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农村中小学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一代新式农民,为农业现代化服务。农村初、高中毕业生70—80%要回农村就业,这是个现实。然而,大多数农村中小学对这个现实采取回避态度,在思想教育中缄口不提热爱农业劳动、扎根农村的问题。许多老师认为,学生只有树立“远大理想”,学习才有动力。所谓“远大理想”即当学者专家,并不包括当新式农民。如果有谁立志当农民,老师会认为这个学生没出息。大多数家长也认为供孩子念书的  相似文献   

2.
<正>作为教育工作者,无人不知,做人以德为本,要成才,须先成人。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显而易见。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教育方式却是静态的,一成不变的:面对老师对学生德育太过注重课本上既定的道德规范的抽象知识,仍旧局限在课堂上对学生开展教育。漠视了学生个体的生活环境,漠视了他们内心当中潜藏的愿望、热情等现实生命所指的方向,缺乏生活的情景性和生动性,从而导致了当前学校德育的效果并不理想。我们认为要想改变这种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中小学德育的文化环境发生了变化,文化多元化已成为当代社会不可回避的现实,给学校德育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文化多元化使青少年道德判断产生困惑,出现道德信仰危机、道德情感的淡漠、道德意志的薄弱、道德行为的失范.在文化多元化的21世纪,学校德育要走出尴尬,唯一的选择是走向改革,树立学校德育新观念,优化学校德育内容,改革学校德育方式.  相似文献   

4.
实施德育工作人性化的主要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备受关注的“重庆老师体罚致学生自杀案”、“安徽淮南二中选举差生事件”,引发了社会对学校德育工作成效的种种质疑:德育的人性化体现在哪里?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到底有没有?我们认为,树立与时俱进的德育观。以人为本,实施人性化德育教育,是增强学校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5.
徐丹 《中国德育》2006,1(8):93-94
学生是道德学习者,学校德育应当重视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自主地进行道德学习。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认识、自主体验、自主践行。通过实践中的反复尝试,我认为,培育学生德性成长有三条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6.
本文针对当前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认为学校德育工作难以达成实效性的原因是:社会变革及其价值观念嬗变的影响,现实社会中世俗恶习的反作用,显性教育有余而隐性潜化不足.提出建立学校德育工作长效机制的途径是:创造一片净土,整体优化学校育人环境;充分发挥隐性潜化的功用,使学生在自然状态下获得道德情感的熏陶:建设一支献身学校德育事业的稳定队伍.  相似文献   

7.
学校德育要直面社会开放的现实,正视道德困惑和冲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学会正确的判断和选择。这就对学校德育提出了更新、更高、更全面的要求。如何开拓学校德育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已成为学校德育创新的首要任务。对于社会环境和家庭教育的影响,我们只能做一些沟通引导,而对于学校德育教育,我们能够更好地去探索、创新。笔者认为,作为学校德育工作者,树立以下思想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由于学校德育脱离学生生活世界,远离生活现实,使德育实效性差成为困扰德育工作者的一个难题。现代教育学认为,生命的价值是教育的基础价值。德育只有回归学生现实生活,才能把具体  相似文献   

9.
选取597名大学生作为被试,主要采用问卷法,考察大学生现实的和理想的师生关系结构特征。结果表明:现实大学师生关系结构特征具有和谐性、回避性、学生被动性、老师教学消极性、不平等性、学生反叛性、随意自由性、不平衡性、矛盾性、非选择性等10个因素;理想的大学师生关系则具有和谐性、学生积极性、平等性、老师品质优良性、老师培养学生积极性、开放性、挑战权威性、规则性、依恋性等10个因素。  相似文献   

10.
审视当前学校德育,真给人一种"不食人间烟火"的感觉。学校德育理想与现实的实然性悖论,让人不断责难、诘问学校德育。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学校德育并未教给学生  相似文献   

