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民收入问题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近几年,茌平县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的方针,紧紧围绕增加农民收入这条主线,2010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658元,实现了“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12.5%的目标.但是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如何使农民增收的路子越走越宽仍然是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2.
当前,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尽快增加农民收入。因此,档案服务“三农”就应围绕农民增收这一突出问题做好服务。由于历史、现实等多种原因,各基层档案室保存的档案与农民增收的需求不相适应,农民急需的档案档案室没有,档案室有的档案农民又不需要。  相似文献   

3.
朱基总理在今年九届人大五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把加强农业和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整个经济工作的突出任务;把农民是否增加收入和减轻负担,作为检验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要标准。在会议闭幕答中外记者问时,朱总理更是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他最关切的问题着重阐述。的确,农民增收问题事关农业和农村工作大局,理应成为各级电视台宣传报道的重点。地方台尤其是地市级台,收视群体大部分在农村,更应该自觉加强对农报道,切实搞好引导农民增加收入的各类宣传。正确认识农民收入现状,探寻农民增收规律,找准以往对农宣传报道的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4.
肖渊 《声屏世界》2004,(1):54-54
“三农”问题是2002年全国“两会”非常关注的问题,如何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是代表们讨论最多的问题之一,更是全国农民天天都要思考的问题。因此农业电视节目就应当多为农民提供致富增收的好政策和好项目信息。要考虑到农民的迫切需要,真正为农民解决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帮助他们牵线搭桥,寻找专家,解决疑难?比如退耕还林是一项  相似文献   

5.
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进一步加走对“三农”工作的宣传力度。巩固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实现农业增产与农民增收,是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当前.我国农业发展又处在一个关键时期。今年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采取更直接、更有力的政策措施.加强农业.支持农业.保护农业,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6.
刘洪 《记者摇篮》2004,(9):38-39
2004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工作报告中说到:“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我们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今年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采取更直接、更有力的政策措施,加强农业,支持农业,保护农业,努力增加农民收入”。报告中提到的“三农”问题,即是农业增效(以前叫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武汉市洪山乡幸福村党支部在组织全村党员开展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中,把着力点放在发展经济上,围绕今年年初制定的发展思路,加快“三大战略”的实施步伐。 一、加快农业产业化调整步伐,引导经济发展新方向。幸福村资源丰富,但前几年农业结构调整力度不够,农民增收困难。近年来,村党支部立足市场,将特色农业调大规模,品种调优,瞄准市场,形成了以莲藕、养鱼、蔬菜等支柱农业基地。他们经常请省、市有关专家讲市场经济理论知识、科技知识,改过去单纯跑村头、蹲田头为积极运用网上信息等多种市场经济手段,划片包干挂点办…  相似文献   

8.
陈兴芜 《出版参考》2005,(12X):22-23
我国13亿人口中大约有8亿人生活在农村。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三农”问题。尤其是近年来,“三农”问题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各级政府采取了许多切实措施来加强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支持,但形势仍然严峻,不容乐观。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有效购买力不足,潜在购买力水平低。农民人数多,收入低,文化水平低,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农业发展滞后;一方面国家在农村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而与之相对的是广大农民在完成义务教育后,虽然对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有很高的热情,  相似文献   

9.
王浩 《视听纵横》2004,(4):101-103
经过建国几十年的发展,中国已告别农产品短缺时代。然而,农民增收困难、农业比较效益低、农村与城市差距越拉越大,已成为当前我国三农问题的核心内容。近年来,中央相继出台了“税费改革”、“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统筹城乡发展”、“五年内取消农业税”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由此,三农报  相似文献   

10.
一些经济专家认为,我国农民的收入将由近几年的“高速增长”转入“稳定增长”阶段。我们要选择适当的对策,以保持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这是发展战略问题。这个问题当然也是农村报道中一个值得研究的新课题。农村经济改革的八年来,前七年(一九七九——一九八五)农民人均纯收入每年递增百分之十六点九,形成了广阔的农村市场,直接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水平及其结  相似文献   

