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在作已发表的《毛泽东艺思想与鲁迅艺思想之比较》的基础上,又将邓小平艺思想引入与鲁迅艺思想进行比较,从而展示了从鲁迅经毛泽东到邓小平这一马克思主义艺理论在中国接受与发展的历史过程。三人的艺思想有着诸多的根本共同点,这正是其作为马克思主义艺理论的质的规定性;同时三亦有细微差别,而这则为时代的特质与任务所决定。他们的艺思想都是时代的产物,都是历史的必然发展,而这也正昭示出马克思主义艺理论在中国是在变化和发展着。  相似文献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三者有机统一,不可或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思想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始于毛泽东,历经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代领导集体正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勇气,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思想继续推向前进。可以说,党的领导集体关于文艺思想的每一次理论创新,都将极大地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完善党的文艺方针政策,推进文艺事业的发展。为了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发展,我们组织了这次笔谈。《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的基本要求》,论述了在新世纪新阶段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必要性及其基本要求。《从两个“二为”方针说开去》分析了中国共产党的文艺指导思想从革命文艺观到社会主义建设文艺观的演进。《人民性:党的文艺思想的灵魂》力求说明,追求大多数人的利益是中国共产党文艺思想的精神力量的出发点和归宿,人民性是党的核心价值取向或宗旨在文艺思想上的集中体现。《毛泽东文艺思想及其思考》主要梳理了毛泽东文艺思想,并对如何对待毛泽东文艺思想进行了反思。《文艺十大关系:邓小平文艺思想的基本内容》从多个视角就邓小平文艺思想对党的文艺方针政策的理论贡献作了系统论述。《正确理解江泽民文艺思想的四个理论基点》则以全新的视角,提出要正确理解和准确把握江泽民文艺思想,关键在于找准其理论基点。  相似文献   

3.
在文艺的根本方向上,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关于文艺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思想,提出“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在对文艺功能的认识上,邓小平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将文艺纳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范畴和中国现代化建设系统工程的总体构想中加以分析和把握。在文艺与政治的关系上,邓小平改变了毛泽东关于文艺从属于政治的提法,提出文艺不从属于政治又不脱离政治的新论断。在文艺应坚持的方针上,邓小平拓展了毛泽东提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内涵。在文艺创作的源泉问题上,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关于人民生活是文学艺术的唯一源泉的思想,指出了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兴旺发达的根本道路。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马列文论的基本原理,对邓小平文艺思想的主要方面进行了论述,指出是是新时期的毛泽东文艺思想及其对新时期社会主义文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将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人的文艺指导思想放置在中国社会和文化现代化的整体视野中进行观照,以现代性为中轴勾勒出文艺指导思想阶段性发展的逻辑进程,概括出其现代性特征;还从文艺学学科要求上揭示出党的文艺指导思想对于现代文论话语建构的开拓性贡献,从而显示出它作为主流文论话语的地位和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三者有机统一,不可或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思想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始于毛泽东,历经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代领导集体正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勇气,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思想继续推向前进。可以说,党的领导集体关于文艺思想的每一次理论创新,都将极大地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完善党的文艺方针政策,推进文艺事业的发展。为了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发展,我们组织了这次笔谈。《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的基本要求》,论述了在新世纪新阶段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必要性及其基本要求。《从两个“二为”方针说开去》分析了中国共产党的文艺指导思想从革命文艺观到社会主义建设文艺观的演进。《人民性:党的文艺思想的灵魂》力求说明,追求大多数人的利益是中国共产党文艺思想的精神力量的出发点和归宿,人民性是党的核心价值取向或宗旨在文艺思想上的集中体现。《毛泽东文艺思想度其思考》主要梳理了毛泽东文艺思想,并对如何对待毛泽东文艺思想进行了反思。《文艺十大关系:邓小平文艺思想的基本内容》从多个视角就邓小平文艺思想对党的文艺方针政策的理论贡献作了系统论述。《正确理解江泽民文艺思想的四个理论基点》则以全新的视角。提出要正确理解和准确把握江泽民文艺思想,关键在于找准其理论基点。[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的文艺功能观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文艺思想,形成了自己的特征:即尊重文艺本身的特点和规律,又注重文艺的社会效益,文艺功能观具有时代性和开放性,是多样性和统一性的有机结合,注重优秀文艺作品功能的积极性,搦判低劣作品功能消极性的一面。  相似文献   

8.