11.
教育的宗旨在于教人做人,其核心是道德教育。受功利主义和科学主义的影响,现代教育逐渐走向了异化,学校德育不可避免歪曲了其功能,远离了对学生生命的关注。表现为:忽视学生个体的现实存在;回避学生个体的生命价值;扼杀个体的生命自由。要使学校德育回归学生个体,我们首先必须正视个体生命作为学校德育的基础存在,继之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发现生命的美好,最后引导学生创造幸福生活,提升精神世界。总之,学校德育必须把“人”扶正,关爱个体生命,给予学生个体以充分的尊重和积极的引导。  相似文献   

12.
主动应对网络时代对学校教育,尤其是学校德育提出的许多新问题,是新时代班主任无法回避的新话题。要想在网络生活中走进学生的心灵,就必须让位学生,激发其主体意识;雕琢细节,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引导价值,提高学生媒介素养。  相似文献   

13.
负面道德经验是指在道德生活世界中表现出来的具有假、恶、丑性质的道德事件或行为,有时也被称为“恶德”。负面道德经验在学校德育中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许多人认为负面道德经验会对学生的道德成长产生消极影响,因而在实践中采取回避或拒斥的态度。课程化的负面道德经验会对学生的道德成长发挥积极的影响:有利于发展学生处理负面道德经验的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14.
不要再回避     
教师在教学中,常常有意无意的回避一些问题,致使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既影响了学生能力的主动发展,又阻碍了教师自身业务能力的提高。1.回避新问题(1)回避学生不会的问题。老师在课堂上往往只是认为大部分同学会了,答案对了即可,而忽视个别不会的同学,忽视答案错误的原因。其实,这些不会的同学,以及错误的原因,才正是教师应该点拨的。当个别同学遇到某些不会的问题时,老师往往说,“这个问题课下再看看”、“不会的课下抽时间复习复习”然后就草草了结教学过程,学生则会“积劳成疾”,无法学会。(2)回避学生的心声。在一次市级公开课上,一位…  相似文献   

15.
作为语文老师.我们恐怕对这样的情景并不陌生:作文课上.学生们愁眉苦脸看着作文题一筹莫展。写作不仅是大多数学生的一块心病.也成为我们很多语文老师的难言之痛。我们常常花大力气进行作文指导.从作文的选材到写作的技法.无不浸透着语文老师的汗水.可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写作难.怕写作还是师生不可回避的现实。  相似文献   

16.
在上海市学校德育工作会议上,上海市科教党委书记李宣海作的题为《与时俱进,树魂立根,努力开创学校德育工作新局面》主报告引起了与会代表的广泛关注。与会者认为,该报告既总结了经验,又分析了现状,同时不回避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更明确提出了上海德育未来发展的具体要求,是今后一段时间里推进学校德育建设与发展的指导性报告。本刊今予以全文发表,以期通过学习推动德育工作再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17.
时下,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为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面对个别学生的一些不合情理的答案,我们的老师有时采取回避的态度,有时对其他学生的评价不置可否。笔者认为,面对学生的发言,我们要正确、有效地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8.
思想政治课是中专学校的一门文化基础课,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渠道。其教学任务是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但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中专思想政治课教学正处于一个尴尬的境界——"学生不欢迎,老师没兴趣",因此,如何解决好这一问题已是中专思想政治课教学走出困境关键所在。下面就中专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现状和出路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9.
徐菊芹 《辅导员》2014,(18):58-58
没有需求的教育是无法产生它的感染力的。新课改之下,如何提升政治学科的感染力,激发学生学习政治课的积极性,提高政治教学有效性,是每一位政治老师不可回避的一个现实问题。因此,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尝试应用、开展“时政评论”。  相似文献   

20.
负面道德经验在学校德育中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许多人认为负面道德经验会对学生的道德成长产生消极影响,因而在实践中采取回避或拒斥的态度。负面道德经验一旦被课程化,就会对学生的道德成长发挥积极的影响:有利于发展学生处理负面道德经验的意识和能力,使他们学会适应真实的道德生活世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自主力;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正面的道德经验;有利于学生进行道德反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