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视点丰富多彩多姿──读徐世平国际体育新闻作品有感汤世英徐世平同志长期在《新民晚报》从事体育新闻报道工作,是一位著名的体育记者。他曾多次出国采访重大国际体育比赛,如先后采访过两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两届奥运会,美国世界杯足球赛等世界大型体育赛事。徐世平在...  相似文献   

2.
世界杯足球赛为期一个月,是国际重大比赛中赛期最长的一项赛事(奥运会等综合运动会的赛期一般不超过16天)。在为期33天的采访中。足球比赛当然是记者采访的重点,但有关媒体的新闻也是我关注的一个焦点。  相似文献   

3.
世界杯足球赛的影响超过了任何一个单项的体育赛事,已经可以和奥运会相提并论。本次世界杯足球赛期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组成专门的阵容报道本次比赛,并派出两名记者前往德国世界杯比赛现场采访。虽然前方阵容略显单薄。但两名记者有效地发挥了各自的特长,扬长避短,和后方报道组紧密配合,较好地完成了任务,报道的质量以及在听众当  相似文献   

4.
2006年德国世界杯的硝烟已散去多日,但在被报社特派前往德国采访世界杯的一个多月中那些忙碌紧张的日子仍清晰印在脑海。虽然我此前也曾现场采访过世界杯、奥运会这样的世界大赛,但本届世界杯的采访经历尤其难忘——这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最后一次世界顶级大赛.我在采访中经历的点点滴滴都将为我更好地采访报道北京奥运会积累更多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浅议体育新闻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新闻属新闻的分支,具备新闻共有的属性。体育新闻姓“体”,又具有自身鲜明的一些个性特征。认识这些特征,才能更好地把握体育新闻采访和写作的“脉搏”。 一、报道对象的广泛性 体育分为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和学校体育三部分。当今世界,体育活动的参与者日益广泛。 四年一届的奥运会系竞技体育的最高层次。目前,国际奥委会的成员已近200个。每逢奥运会举行,全世界几乎所有国家都派运动员参加,以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为例,参赛运动员8596人,前往采访的记者超万人,全世界有数十亿人通过电视观看奥运会比赛。 另有名目繁多的世界单项锦标赛、洲际运动会、各国和地区运动会等。上届世界杯足球赛,从预赛到决赛结束历时近两年;一个月的决赛,全世界电视观众就达32亿人,其中亚洲超过16亿。  相似文献   

6.
赛场上抓不到独家新闻 去年在法国举行的第16届世界杯足球赛,让体育新闻工作者深刻地感到,一场体育报道的重大变革已经开始。 受报社派遣,笔者曾赴法兰西采访世界杯足球赛。但开赛后,记者发现自己在现场竟然抓不到独家新闻了;后方编辑也惊异于派出记者到前方采访,丝毫显示不出本报报道时效的优势。我们辛辛苦苦跑出的稿子,传回国内后却常常被告知“外电已有了”,甚至“昨庆其他媒体已经报  相似文献   

7.
我想到过,“奥运沙龙”的出现给电视体育报道带来一点儿新鲜的东西。那是在当初设计92年奥运会报道方案的时候。中央电视台大规模报道奥运会这是第三次了,在这之间还有亚运会,还有世界杯足球赛,还有其它各式各样的体育转播。电视在体育报道中已经占有了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这里边总还缺少一点什么。以往电视的成功主要在于现代化科技,而节目制作  相似文献   

8.
正总结巴西世界杯的报道,笔者认为有八点成功经验。一、正确认识世界杯足球赛的规律和特点第20届世界杯报道的成功,首先在于我们对世界杯赛的规律和特点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作为一项全球顶级的单项体育赛事,世界杯足球赛和奥运会不同:奥运会的特点是,赛事众多但周期较短,一共只有17天,全部比赛的时间超过10000小时,但其中高关注度赛事所占比例较小;世界杯的特点,则是全部赛事的总时间虽然只有100多个小时,但几乎全部是高关注度赛事,而且  相似文献   

9.
体育赛场是和平时代的战场,体育新闻报道也成了这个时代最能吸引受众眼球的节目,像奥运会、世界杯足球赛这样的顶级体育赛事,既是教练员、运动员斗智斗勇的地方,也是媒体业展示采编播实力的竞技场。2008年奥运会是我国百年体育史上一项最伟大的工程,也是我国在国际上极具影响力的社会活动。它的影响不仅是对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一次巨大推动,同时也将对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社会的良性发展起到促进作用。生在这个时代,并能够参加北京奥运会的报道,是每一个中国体育记者的光荣。同时,报道好本次奥运会也是摆在中国体育记者面前的艰巨任务。为了完成时代和国家赋予的光荣任务,体育记者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积极备战北京奥运会。  相似文献   

