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自西汉以来。我国史家形成了记述、研究西域的传统,历代相承不断。到了清代,随着康乾年间平定准部和回部,以及近代边疆危机的不断发生,促使学界研究西北边疆史地之风兴起,不少著名学者纷纷涉足其中。加之19世纪末以来新疆境内考古的一系列重大发现,从而掀起了研究西域史的高潮。西域史上一些湮没已久,鲜为人知的史实逐渐被揭示,西域史研究也成了一门国际性的学问。近十多年来,我国西域史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不断有育质量的论文、专著问世。在这一基础上,由余太山先生主编的《西域通史》一书,作为《中…  相似文献   

2.
曾问吾所著《中国经营西域史》是民国期间关于中国历代经营西域,系统研究新疆历代沿革开发的历史经典之作,向为学术界所推崇。但作者曾问吾之生平,由于种种历史因缘,极少为外界所知,有关地方史志之记载,极为简略,或语焉不详,甚至讹错记载。本文根据有关史志资料和曾氏近亲之记述,对曾氏生平事迹及其《中国经营西域史》予以评述,以回应学界之关注。  相似文献   

3.
荣新江著《中国中古史研究十论》,已于2005年11月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本书收录了作者有关中外关系史、西域史、隋唐史与敦煌学等四个方面的论文和书评15篇。其中中外关系史方面的论文有《汉唐中西关系史———对新旧史料的一个概观》、《20世纪的唐代中西关系史研究》等;西域史方面的论文有《西域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隋唐史方面的论文有《关于隋唐长安研究的几点思考》、《唐代宗教信仰与社会———新问题与新探索》等,敦煌学方面的论文和书评有《敦煌文献:新材料与新问题》、《中国敦煌学研究与国际视野》、《〈上海图书馆藏敦煌…  相似文献   

4.
蔡振翔 《文教资料》2009,(24):45-46
本文介绍了向达的佚文<试论<大唐西域记>的校勘问题>一文的主要内容,旨在供中外关系史特别是<大唐西域记>研究或者中国史学史特别是向达研究的专家学者参考.  相似文献   

5.
高昌回鹘史是古代西域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研究成果颇多,但是存在的问题也不少,特别是由于一些基本概念模糊不清,从而影响了学科的深入发展.故有待于作进一步探讨.文章分名称、研究范围和意义、主要史料概述和研究史等专题,比较系统地简要介绍了高昌回鹘史研究的主要文献和成果,并阐述了本人对高昌回鹘史相关问题研究的主要观点,力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于高昌回鹘历史进行一番理论架构.以使人们对高昌回鹘在西域的活动以及重要性有一个准确的认识和了解.  相似文献   

6.
课本第60页:“为了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解除匈奴对西汉的威胁,张骞先后两次奉汉武帝之命,出使西域。”根据《中学历史手册》中国古代史部分第136页: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目的是劝乌孙回河西故地,与汉共同抵抗匈奴,并加强与西域各国联系。可见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目的不完全相同。张骞之使命有二$宁夏固原县什字中学@樊珺  相似文献   

7.
早期的敦煌研究肇始于清代乾隆年间对西域的开发。从乾隆时期敦煌的地理描述直到载澜在乌鲁木齐向伯希和展示其敦煌文书,一百五十年间的敦煌研究是近世敦煌学的滥觞期,是"敦煌学前史"。当清代的流放地增加了西域的时候,西域流放者中的有识之士开始关注经行之地的敦煌。嘉庆年间的流放文人徐松是其中值得注意的个案。徐松对敦煌的研究体现在其《西域水道记》中。在这里,传世史料、田野调查与碑刻资料的印证是"三重证据法"的典型。  相似文献   

8.
李波 《家教指南》2011,(5):48-51,132
莫高窟第156窟艺人服饰可分为男子、乐手、杂技艺人、女子、及击鼓手等五种门类,这些服饰来自现实,同时受西域文化影响,其图像具有补史证史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张骞出使西域图》在初中、高中教材中曾4次被用作插图,大部分师生从未感觉到这幅图有什么问题。实际上,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的时候,佛教还没有传入中国,然而张骞、汉武帝却是光头、袈裟一派佛教装束,由此可知,《张骞出使西域图》这幅佛教感应故事画“篡改”了历史。文章对《张骞出使西域图》详作考释,探究佛教感应故事画为什么要“篡改”历史,我们应当如何在教学中吸取类似的教训,并指出,以图证史,一要了解史料作者及其所处时代,二要注意辨别史料的真伪。  相似文献   

