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中国古代民间的社会救济和慈善事业是中国古代封建经济和封建文化自身孕育的产物,有其自身的特点。作为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挥着政府社会保障制度不可替代的作用。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民间社会救济和慈善事业发展的鼎盛时期,带有鲜明的时代烙印。  相似文献   

2.
北京以其独有的政治地位和地缘特点,其民国时期的娼妓业与同时期其他地区的娼妓业既有相似之处,又有其特有的一些现象,而研究民国时期对北京娼妓的救济更能使我们了解其底层女性自身的生存状态,更好地揭示民国时期皇城北京的历史变迁。  相似文献   

3.
中国近代慈善事业的内容和特征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慈善事业以博施济众为极功,在社会变迁中获得新发展,慈善组织的救济内容更趋宽泛,总括而言,即有慈善救济和慈善教育两大类.慈善救济包括以济贫助困、赈灾救荒等善举,慈善教育则是开办习艺所、贫儿院、慈幼院等机构,注重教养兼施.与传统善举相比,慈善家群体的形成、多样化的慈善组织、多层化的慈善道德、广阔的救济区域、先进的救济运作手段和广泛的经费来源等成为近代慈善事业十分显著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1913年,北洋政府改组的京师警察厅,它除了基本的治安管理功能外,在对贫民的社会救济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其接管或成立的社会救济机构有针对孤寡病残的育婴堂、习艺所、贫民养老院、疯人院等,也有专门救济妇女的济良所和妇女感化所等,救济关注到了一直在社会上属于"失语"的弱势群体。本文主要研究北洋政府成立后,北京警察在社会救济方面的作为以及维持这些机构运行的资金来源,进而探讨其在社会救济方面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高等学校人事制度从传统的任命制向聘任制转变,高校与教师之间的纠纷呈日益增多的态势.高等学校与教师之间的法律关系决定了双方发生纠纷时,教师往往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教师权利被侵犯的事件屡屡发生,极大地影响了教师积极性的发挥.因此需要引入一种具有专业性、中立性和综合性的纠纷解决机制--教育仲裁.  相似文献   

6.
残疾人受教育权的法律救济体现了社会正义和人权保障的理念。我国针对残疾人受教育权救济的法律体系和组织机构逐步健全,但仍存在司法救济缺乏法律依据、行政救济缺乏可操作性、其他救济方式发展不完善的问题。应加快相关立法进程,提高立法质量,完善法律救济的程序和机制,启动宪法救济制度,增强残疾人法律维权意识,以此保障残疾人受教育权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甘露 《教书育人》2009,(10):36-36
两会期间,全国政协特邀委员陈光标建言,“在高校推行更大的慈善行动,名牌大学的思想应再解放一点。富人的子女要读这些名牌大学,差一点分都可以收,但要高额收费。然后,把这些富人掏出来的钱,用来帮助穷人的孩子上大学,最终实现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8.
1937年贵州省发生了严重的全省性的大旱灾,受灾民众之多、区域之广,为历史所罕见。当时国内有影响力的报纸———《申报》对此作出大量的报道,并呼吁国人赈济黔灾。中央、贵州地方政府以及民间救灾机构都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实施救济,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仍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贵州灾荒问题。  相似文献   

9.
奥林匹克国际理解教育的"北京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际理解教育是奥林匹克运动的核心,北京奥林匹克教育的国际理解教育项目"同心结"交流活动,既延续了以往奥运会"规定动作"--"一校一国"模式的做法,又融入了很多具有中国特色的元素和创新之处,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北京模式".  相似文献   