11.
农民增收工作一直是各级党委和政府对农村工作的头等大事,也是我们各级党报经济报道工作的重中之重。前不久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一次强调:“我们必须始终重视农业的基础地位,始终重视增加农民特别是种粮农民的收入。”近几年由于国内农产品供过于求,农民收入增幅逐年降低,  相似文献   

12.
在今年5月份召开的全国“两会”上,“三农”问题再次成为热点,并被温家宝总理称为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代表和委员们对农村工作,农业生产,农民增收的问题如此关注,而且引起一国总理的高度重视,其意义在于农村稳才有全局稳;农业兴,才有百业兴;农民富,才有国家富。全国有9亿多农民,山西省有近2000万农民,长治市有250多万农民,都在总人口占有很大的比例。在这样  相似文献   

13.
李鹏前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再一次强调了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的重要性,提出要朝着农业丰收、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三大目标继续努力。事实证明,这是过去5年中我国经济得以实现“高增长、低通胀”的重要保证,是强国富民的根本大计。可以设想,如果没有农业的连年丰收,没有粮食及农副产品的充足供应,物价怎能稳定得了?局势怎能稳定得了?但是,从近几年整个农村的发展趋势看,农民收入增长减缓。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目前条件下,真正的农民(即纯农户和以农业为主的兼业农户)收入低下且很难增长是不奇怪的。实际上,中国农民的收入问题是一个就业问题。农民的劳动时间不足是农民收入水平低下的根本原因。[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曹玉林  孙斌 《声屏世界》2008,(12):50-50
新形势下,县级广播电台应该如何展开“策划”帮助农民增收致富? 抓住“焦点”策划,让农民有“劲头”。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抓手,更是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开始,各级党委、政府着手引导农民调整种养结构,我们也及时报道了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发挥了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6.
编辑参考     
农业产业化:农户应唱主角据《中国改革报》97年1月8日报道:被称为中国农村“第二次飞跃”的农业产业化,正在全国农村蓬勃展开。但目前各地在实施过程中由于对其内涵解释不统一,政策着力点也各不相同。农业部政策法规司丁力近日认为,只有农户才是农业产业化的主体,农业产业化的实质是农户与市场的连接。丁力说,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广大农户的家庭经营完全可以支撑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现在出现的问题,如农业生产的波动较大、农民收入增长较慢等,主要原因不在农户的家庭经营,而是亿万小农户与大市场的连…  相似文献   

17.
农民增收关乎农村稳定、农业持续发展。因此,新闻媒体,特别是各级党报,花大力气做好农民增收的新闻引导,至关重要。 浙江省在全国经济排位靠前,金华市在浙江省居中,可称为较发达地区。较发达地区的“三农”工作有自己的实际情况,如何做好农民增收的新闻引导,值得好好研究。这些年来,我们金华日报做了一些尝试。 一、农民增收必须与发展优势产业联系起来。 较发达地区经过多年发展,已形成某些优势产业。像我们金华,一个很大的优势产业就是专业市场:义乌小商品市场连续10年全国排名第一,永康小五金市场颇具特色,磐安的药材、香…  相似文献   

18.
她,牵挂着农民。 “专家热线”、“市场热线”、“致富能人热线”,给农民朋友架起发家致富的桥梁;“法律热线”、“健康热线”、“气象资讯”,关注农民疾苦,情系百姓冷暖。  相似文献   

19.
邓洪涛 《新闻前哨》2006,(12):76-77
从理论上说,中国是农业大国,有9亿农民,和城市新闻信息过剩相比,农村报刊市场远没有“饱和”;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性任务,为开拓农村市场提供了良好机遇。从农村报刊结构看,农村报刊非常稀缺:党委机关报成了“村书记报”,一般躺在村委会,农民订不起,也看不到;都市报、晚报、晨报不愿去盲目扩大这种无效发行。农村报刊市场成为最后一个尚待开发的处女地,成为传媒竞争“最后的市场”。  相似文献   

20.
“三农问题”的实质是农民的收入增长问题,它不仅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综合反映和落脚点,而且是关系到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础因素。近年来,农民收入增长速度有所放慢,如何切实有效地增加农民收入,已是摆在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面前现实而又紧迫的问题。大力推进农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