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纵观古今中外历史,使我们深深认识到,民族要振兴,国家要强盛,其关键是科技创新。江泽民总书记曾多次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那个国家抢先占领科技创新这个制高点,其国家就会强大,国力就会增强。否则就会被辱侮,就要处于挨打的地位。科技创新需要有高素质的创新人才,高素质的创新人才,需要有高素质的创新型教师来培养。所以,只有造就出一支高素质的创新型教师队伍,才能培养出具有时代特色的跨世纪的创新型人才。 一、具有崇高的爱岗敬业精神和真挚的教育情感 创新型教师应具备无私奉献的师…  相似文献   

2.
创新是当今世界的主旋律。江泽民同志多次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源泉。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创新需要创新型人才,而人才的培养靠的是教育。而就目前的教育来看,课堂教学是培养创新人才的主渠道。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不失时机地做好创新教育,努力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3.
袁艳峰 《考试周刊》2013,(59):43-44
<正>21世纪是创新的世纪。创新的时代需要创新的人才,创新的人才需要创新的教育。江泽民同志在1992年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呼唤高素质的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人。面对21世纪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面对知识经济社会日趋激烈的竞争,培养创新型人才就显得格外重要。江泽民同志在1999年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说:"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  相似文献   

4.
论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随着世界经济、政治、科技、教育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使得国与国之间的竞争空前激烈。这种竞争实际上是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竞争,是高素质创新人才的竞争。江泽民主席在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民族缺乏独创能力,就难于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们中华民族在古代曾以四大发明闻名于世,但在近现代却建树不多。这是我们的压力所在,也是动力所在。在即将来临的知识经济时代,我们中华民族要竞争取胜,就必须注重提高民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得一席之地。作…  相似文献   

5.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人才的民族,就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党中央明确提出,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创新犁人才是关键。高校担负着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历史使命: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大大影响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高校要处理好四种关系,构建有利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机制。  相似文献   

6.
—、引言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是衡量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是否有活力的重要指标。创新也是政治、经济、社会、科技、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动力。尤其是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一个国家没有创新能力,就难有长足的发展;一个民族没有创新能力,将有可能被历史的长河所淹没。我国要实现现代化,必须走创新之路,必须注重创新人才的培养[1]。学校作为培养国家人才的摇篮,担负着为民族振兴、祖国强盛输送创新人才的重任。  相似文献   

7.
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江泽民总书记指出:“要迎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知识经济迅速兴起的挑战,重要的是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创新的关键是人才,人才的培养靠教育。”这充分说明知识经济时代需要大量的创新人才,一个国家只有拥有大量高素质创新人才,才能拥有强大的创新能力,从而挖掘出知识经济时代的巨大潜力,反之,就会丧失知识经济带来的发展机遇。1992年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经济学与社会学教授贝克尔曾指出:发达国家的资本75%以上…  相似文献   

8.
姚鹏 《考试周刊》2009,(23):50-51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国家的发展需要创新,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呼唤着具有高素质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人,面对21世纪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教育和培养创新型人才就显得十分重要。正如美国人拉玛所言:“创新思维能力是最主要的竞争力,没有创新思维势必会在竞争中失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正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和关键。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我在作文教学中作了一些尝试,收益颇丰。  相似文献   

9.
江总书记在第三次全教会上指出 :“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 ,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 ,肩负着特殊的使命。”这就是说国家未来的昌盛繁荣 ,需要的是有智慧的高素质的人。而这些高素质的人 ,要依赖我们今天的教育的培养和塑造。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学中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三个阶段 ,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一、尝试自读阶段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古希腊生物学家普罗塔戈说 :“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 ,而是一个需被点燃的火把。”老师应该是点燃学…  相似文献   

10.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社会需要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主要靠学校的教育及以创新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来实现.  相似文献   

11.
时代发展需创新 21世纪是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的世纪,是国力竞争越来越依靠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的时代,是国家和民族最需要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时代。农村初中的基础教育任重道远,既要为高一级学校输送更好更多的具有极强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又要为新农村建设培养一大批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新型农民。  相似文献   

12.
一、问题的提出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进步,要靠科技创新。科技创新依赖于教育创新,也就是科技创新必须以教育创新为抓手,教育创新的核心就是要培养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培养创新人才不仅是科技界和高等学校的任务,也是基础教育面临的重要任务。因此,中学阶段开展科技创新教育活动,已成为全国各地千千万万普通中学备受关注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3.
创新管理,建设创新型高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创新型国家是中央做出的国家未来发展的重大战略决定。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大量不同层次的创新型人才作为支撑。高等院校作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高素质人才的主阵地,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双重使命,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高等院校进行教育创新、科技创新,首先应当进行管理创新。  相似文献   

14.
科技的发展,知识的创新,越来越决定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进程。因此,知识信息、创新意识对我国在二十一世纪的发展至关重要,要发展就得靠高素质的人才,要人才就得靠教育,本文就知识经济时代我国教育的发展淡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5.
徐霄 《考试周刊》2014,(82):166-167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国家要想变得富强,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脱颖而出,归根到底还是要靠大量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时代的迫切需要,也是一个国家提高综合国力及保持国际竞争力的衡量标准,如何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6.
论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是全社会创新的先导和基础,创新需要有创新人才主体,创新人才的培养必须依靠教育,因此教育教学实践中必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只有有了创新人才和创新精神,民族才会进步,国家才会兴旺发达。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需要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正如江泽民同志所指出的“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人类的文明、经济的发展需要有各种各样的具有创新思想的人才,才能解决越来越多的新问题,实现积极的改革和不断的创新。传  相似文献   

18.
创新是民族和国家进步的动力之源;在人才质量决定竞争力、创新能力决定发展质量的21世纪,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繁荣、民族振兴的关键所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需要在形成创新机制、完善教学方法、改进教学内容、营造创新氛围等方面作出卓有成效的改进和努力。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同志在全国科技工作大会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是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他又强调说:“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要树立创新意识、发扬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作为初中思品课教师,要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创新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0.
江泽民同志在全国科技工作大会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是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他又强调说:“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要树立创新意识、发扬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作为初中思品课教师,要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创新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