关于全国民用核实施综合安全检查情况的报告》(简称《核安全报告》)和《核安全与放射性污染防治"十二五"  相似文献   

4.
1992年11月26日,考古学在此有了一条明确分界线,因为一个关于埃及发老的千年古谜题从此迎刃而解,但随之而来的另一个问题——传说中的法老的诅咒——却令世事陷入扑朔迷离之中。  相似文献   

5.
<正>互联网思维还是融合思维?所谓互联网思维,是指基于互联网的特征来思考问题。在实践中,一些传统媒体急于求成,在互联网思维的旗号下,纷纷开办法人微博、微信公号和新闻客户端(APP),加上早已普及的手机报、楼宇信息屏,并认为这就是媒介融合。其实,所谓融合思维指的是基于融合文化的特征,从新旧媒体融通性的角度考虑问题的一种大系统思维方式,它包括并超越了单纯的互联网思维。技术为王还是内容为王?近年来,业界先后出现了渠  相似文献   

6.
悬念与释念     
悬念与释念的手法,在散文的写作中也适用。我们在读散文时,常常会遇到像小说与戏剧中设置的悬念,不过在散文中不可能把悬念与释念隔开的距离很长,因为散文的文字有限制。设置悬念,一般来讲多是属于有人物情节的散文,当作者写到某一件事情、某一种活动,或者在两个人的对话之时,为了使散文有波澜,一波三折地引人入胜,作者根据情节的发展,设置下一个悬念。  相似文献   

7.
好的新闻作品一看开头,就吸引你非看下去不可。这里往往有悬念在起作用。悬念,即说书人讲的“卖关子”。书说到紧要关头、危急时刻,惊堂一拍,戛然而止,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不怕你下次不再来听个究竟。悬念在新闻写作中的运用,也就是把新闻事件中最引人的内容,先在前面来个提示或暗示,在读者心中悬下疑团,诱发读者跟着你的思路走下去。 1982年12月8日,新华社有一条发自华盛顿的消息,导语写道:今天上午九点多钟,一辆白色中型货车停在华盛顿纪念碑的东侧。从  相似文献   

8.
罗燕 《民生周刊》2020,(5):56-57
农村网课窘境彰显了城乡数字鸿沟,也暴露了农村教育信息化的短板。抗疫期间,全国中小学、幼儿园延迟开学,但"停课不停学",网课成为中小学生居家学习的主要方式。很多问题随之而来,在一些城市学生疯狂吐槽网课的同时,一些农村学生却在到处找网络信号。虽然有的农村地区采用了电视教学,甚至用大喇叭空中教学方式来弥补网络不足的问题,但数字鸿沟的存在依然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9.
何谓悬念?从广播新闻传播角度讲,“悬念”就是指广播新闻采编者通过某种手段引发听众对新闻传播内容的关切心情。那么,广播新闻传播如何利用这种技巧吸引听众呢?  相似文献   

10.
何谓悬念?从广播新闻传播角度讲,"悬念"就是指广播新闻采编者通过某种手段引发听众对新闻传播内容的关切心情.  相似文献   

11.
悬念的魅力     
时下,人们对新闻的可读性思考甚多,而在新闻写作中适当运用悬念的手法,无疑是增强新闻可读性的有效途径. 人们常把新闻标题称为“新闻的眼睛”,若在新闻标题中寓以悬念,则会使这双眼睛含情脉脉,楚楚动人,勾住读者的魂.例如《中国青年报》1988年4月26日刊登的通讯,题目是“呼叫一120”.该文本意是反映北京医疗急救中心的工作情况,但题目并不将文意直白地告诉读者,而是借用急救中心的电话号码,用了“呼叫—120”这样一个急迫又朦胧,紧张而又疑窦丛生的标题,一下子扣住读者的心弦,吸引读者非要看完全文才能弄明白.  相似文献   

12.
运用悬念的表达手法进行新闻写作,也是多种多样。有的用传说、比喻,也有的用人物的绰号或事物的名称作由头,等等。不过,在一般新闻写作中采用下述办法设置悬念较多些。其一,截取反映事实中矛盾、冲突的某个画面或细节构成悬念。请看,在《人民的好医生李月华》的通讯中(见《中国优秀通讯选》下册第231页),切取这样一个画面:  相似文献   

13.
好的新闻作品一看开头,就吸引你非看下去不可。这里往往有悬念在起作用。悬念,即说书人讲的“卖关子”。书说到紧要关头、危急时刻,惊堂一拍,戛然而止,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不怕你下次不再来听个究竟。悬念在新闻写作中的运用,也就是把新闻事件中最引人的内容,先在前面来个提  相似文献   

14.
调沙悬念     
7月4日至7月14日,黄河小浪底进行了世界规模最大的调水调沙试验。这是中国治黄由传统方法走向现代方法的一个里程碑。但是治黄绝非一蹴而就。“黄河变清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共和国黄委会第一任主任王化云终其一生得出的结论让人从幻想中警醒  相似文献   

15.
凭借先发优势长三角与珠三角经济圈率先融入全球化经济大舞台随着西部大开发和三峡工程的推进西三角经济圈又呼之欲出当﹃三极论﹄进入宏观决策东北老工业基地也开始踏上复兴之路那么沉寂的中部地区是接受﹃塌陷﹄还是酝酿隆起呢本文调查了豫湘鄂皖赣五省的发展思路这五省处于我国中部腹地其未来的发展引人关注  相似文献   

16.
在悬念中叙事--论电视节目中的悬念意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巧妙运用悬念 ,在悬念中进行叙事是电视节目进行形式创新、吸引受众眼球的重要手段。本文结合各类电视节目 ,分析了悬念的定义以及电视节目引入悬念进行叙事的必要性 ;指出结构性悬念、兴奋性悬念在不同类型节目中如何构建 ;以及如何用冲突型、抑制型表现方式来表现悬念 ,以达到电视节目最佳的叙事和传播效果。悬念的构建和表现是悬念设置的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妥了。”11月7日,APEC前夕,在日本APEC代表团副报道官冈庭健就中日领导人是否会举行会晤在吹风会上做出回应后,一些记者立马小声地说。冈庭健当时的回答是,虽然会晤尚未最终确定,但双方仍在就这一事宜进行沟通。这场发布会场地的约300个座位被坐得满满当当,两边的过道上也站满了记者。记者蜂拥而至的原因其实简单:发布方是日本代表团。  相似文献   

18.
2月,微软Windows Vista操作系统又爆出了让人激动的新消息!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章回小说 ,每一回设置悬念 ,卖个关子 ,“欲知后事如何 ,且听下回分解” ,从而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欲罢而不能。例如《三国演义》 ,第8回的“王司徒巧使连环计” ,写王允布置貂婵—吕布这条内线诛杀董卓 ,能否成功本回未交代 ,要到下一回“除凶暴吕布助司徒”中才给读者“分解”。第41回“赵子龙单骑救主”设置了悬念 ,第42回“张翼德大闹长坂桥”才揭示出结果 ,如此这般 ,一场“从曹操重兵包围中救出刘阿斗”的战事便写得跌宕起伏有声有色。悬念不断设置 ,后事必定分解 ,这是古代小说家的写作技巧 ,是非常成功的。没有悬念 ,…  相似文献   

20.
悬念式新闻标题是指将新闻中最引人的内容,先在标题中来个提示或暗示,在读者心中悬下疑团,诱发读者的好奇心,跟着你的思路走下去的制题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