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看,儒家的孝道让人很费解。孝道要求个人将资源优先分给父母,而非子女。我们试图为儒家文化中孝道思想体系的兴起和成功,提供一种自然主义的解释。我们假设,孝道思想意在通过使父母从子女身上获取更多资源而让父母受益,父母这样获取的资源比亲子冲突理论所预测的要多。文章对孝道运用历史上有影响的早期儒家著作,表明孝道极具可塑性,而且孝道还衍生出关于生育习性和择偶的特殊义务。然后,文章分析了进化心理学最近一些实验的结论,证实了以下假设,即在子女的择偶问题上,子女和父母的偏好具有与亲子冲突理论相一致的不对称性。在此基础上,笔者把这些结果和几种跨文化数据进行对比,结果显示,与世界其他地区相比,在东亚受儒家文明影响的文化中,子女在最重要的人生选择上——如何寻求配偶,与谁结婚——更频繁地顺从于父母。对这种现象最好的解释,是诉诸孔孟之道下的儒家孝道思想体系及其在中国文化中的有效传播。文章意在中国思想史研究领域开启跨学科方法之先河,以求更好地理解儒学思想在中国历史上的成功。  相似文献   

2.
“孝”是传统儒家仁学思想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其顺乎人情的自然性特点使得孝道成为道德自觉和道德实践的普遍性要求,仍然是当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不可忽视的思想资源。百年来,中国共产党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性质宗旨,从思想、情感、目标三个层面对儒家孝道进行现代转化,通过坚守为政以德的道德底线、胸怀人民至上的执政情怀、践行核心价值观的价值立场,彰显着君子孝亲的主体底蕴,积极落实到治国理政的方略和制度设计当中。  相似文献   

3.
儒家孝道文化产生的基础主要是虞到周代时形成的孝思想和社会现象,儒家孝道文化的核心内容是“事亲”、“孝弟”,它有积极善良的方面,也有消极落后的方面。儒家孝道文化在中国历史上有巨大的影响,涌现出很多孝顺父母尊敬兄长的事迹,且制定了相应的法令和政策。弘扬儒家孝道文化的精华,要继往开来,加强道德法制宣传教育,建立新型的现代孝道观。  相似文献   

4.
养儿防老、家庭养老是中国传统孝道的应有之义,而在新形势下传统孝道瓦解与变异,一种新"孝道"在乡村社会产生。基于化村养老调查,发现这种新"孝道"整合下,老年人逐渐走向自养模式。自养模式建立在理性化关系和劳动观念基础上,惠农政策提供了物质基础。在此"孝道"整合下这种自养模式已成村庄规范,老年人老有所养不成问题,但老有所乐的问题还需要进一步解决。  相似文献   

5.
中华传统孝道诞生、发展于生产力水平低下的自然经济,其特点是国家、社会缺乏扶助家庭养老的经济条件与制度,子女等卑亲属只得独立承担尊亲属的赡养义务,根本不能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老龄化社会。中国当今的老龄化社会出现于生产力水平相对较高的市场经济中,国家、社会具备扶助家庭养老的经济条件与制度,子女等卑亲属不再独立承担尊亲属的赡...  相似文献   

6.
要解决养老道德缺失、发挥传统孝道养老伦理思想积极因素的作用,让老年人能幸福地安享晚年,国家和政府应实施孝道教育与法治建设双管齐下的政策;倡导新型养老观念和构建新型养老道德,实现传统孝道养老伦理思想的转换;大力发展社会经济和不断完善社会养老制度并重,为遏止传统孝道养老伦理思想式微提供经济基础和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7.
司马迁在时代、家庭和儒家孝道观念的影响下,对祖上和父亲都有尽孝的表现。而司马迁对孝道的深刻理解,更向世人诠释了他独特的孝道思想,使传统孝道思想得到丰富和升华。  相似文献   

