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第十四届中国新闻奖评选结果已经揭晓。本刊特邀请部分一等奖获得者(作者、编者)将他们获奖作品的采编过程和体会写成文章,在《业务广角》栏目刊出。这些文章讲述了获奖作品采编过程中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披露了获奖者的“真经”和心声。您想写出高质量、有影响的新闻作品吗?读读这些体会文章,定会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2.
《新闻前哨》2012,(11):6
本刊讯由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的第22届中国新闻奖2012年8月下旬在北京举行,共评选出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293件。本刊首发论文《责任担当与创新追求——论"第二代都市报"突围路径》(作者:韩少林;责任编辑:肖曜)荣获三等奖。  相似文献   

3.
第二十二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体现了国内优秀新闻报道的哪些典型特征与发展趋势?有什么样的"硬伤"会影响奖次或与获奖失之交臂?本刊特邀请两位评委为读者解读第二十二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第二十二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代表了年度国内各媒体新闻报道的最高水平,体现出多元化传播时代国内优秀新闻报道的典型特征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本刊讯由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研究员刘保全编著的《中国新闻奖精品赏析》(三)一书,日前由新华出版社出版。该书共收入23届—27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40篇及"赏析"文章50篇,写作概要及相关文章14篇,共计104篇。其中获奖消息及"赏析"文章共30篇;新闻通讯及"赏析"文章共24篇;新闻评论及"赏析"文章共26篇;综合赏析文章共10篇;写作概要9篇。  相似文献   

5.
中国新闻奖作为我国新闻界的最高奖项,它的评选是对每一年度国内各类媒体发布的诸多体裁和题材的新闻作品最优化的选择过程。在电视新闻的获奖作品中,重大的主题、较强的时效性、准确地把握细节和镜头感无疑是诸多获奖作品所共同具备的优秀特质。文章旨在通过对部分23届中国新闻奖获奖电视作品的解读,对获奖作品的共通性做简要的梳理。  相似文献   

6.
11月17日至19日,第十九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暨第十届长江韬奋奖获奖者高端研讨班在山东济南举行,8位第十届长江韬奋奖获得者、27位第十九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获得者介绍了自己的成长经历和创作体会。  相似文献   

7.
作为新中国创办最早的新闻业务刊物,本刊也有幸成为两届中国新闻奖新闻论文奖获奖篇目最多的刊物。我们深知,广大读者和作者的宝贵支持,是《新闻战线》真正的力量源泉。每天收到的大量来稿,是刊物质量的保证。对于作者的劳动成果,本刊编者十分珍惜。但限于篇幅,很多文章又不得不割爱。《来稿点要》栏目的开辟,就是希望借此容纳更多的来稿,及时反映作者的研究成果或实践经验。这是全国新闻界同行自己的园地,衷心希望读者给予关心和支持。  相似文献   

8.
刘莉 《中国记者》2018,(2):86-87
本文以一篇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为案例,分享了采写体会和经验思考,并回答了什么样的科学传播才能引导舆论,并被专家和读者认同这一难题。  相似文献   

9.
检阅1992年我国新闻工作实绩的第三届“中国新闻奖”近日已揭晓,154件佳作获奖。其中18件作品获一等奖,52件获二等奖,84件获三等奖。对此,我们表示热烈祝贺。“中国新闻奖”是我国综合性年度优秀新闻作品的最高奖。从本届获奖作品来看,突出了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的重要谈话和党召开14大的重大历史意义的主题,坚持正确舆论导向,高扬了时代的主旋律,反映了全国各条战线在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在获奖作品中,改革开放、经济建设的题材占一半左右,关于民主与法制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挥舆论监督作用等方面也有较充分反映。本届获奖作品的分布较前两届广泛,反映了我国新闻工作在党的新闻方针指引下,经过辛勤努力,正取得全面进展。地方新闻单位、民族地区新闻单位、产业报纸、军队报纸等都有作品获奖,而且占相当数量。从本届参评的作品看,报纸消息数量虽较前两届有所增加,但报道重大题材的佳作仍不足。报纸、广播、电视的言论仍需加强和提高。这都需要进一步加强新闻队伍的思想和业务建设,以更好地承担时代赋予的重任。为了使新闻工作者和新闻爱好者详细了解获奖作品情况,本刊特将第三届“中国新闻奖”篇目公布如下:——编者  相似文献   

