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京日报8位记者回到灾区家中过年,感受到一个不一样的春节,记下了一个个感人的故事。该报于2月13日第9版以《昨天,记者从灾区归来》为题,用一个整版刊  相似文献   

2.
新闻需要故事化,而故事需要细节化,细节需要放大化。由此可见细节对于新闻报道的重要。本文主要介绍新闻采访当中细节意识的培养,如何在采访过程中去抓住细节,在表达细节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3.
电影《断背山》,讲述了美国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两个普通乡村男青年真挚相爱,后来分别与异性结婚生子的故事。而在现实生活中,《断背山》背后的故事,男同性恋者妻子的现实之痛,却少有人提及。  相似文献   

4.
胡晓宇 《军事记者》2002,(11):61-61
编者语:不久前,兰空某军新闻干事、《解放军报》特约通讯员、《空军报》特约记者胡晓宇同志3万余公里边关行的心血结晶———纪实散文集《蓝蓝的天》,由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作品以女军人特有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个固守寂寞、执著奉献的西域军人形象,展现了他们平凡中蕴含的伟大、严酷下掩映的温存、荒凉里深藏的美丽……今天,我们听她谈谈用心挖掘边关故事的故事。  相似文献   

5.
《南方周末》2007年12月20日刊发了长篇特稿《系统》,详尽深入地描述了发生在网络游戏“短途”中令人触目惊心的故事。  相似文献   

6.
今年9月18日,中央电视台“共同关注”栏目组来到任丘张华绿色家园,报道他们成立残疾人柔力球队前前后后的故事,准备在10月初播出。得知绿色家园还有很多感人故事后,他们表示“家园有事,尽管和他们联系”,他们将继续关注这个弱势群体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由于资料所限,这个采访故事实在是笼统了一些。但它毕竟有些意味。那是美国发动侵略朝鲜战争,中国奋起抗美援朝的时候。1950年12月1日,作为美国侵略军的一等兵,美联社随军摄影记者弗兰克·诺尔在朝鲜长津湖战役中被中国人民志愿军俘虏,被押进了战俘营。一年之后,1952年1月2日,当美联社另外两名记者鲍勃·塔克曼和鲍勃·舒茨得知诺尔还活着时,便利用采访停战谈判的机会,在停战谈判的所在地———朝鲜“三八线”上的开城,把一个邮包———里边装有照相机和胶卷,交给了《大公报》记者朱启平,请他转交给战俘营里的诺尔…  相似文献   

8.
2003年4月初的一天,我在江苏盱眙采访,当地的朋友向我说起了盱眙县河桥镇尖山小学一位教师和5位学生的故事。听完故事,凭直觉我知道,这是一个不错的纪录片题材。回来向部领导汇报获准后,我于2003年4月9日第一次登上了大尖山。  相似文献   

9.
经不起琢磨的“新闻”6月8日《羊城晚报》刊载的一版头条稿《阿梅与小刚:一撞结亲情》叙述了这样一个故事:离家出走的湖北大冶市13岁男孩黄刚刚,在广东佛山被个体女司机李碧梅开的小货车撞伤,李碧梅照料黄刚刚半年,直到黄刚刚说出家庭地址和电话,由家人领回。故事还算感人,但其中一些细节和描写经不起琢磨,愈看愈令人觉得有些不可思议。一是不真实。稿子的开头说黄刚刚的母亲通过电话向远在佛山的交警致谢,小刚突然抢过母亲的话筒深情地说:“梅姨,我好想你。你对我就像亲妈妈一样……”  相似文献   

10.
2008年3月14日晚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神州夜航》栏目播出一期题为“十八年不离不弃”的节目。新闻故事发生在山东省胶州市铺集镇,故事主人公叫池增梅,今年56岁,丈夫和她同岁,1990年冬天,丈夫被确诊患上了病毒性脑炎,虽然治疗后保住了性命,但从此生活不能自理,心智也停留在一两岁的孩子阶段。  相似文献   

11.
赵颖硕 《新闻实践》2012,(12):16-16
2011年7月2日下午,在杭州发生了“最美妈妈”吴菊萍勇救坠楼女童的感人故事。作为吴菊萍家乡的媒体记者,我第二天赶到富阳骨科医院病房进行采访。在现场,我发现,吴菊萍还是一位七个月大的孩子的母亲。当天她接到了很多祝福鲜花和电话问候,但当她平静下来的时候,面对自己天真可爱的儿子、面带愧疚的神情深深打动了我,于是迅速定格了这一画面。  相似文献   

12.
真实的遭遇     
中学时期的一位老师从家乡来,我们几个同学去看他。谈话间他对我们说:“你们都是记者,你们是我的学生,今天没有外人,我讲个真实的故事:前些日子咱家乡邻县去了一位记者,采访全县办计划生育协会的事。记者要到村里采访,县里有关部门通知了某某乡,乡里选了一个村子。其实,村里没有什么这协会那协会  相似文献   