10.
在缺乏稳定的校内外环境、常规教育建制流变松散的情况下,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依然顺利完成较大规模的人才培养任务,并造就一批杰出的女性精英,其非常规办学的成功经验值得发掘和借鉴.由于建国后中性化研究取向和传统史学理路等多种影响,这所高等教育学府已经退居主流教育史学的边缘位置,其成功经验也被遗忘和闲置.为此,相关研究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11.
普济堂是清代顺天府官方救济的组成部分,最初由民间士绅筹办以救济修路役夫,后接受清政府资助,为清朝历代皇帝所重视,逐渐转为官办。普济堂的发展贯穿整个清代,政府对其资助不断增强,其救灾力度不断提升,对救济贫民、安定社会起到了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寻找西方文学理论引介在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中的依据和意义出发,在梳理和分析五四时期和20世纪30年代西方文学理论的引介研究现状的基础上,进而提出有关此论题研究的思路和方法,以引起学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
民国北京政府时期湖南慈善救济事业成绩突出,在湖南慈善发展史上地位重要,但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还存在明显不足。比如,灾荒救济缺乏长远规划,时常疲于应付;没有形成稳定的慈善救济专业人才队伍;现代慈善意识和理念缺乏,传统因果报应思想浓厚;灾赈机制运转效率低下,慈善救济效能大受影响。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1931年-2000年间发表在《哈佛教育评论》论文的统计分析,显示出教育研究的价值取向发生了由"学科本位"到"问题本位"的重心转移。以1960年为界,其之前的教育研究特别注重以教育哲学为基础的"学科本位"的研究,之后的教育研究则越来越体现出"问题本位"的研究趋势,突出地表现为对教育政策的关注。  相似文献   

15.
“教学做合一”育人模式是内江师范学院在秉承陶行知教育思想、积淀厚重历史底蕴的基础上,围绕怎样培养人的育人思路,不断实践和创新出来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蕴含丰富的内涵,在管理学原理教学中,教师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在做中教,学生以提高学习效果为目的在做中学,取得了较为明显的育人成效。  相似文献   

16.
京直水灾发生于1917年,其时,中华民国刚刚建立不久,国家的救灾体系还未完全建立,这次救灾活动在程序和方法方面很大程度上沿用了清代的惯例;而民国初期社会制度、思想观念、技术手段已经发生了改变,在救灾的很多环节上又与清代有不同之处。尽管救济活动存在缺点和不足,但仍不失为一次有较高效率的救灾实践。  相似文献   

17.
通过以北京为例谈拆除旧料在中国的"垃圾化"及其影响。"拆除旧料"在此指的是拆除建筑物所产生的物质,例如砖、瓦、钢筋、泡沫板、水泥、塑料、木材、渣土等等。而"垃圾化"在此指的则是物品的使用价值被语言或文字否定的过程。在计划经济时期的中国,官员们往往称拆除旧料为"房屋旧料"或"拆除材料"。到了改革开放时期,他们则改用"建筑垃圾"一词。本文以北京的拆除旧料为例,说明1980年代末期城市土地租赁市场的成立是导致此话语权转变的重要原因。此外,本文认为拆除旧料的"垃圾化"导致了拆除工地领域性的帮派化,以及回收劳动力的污名化。  相似文献   

18.
张佳  李家成 《中学教育》2010,(12):48-55
本文以“新基础教育”学生发展与学生工作研究中诸多实验学校的运动会变革为例,透析学校大型学生活动的教育价值及其实现途径。文章认为,学校大型学生活动的育人价值源自活动的特殊性,活动的策划与组织应回归教育情境,具体活动过程中的动态生成是育人价值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对活动进行多元丰富的评价可以进一步促成育人价值的积淀与提升。  相似文献   

19.
人性假设代表一门学科理论的基本出发点、命题特征与逻辑倾向,并以此影响理论建构与实践."经济人"假设在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中具有深远影响,却陷入了从"个人利益最大化"的经济学假设起点推导"教以成人"教育目的的逻辑悖论,"经济人"逻辑指导下的教育实践显性资源收益性导向违背了育人的初衷、短周期的反馈形式加剧了教育实践的短视、单一的培养目标造就了单向度的人等问题,使其虽具有较高接受度但却易使教育实践走向功利主义."教育人"是基于教育理论与实践提出的人性假设,"教育人"逻辑更具教育实践与教育学的"合理性",更符合新时代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通过宏观层面遵循新时代对教育的新导向,中观层面构建牵引性教育反馈机制,微观层面明晰协整性教育多元评价体系相结合,最终达到以经济实践手段促进教育目标、实现"教以成人"的核心目的.  相似文献   

20.
论"教育学理解"的特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迄今为止,教育学尚未形成独特和清晰的理解人与世界的视角和思维方式,往往需要仰赖于其它学科,这是教育学危机的根本所在。为此,本文提出了“教育学理解”的命题,试图从教育学的“视角”和“思维方式”的角度加以阐释,具体分析了教育学理解方式中的基本假设、所关注的基本问题和研究方式等。其目的在于:在与其它学科进行划界和整合的基础之上,形成教育学式的复杂性的理解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