10.
《新闻实践》2005,(9):15-15
本刊讯由中国记协主办的全国优秀新闻作品年度最高奖——第十五届(2004年度)中国新闻奖评选结果8月16日揭晓。共有258件新闻作品获奖,其中一等奖28件,二等奖89件,三等奖131件,中国新闻名专栏10个。我省共有8件新闻作品获奖,本刊特予公布,并向获奖单位和作者、编者表示衷心的祝贺。  相似文献   

11.
新闻界新闻     
第十四届中国新闻奖评奖结果揭晓本刊讯由中国记协主办的全国优秀新闻作品年度最高奖———第十四届中国新闻奖评选结果9月28日揭晓。248件新闻作品获奖,其中一等奖31件、二等奖81件、三等奖136件(获奖作品目录见本期《新闻战线》第82—87页)。人民日报有17件作品获奖,其中《筑  相似文献   

12.
杨欣  徐毅 《军事记者》2009,(4):20-21
历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中,都有军事类新闻作品,其中不乏精品之作。但从获奖的数量和级别来看,军队媒体与地方媒体还有一定差距。针对这种情况,结合第十八届中国新闻奖评选结果,我们采访了部分中国新闻奖的评委和往届获奖作者,广泛听取意见,旨在探索出军事类新闻作品的精品之路,以提升军队媒体在全国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3.
第二十届中国新闻奖评选已经落下帷幕,综观参评的电视新闻作品,笔者作为评委有三点感受:一是体会到获奖作者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那些优秀作品中可以看出他们为推进我国电视新闻改革所做出的贡献。二是在获奖作品中可以看到不少有创新的精品,电视媒体只有涌现更多这样的力作才能增强传播力,提升影响力。  相似文献   

14.
初志贤 《新闻三昧》2003,(11):46-48
有的读者给本刊来信、来电反映,说“他们经常在一些文章中看到“错别字”,如将‘啰嗦’写成‘啰唆’、‘磨擦’写成‘摩擦’、‘同仁’写成‘同人’”等。其实,这几个字并非是错别字,实际上是有关异形词应用方面的问题。为此,本刊本期开始,刊发初志贤同志的《异形词 ABC》(拟分两次)一文,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编者  相似文献   

15.
11月7日,京西宾馆,第二十三届中国新闻奖颁奖报告会在这里举行。河北日报的评论《唯有走在变化之前——从乐凯胶卷停产、泊头火柴破产说开去》(作者:李忠志、张博,编者:吴宏爱)有幸获得了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相似文献   

16.
由中国记协主办、深圳报业集团承办的"2006年度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和长江韬奋奖获奖者经验交流研讨班"就要结束了.这次研讨班有来自中央新闻单位和全国各省(市、区)的报纸、电台、电视台、新闻网站的业务骨干,以及第十七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者和第八届长江韬奋奖获奖者,共130多人参加.  相似文献   

17.
此文获首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全文仅500字,但主题重大,文约而意丰。现将此文刊登出来,供同志们参阅和借鉴。同时,本刊特约请文章作者写了采写体会,请大家看看这篇获得大奖的精粹之作是怎样采写出来的?!从中得到哪些启迪,引起哪些思索?望能形成文字寄给本刊,开展一次有意义的笔谈:怎样认识和采写好而短的新闻?  相似文献   

18.
龚荣生 《新闻战线》2022,(15):54-56
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在选题、立意、导向、角度、表达、呈现等方面各领风骚,堪称业界的标杆和旗帜。历年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的创作思想和特点,均紧扣时代脉搏,聚焦国计民生重大议题;善于以小见大,于细微中展现宏大叙事;守正创新,努力实现传播效果最优化。  相似文献   

19.
由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刘保全研究员编著的《中国新闻奖精品赏析》(二)一书近期由新华出版社出版发行。 该书收入了17-22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共51篇,“赏析”文章共78篇,相关文章共11篇,总计140篇。由消息“赏析”、通讯“赏析”、评论“赏析”、综合“赏析”和附录共五部分组成。并按其发表时间由近及远,先原文后“赏析”进行排列。阅读该书时,读者除可以读到51篇获奖作品的原文外.还可以从78篇“赏析”文章中领略到这些新闻精品成功的“诀窍”,  相似文献   

20.
《新闻前哨》2005,(9):1-1
本刊讯第15届中国新闻奖评选结果8月16日揭晓,共有258件新闻作品获奖,其中一等奖28件,二等奖89件,三等奖131件,中国新闻名专栏10个。本届获奖作品集中体现了广大新闻工作者在2004年新闻报道工作中取得的丰硕成果。这次评选结果首次在新华网和中华新闻报上进行了公示,使中国新闻奖的评选更加规范,更加公开、公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