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白凌志 《学语文》2014,(2):56-57
正笔者在教学夏衍的《包身工》(人教版高中第一册)时,对学生提出的"文中‘不假思索’是不是应改为‘不加思索’"的问题,也产生了疑惑。为了解决这个疑惑,笔者首先上网搜索了"不假思索"和"不加思索"的词义解释,竟然发现了问题:第一,《百度词典》、《百度百科》和"百度知道"等栏目均收录词条"不假思索",并对其作了解释,而未收录"不加思索"。唯有"互动百科"栏目收录了"不加思索"。第二,《百度词典》、  相似文献   

2.
关于“不加思索”这一成语,好多人认为它用错了,是“不假思索”之误,如朱旗先生的《“不假思索”与“不加考虑”》(见《语文知识》1991年第8期)、《“不假思索”能作“不加思索”吗?》(见《语文月刊》1996年第5期)、朱兆功先生的《是“不假思索”,不是“不加思索”》(见《语文知识》1996年第12期)。  相似文献   

3.
“不假思索”与“不加思索”是两个虽看似相同,但实际上却颇有差异的词语。然而好多人都由于受到“不加思索”的影响,而把“不假思索”的“假”误写成了“加”。下面即是新编初中语文课本中的一个例句:“她不加思索地站了起来,穿过马路,跟上那人。”(《最好的顾客》)这里的“加”即是“假”之误。“假”在这里是“凭借,依靠”的意思。“不假思索”也即“不用思考就作出反应”常用来形容做事、反应敏捷,是一个常用的成语。课  相似文献   

4.
人教版新编高中《语文》第六册《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一文有这样两句话:“我们平常说的‘察颜观色’‘眉目传情’等等,都是不用语言的一些特定的交际方式。”“即使像‘察颜观色’这一类特定的交际方式,也必须有语言的交际为基础,预先有了一定的了解,双方才能领会。”笔者查阅了《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中国成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汉语成语词典》(四川辞书出版社)等多种权威工具书,均无“察颜观色”一词,而只有“察言观色”。“察言观色”一词出自《论语·颜渊》。孔子跟他的学生…  相似文献   

5.
高中语文第二册(必修本)收入了夏衍先生的著名报告文学《包身工》。其中有“于是带工头不加思索地爱上了殴打这办法了”一句话(第10页),句中的“不加思索”系误用,应为“不假思索”。“不假思索”是个成语,形容做事敏捷熟练,用不着考虑。假,凭借、依靠。成语是人们约定俗成的固定短语,任何人都不能随意改变其写法。笔者查阅了《现代汉语词典》、《现代汉语成语词典》、《辞海》、  相似文献   

6.
"无时无刻"这个成语,许多辞书,尤其是成语词典一类的辞书几乎都收录,其解释也大同小异.试看: (1)《新华成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2年1月第1版):[无时无刻]即每时每刻.指总是这样.梁斌《红旗谱》四:"她无时无刻不在想念,惹得她常说:‘"老头子,没良心!没良心!’" (2)《中国成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年7月第1版):[无时无刻]时时刻刻.《初刻拍案惊奇》卷六:"自是行忘止,食忘飧,却像掉下了一件甚么东西,无时无刻不在心上." (3)《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3年11月1版,12卷本)第7卷:[无时无刻]时时;不间断.  相似文献   

7.
《成语》一书(《汉语知识丛书》之一,商务印书馆出版)作者刘洁修,对“初生之犊不怕虎”这个成语的语源提出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庄子·知北游》之‘新生之犊’作为‘初生之犊’的出处则可,作为‘初生之犊不怕虎’的语源则不可.”他提出:此语之源当另外寻求,其意盖本《淮南子·说林训》:  相似文献   

8.
去年下学期,余见大孙子所读小学第三册《语文》17课中的“绿树成阴”,认为是“绿树成荫”之误,遂写了个便条告知孙子的语文老师周异春小姐。周老师很认真,她回条子说《新华字典》上就是这个字,没错。在我几十年的印象中,树木遮住阳光所形成的阴影应当是“荫”,怎么会是无草木的“阴”,这激起了我要查查语文工具书的兴致。《康熙字典》、《古汉语大词典》上说,荫通“阴”,但“树阴、林阴”可否写成“树荫、林荫”,众说纷纭。《别字辨析》上说:“‘阴’、‘荫’都可以指阳光不到的地方和景况,如‘树阴’也可写成‘树荫’。但‘…  相似文献   

9.
<正>《哀江头》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叶嘉莹先生在其著作《叶嘉莹说杜诗》中有这样的一段评说:"‘清渭东流剑阁深。去住彼此无消息。’‘渭’就是渭水,我说过,在长城外的‘八川’之中,泾和渭是最有名的两条河流,而中国习惯上认为泾水是浑浊的,渭水是清澈的,所以是‘清渭’"。叶嘉莹先生认为:中国习惯上认为泾水是浑浊的,渭水是清澈的,所以是"清渭"。笔者认为这种说法颇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0.
<正>我曾经听过一个初中语文老师的公开课。课讲得不错,但她讲到一个人要有志气时,板书出一句名言:"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有学生提问:"‘子罕’是什么意思?为何写了‘论语’还要写‘子罕’呢?"老师不假思索地回答:"‘论语’是书名,‘子罕’是孔子的学生名。孔子有很多贤弟子都带‘子’字,如子路、子贡、子张、子游等等。‘子罕’也是《论语》这部书中的一个章节,所以这样标示。"  相似文献   