10.
西凉是十六国时期,在河西地区兴起的第二个汉族地方王朝,其领疆跨有流沙东西,在那个兵戈岁动的纷纭乱世,依旧有效地行使对西域地区的政治主权,其中后西凉政权更是直接建国于流沙以外的伊吾地区。对于这一王朝绝不能视为单纯的河西地方政权,而应进一步确定其在西域史...  相似文献   

11.
12.
明代前期,骚体文学由抒写时代和个人命运的乱世悲音,转而成为服务于统治者统治、歌功颂德、粉饰太平的道统、应制之文体,内容空洞、庸俗,虽多少仿得屈骚“惊采绝艳”之文辞,却毫无屈骚精神可言。  相似文献   

13.
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认为,场域、惯习和资本的互动作用构造了不同的实践理念,行动者的实践行为也因此不尽相同。外交部官方微博表现出的"双重人格"特性,与其所在场域的影响密不可分。我们不能以二元对立的观点看待这一现象,而应认识到这一创新形象的构建不是对外交部门政治形象的颠覆与破坏,而是一种创新和发展。如果政府部门能将开通新媒体传播平台作为契机,以顺应时代发展的崭新姿态与公众交流,大众也必将对其抱以真诚的尊重。  相似文献   

14.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主体。由于市场机制本身所固有的缺陷和农民自身的局限性,政府必须充分发挥其自身的功能,对农民进行的产业结构调整予以引导和扶持,这对于现阶段搞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试论太极拳在安阳市社区老年群体中的推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安阳市太极拳活动目前开展的情况,找出了当前安阳市太极拳活动在练习环境、媒体宣传及群众组织体系等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如加大宣传力度;加强政府机构与社会组织的管理;重视太极拳活动站点的建设;培养高水平的太极拳指导队伍等.旨在让更多的老年人进一步认识太极拳,并积极地投身于太极拳的运动中去,从而促进太极拳在安阳市老年人群中更加广泛的开展,促进安阳市老年人口健康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建设法治现代化的进程中,司法审判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过程,它动态地衔接着法学理论与司法实践两个重要阶段。在这个过程中,涉及诸多法律的或非法律的客观因素,影响着司法过程的始终,进而影响着司法终极理念的实现。法官如何权衡这些因素,笔者将结合司法实践,做一个浅薄的归纳与反思。  相似文献   

17.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浪潮,教育全球化也在如火如荼地涌动着。在教育的历史长河中,教育开放是世界各国发展教育、增进了解和交流的一项策略。从教育国际交流到教育区域一体化、全球化,教育开放有自己独特的发展历程。伴随着教育全球化的进程,教育开放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这意味着我国的教育开放战略要在全球化的视野里,主动扩大与世界各国、各地区的教育交往,积极增强自身发展的实力和国际竞争力,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参与教育的全球化进程。  相似文献   

18.
清末民初是中国社会化的转型期,中国教育近代化是在中与西、新与旧的氛围中展开的。在教育科学及思潮的传播变迁过程中,近代教育家充当了自身从传统到现代型的转换及西方教育思潮传播的双重角色。这一角色统一存在于中国教育近代化的一百多年历程中。  相似文献   

19.
我国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体制的变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体制建国后至20世纪80年代经历了“统收统支、三级管理”、“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划分收支、分级包干”几个主要阶段。80年代以后至今在政府投入内部进行了重心下移(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和重心上移(乡镇与县)的关系调整、教育与其他部门关系的调整(预算单列)、政府投入及其与外部投入的关系调整。在解决贫困地区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上,于1995年以后采取了“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方式进行特殊投入。经一系列制度变迁,我国已形成较有特色的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体制。  相似文献   

20.
中人是清代土地交易的重要参与人之一,是契约订立过程中除当事人双方之外的第三方参与者。大屯契约4人以上作为中人的情况比较普遍,主要有族长、亲族、妇女、立契者本人等。中人构成方式和立契者、参与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中人对晚清以来安顺屯堡民间社会秩序的维护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