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地市报在党的机关报中数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经常研究办好地市报的意义重大。“设法强化两头,削弱改进中间。”我认为这是当前办好地市报的重要一招。 两头:一头是强化党报的党性观念,突出党报的喉舌作用,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上下更大的功夫;一头是强化党报的群众观念,突出党报的贴近性,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两头强化了,报纸就能高扬主旋律,突出主功能。  相似文献   

2.
新闻工作说到底就是群众工作,加强党报与群众的联系,是贯彻“三个代表”、落实“三贴近”、改进新闻报道的关键环节。只要党报密切联系了群众,深刻反映了,当地实际,做到了地方化、群众化,就自然会赢得读者的青睐,收到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正当晚报、都市报在各地攻城掠地、高歌猛进的时候,一些地市党报发行却遇到了困难。不少读者有这样的看法:党报是机关报,是办给机关干部看的,站得太高,离我们太远。分析近年来部分地市级党报发行量下降的原因,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报纸在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方面做得不够。地市党报要想扭转不利局面,在越来越激烈的新闻竞争中赢得更多的读者,赢得更大的市场,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在“三贴近”上做好文章。“三贴近”,可以有效破解会议报道过多过滥的难题,进一步提高新闻的指导性。地市党报作为地方党委的机关报,会议报道任务多,会议消息…  相似文献   

4.
朱立 《新闻窗》2005,(2):55-55
“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是新闻工作者特别是地市党报新闻工作者必须长期坚持的“必修课”和基本功。可是我们总有极少数新闻工作者长期“浮”在上面,只热衷于搞会议报道、材料报道。这不但有悖于新闻“三贴近”原则,而且严重制约了地市党报的报道面。群众对这种“文件味”十足的报纸,读之如同嚼蜡,焉有不反感之理!  相似文献   

5.
正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权威性、贴近性、亲和力"已构成党报核心竞争力的时代特征。与中央级党报不同,地市党报如何打造核心竞争力,是新形势下我们面临的新课题。近年来,我们坚持以贴近性为核心,以权威性、亲和力为两翼,精心打造党报核心竞争力,提升了党报的权威性和亲和力,树立了党报的良好形象。贴近性:全力打造党报竞争优势讲新闻的贴近性,离不开新闻受众,首先要弄清贴近的对象是谁。作为党报的新闻受众,主流读者是党政机关、企事业  相似文献   

6.
政务报道贴近性不强、舆论监督乏力,一直是地方党报的两个“软肋”。而处在最基层、直接服务党委、政府和群众的特殊地位,又迫切要求地方党报把这两个“软肋”都硬起来,服务好党委、政府和群众,否则就会在日益激烈的报业竞争中丢掉地盘,失去读者。从2004年创办具有子报性质的《济源日报·王屋晨风》起,我们就拿出一个版面倾力打造“政务热点追踪”,拿出一个版面重点经营“行风对话”。我们按照“三贴近”的要求,做深、做活、做透政务新闻和舆论监督,把推动政府工作和关注民生民意作为重要一环,努力搭建构建和谐社会的平台。一年来,“政务热…  相似文献   

7.
本刊讯创办仅一年多的福建日报《热线新闻》为何能赢得读者和业界的广泛赞誉?怎样架好党报和读者的连心桥?2月22日,福建省新闻工作者协会、福建省新闻学会和福建日报报业集团在福州共同举办福建日报《热线新闻》版新闻实践研讨会,50多名与会者围绕在新时期新阶段党报怎样进一步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弘扬主旋律,打好主动仗,进一步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并就如何进一步办好《热线新闻》提出建议。中宣部有关部门、中国记协国内部、《新闻战线》、《中国记者》、《中华新闻报》负责人,厦门大学、福…  相似文献   

8.
地方党报是地方性主流媒体,而时政新闻占有重要版面。如何使党报与读者之间在空间距离和心理距离进一步贴近,这就要求记者在报道时政新闻时应以创新来提高亲和力,增强党报的平民化色彩,通过“三贴近”,来赢得群众信任,保持生机和活力。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9.
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大力增强新闻的指导性、权威性的同时,强化新闻宣传的贴近性是提高地方党报影响力的关键。 近年来,徐州日报努力探索增强贴近性的途径与方法,并开辟“大众视点”新闻版作出尝试,强调这个版面以贴近群众、增强可读性为指导思想。一年多的实践证明,这一思路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10.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党报和党报记者的优良传统,也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密切干群关系的重要形式。党的十六大开过不久,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再一次殷切期望党的新闻工作者努力做到“三贴近”。“三贴近”是一个统一体的三个方面,“三贴近”中最核心的就是贴近群众,服务群众,关注群众。作为党的舆论工具的各级党报和党报记者在贴近群众的采访实践中,常常会遇到怎样让读者和上级都满意的问题。全面认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我国的电视新闻,类似于传统教学中的“灌输式”,作用于广大受众,电视新闻能否更加平等、更加亲切,让受众不再有被“灌输”的感觉呢?能!因为电视新闻像绘画一样具有多视角性,绘画可以找到最具冲击力的视角,电视新闻也可找到最具亲和力的视角,关键在于怎么“做”新闻。我们把“亲和力”一说引进电视新闻的领域,不能不谈到十分相似的概念——“贴近性”。“贴近性”要求记更贴近生活,更贴近群众,更贴近时代。“贴近性”在近几年,一直是电视新闻理论界对记的基本要求之一j其实,这两个概念还是有区别的:贴近性,是相对记而言  相似文献   