11.
一个宁静的夜晚,"?"和"!"发起牢骚来。?问!:"为什么书里面全是‘。’、‘,’啊?"!回答说:"我也不知道,但是我们又不比他们差!"?说:"凭什么他们才是常用的标点符号呀?"  相似文献   

12.
《语文学习》2013年第3期刊有宋桂奇先生的《"无独有偶"并非"多用于贬义"》一文(下面称之为《宋文》),该文引述了《现代汉语词典》对"无独有偶"的释义:"虽然罕见,但是不止一个,还有一个可以成对儿(多用于贬义)"和《汉语大词典》的释义"某种(按:《宋文》引为"某些",意思有所不同了)少见的情况,偏有类似的出现,配成一对儿.多用于贬义."接着,《宋文》对"无独有偶"、"多用于贬义"表示了不同看法:"‘无独有偶’自面世以来,就一直是褒贬兼用的;既然如此,我们又有什么理由说它‘多用于贬义’呢?"——即"无独有偶"不是一个贬义词,而是一个中性词.  相似文献   

13.
“歹”是近代汉语中新产生并延用至今的一个口语词,李思纯先生《说歹》一文认为:“汉语谓不良为‘恶’为‘劣’为‘坏’,无所谓‘歹’,现代汉语中,谓恶人为歹人,恶事为歹事,善恶为好歹,已为习见的成语,这在南宋末期以前,是没有的。”认为北来时“还没有以歹来代替恶劣的意义”。徐复先生《歹字形声义及其制作年代》一文认为“歹字制作之年代,至迟不出公元1260  相似文献   

14.
孙焕英在《“名副其实”指什么》(《语文知识》1997年9期)中说:“‘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名副其实’这两个成语,都从《庄子》而来,庄子曰:‘名者,实之宾也。’宾,亦可谓副,名者,实之副也。”又说:“实是主,名是宾;实是正,名是副。副对正而言,宾对主  相似文献   

15.
赵超  杨寅庆 《现代语文》2006,(8):124-125
“始”在古代汉语中是一个常用词。《汉语大词典》首条解释说:“始,开始;开端。与‘终’相对。”  相似文献   

16.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说:"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我借用"有我"这样一个诗学概念,一则因作文与做诗本来相通,二则是看了本期"名家出题"而生发的联想——套用《词话》所说:"‘有我’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相似文献   

17.
课堂上,同学们正在积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明明责怪亮亮说:“已经有同学在回答问题了,你怎么还举手呢?真是多此一举。”亮亮说:“我想举一反三来着,那三个同学的回答都不对,我想举手回答,把他们‘反’下去”。“看来你这一‘举’还很举足轻重的嘛!”明明说。“谁说我举‘足’了,脚能举吗?”亮亮反驳道。明明笑着说:“你一定听过‘举国上下’这个成语吧?‘国’都能举,何况脚呢?”星星听到他俩的话觉得好笑,就说:“还举世无双呢!”明明和亮亮惊讶地说:“这么说,真有举世界的人喽?这样的人当然不能有第二个。”星星感到又可气又可笑,说:“你…  相似文献   

18.
“大相径庭”,《汉语大词典》训释为:“径庭,亦作‘迳廷’。门外小路和庭院。《庄子·逍遥遊》:‘大而无当,往而不返,吾惊怖其言,犹河汉而无极也。大有迳庭,不近人情焉。’王先谦《集解》引宣颖曰:“迳,门外路;庭,堂外地。’清黄遵宪《感怀呈樵野尚书丈》诗;‘我生遇合如迳廷,  相似文献   

19.
<正>曾经,我校举行了一次中青年教师课堂阅读教学比武活动,我执教的是《林海》的第一课时,听课的是本校的所有语文老师。"谁来说说《林海》中的‘岭’有什么特点?"我提问道。学生们纷纷举起了手,由于是公开课,我立即叫了一名成绩优秀的学生站起来回答。"大兴安岭的"岭"是多而温柔的。"该生响亮地回答道。"说得不错,谁还有补充?"我接着问。  相似文献   

20.
“身怀六甲”是一个成语,在《汉大成语大词典》中解释为“六甲,传说为天帝造物之日,后因以‘身怀六甲’谓妇女怀孕。”举出的书证有:明无名氏《女真观》第三折“我身怀六甲,身体蠢笨。”《东周列国志》第二回“妾一身死不足惜,但自蒙爱幸,身怀六甲,已两月矣。”那么“六甲”就与特定的时间有关了。“六甲”的这种意思是怎么发展演变而来的呢?先看“甲”。《说文解字》:“甲,东方之孟,阳气萌动,从木戴孚甲之象。”《说文通训定声》:“甲,铠也,象戴甲于首之形。”《汉语大字典》认为“甲”的本义为古时战士的护身衣,用皮革或金属制成,也叫“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