8.
孝道思想在中国封建社会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儒家和佛教都主张“孝”,但两家关于孝的思想理解存有巨大分歧。北宋僧人契嵩为了进一步弘扬佛法,传播佛教,对儒家孝道思想进行了吸收融汇,从而丰富了佛教关于孝的思想理论,为佛教的传播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同时也大大丰富了中国传统孝道文化的思想内容。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分析我国失智老年人照护服务有关需求,探讨在教育部"1+X"失智老人照护证书制度下,我国失智老年人照护人才培养模式,以便培养出符合照护需求的人员,减少失智老年人的照护问题.方法:运用访谈、调研、实践等方法,探析合适的人才培养方案.结果:"1+X"失智老人照护证书制度下人才培养模式适应当前照护服务需求,在很大程度...  相似文献   

10.
孝道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孝道对于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在孔子所创立的儒家学说中,孝道思想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是儒家以"仁"为核心,以"礼"为形式的道德规范体系的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是儒家用以规范父母与子女关系的最重要、最基本的原则之一.  相似文献   

11.
以佛日契嵩《辅教篇·孝论》为中心,从契嵩的生平、历史背景、佛教孝道观的演变、对契嵩孝道观的分析和《孝论》的历史价值等方面入手,提出以下观点:⑴《孝论》既是对之前历代佛教孝道观的集大成,更是第一部系统的孝道观理论著作;⑵《孝论》在会通儒释方面做出了巨大的理论贡献,突出了佛教孝道观独特的地位和价值;⑶《孝论》注重世俗与出世、务实与求道的结合,影响了后世佛教孝道观的理论发展。  相似文献   

12.
性别角色观是指人们对男女性别角色的总的看法,是一种有关性别角色的价值观。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430名中学生的性别角色观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1)男女性别角色正价特质排在第一位的分别是勇敢和漂亮;负价特质排在第一位的分别是虚伪和自私;(2)男女生均认为勇敢、幽默、善良、浪漫、阳光帅气是男性的正价特质,但是在阳光帅气这一特质上有显著的性别差异;男女生均认为漂亮、大方、温柔、可爱、体贴、自信、细心、善良是女性的正价特质,此外,女生的正价特质中,男生认为还有纯洁和真诚,女生认为还有孝顺和亲和力;(3)男女生均认为虚伪、自负、自私、女性化强、奸诈、迂腐、自夸和斤斤计较是男性的负价特质,此外,女生的负价特质中,男生认为还有傲慢和霸道,女生认为还有懦弱和无能;男女生都认为自私、虚伪、势力、自大、斤斤计较、炫耀是女性的负价特质,且自私在男女生中均排在第一位。(4)年级对性别角色影响的卡方检验结果显示初中生和高中生的性别角色观没有显著差异,但是不同年级在性别角色特质选择的频数中可以看出:初中生与高中生皆将勇敢作为男性正价特质的第一位,但是初中生较高中生而言更不喜欢男生懦弱,高中生较初中生而言更不喜欢男生女性化强;高中生和初中生都不喜欢女生自私,但是高中生比初中生更看重女生的漂亮、大方、温柔。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流动和留守儿童的生长发育和营养状况及二者之间的关系,为促进儿童的健康提供依据和政策参考。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和方便抽样方法,使用测量法和问卷法测查3—9年级5174名在校学生的身高、体重及食物摄取状况。结果:(1)流动儿童发育状况相对较好,留守儿童发育迟缓率较高。(2)男生的超重率高于女生,流动儿童的消瘦率和超重率均较高。(3)在经济状况相当时,不同类型儿童的食物摄取状况总分仍然存在差异。(4)调查中的6种食物每周摄入4—7次的儿童发育迟缓率最低,每周摄入1—3次的儿童超重率相对较低。结论:留守儿童的发育不良问题较严重,流动儿童的营养过剩问题开始显现。营养摄入与儿童的发育关系密切,有必要帮助儿童形成健康的膳食结构,促进其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潮汕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焦虑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问卷法随机抽取潮州、汕头、揭阳三市农村地区的五年级和初一年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潮汕地区农村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在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水平上没有显著差异,但仅母亲在外打工组留守儿童的状态焦虑得分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2)初一年级留守儿童在特质焦虑维度得分...  相似文献   

