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终身教育其中应包括人的生存能力的教育。职工再就业培训应当向终身的更高形态转化。要使劳动者不仅要进行“维持性学习”,理要进行“预期性学习”。终身教育的目的在使人,特别是劳动者一生当中的每个阶段都要有“创造未来”的主动性,现在的学习是对未来负责。  相似文献   

2.
我们的教育,包括我们要建设的终身学习体系、终身学习社会首要任务应当是保证国家经济起飞和民族振兴需要的人才。具体表现在,这种教育体系第一要符合企业发展的需要,第二要符合劳动者发展的需要。这两者的综合,我认为集中表现在劳动者的就业能力上。所以我们的终身教育学习体系一定要能够全面提升劳动者的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3.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四个学会",即: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与发展。这"四个学会"的要求是我们教育的最终目标,也是学生在未来社会中必须具备的能力,而这些都应从小培养。未来社会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要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要求,我们必须进行"终身学习"接受"终身教育"。因而,学校教育的目标不只是教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教学生"会学"。我们教师应从以前重点研究"教师如何教"转向研究"学生如何学"。  相似文献   

4.
终身教育是未来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高职教育需突破功利和短视行为,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考虑学生一生的职业需求。在终身教育理念下培养高职学生学会终身学习的能力是满足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应用型人才需要的途径之一,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高职院校在教育和教学中需向学生渗透终身学习的理念,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使高职学生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随着终身教育思想传入我国 ,人们认识到一个人要适应社会的发展 ,就要不断地学习 ,不断地接受教育。有了终身教育的理念 ,终身学习便应运而生。作为一个劳动者 ,一生从事一种职业或者永远固定在一个岗位已经不可能 ,必须不断学习才能适应岗位或职业转换的需要。终身学习和接受终身教育是我们生存和生活的钥匙 ,谁拒绝学习 ,就意味着自动放弃生存和生活的权利。终身学习和接受终身教育在个人和社会发展两方面的意义都是巨大的 ,对充分实现人的价值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第一 ,终身学习可以帮助劳动者不断地掌握新的知识与技能。终身学习一方面要…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总书记丰富而深刻的终身学习思想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深刻阐述了学习和终身学习的重要性,倡导大兴学习之风;分别针对青年、党员、教师和职工劳动者四大群体提出了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出了具体要求;从多方面部署落实终身学习,包括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提供终身教育优质服务等方面,重点是构建终身学习"立交桥",通过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推动以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社区和学习型城市为重点的学习型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7.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提出,新时代的文盲是不会学习的人.现代教育提倡从学会到会学,提倡终身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心理学研究表明,自学能力对于人的未来具有重要的意义,是  相似文献   

8.
终身教育既是个体终身学习以创设幸福人生的发展需求,同时又是未来社会促进人类文明发展以建构学习型社会的美好愿景.《教育2030行动框架》中终身教育发展目标的提出与践行,既是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向,又是使得人的主观能动性能够充分发挥的一次机遇.通过对终身教育的理念内涵进行深入的了解不仅有利于人们敏锐地洞察到未来社会中教育的发展动向,而且有利于人们在践行终身教育的过程中展示出人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所激发出来的无限发展潜力.透彻深入地理解终身教育的理念及其价值取向,更好地体悟教育的真谛以释放出生命的亮丽色彩,这既是个体发展所遵循的航标,又是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9.
面对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和职业要求的不断提高,终身教育理论提出,"教育应贯穿一个人的整个生命过程",未来社会应是"学习化社会",而自主学习能力则是终身教育的必要条件和有力保障。学生、教师和学习环境是大学英语教学的三大基本要素,也是影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与培养的关键因素,只有转变学生与教师的角色,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才能发展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实现终身教育,满足现代社会对复合型学习型人才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正一、根植教育本原认识初中化学教育"本原"即根本。"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报告中指出:终身学习是人类解决未来面临的各种矛盾,迎接21世纪挑战的"钥匙"之一,是"社会的脉搏",是一切重大的教育变革的指导原则;而建立在全体社会成员终身学习基础之上的"学习社会",则是人类未来的理想社会和终极目标。实践终身学习原则的"唯一之路"就是每个人都能"学会学习",终身教育和学习社会必须建立在全体社会成员都能不断进行四种"学习"的基础之上,这就是:学会求  相似文献   