10.
2006年德国世界杯,注定是我12年体育记者生涯中一次肩负读者重托的、全新的采访之旅。首先,这是我经历过的大大小小无数次采访中第一次没有中国选手参赛;其次,世界杯分散在德国12个城市,我将第一次频繁地在火车站、飞机场和比赛场之间穿梭旅行。不再有主队前不久,与几位朋友聊天时谈到世界杯,他们非常羡慕我能身临其境感受世界杯。谈到兴起时,一位朋友建议我看比赛时在脸上涂上五星红旗的标志,另外一位朋友马上反驳,“这次世界杯又没有中国队参赛,那样岂不是很尴尬?”5月24日晚在北京丰台体育中心采访国安蓝狮之战,一位渎者打来的电话更是让我哭笑不得,却又令人深思。  相似文献   

11.
从1986年开始,我做体育记者已经有16年的时间,在体育记者圈中也混成了“老记者”。16年来,我采访过4届奥运会、3届亚运会和许多世界锦标赛以及国内的联赛,在此,将自己做体育记者的两点心得和朋友们一起分享。  相似文献   

12.
陈鹏 《新闻窗》2006,(4):26-27
德国世界杯足球赛已经落幕,作为贵州都市报世界杯专题报道小组的一员,总结30多个报道世界杯的日日夜夜,经验与教训对我们而言都是一笔可贵的财富,这对我们地方媒体在以后报道大型赛事甚至2008年北京奥运会提供了一个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应付各方面挑战“1998法国世界杯”已渐渐远去。但这次的经历在记忆中慢慢地沉淀后,反而还清晰了起来。因为我亲自到法国采访了这届世界杯,与电视里的世界杯是大不相同的。在法国世界杯期间,我的一篇采访日记中写道,记者采访不仅仅是写稿子,写稿子前后有太多的事情要处理,有些事简直就是挑战。例如,吃喝拉撒睡,甚至还有油盐酱醋柴。写完稿子最重要的是要把稿子传回去。传稿子是记者出国采访的大事,也是最现实的一个“挑战”。  相似文献   

14.
编者语:举世瞩目的本届世界杯足球赛在法国举行,人们期望更多来自现场的新闻,我国记者跃跃欲试。问题是,国际足联分配给我国的名额极少,处于盆地的四川记者自然无缘赴法采访,深感遗憾。然而,《成都晚报》体育记者周葱,居然冲出盆地,冲至法国,写作成果累累,被人...  相似文献   

15.
一名运动员一生能参加一届奥运会就是件十分了不起的事情;而对于体育记者来说,一生能采访一次奥运会,也是足可引以为幸的。2000年9月,有16名浙江记者在悉尼采访第27届奥运会,其中我一人申请到了组委会颁发的正式采访证;比起其他15位同行来,我因此而拥有更多的工作便利条件,这就更让我感到荣幸。 但是到了悉尼,这种荣幸便很快化成了压力。因为,即使有了这张证,在全球奥运会的正式记者  相似文献   

16.
本文作者是人民日报资深体育记者。世界杯足球赛过后,他凭借长期对中国足球的采访、观察和思考,撰写了《中国足球“诊断书”》一组4篇文章,对中国足球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令人信服的“诊断”,引起了较大反响。应本刊之约,他将写这组文章的初衷和体会记录了下来,我们从中不仅领略到一位体育记者对中国足球运动发展的殷殷深情,也感悟到在报道足球乃至整个体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中,记者所需要付出的努力和肩负的责任。  相似文献   

17.
体育记者的工作充满着挑战,而对体育明星的独家采访愈显记者功力。常听到一些记者同行说,体育明星爱耍大牌,对地市级媒体记者的采访不很“感冒”,尤其是要完成独家专访非常困难。笔者从事体育记者工作15年以来,已先后成功独家专访了近百位奥运会冠军、世界冠军、亚洲冠军、体育明星。我的体会是:体育明星同普通人一样,  相似文献   

18.
采访过一届足球世界杯、一届东亚运动会和两届全国运动会后,我有幸首次采访亚运会--第15届多哈亚运会.作为一名职业体育记者,最欣慰的莫过于亲临赛事,见证若干年后能为人提及的现场、人和事.  相似文献   

19.
1990年,足球牵动了地球。而我国传播媒介以空前的热情关注体育活动该是1982年。这一年,改革开放的政策使国人第一次从电视上看到世界杯足球锦标赛。以后是洛杉矶奥运会、墨西哥世界杯、汉城奥运会、罗马世界杯……轰动世界的体育盛会,得到了改革中的报纸的特别关注,一些报纸纷纷推出特殊武器——“世界杯特刊”、“奥运特刊”、“亚运特刊”——特刊复苏了。 B 据零售报纸的人讲,登有世界杯足球赛特刊的这几期报纸,卖得特别快,也特别多。报纸特刊的成功,突出表现在近年来的重大国际体育盛会的报道上,尤其是1990年的罗马世界杯和北京亚运会。如今,轰轰烈烈的赛事结束了,热热闹闹  相似文献   

20.
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办奥运会成功,举国欢庆.那一天,也是我到新华社工作的第一天.七年多来,我从事了各种门类的采访工作,却总是无缘体育报道.也或许是因为这几年自己中文、英文,采访、编辑都做过些,最终被召唤进奥运前方报道团,成为一名机动记者.回想一下,过去七年里自己所做的一切工作好像都是为北京奥运会准备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