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因循思想的源头应该在老子"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的"辅",这是道家重视外在道这一哲学运思在实践方法上的自然选择,因循也成为道家实践哲学中的一个最为耀眼的星座;虽然由重视"道"和"法"的程度相异,可以分辨道家和法家,但法家重视"道法"概念本身就充分说明,法家与道家的紧密思想渊源;不仅如此,而且"道"和"法"虽然字义不同,但就它们都是外在于人的存在这一点而言,就显示出相同性;也正是这个缘由,因循同样是法家所重视的一个思想,且显示出精密的理论逻辑轨迹,它们既有何谓因循的界定,也有因循始发点的考量,而且有因循内在理由的追问;无论在老子还是法家,因循都是俭约的方法论实践。这对我们面临三大危机而行为实践的方法论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虽然在最为根本的意义上,因循行为的理由在万物内在自能机制的内置,但是,在实际的操作层面上,它也并非毫无规矩之举。具体而言,必须依据自然之道,坚守“无事”的规则,实践开始于“物至而应”的应对,虽然是“舍己而以物为法者”的实际切入,但终结于“应物而不移”的物我共作共存的双赢的效应境遇,是一种因随外物而制御外物的动态实践。  相似文献   

3.
虽然在最为根本的意义上,因循行为的理由在万物内在自能机制的内置,但是,在实际的操作层面上,它也并非毫无规矩之举。具体而言,必须依据自然之道,坚守"无事"的规则,实践开始于"物至而应"的应对,虽然是"舍己而以物为法者"的实际切入,但终结于"应物而不移"的物我共作共存的双赢的效应境遇,是一种因随外物而制御外物的动态实践。  相似文献   

4.
梁建 《文教资料》2009,(26):65-66
写作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同时也是师生共同面对的难题.如何提高写作教学的效果,是一个"因循与创新"的问题.我们不仅要看到创新思维对提升写作教学的效果,更要看到中国几千年来积累下来的写作经验时中学写作教学模式所带来的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管子》四篇的虚无和因循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虚无和因循思想是<管子>四篇中的重要范畴."虚无"指使内心保持空、虚的状态,"因循"指做事有所遵循和依从.二者构成一个有内在张力的统一体,是先秦道家为君主设计的一种内心修养方法.<管子>四篇的虚无和因循思想代表了道家暨黄老学派对修养、行为及其关系的看法,对它的探讨对于认识道家暨黄老学派的特点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黄老道家强调君主要理性的认识到人之所能的限制,充分尊重、因循臣民的才能和智慧,并给予他们发挥才干的最大空间和深厚土壤。而以技术理性为基质的现代政治追求确定性和同一性,仅仅注重技术知识,而将技术知识所赖以存在的实践智慧遮蔽,进而将个体打造成毫无个性的社会机器上的零部件。黄老道家因循政术所彰显出的独特卓异的政治智慧迥异于现代技术理性支配下的政治运转法则;它对澄明被遮蔽的实践智慧、舒展被压制的个性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对道家因循思想的研究,至今仍然没有引起学界的重视,《四经》(即《黄帝四经》)因循思想的研究也不例外,这是一个非常遗憾的事实。以《四经》因、循等概念为基本素材,本着求实的原则加以具体整理和分析,彰显其思想的特色,以及在道家因循哲学思想的长河里的具体发展脉络,这是总结因循思想一个不可逾越的环节;同时,对科学完整地把握先秦道家的哲学思想特征,也具有非常积极而现实的价值意义,尤其在中国儒家思想一统的情势下,张扬《四经》的因循思想,不仅对突破儒家就是中国文化的做法存在意义,而且对广视域对待古代文化财富,以及在最大的限度上利用所有古代文化资源都是一个很好的尝试。  相似文献   

8.
帛书《黄帝四经》因循为治主张与老子无为而治思想之共同点是都强调对天道和客观实际的尊重。两者的不同是老子以顺任天道自然为目的,认为如果能做到顺任天道自然而去掉人为则自然达于治;而帛书则以因循天道自然为手段,主张顺任天道和时势而为之以达于治。西汉初年的政治实际体现了黄老的因循为治思想。帛书的因循思想保留了老子之无为主张,尊重天道和客观实际的认识,同时又在这一前提下提倡积极有为,从而形成了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9.
春秋以降,周室衰微,已渐失去对各诸侯发号施令的天下共主的权威;各诸侯的权力日趋膨胀,与周王室保持着名义上的君臣名分。为争霸权,各诸侯国先后卷入改革大潮,社会发展进程明显加快。不同的改革实践与社会发展道路形成了不同的社会改革理论与社会发展模式。所谓改革理论,主要是法家改革理论。就东周各诸侯国的改革实践与社会发展道路的总体而言,所谓法家改革理论大致分为齐法家模式与三晋法家模式(秦法家在晋法家影响下形成,应属于晋法家),前者的代表人物为管仲及管子学派,其改革理论结集为《管子》一书,后者的代表人物主要是地主阶级改革实践家即所谓"能法之士"商鞍和地主阶级改革  相似文献   

