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智能墙壁     
正有一天,同学们再也不用在教室里面对那空白、乏味的墙壁学习了,黑板也完全用不上了,因为我们有学习的法宝——智能墙壁。智能墙壁的功能很多。上课时,如果学习大海知识,智能墙壁就变成色彩缤纷的充满形态各异的海底动植物的大海视频,如果学习森林知识,就会配以森林的视频;如果学习沙漠知识,就会出现沙漠的视频……形象直观的  相似文献   

2.
指导思想这是一篇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从征服沙漠的角度说明人和自然关系的说明文。文章紧紧抓住事物的特征,通过准确的解说和严密的分析,说明沙漠对人类的危害和人类征服沙漠的方法,提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人们向沙漠进军的美好前景。根据这篇说明文的特点,适当引入有关国土知识的教育。我结合家乡实情,向学生介绍我国国土的现状及存在的危机,党和政府如何领导人民综合治理、保护土地资源以造福子孙后代的丰功伟绩。增强学生“珍惜国土”的意识,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热爱家  相似文献   

3.
年轻的心     
我们是拓荒的一族以把沙漠改造成绿洲的执著丰腴家园的精神和脊梁爱心和知识汇成河流滋润着孕育中的梦想  相似文献   

4.
奇妙沙漠     
杨璨瑜 《新作文》2013,(6):10-11
2号车厢:广阔沙漠广阔无垠的沙漠风光令人陶醉,漫漫黄沙是我们对沙漠的印象,其实,沙漠还有很多种颜色。比如埃及的白色沙漠,这里的沙子是奶油一样的雪白色。而就在距白色沙漠不远的地方,还有个因火山喷发形成的黑色沙漠。纳米比亚的纳米比沙漠让人印象深刻,因为这里有红色的沙丘,还能在沙漠中见到大象。再比如澳大利亚的辛普森沙漠也是红色沙漠,在阳光照耀下就像一团火,特别壮丽。下面请进入2号车厢,和我们的小作者一起游沙漠。  相似文献   

5.
讲读课文是学生获得读写知识、形成读写能力的主要材料,所以,教师要通过讲读课文的教学为学生打下扎实牢固的知识基础。讲读课文的读写知识是落实在文章的字、词、句、段、篇上的,只不过具体的年级、具体的课文各有所侧重罢了。下面结合第六册《沙漠里的船》  相似文献   

6.
通过利用光学相关知识及数学分析,说明用加热空气法来模拟沙漠蜃景是不可行的.以往文献中提出的加热空气法所产生的所谓“蜃景”其实是由于光线在受热面发生镜面反射形成的.  相似文献   

7.
水从高山冲下瀑布,经过急流到绿洲,过不了沙漠。 水再一次冲下瀑布,经过急流到绿洲,又越不过沙漠。 水在沙漠前面哭着说:“沙漠是水的宿命,水永远越不过沙漠。”  相似文献   

8.
在沙漠中     
《双语学习》2013,(7):2-3
沙漠是什么呢?沙漠就是一个很干燥的地方,很少下雨或没有雨。世界上有许多沙漠。沙漠占据了世界上陆地的1/3。沙漠里确实偶尔会下一点雨,而沙尘暴则非常凶猛。  相似文献   

9.
我国沙漠旅游资源开发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付超  王淑兰 《昆明大学学报》2007,18(2):65-67,71
沙漠是一种特殊的旅游资源,沙漠旅游正成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积极开发我国沙漠旅游资源,既有利于区域人地关系的和谐发展,又有利于全面推进西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分析我国沙漠旅游资源现状的基础上,将沙漠旅游的客源层分为观光、探险和考古三类,探讨了发展西部沙漠旅游的意义,并对沙漠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珍贵的礼物     
一个年轻人徒步穿越一片广阔的沙漠,沙漠里没有人烟,热气灼人,没有一棵树,也极少能看到一点水,年轻人经常渴得口干舌燥的。有一天,他忽然发现了前面有一个泉眼,里面冒出的泉水清澈干净,而且味道甘甜。年轻人高兴极了,他喝饱了水之后,刚想走开,这时,他想到了每天教他知识的一位年长的老师,决定把这甘甜的泉水带回去一些,想让老师也品尝一下,于是,他又  相似文献   

11.
塔克拉玛干沙漠在新疆塔里木盆地中央,一称塔里木沙漠。东西长约一千公里,南北宽约四万公里,总面积三十三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沙漠面积的百分之四十三,是我国最大的沙漠,为世界第二大流动性沙漠。 沙漠内多连锦起伏的沙漠,沙漠形状多为新月形。一般高七十至八十米,最高达二百五十米。沙漠西部受西北风影响,沙丘向东南移动;东部受东北风影响,沙丘向西南移动。  相似文献   