15.
大规模语言测试的道德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批评测试理论提出测试具有社会认识、政治价值、教育功能和文化特性,测试使用具有社会后果。倡导语言测试研究的社会话语其关注的焦点之一是道德问题。2000年国际语言测试协会颁布《道德准则》,其中涉及伦理、专业责任和社会职责等九大原则。以我国高考英语测试为个案研究发现,高考命题工作主要由政府部门组织和管理,伦理原则得到充分体现。但语言测试者的专业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语言测试研究多集中于测试的技术改进层面,很少有社会纬度的考虑。语言测试的专业责任原则和社会责任原则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高考研究多基于应试需要,很少从测试角度出发研究如何防止或减少负面反拨效应。  相似文献   

16.
以城市和农村小班幼儿各32名为被试,采用米歇尔经典的自我延迟满足实验范式对小班幼儿的自我控制行为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农村幼儿的平均延迟时间短于城市幼儿且差异显著.小班幼儿延迟满足时间性别差异不显著;小班幼儿自我分心、问题解决策略使用存在城乡差异且达到显著水平,但不存在性别差异;其他延迟满足策略的使用城乡差异与性别差异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关军的《无后为大》一书,写了自己为何选择成为丁克族,引起了读者对生育、教育等多方面的思考,也挑战了我国儒家传统的孝文化。孝文化倡导人传宗接代,而关军却大张旗鼓地选择不生育,这种对孝文化的态度,既有对五四批判的吸取,也有不同的地方,尤其体现在对代际公正的思考方面。当然,书中的观念西方思想倾向强,与现有国情不太适应。  相似文献   

18.
厚朴酚的溶剂化显色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测定了厚朴酚在正己烷、苯、甲苯、乙酸乙酯、四氢呋喃、乙腈、氯仿、乙醇和水溶剂中的激发和发射光谱,采用经典的Kamlet—Taft方程和Abraham的LSERs方程对厚朴酚的溶剂化显色效应进行了对照分析,揭示了不同溶剂化作用对厚朴酚基态和激发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马丁·路德不仅是16世纪著名的宗教改革家,也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从"《圣经》权威""因信称义"以及"人人皆僧侣"三大新教教义出发,提出了普及义务教育的思想。同时,路德认为教育管理权归国家所有是实施义务教育的前提。以此为基础,他从义务教育的实践观出发,认为国家有设置、维持学校的义务;教会有协助办教育的义务;父母有送子女入学的义务。只有三方通力合作,义务教育才能顺利实行。路德教育思想中闪耀的平等和自由的光辉对欧美近代教育进程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他无愧于"世界性的伟大教育家"这一盛誉。  相似文献   

20.
在经典的愿望理解任务中加入与角色性别特征相符或相悖的玩具偏好信息,当信息中出现的玩具与测验玩具相同或同属一个性别组时,考察256名3到8岁儿童的愿望理解成绩是否会受性别刻板印象的影响。结果表明:(1)儿童为他人选择玩具时性别刻板印象的影响随年龄逐渐增强,在不知被预测角色玩具兴趣的情况下,女孩比男孩更刻板,所有被试对女性角色比对男性角色更刻板;(2)儿童利用信息的能力随年龄逐渐提高。测验玩具与信息中出现过的玩具出自同一性别组(表征对应),与该玩具在测验中直接出现(直接对应)相比,会显著增加儿童的判断难度,但女孩为女性角色的判断相对不受影响;(3)如果被预测的男性角色与儿童性别刻板印象相悖,会显著影响各年龄儿童的愿望理解成绩,但如果是被预测的女性角色与儿童的刻板印象相悖,则仅会对7到8岁儿童的愿望理解成绩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