9.
10.
党的三代领导人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在人民利益观上既具有一脉相承的本质特征,又体现着鲜明的时代性、发展性。他们在不同历史时期对马克思主义的人民利益观继承和发展,不仅丰富了党建理论宝库,而且为新时期党的思想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借鉴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教育创新思想的提出,深刻地反映了时代发展的新特点和新要求,是江泽民坚持与时俱进,不断研究和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不断深化对教育创新问题认识的逻辑必然。其内容包括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创新、教育制度与体制创新、教学内容和方法创新等。江泽民教育创新思想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创新理论,具有鲜明的创新性、实践性、时代性和主体性特征,是指导我们继续深化教育改革,推进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思想武器和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2.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的现代化思想,实现了现代化理论的创新,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进中国经济现代化;以依法治国方略推进中国政治现代化;以精神文明建设推进中国文化现代化;以“西部大开发”战略推进中国全面实现现代化;以“三个代表”思想推进执政党建设。因此,在新世纪,全面深入了解江泽民的现代化思想,对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小康社会的建立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同志提出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新概念,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更充分地体现出政治文明巨大的功能作用:政治文明是强党廉政的砝码,是育民固本的良方,是富民兴国的法宝,是联友制敌的武器。新时期推进政治文明建设,应着重于权力运行方式的法治化,着力于党的执政方式的民主化,着眼于人类文明成果的中国化,着手于政治体制改革的有序化。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法律伦理思想与毛泽东、邓小平法律伦理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德法并举的法律伦理理论、彰显公正的法律伦理规范和追寻至善的法律伦理德性,构成了江泽民法律伦理思想的三维结构,并成为其伦理思想体系中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15.
江泽民同志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和战略需要出发。阐述了我国成人教育的战略意义,成人教育的核心、发展成人教育的保障、终身教育观。为我国成人教育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6.
虞集有着深厚的儒学素养,坚守"国以仁固,家以仁和"的德政主张,秉持立言垂教的学术使命.虞集的这种政治观和学术价值观,经由"有德者必有言"、"知言养气"式的推衍,让其文学思想打上了深深的儒学烙印:直言文学"垂世立教,以成天下之务"的道德使命;认同德艺之间"本治而末修,领挈而裔委"的主次关系;推崇盛世之音,但同时也肯定文学的时代性和文学风格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7.
如何正确认识和把握冷战后国际关系的时代特点,是当代国际政治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江泽民作为当代政治家和战略家,明确提出了当今世界多样性与相互依存性相统一的思想。江泽民的这一思想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世界是多样的,又是相互依存的;要坚持世界多样性与相互依存的;尊重自主选择,谋求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8.
藏传佛教文学史是西藏僧人在佛教实践活动中创造文学的历史。藏族文学从一开始就与佛教紧密联系。在作品的主题、人物塑造、情节结构等方面,几乎都涂抹上了浓厚的宗教色彩。藏传佛教文学历史上,许多著作兼具历史、哲学和文学特征于一身,而且作者本人亦是僧人兼文学家、诗人、思想家,这种共生现象比比皆是。这是藏传佛教文学的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十分重视反腐败工作,并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从而发展了邓小平的反腐败思想。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1)深刻地阐述了反腐败的重大意义;(2)科学地分析了腐败现象的成因;(3)果断地作出了反腐败的整体部署。这些对于指导现阶段的反腐败斗争无疑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实现共同富裕,是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三代领导集体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问题上的共同目标。由于所处的时代条件、国际国内环境不同,三代领导集体在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指导思想、发展方针、发展方式、时序布局、空间布局和布局政策等方面,却是各有侧重。该就20世纪90年代以来,江泽民同志在领导全国人民进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围绕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生产力布局方面进行的理论探索,作一点归纳和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