12.
竺可桢先生的《向沙漠进军》一文 ,是一篇阐述事理的典范说明文。学习这一课若能抓好以下三个环节 ,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熟悉课文内容 ,理清层次顺序文章采用逻辑顺序 ,围绕“向沙漠进军”这一中心 ,先说明沙漠是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之一 ,给人类的生存、生活带来严重的危害 ,揭示为什么要向沙漠进军 ;接着着重说明怎样向沙漠进军——从被动抵御沙漠 ,讲到主动向沙漠进军 ,进而讲到如何利用沙漠造福人类 ;最后说明向沙漠进军的前景。文章按照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 ,由浅入深 ,层层推进 ,使得层次结构井然有序。二、理解和掌握中心句…  相似文献   

13.
一、问题探究温度和温度计知识,是学好热学的基础.我们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气象万千.寒冬腊月,东北的哈尔滨正在展示冰灯奇景,而南方的广州却鲜花盛开.盛夏的新疆沙漠地区同一天还有早穿皮袄午披纱,围着火炉吃  相似文献   

14.
鄂尔多斯沙漠公园开发的基本思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鄂尔多斯沙漠公园是鄂尔多斯沙漠旅游的精品,本文通过对开发鄂尔多斯沙漠公园的必要性及现实条件进行分析,提出鄂尔多斯沙漠公园开发的基本思路:一是制定切实可行的近、中、远期发展目标;二是构建以“沙漠公园”为主题,以沙漠观光,鄂尔多斯民族风情为特色,以一个中心、两条旅游带、五大旅游区、三项旅游精品的工程为骨架的总体空间布局。  相似文献   

15.
(A)本文介绍了沙漠的成因,说明沙漠对人类的危害,提出了变沙漠为绿洲的建议,鼓舞人们向沙漠进军。  相似文献   

16.
佚名 《快乐阅读》2010,(1):88-88
大象、狮子、骆驼决定一起进沙漠寻找其生存的空间。在进入沙漠前,天使告诉它们说,进入沙漠后,只要一直向北走,就能找到水和食物。进入沙漠以后,它们蓦然发现沙漠比它们想象中的大多了,也复杂多了。最为要命的是,它们不久就失去了方向。  相似文献   

17.
通过岳普湖气象站2010~2011年风资料的统计,对岳普湖县内的托克拉克沙漠西南部的沙漠风况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沙漠作用风系以东北风和西北风为主,在纵向和横向上主风向都呈现出明显变化规律;输沙势理论计算,托克拉克沙漠西南部沙漠处于低风能环境.  相似文献   

18.
来日是座城     
陌惜 《新读写》2013,(12):60-61
从银川到中卫市,我们开始了宁夏行的第一站,沙漠文化。腾格里沙漠是中国四大沙漠之一。这是我第一次接触沙漠,沙漠与大海一样浩瀚无边,气势一样不容小觑。放眼望去,沙漠无边,沙漠的背面是什么?还是沙漠。正如王维笔下的干古佳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行走在沙地上,脱掉鞋子,用肌肤去感受每一粒沙子的细腻。走在疏松的沙子上,软软的,烫烫的。若不小心脚下的沙子滑动,沙面向下,可能就会摔倒。  相似文献   

19.
心灵的归宿     
张贞 《新读写》2013,(1):40-41
有的非沙漠国家,在国土上特地造了块沙漠,这只是一种新奇的消费方式,是另一种找乐罢了。然而,原本就是沙漠的阿联酋,去怀念甚至制遣沙漠,这不仅仅是一种体验,更是一种心灵的归宿。  相似文献   

20.
一、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动良好情绪的产生叶圣陶先生认为,要使语文教学卓有成效,关键在于学生“学得有味道”。叶老所说的“味道”就是指兴趣。学生之所以对学习说明文感到乏味,就是他们没有这种“味道”,面对说明文的学习,教师就要想法让学生有这种“味道”。说明文所涉及知识面广,既有介绍建筑的,又有说明事理的,既有科学技术,又有新鲜的事物。要让学生掌握如此多的知识,教师就要找准能激发起内心激情的地方。如《向沙漠进军》中那种征服沙漠跟自然斗争的信心不鼓舞人吗《?第比利斯的地下印刷所》中,为了掩敌人之耳目精心的设计不令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