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新闻史学史》是目前中国新闻史学史领域的最新成果,可称了解中国新闻史近百年来学术图景和发展进路的一部力作.本文从选题依据、叙事结构、观点创新三个方面对该书进行评介,该书的研究问题源于中国新闻史学科的现实性困惑,采用纵横交织的复线结构展开史学史叙事,通过提炼特征和刻画细节呈现出知识增量.该书为中国新闻史研究提供了重要...  相似文献   

2.
尹韵公同志在著名新闻史学家方汉奇先生的悉心指导下,倾3年之力完成的《中国明代新闻传播史》一书(以下简称《明传播史》),是大陆出版的第一本新闻断代史专著,也是近年来继方先生的新闻史力作《中国近代报刊史》之后,国内新闻史学研究的又一项重大成果。在此之前,就新闻断代史而言,只有台湾的朱传誉先生写过一本《宋代新闻史》,大陆方面长期没有此类专著问世。《明传播史》的出版,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为研究中国古代新闻传播的历史  相似文献   

3.
尹韵公同志在著名新闻史学家方汉奇先生的悉心指导下,倾3年之力完成的《中国明代新闻传播史》一书(以下简称《明传播史》),是大陆出版的第一本新闻断代史专著,也是近年来继方先生的新闻史力作《中国近代报刊史》之后,国内新闻史学研究的又一项重大成果。在此之前,就新闻断代史而言,只有台湾的朱传誉先生写过一本《宋代新闻史》,大陆方面长期没有此类专著问世。《明传播史》的出版。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为研究中国古代新闻传播的历史作出了突出的成绩。读后令人受益匪浅,实难释手。欣喜之余,深感有必要向新闻界同行作一介绍。据我看来,《明传播史》一书的优点主要表现在  相似文献   

4.
新闻史是评述和研究人类从事新闻活动的历史,其发展状况始终受到社会历史环境的制约,这从根本上决定了它具备史学研究的动态特征.由于我国古代的新闻传播行业发展程度有限,且易受科技、交通等多种因素影响,新闻史研究工作的开展一直以来处于被忽视的弱势地位.事实上,古代中国长时间处于君主集权统治之下,新闻传播与政策时局关系密切,因此以特定时期的政治文化为切口,可以一窥舆论新闻从产生到衰微的演变过程.由刘大明著、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7年2月出版的《宋代新闻传播与政治文化史稿》一书,从宋代政治史的有关材料入手,将时代特征显著的邸报新闻传播、谣言传播、图书出版传播等活动纳入视野,兼具论述宋代的政治、文化、军事等领域的具体情况,全面展示了宋代新闻活动的繁荣.本书既属于新闻学研究领域的佳作,又不失史学研究的客观严谨,是以史学视角审视新闻与传播的一部力作.  相似文献   

5.
二十一世纪中国新闻史研究领域有两本山峰之作,一本是戈公振的《中国报学史》,另一本则是方汉奇主编的《中国新闻事业通史》。前者虽不是第一本新闻史著作,却是新闻史研究的第一次重大意义的突破,标志着中国新闻史走上整体的、系统的研究轨道,后者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涉及面最广的中国新闻通史著作,被誉为中国新闻史学成果的集大成者。篇幅之宏大、材料之厚实、内容之丰富、方面之细致、建构之完整,在同类著作中达到先进水平,是中国新闻史研究的最新重大突破。 正如河有源头,细流不涓,才能成浩荡之势,中园新闻史研究这条大河,…  相似文献   

6.
霍福红 《青年记者》2012,(18):106-107
我国学者对新闻史的研究大多是根据历史学的年代划分进行断代史的逐期研究的.中国的新闻事业有1200年以上的历史,而新闻史的研究则只有不到100年的历史.1917年上海商务印书馆附在《上海闲话》一书内出版的姚公鹤的《上海报纸小史》是我国最早的地方报刊史著作;1924年在美国纽约用英文出版的王英斌的《中国报刊的兴起》是我国第一本全面介绍中国报业发展过程的新闻史著作;1927年9月在上海出版的蒋国珍的《中国新闻发达史》,是我国第一本通史型的新闻史著作;而同年11月在上海出版的戈公振的《中国报学史》,则代表了上个世纪上半叶的新闻史研究的最高水平,曾多次再版并有外文译本,至今仍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近代报刊诞生以来,漫画新闻就是报刊新闻传播的核心要素.作为语言和图像相互接近与过渡而产生的一种跨界性的新闻报道体式,漫画新闻介于文字与图像之间,兼有二者之长.在新闻传播史研究空前繁荣的背景下,关于漫画史的研究还属于薄弱环节.《中国近现代漫画新闻史》的出版是一个重要的标志,意味着漫画史也纳入了主流新闻史学关注的视野.  相似文献   