10.
从子产到韩非子,先秦法家学说完成了从"救世"理论到"治世"理论的蜕变过程。"救世"之说,乃是西周以降以"礼乐刑政"为核心观念的"王道政治"的权宜补充。"治世"之说挑战王道政治观念,形成了先秦法家独具特色的政治正当性理论。法家学说从历时视域与共时视域两个层面构建其政治正当性理论。历时视域中的法家政治正当性,强调政治正当性之获得在于洞察人们最为关切的时代主题,并且通过有效的途径与手段来回应人们的关切,最终得到人们发自内心的拥戴。共时视域中的法家政治正当性,强调"以力服人"、"以利服人"与"以理服人",主张回归到政治最为坚实的初衷是为了天下百姓的利益,获得正当性的最终源泉在于获得百姓心悦诚服的拥护。法家的政治正当性理论是一套完整的"治世"理论,是独立于儒家"王道政治"并谋求长治久安的治国原理,并非儒家学说主导下只能应对"乱世"的学说,司马谈"可行于一时之际而不可长用也"的断语不足以定性法家学说。今日研究法家,应该超越历史的成见与偏见,超越法家特定历史背景下的具体学说,深入挖掘其背后蕴涵的深刻政治原理。  相似文献   

11.
以法律统一思想的理论及其实践对中国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新的历史时期,这一思想仍会给予我们很多有益的启示。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必然带来思想的多样性。但多种思想并存并不排斥指导思想的一元化。为了保证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能动摇,这是所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所应肩负起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2.
开放的、立体化的语文课堂要求内容必须广泛化,手段必须现代化,教学空间必须扩大化,并且要学会传承,使语文课堂焕发出勃勃的生机。  相似文献   

13.
开放的、立体化的语文课堂要求内容必须广泛化,手段必须现代化,教学空间必须扩大化,并且要学会传承,使语文课堂焕发出勃勃的生机。  相似文献   

14.
自生能力理论是林毅夫先生在21世纪初提出的理论,其背景在于分析如何进行国有企业改革。自生能力理论引入到对口支援工作中,是指一所大学是否与其所处的社会环境融合并形成比较优势、能否培养出高质量的学生、能否具备高水平的教学和科研。通过详尽的数据和案例分析,认为我国十年间的对口支援工作显现出受援高校自生能力得到了提升,提出了大学的自生能力组成要素为融合能力、生产能力和自我推动能力,以及受援高校提升自生能力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总体来说元杂剧题材因循多于独创,这与元杂剧的现实境遇及存在方式有关,跟传统诗文相比较,市民消费和剧场演出是元杂剧重要的基础和依托。元杂剧这样一种独特的文艺类型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市民艺术。  相似文献   

16.
文章在对现实问题的反思和理论问题的探索基础上,通过与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的概念进行比较和区分,提出“最宜发展区”的概念,并从不同角度论述了探索儿童最宜发展区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教师的使用、教学内容的安排和学生的学习三个方面分析我国高等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现状,围绕教学管理工作中的因循与创新总结了教学管理工作的经验与问题。其中强调将教学改革的精神和要求渗透到教学管理的各项之中,注意发挥教师在教学管理工作中的作用,都是有一定实际意义的。  相似文献   

18.
采用TRIZ理论,对《管理信息系统》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改进。通过发明原理中的联合原则和变害为宜原则,分析得到: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采用多媒体方式讲授为辅的方式,进行《管理信息系统》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兴趣、督促相关知识学习,实现互动式教学,改善多媒体形式的弊端,为该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孔老二的忠实信徒,资产阶级野心家、阴谋家、反革命两面派、叛徒、卖国贼林彪与苏修叛徒集团在尊孔反法、咒骂秦始皇的大合唱中,都特别卖力地集中攻击法家和秦始皇在意识形态领域中对反动派实行专政的理论与实践。林彪学着战国中期没落奴隶主势力代表赵良攻击商鞅变法的腔调,狂叫“恃德者昌,恃力者亡”,并恶毒咒骂秦始皇  相似文献   

20.
韩非生于周赧于35年,卒于秦王政14年(约前281年-前233年),韩非为韩国公子(即国君之子),汉族,战国末期韩国人(今河南省新郑)。他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后世称“韩子”或“韩非子”,中国古代著名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