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刊讯教育时报记者刘肖的作品集《走过》近日由河南文艺出版社出版。《走过》从刘肖1991年~2001年中采写的数百篇作品精选了50篇,共30余万字,并配有近200幅图片,全书分为5辑,每辑10篇,“绿叶对根的情意”中收录的是刘肖在《教育时报》策划并采写的重头报道,其中不乏在各级好新闻评选中的获奖作品。“听老师讲故事”选自教育时报的名牌栏目“100个教师的自述”,实话实说,原汁原味“与作家对话”是对冯骥才、刘震云、苏童、王朔、刘恒、陈丹燕等知名作家的专访。“约会主持人”是时报文化版的一组系列报道,对…  相似文献   

2.
张伟 《青年记者》2010,(2):37-38
2006年,健康时报在全国健康生活类媒体中,首家从周一刊扩期成周二刊,并在新闻版组设立了Ⅸ新闻·调查》版,至今已经运行了4年。4年来,《新闻·调查》逐步巩固了当初的版性定位:“调查被遮蔽的事实”,也逐步成为健康时报一个有影响力的版面,发表了多篇干预生活和揭露不法企业违纪事实的报道,帮助很多读者解决了难题,  相似文献   

3.
赠书通信录     
我的出版文集作为《中国出版论丛》之一种于1996年由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1996年12月13日,《新闻出版报》在一版以“《宋木文出版文集》出版”为题作了报道:收入本文集的文稿,除了1973年一篇、1978年两篇外,时限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相似文献   

4.
王欢 《记者摇篮》2006,(6):12-12
“如何让你遇到我,当我最美丽的时刻”,这是舒婷《致橡树》中的一句诗。而作为记者的我,将这句诗改为“如何让你记住我,当你第一次看见我的时候。”在参加各种新闻发布会时穿上“黄色外衣”,明亮的颜色很容易让我“脱颖而出”。而我的第一个提问、第一个递上名片以及第一个伸出右手表示出的友好与谦虚,让采访对象第一眼记住了我。我努力做到的是:第一眼记住我,穿上记者行业中的“黄色领骑衫”!2006年3月22日,一个普通的日子却让我永远铭记。这一天,我成功地独家专访了沈阳市反渎职侵权局首任局长蔡铁良。而赢得这个独家专访的机会,要归功于…  相似文献   

5.
2000年4月5日《中国青年报》的“经济社会版”整版刊登了这样一些新闻;《微软被判违反反垄断法》(消息),《微软遭遇市场法则——美国联邦法院律师张默谈反垄断法》(独家专访),《微软埋下的祸根》(述评),《是改变世界,还是改变微软》(评论),《我对微软的看法》(评论),另有图片两张、图表两幅。这些新闻均是围绕着微软被判违反美国反垄断法这一事件而作的,有消息、专访、图片、分析、评论等,这些从不同角  相似文献   

6.
1月22日,文汇报“近距离”专刊以整版篇幅发表了我采写的独家专访《金庸剑桥论剑》。这篇专访是我今年1月16日在香港与金庸先生直接对话的成果。然而,有几家媒体的采编人员却不顾新闻职业道德,在未经文汇报和作者本人同意的情况下,以“本报记者”的名义发表从文汇报上抄  相似文献   

7.
由我独家采写的《记者隐身惊曝麦当劳“毒油”黑幕》等一系列专题报道,被新华社《新经济报》独家刊发后,迅速被国内外众多媒体全文转发转载。其中有《北京青年报》、《京华时报》还有新华网、新浪网、中华网、人民网、雅虎网、搜狐网等知名网站。这篇报道不仅引起了众多媒体公众和网友的极大关注,而且还引起了中央高层和主要领导的重视。全国还由此开展了对烹炸食用油的专项大检查。  相似文献   

8.
《新闻前哨》2011,(9):5-5
7月14日,腾讯新闻携手《京华时报》VNEWS新视觉采编团队推出新闻纪实视频全新栏目——《记录》,涉足新闻原创视频报道,并提出“视觉化”纪实视频报道的全新理念。目前,影像报道已成为很多读者阅读新闻的第一选择。相比电视纪录片,此次腾讯新闻与《京华时报》推出的深度纪实视频有3个特色:更具视觉冲击力、更加精练、更关注热点话题。  相似文献   

9.
《新闻与写作》2007,(10):46-46
狄葆贤(1873-1939)江苏溧阳人。曾为前清举人。1904年6月,康有为、梁启超出巨资在上海创办《时报》,由狄葆贤主持日常事务。康、梁欲把《时报》办为保皇党在内地的“机关报”。但狄葆贤却以“革新代表舆论之报纸”为己任,希望把《时报》办成一份全新面目的日报。康有为、梁启超因不满而收回股金,《时报》遂归狄葆贤独营。除《时报》外,狄氏还开设有正书局,发行《余兴》、  相似文献   

10.
颇具创意的“实验室”孙旭培1995年8月3日,中华工商时报推出了一份对开八版的报道日常消费的周刊,起名为《商城周刊》。就在这期周刊的一版,一个取名为《商城实验室》的栏目引起了读者的浓厚兴趣。这期《商城实验室》报道的内容是这样的:该报编采人员在公证人员...  相似文献   

11.
1996年5月1日,《深圳特区报》在“港澳台新闻”版上推出“香港名人专访”专栏,每周定期与读者见面,至1997年7月25日,已累计刊出了61篇专访文章。由于这一栏目在香港回归祖国倒计时一年多推出,设置新颖,采访难度大,各界名人分析香港形势,敞开心扉抒发爱国爱港之情,表达对香港未来充分的信心,很快得到了读者和有关方面的关注和好评。第一篇专访《范徐丽泰的家国情怀》推出时,香港《文汇报》《深星时报》等报刊还刊出消息介绍。这个栏目已成为深圳特区报加大对香港新闻报道力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成了一个名牌专栏…  相似文献   