8.
戈公振先生长期从事新闻报业工作,是我国三十年代著名的新闻记者,中国新闻史学研究的第一个开拓者。一本30万字的新闻学论著《中国报学史》的出版,不仅决定了戈公振在中国新闻史学研究中的先驱地位,而且揭开了我国新闻史研究的新的一页。《中国报学史》的重要价值首先是在于她的系统性。该书按照时间顺序把我国从古到今的新闻事业作了全面的阐述和分析。戈公振为我们所勾勒的中国新闻事业史轮廓清晰明了,这正是由于其资料浩瀚,有史有论,内涵丰富殷实。  相似文献   

9.
历史学如何认识自身的历史--读《中国史学史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翟林东先生的《中国史学史纲》是20世纪最后一部中国史学史个人专著,也是20世纪同类著作中部头最大的一部。其出版后被十几所高校历史系用作教材,对史学史研究及中国史学史的学科建设,均产生较大影响。该书在以下几个方而有值得关注的见解和特点: 第一,对史学史的发展有高度自觉的总结意识,注意吸收前人在史学史编纂方面的经验教训以及研究成果.反映出世纪之末史学史研究和编纂的新水平。本书开篇的导论,阐述了史学史的基本理论以及中国史学的总特点。这对把握全书内容,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在导论中,作者梳理了史学史意识…  相似文献   

10.
吕凌婧 《新闻世界》2008,(12):65-66
戈公振的《中国报学史》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的新闻史专著。不论是在新闻学理和新闻史实的选择与评析上还是在编排体例上,该书在新闻史学领域的研究都是具有开创性的。不论是在当时还是今日,对该书的阅读和领悟对新闻专业的学生和新闻从业人员而言都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我国首部中国新闻史学史———徐培汀著的《新闻史学史卷》近日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为新闻出版总署“十五”国家重点规划图书 ,由上海市马克思主义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赞助出版。本书也是童兵教授等主编的《20世纪中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分卷本 ,全书约近五十万字。《新闻史学史卷》分滥觞期(713~1815)中国古代新闻史学研究 ;初创期(1815~1919)中国近代新闻史学研究 ;成长期(1919~1949)中国现代新闻史学研究和曲折期(1949~1978年)中国当代新闻史学研究及繁荣期(1979~1999年)…  相似文献   

12.
中国新闻史到底应该如何写?这是今天新闻传播学术界,尤其是新闻史学界非常关注的核心问题.在我国的传媒生态环境和新闻传播学术环境正在逐步优化的今天,重写"中国新闻史"的呼声日渐高涨.尽管经过新闻史学者的长期努力,"在新闻传播学的各个分支学科中,中国新闻史已经成为基础扎实、稳定发展的学科"(丁淦林语),但以中国革命史的框架解释新闻发展史的窠臼依旧束缚着新闻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中国新闻史研究存在着本体迷失、过度依赖外来学术等实际问题,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切合中国实际的新闻史研究方法仍未确立。本文认为,中国新闻史研究应该充分关注到中国新闻业时代背景、历史角色、办报主体的特殊性,以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理论成果为依托,培养研究的自信力,挖掘和归纳中国新闻发展和演变规律,创建符合民族实际的中国新闻史学。  相似文献   

14.
中国新闻史研究是新闻学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本质上属于历史研究。如何把握新闻史研究的学科属性,评估新闻史研究的发展状态,值得新闻学界尤其新闻史学界深入思考。近日,中国新闻史学会会长赵玉明教授就以下问题与访者进行了对话:新闻史研究与历史学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新闻史研究在新闻学学科体系中处于什么位置、广播电视史与新闻史是什么关系、中国新闻史研究现状如何、当前新闻史研究的不足或难点空白点在哪些方面、新闻史研究如何才能创新、新闻史学会在新闻史研究中起到哪些作用、新闻史研究的前景如何。  相似文献   