13.
娄烦县的烦恼 虽然网上的反对和讽刺之声铺天盖地,但是也不乏支持的声音。本刊记者在前往娄烦采访的过程中,就接触到不少娄烦县当地人,他们对于“大圣塔”“老君庙”“潘家庄”这些地名并不陌生。本刊记者有选择地采访了20+娄烦当地人(10个本地人,10个在本地工作生活的外来人),10个本地入都知道娄烦孙悟空的故事,  相似文献   

14.
傅强 《军事记者》2013,(6):39-39
4月21日,芦山地震的第二天,我赶赴地震灾区采访。5天里,我采访了芦山、宝兴、龙门、双石等多个地震重灾区。回到北京后,我梳理着那些灾区的场景、细节和我笔下的故事、人物之间的关系,思索着主流媒体记者应当遵循的价值理念——对社会责任的坚守和对"正能量"的传扬。  相似文献   

15.
王世枚 《军事记者》2003,(11):64-64
大框框与小框框有一个故事:一歌星要在某市举办演唱会,该市某报派出一名记者去采访,不料记者空手而归,领导问其原因,他抱怨道:“那名歌星被人谋杀,演唱会被迫取消。”领导一听勃然大怒:“歌星被人谋杀不是更好的新闻吗?”这个故事让人忍俊不禁,但却给新闻工作者以启示和教育。在此,笔者想引用“大框框”和“小框框”的概念进一步说明。“小框框”就是记者事先获得的采访线索,“大框框”就是新闻记者发现和挖掘一切新闻事件的观念。显而易见,这名记者采访时只带着小框框,而没有带大框框,因而失去了一次很好的报道新闻的机会。小框框之外有新…  相似文献   

16.
《共产党员李宝德的故事》在北京日报周末版和京郊日报刊出后,编辑部接到了许多读者的电话和来信,李宝德的事迹深深地感动了他们。有一位读者说,在他的心目中.焦裕禄式的人物早已走进久远的历史,没想到今天在我们周围仍然有李宝德这样焦裕禄式的人物。李宝德故事的采写前后经历了三个多月,期间我和同事李波数次前往他生前工作过的德厚化工集团及北京市丰台区长辛店乡党委宣传部,采访与他生前一起工作过的同事们。实事求是地说,年龄和生活阅历已使我们俩人情感上不再脆弱,也不那么容易被打动,但此次采访场面却深深地感染了我们,要…  相似文献   

17.
媒体融合的背景下,电视新闻不仅要保持传统的新闻形式,更要满足观众个性化、差异化的消费需求.故事性较强的新闻热点是当前新闻消费的主要内容,因此,对新闻故事化的有效方法进行研究具有现实意义.本文首先阐述新闻故事中的感性与理性要素,并结合记者故事化新闻编辑过程中的问题,提出有效的新闻故事化策略,旨在完善新闻故事化的途径,提升故事化新闻的规范程度、专业程度和趣味程度.  相似文献   

18.
我与摄影结下不解之缘已13年了,每每想起往日的摄影日子,那一张张相片给我留下了一件件难忘的故事,一幕幕动人的画面,使我魂牵梦绕,感动不已。第一套西服1991年10月17日,我领完当月工资就回家,母亲从衣柜里拿出一套新西服,对我说:“海春,你长大了,平时上下班总是穿着工衣,咱家穷,但你在单位也得讲究形象了这是妈给你买的新西服。”当时我每月收入才200元,除每月留下50元生活费,余下的150元全拿回家中供母亲和两个弟弟生活上学之用。80多元钱的一套西服不知是母亲和弟弟们艰苦了几个月才攒下的。我有了第一套西服,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当天下…  相似文献   

19.
舍哈拉查德每天都从一个人的生平开始讲起,故事讲得跌宕起伏。故事里的人物命运多舛,于是有了《一千零一夜》。记者写新闻.报道的是大千世界、世情百态.笔下同样是一个个人物的命运与思想。  相似文献   

20.
在美国学者肯·梅茨勒1997年出版的《创造性的采访》一书中,作者向我们讲述了这么一个故事——1994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发生大地震,消息传出的第一时间,在距离灾区400英里的旧金山,编辑要求记者采访地震目击者,女记者黛博拉·克罗薇素(Deborah Crowe)转向网络寻求帮助。在一个公告板上她发现有几个洛杉矶的网民也在线,她及时通过网络对他们进行了在线采访,在没有离开办公室的情况下获得了第一手资料。为什么不用电话采访?因为那个时候长途电话线路拥挤不堪,克罗薇素也根本不知道该把电话打给谁。事后得知,克罗薇素并不是那天唯一一个采用在线方式进行采访的记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