12.
话题新闻.是编者设置特定话题.广泛吸引读者各抒己见的新型新闻形式。它改编者的“一言堂”为编读之间和读者之间平等对话的“群言堂”,适用现代读者既看新闻又评新闻的心理需求,在增强党报的贴近性、可读性.加强党报的舆论引导工作方面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金鸣 《新闻前哨》2003,(10):21-21
市州报要想求得生存和发展,办成一张领导满意、群众欢迎、读者喜爱的地方党报,必须在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上下功夫。一句话:贴近,报纸才有生命力。 一、改进政务报道 增强新闻吸引力 市州党报要做到“三贴近”,必须首先改革政务报道,这样,腾出版面,让“鲜活”的新闻进入“黄金地  相似文献   

14.
增强党报贴近性是党报新闻改革的老话题,但要真正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读者,实践起来并非易事。从近几年来党报的多次改版、扩版,调整版面结构看,都在朝着这个方向走。 权威性作为党报的优势可以说是与生俱来的,  相似文献   

15.
袁俊 《新闻窗》2010,(2):113-114
当前,报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地市党报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提高读者的阅读兴趣,增强报纸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做好民生新闻不失为一个很好的选择。民生新闻大多来自基层,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做好民生新闻既能使地市党报践行“三贴近”,又能在读者心中增强公信力和亲和力。如何将民生新闻做出自身的特色,提升地市党报的舆论引导能力,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新的历史时期,如何改进新闻宣传质量,提高新闻宣传效果,是党报新闻工作永恒的课题。党中央明确提出,新闻宣传工作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这就为新的历史时期党的新闻宣传事业和广大新闻工作指出了方向,提出了目标。“三贴近”成为新时期加强和改进新闻宣传的着力点和突破口,也是党报新闻工作做好新闻工作的重要保证。实现“三贴近”有很多渠道和途径,  相似文献   

17.
在全国两千种报纸中,城市党报仅占十分之一多一点。而在一个城市里,往往又是多种报纸并存,有省级党报、专业报,甚至还有晚报。城市党报要想更好地吸引读者,就必须把报纸办得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这已成为人们的共识。然而,怎样才能增强贴近性呢?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近年来,杭州日报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受到读者的欢迎。报纸发行量逐步上升,日报现已达到22万多份,下午版也已突破25万份。这些都与报纸增强了贴近性是分不开的。下面,我想结合杭州日报的实践,就如何增强城市党报贴近性问题谈几点看法。 一、要从群众角度切题,抓好日常报  相似文献   

18.
作为地方性主流媒体的地市党报,在“三贴近”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与读者之间在空间距离和心理距离上的贴近性是其他报纸无法比拟的。在激烈的新闻竞争中,地市党报完全可以依托自身的优势,在“三深入”即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中,唱响主旋律,通过不断创新,打好主动仗,适应形势的变化和实践的要求,让  相似文献   

19.
贴近群众:党报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从事新闻工作,必须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三贴近”是新闻工作的正确方向,也是做好新闻工作的重要保证。“三贴近”,其中每一个“贴近”都很重要,且相互之间关系密切。若缺失哪一个“贴近”,则另两个“贴近”就无从落实。本文主要谈党报发展中的贴近群众问题。李长  相似文献   

20.
党报要增强可读性,就应该让党报的经济新闻“活”起来。“活”即是新,“活”即是深,“活”就是不仅注重微观经济报道,更注重宏观经济报道与分析,“活”就是使党报的经济报道更加贴近时代脉搏,更加贴近市场,更加贴近读者。经济报道只有做到三贴近,在新、深、快上做文章,才能“活蹦乱跳”,吸引读者。 要求经济新闻“活”起来,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为此,许多党报尝试着办起了经济特刊,加大经济宣传报道力度,追踪市场经济热点,党报创办的经济特刊,满足了读者急于了解党和政府在市场经济初始阶段的重大方针和举措,为广大读者提供了大量的经济信息,各个层次的读者从这类经济特刊中都能程度不同的有所获取,使得党报的经济特刊成为读者竞相传阅的报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