15.
易耕 《新闻爱好者》2022,(10):47-50
制作及运用卡片是史学界的传统史料方法,也是以方汉奇先生为代表的老一辈新闻史学者的成就来源。新闻史至少包含新闻的历史、新闻事业的历史及用新闻史料构建的历史。新闻事业的历史作为报史研究的第一阶段主要依靠集报式卡片。随着年鉴派新史学演进及社会文化史方兴未艾,在史学界曾一度边缘的新闻史料越发受重视,对应专题式卡片。综合式卡片在借鉴史学方法的同时兼顾新闻本体属性,值得期待与探索。卡片方法有独特优势及不可替代性,需要守正创新。卡片运用在疫情新闻史、医疗卫生新闻史、军事新闻史研究中的一些个案值得分享。  相似文献   

16.
总结10年来的中国新闻史研究方法,不难发现,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贴合中国实际的新闻史研究方法仍未确立。中国新闻史本体意识的缺失、中国新闻史过分依赖革命史和政治史、缺乏理论性和系统性的问题仍未解决。中国新闻史研究应该借鉴中国历史的研究方法,以宏观视野审视100多年来丰富的新闻史料,培养研究的自信力,着力研究民族新闻史的特殊性,以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理论成果为依托,挖掘和归纳中国新闻发展和演变规律,创建符合民族实际的中国新闻史。  相似文献   

17.
填 补我国新闻史研究缺口的《中国企业报发展史》已由上海三联书店出版。著名新闻史学家方汉奇为该书作了序。《中国企业报发展史》全面系统地反映了1906年到党的十五大召开之前近一百年中国企业报纸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轨迹 ,总结了我国企业报工作的经验和教训 ,并对一些有代表性的企业报作了个案研究 ,是一部资料可靠、内容丰富的新闻史专著 ,值得新闻史研究者、企业报工作者一读。该书作者范垦程长期在特大型企业从事企业报工作 ,他以勤奋和执著的精神 ,从收集大量第一手材料入手 ,历时6年 ,终于完成这部专著。(购书处 :上海石化新闻…  相似文献   

18.
中国当代新闻史的缺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80、90年代 ,中国当代新闻史研究被提到日程上并掀起了小小的高潮 ,其标志是若干部专著的问世 ,如1992年新华出版社出版的方汉奇和陈业劭主编的《中国当代新闻事业史》、经济日报出版社出版的张涛著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史》 ,1993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方汉奇主编、宁树藩和陈业劭副主编的《中国新闻事业通史》(三卷 ) ,1997年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的“当代中国丛书”之一种的《当代中国的新闻事业》 (两卷 ) ,1998年新华出版社出版的白润生编著的《中国新闻通史纲要》等。这还不是全部 ,但相信这几部著…  相似文献   

19.
胡正强 《新闻知识》2006,(11):23-26
新闻史研究作为一种学术实践,必须在一定的新闻史观指导下才能有效而现实地展开。遗憾的是,大部分新闻史著作要么体例雷同,分期雷同,史料雷同,褒贬雷同,甚至连叙述语言也大同小异。细究其故,新闻史研究者缺乏独特个性的新闻史观,则是不可小视的原因之一。新闻史观相同或相近,导致新闻史叙述实践中有关新闻史的分期、体例、褒贬本本沿袭,部部套用,生动、丰富、复杂的新闻现象就被简单化地定型于某一种僵化的模式之中。传统的新闻史观在建构了我们关于中国新闻事业史学科知识的同时,又制约了我们对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历史的整体认识或者是另一种…  相似文献   

20.
《新闻界》2015,(15)
本文通过爬梳中外史料,考证中国第一本新闻通史——《中国新闻发达史》的署名者蒋国珍的详细资料。首先指出,蒋国珍是江苏溧阳人,生于1896年,活跃于20世纪20-40年代的沪宁地区,身份依次为学生运动领袖、国民党党员、教育工作者、政府职员、银行经理,终其一生仅是一个小人物。其次发现,蒋国珍并非《中国新闻发达史》的作者,而应该是译者。1924年7月,《支那に于ける新闻発达小史》首次刊登于《北京満铁月报》,作者是时任职于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北京公所的伊藤武雄。1927年3月,增稿后的《支那に于ける新闻発达小史》,由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东亚经济调查局再次出版单行本,随后被蒋国珍译为《中国新闻发达史》,成为第一本中国新闻史译著,也是第一本中国新闻通史。最后,由蒋国珍翻译的《中国新闻发达史》不仅是中国学者的参考书,且是日韩学者借鉴与翻译的对象,从而将蒋国珍定位为沟通东亚中国新闻史研究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