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死亡是狄金森诗歌中常出现的主题."我死时听到一只苍蝇的嗡嗡声"和"因为我不能停步等候死神"堪称其死亡诗中的经典.在这两首诗中诗人时而恐惧死亡,时而相信永生,时而反映死亡的冷酷无情,时而又反映死亡给人带来的解脱,情感中充满矛盾.矛盾是狄金森死亡诗的灵魂写照.  相似文献   

2.
艾米莉·狄金森死亡诗修辞手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艾米莉·狄金森在她的诗中,从各个角度研究了死亡,并表达了她的真情实感。为了使她的死亡诗更加生动,更有吸引力,她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去达到她的目的,其中主要运用了隐喻、拟人、象征、联觉等四种修辞手法。正是她熟练掌握这些修辞手法,使她赢得美国最伟大诗人之一的称号。  相似文献   

3.
对于“死亡”主题,狄金森既是一个狂热的追求者,同时又是一个冷静的思考者。她将千百年来的“死亡”之谜以自己的方式展示在世人面前。既不掩饰自己对于“死亡”的恐惧和疑虑,同时也展示出对于“永生”和“真与美”的祈盼和追求。诗人的“死亡诗”及其死亡意识,在不断地进行“生与死”的思辨过程中,已经超越了“死亡”本身,更多地表现出对生命真谛的诠释和探索。  相似文献   

4.
美国诗人艾米莉·狄金森的死亡诗表达了一种独特的死亡观.有死才有生,人的生存就是在"生与死"两个领域中不断滋养自己,并达到完满和充盈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艾米丽·狄金森都被学界认为是一个归隐的学者.也有人批评她忽视了同时代的新闻,认为她写的诗都只是琐碎小事.事实上,如果细读她的诗歌,不难发现,世事和社会的变迁都未逃过她敏锐的视觉.例如,她以独特的视角写死亡.她写爱的成长、燃烧、消亡.她把大自然描写地惟妙惟肖,触及深刻的哲学.本文主要分析艾米丽·狄金森诗歌的死亡主题,以期从她的经验中获得对死亡、世界和人生的感悟.  相似文献   

6.
森艾米莉·狄金森是美国十九世纪与沃尔特·惠特曼齐名的女诗人,她的死亡主题的诗歌长期以来引起了很多学者的关注,也出现了从多个角度进行的评论和阐释,本文也拟对其死亡诗歌中独特的意象、诗歌中反映出的作者对待上帝的态度、以及作者对永生的认识等角度进行解读,以期对这位神秘的美国女诗人对待死亡的复杂的思想和矛盾的宗教态度有个更为清楚和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7.
艾米莉·狄金森具有对自然、宇宙、人生最具独创、最具深奥的观察力,她以自由的灵魂书写出一个神秘而和谐的宇宙世界。死亡之谜作为宇宙人生奥秘的重要部分,则备受诗人关注。在她的“死亡”诗中,狄金森除了一如既往地使用突兀而大胆的意象、圣经隐喻以及为造成韵律上的起伏跌宕而使用短破折号外,她还有效地利用矛盾并置这一创作技巧,从而使其诗歌从内容到形式都反映出她的神秘宇宙人生观。  相似文献   

8.
艾米莉·狄金森在她的500多首死亡诗中,用"心灵之眼"对死亡主题进行了多层次、多角度的探索。本文通过最具代表性的死亡诗的分析,结合其书信,揭示出狄金森对死亡"剪不断,理还乱"的情感体验及她对永恒的追求。  相似文献   

9.
美国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在其1700余首诗稿中,以死亡为题材或与死亡相关的诗作多达近六百首,超过其诗作总数的三分之一。这些诗歌从不同角度和层面折射了诗人对死亡的独特理解。诗人于死亡的意境中,向世人展现了其美学追求与生命的价值建构,阐释了生命的终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王君玲 《文教资料》2009,(34):14-15
艾米莉·狄金森是美国现代诗歌的先驱,她一生写下了500多首以死亡为主题的诗歌.从各个角度研究了死亡,表达了她的真实感受。本文通过最具代表性的死亡诗的分析,揭示出狄金森对死亡的情感体验和她毕生对美与真的不断追求。  相似文献   

11.
12.
13.
"幻象的死亡"和"真正的死亡"--论海子的死亡哲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子的哲学形成于对老庄哲学的反叛和突围.一方面,它体现为"道家暴力",认为万物的生存受"元素的秘密"控制,生存过程即是死亡过程,特别是天才诗人们命运注定英年早逝.另一方面,它也相信"道"的对立转化、死亡再生的功能,通过有目的的死亡,能够加速再生的到来,海子的大部分诗篇特别是<太阳·七部书>探讨的就是这个命题.但海子反对"幻想"和"幻象"的诗歌,他认为这些都没有触及人生的真理和真相,忽略生命存在的本身.虽然海子的死亡哲学的终极目的也是追求人的不死与不朽,但它强求真实的"死亡再生",就会让他为追求真实而从"幻象的死亡"走向"真正的死亡".  相似文献   

14.
是否需用脑死亡取代传统死亡标准的问题,其实最终不是事实认定的科学问题,而是是否有收益或收益大小的价值问题。经分析,用脑死亡作标准的死亡判定方案既存在有利的一面,也存在有弊的一面。虽然更进一步的分析表明,脑死亡的判定方案总的说来是利大于弊,但也不等于它就是我们应当选取的最好的死亡判定方案。最好的死亡判定方案其实是心死亡的死亡标准与脑死亡的死亡标准并用,以脑死亡判定标准作传统死亡标准的必要补充。  相似文献   

15.
论生死观     
生与死是对立的统一,人们在建立健康的人生观的同时,也要拥有合理的人死观,既提高人生的品质,也提升人死的品质,以实现人生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16.
直面死亡     
外婆的离世让亦心深陷悲痛,那种最亲近的人的离开让她不断思考生与死的问题,这段备受煎熬的时光同时也让她学会坚强,学会如何克服生活中无法避免的悲痛,因为生活仍在继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需要承担.  相似文献   

17.
18.
死亡山谷     
文迪 《海外英语》2003,(9):32-33
Late-afternoon light tints the mountains as two hik-ers trek1 across Stovepipe Wells sand dunes2 inDeath Valley,Calif.Dunes near Scotty's Castleand Zabriskie Point are also popular tourist sights.  相似文献   

19.
On Death     
Death is not a terrible word,but a provoking one.Different people have different opinions,but no one can convince others of what death really means.This article made a tentative and superficial analysis on death according to the true feeing and experiences of the author.In her opinion,we needn’t consider more about death;the important for the death is how to live meaningfully.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