11.
音乐课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课.主要任务是培养具备音乐教学能力的幼儿园教师.因此提高学前教育学生音乐教学能力直接影响着幼教事业的发展.分析了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从提高学生技能、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提出了解决问题的主要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12.
教师思想道德建设,既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教师思想道德建设的好坏,对于带动社会公德和法制建设,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都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教师道德建设是相辅相存的、辨证统一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能为教师道德建设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教师道德建设又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开发人才资源,强化精神文明,提供智力支持.因此,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加强全民公德建设,必须首先搞好教师思想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13.
民族教育研究具有教育学和民族学双重属性,民族教育研究自20世纪末走上制度化道路以来,比较重视自己的民族学特性,而相对忽视自己的教育学秉性。民族教育研究对象是民族教育研究的逻辑起点,对于研究者正确选择研究课题及其方法十分重要。本文借鉴我国教育学元研究最新进展及其成果对民族教育研究的对象、范围和结构等问题进行讨论,以引起人们对于民族教育学反思性研究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ABSTRACT

Interdisciplinary sustainability programs are emerging globally, but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learning in these educational contexts. This qualitative case study examined undergraduates' experience in a Sustainability Semester, using the agency/structure dialectic as a theoretical lens. Before the semester, students' models of change for sustainability focused on individual actions. After two years, students' models identified systemic and structural barriers that constrained and enabled their agency as individuals. The discussion examines the “ripple effect” model of change that emerged in early interviews and considers how educators might use the agency/structure dialectic to help undergraduates move beyond individualistic models of social change.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研究性学习的概念与目的介绍,提出了加强应用意识培养的教学意义,提供了开展研究性学习途径的一些方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应用意识,不仅是数学本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数学教学目标和素质教育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Abstract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are not always feasible in educational research, so researchers must use alternative methods to study treatment effects. 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 is one such method for observational studies that has shown considerable growth in popularity since it was first introduced in the early 1980s. This paper outlines the concept of propensity scores by explaining their theoretical principles and providing two examples of their usefulness within the realm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Through worked examples, we highlight the effectiveness of propensity scores as a method for reducing bias and increasing the balance between treatment and comparison groups. To aid in the understanding and future use of propensity scores, we provide R syntax for all our analyses.  相似文献   

17.
建立在后实证主义、批判主义、建构主义三种范式基础之上的质的研究方法在比较教育研究中日渐显其重要地位。比较教育研究方法的发展走过了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单一到多样化再到多样化统一、从感性到理性的演变过程,质的研究使比较教育研究趋向理性的多元整合。  相似文献   

18.
现代远程教育学习者的信息素养及培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远程教育是实施终身教育的重要途径,信息素养是信息社会对人才素质提出的新要求。章讨论了信息素养的内涵,在分析远程教育特点和现状的基础上,论述了提高远程教育学习信息素养的必要性,并对远程学习环境中信息素养的培养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全纳教育"呼唤中国完善特殊教育政策和教育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纳教育"是有影响的国际共识之一。意大利、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是世界上较早实施全纳教育政策的国家,拥有成熟和完善的"全纳教育"体系。将这些国家的"全纳教育政策"与中国的特殊教育政策进行对比,可以找出中国特殊教育政策的不足。国际与国内的教育发展形势需要中国在"全纳教育"基本理念的指导下完善特殊教育政策和特殊教育立法。  相似文献   

20.
简要回顾了美国研究生教育发展历程,从宏观层面分析了美国研究生教育的三个特点:分权化的研究生教育管理模式、多元化的研究生院系统、成熟完善的专业学位教育。比较分析视野下,结合我国高等教育实际,提出我国研究生教育应选择的三条道路:研究生教育管理分权化发展之路、优化研究生院结构的发展之路、加快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