12.
《盛京时报》是日本在华创办的历时最长、发行最广、影响最大的中文报纸。从1906年10月18日创刊至1944年9月14日改为《康德新闻》奉天版《,盛京时报》垄断东北报业长达38年。虽然对于《盛京时报》已有研究,但鲜有人关注到该报对“皇姑屯事件”的呈现。张作霖的日籍顾问町野武马认为,皇姑屯事件是“九·一八事变的开端,更是太平洋战争的远因”。①分析《盛京时报》对“皇姑屯事件”的报道,有利于我们进一步看清日办华文报纸为日本侵略利益代言的本质。  相似文献   

13.
报纸是了解社会的一个窗口。透过这个窗口,能使我们看到一个实实在在的大千世界,看到在似海的人流中比肩接踵,东奔西忙的三百六十行芸芸众生。一年多以前,人民日报海外版第二版推出了一个别开生面的栏目。它象一面透视社会的显微镜,把千姿百态的人们活生生地表达出来,吸引了不少读者。这个栏目叫做《众生相》。一、《众生相》不同于“人物专访”。人民日报海外版第二版是“言论、专访”版,自创刊以来,发过不少好的人物专访。有政治家也有经  相似文献   

14.
知识与趣味     
学术界在论及首先报道十月革命的报纸时,一般都持1917年11月10日上海《民国日报》独家首载说。实际上这天刊载十月革命消息的还有北京《晨钟》报、上海《时报》和《申报》三家。查考当时报馆有关十月革命的电讯来源都是路透社,共有四则,报道的内容有四项:(1)“推倒克伦斯基政府”(伦敦八日电);(2)“海军士卒占据俄京机关”(俄京七日电);(3)“里林(笔者按:即列宁)提出休战媾和、分土地与农民,召集民选国会”(伦敦八日电);(4)“关于俄京访员的消息”(伦敦八日电)。《晨钟》报第三版“路透欧美电”栏刊登了其中的(1)(2)两则电讯,  相似文献   

15.
感谢《新闻爱好者》给我提供了一个极好的机会,与同仁议论议论新闻写作方面的问题。若不避“拔高”之嫌,我希望拙作《留得三分在明年》(编者注:此文获1985年全国好新闻三等奖)被看作一篇解释性报道。在此,想就这一类报道谈谈自己粗浅的认识。在刚刚开始记者生涯时,我更乐意去做那些有情节、细节、现场感和人情味的文章,诸如人物专访、新闻故事、事件性报道、以及函义不甚确切的“报告文学”之类,满肚子热望人家夸一声“你的报道有文采”。但是,当我开始意识到自己作为读者代表的  相似文献   

16.
2006年12月7日,入狱8年的原山西青少年报刊社记者高勤荣刑满释放。媒体很快给出了充满敬意和同情的高调报道来迎接这位“受难英雄”。在网络上有评论者把高称为“反腐斗士”,“一个注定会载入中国新闻史册的人”“中国的脊梁”等。12月14日《南方周末》和《南方都市报》同时刊登了对高勤荣的专访(《南方周末》:一个记者牢狱8年;《南方都市报》:高勤荣专访:莫须有的罪我不认,我不过是说了句真话)。再次掀起对于高勤荣事件的激烈讨论。  相似文献   

17.
黄浩 《中国记者》2014,(2):98-99
2012年底,由深圳报业集团主办的华南地区惟一一份教育行业新闻报《南方教育时报》创刊。9月10日,《南方教育时报》推出试刊号第一期。试刊第一期头版推出的图片报道引发了争议,也引发作者更深入的思考。2013年5月,在由中共深圳市委宣传部、市文联、深圳报业集团和市职业摄影协会举办的第四届美丽深圳摄影年赛上,《南方教育时报》记者欧伟拍摄的《四胞兄弟》,在参赛的14700件作品中与本报的另一件作品同获优秀奖。这本不是一个特别突出的奖项,但对作为当初安排记者专门采访四胞胎家庭、并在《南方教育时报》试刊第一期头版推出图片报道的编者,我却感到一丝  相似文献   

18.
徐冰 《中国广播》2006,(4):61-62
《财经在线》栏目是“中国之声”新闻综合频率中唯一一档带有时尚品质的新型财经节目。创办于2004年元旦,周一至周五每天两档:早间版:8:15~8:35;晚间版:17:10~17:30播出。节目的基本定位是:以全新的敏锐思想及缜密、翔实、深入、客观、独家的报道理念推向财经新闻市场的前台,并注重包装、推崇联动。  相似文献   

19.
新闻同行都知道,采写独家新闻难,而在一个为广大群众和众多新闻单位所关心的重大事件中,能先于其他新闻单位采写到独家新闻,则更难。《新华日报》一九八四年八月十六日一版显著位置刊登的《袁伟民纵横论英雄》(获江苏省1984年好新闻一等奖),就是一篇先声夺人的独家专访。请看文章的开头“中国女排主教练袁伟民昨晚刚从美国洛杉矶回到北京,今天首先接受本报记者的采访”,“昨晚刚  相似文献   

20.
几家报纸对鲁迅使用笔名的数量说法各异,莫衷一是,使人不知该相信谁的。《中国教育报》1999年11月2日第4版,《鲁迅笔名浅谈》一文中说:“鲁迅用过的笔名达140多个。”辽宁的《青年知识报》1999年11月3日第三版,在题为《鲁迅的笔名与爱憎》一文中说:“鲁迅的笔名共有130多个。”《天津老年时报》2001年9月15日第四版,在题为《鲁迅笔名知多少》一文中说:“鲁迅使用的笔名大约有158个。”上述三报三种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