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企业制度是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由于委托关系产生会计信息不对称,会计信息不对称使投资者面临逆向选择争道德风险承担额外的信息风险。不同的社会经济环境。致使信息不对称的因素不同。  相似文献   

2.
不对称信息与高校教师评价体系发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运用不对称信息理论对高校教师评价过程存在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进行分析,指出不对称风险的产生源自于高校教师专业服务的复杂性和评价结果的不确定性,通过委托代理理论框架,进一步确认原因在于校方与教师之间存在信息分布不对称和偏好取向的不同。未来高校教师评价体系发展的关键是要设计一种激励机制来实现有效的信号传递、信息甄别,推动激励相容和声誉约束机制的建立。  相似文献   

3.
高校政府采购涉及采购人、采购代理机构、评审专家和供应商多个采购主体.这些采购主体间的多层委托代理关系导致高校政府采购存在大量的不对称信息.信息不对称使高校政府采购面临双重风险,即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在需求制定、信息发布、供应商报名、专家抽取、评标定标和履约验收等环节产生道德风险,容易滋生腐败,出现高价采购甚至天价采购的...  相似文献   

4.
委托代理广泛存在于现代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本文从委托代理视角,探析公办高职院校制度低效率问题根本原因在于委托代理问题.主要表现为“不完全契约”导致管理过程中剩余索取权不明晰,代理链过长导致监督成本高、监督效率低下;信息不对称导致教育寻租和内部人控制。公办高职院校要改变这种状况.解决的方法是进行有效的制度设计,规避“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相似文献   

5.
中国高等院校与学生是互为委托代理关系 ,他们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 ,产生双向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从而造成教育资源配置低下。本文运用信息经济学中的委托代理激励理论 ,针对高等教育服务特点 ,提出了缓解我国高等教育市场信息不对称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信息不对称理论是微观经济学中的重要研究内容。针对目前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对实验室安全管理中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通过信息化建设、管理业绩考核、人员信息意识培养等方式,提升高校的实验室安全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7.
根据公共选择原理,财政关系是典型的委托代理关系。像所有的委托代理关系一样,财政也同样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如逆向选择、机会主义和道德风险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控制和解决,势必影响财政对资源配置的效率,影响财政的正常运转,甚至引发政府财政危机。要想控制和消除乡镇财政信息不对称问题,必须建立财政信息披露机制和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8.
基于信息不对称的考试作弊博弈分析的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委托代理从信息不对称的角度分析了学校与监督人之间的博弈。通过总结,文章给出了从委托一代理关系角度研究考试作弊问题的思路,并且指出了未来的研究趋势:第一、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的结合;第二、从委托代理角度研究考试作弊问题不仅应纵向考虑,同时也要考虑横向比较的问题。此分析结果对杜绝考试作弊的发生有参考意义,也可以在修正后用以解决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等涉及激励与控制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9.
高校科研管理机构与科研人员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且可从时间角度、内容角度和主体角度来进行不同的分析。不论是事前的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逆向选择,还是事后的信息不对称所引出的道德风险,在高校科研管理活动中客观存在。因此,应建立科研人员评价体系和高校科研激励机制,以此防范和控制两大类型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在知识经济和全球化背景下,日益严峻的国际竞争使高校内部的科研质量保障面临着全新的问题和挑战。本文将从新制度经济学视角,运用委托代理理论分析高校科研管理中存在的委托代理关系及其成因,进一步阐述高校科研委托代理问题的症结——科研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由此探寻高校科研质量保障的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11.
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委托-代理关系的主要问题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理论界普遍认为,委托-代理关系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信息的不对称造成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会影响到社会经济的稳定和运行效率。对于这个问题,可以通过完善监控体制和采取激励机制加以解决。事实上,委托-代理关系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所有权外化所引起的剩余索取权、剩余控制权的分割问题。“经营权”是所有权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必然要求享有一定比例的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委托人与代理人的博弈过程,就是这种比例关系的确立过程。在经济生活中,只有在代理人的要求被漠视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出现代理人利用信息的不对称谋求自身的利益,产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问题。不能把委托-代理关系与雇佣劳动关系混为一谈,否则会造成社会经济生活的紊乱。  相似文献   

12.
学生评教是高校教师教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内外高校得到广泛的认可和应用.但现实中却存在着"学校重视、学生漠视、教师敏感"的情况,问题的症结可能就在于学校、教师、学生三者问存在信息不对称,导致了学生评教中出现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厘清评教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采取措施有效规避显得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国家助学贷款市场与信息不对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我国的国家助学贷款市场中,由于银行与学生、政府与高校在合约形成的前后信息不对称,导致出现了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具体表现为:高风险的借款者驱逐低风险的借款者,银行实行信贷配给;学生不当使用银行贷款;非贫困校在一定程度上驱逐贫困校;高校不积极落实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现行的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在解决信息不对称方面,存在四点问题:加剧信息不对称产生的问题、制度缺位、制度不完善、制度实施效果受到其他相关制度的制约。  相似文献   

14.
有效市场竞争对供应链中道德风险的制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供应链中的委托代理问题主要包括由事前信息不对称引起的逆向选择问题和由事后信息不对称引起的道德风险问题.有效的市场竞争对供应链企业间道德风险问题具有制约作用,在长期有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供应链各合作企业将会更关注供应链联盟的整体竞争力,而把自己当前的利益放在次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15.
高校学生评教是学生、教师和管理者三方参与、相互作用的过程.学生评教是高校教学质量监控的重要一环,其结论会影响到学生与教师的个人利益,这就与市场交易有了一定的相同之处,彼此之间也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现象。本文分别就三方之间存在的信息不对称及其导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6.
运用委托代理理论分析高考制度改革目标与实践相背离的机理,教育培养过程分割性的安排造成教育主体之间委托代理分离,而高考招生制度过于显性化的评价方式带来高等教育招生制度的委托代理问题。信息不对称导致高等教育主体改革目标的强制合同很难监督执行,高等教育主体委托人真实意愿表达改革目标同其传递信号高考招生评价制度之间存在不完全性、非对称性,导致基础教育、中等教育代理人行为改变。一方面,代理人道德风险行为符合其自身成本收益最大化;另一方面,缺乏内在制约和外在惩罚机制,具有路径依赖。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高等教育委托人依据高等教育招生制度显性评价方式进行选择,存在逆向选择问题,使得改革目标与实践相背离。高等教育主体逆向选择带来教育客体培养模式改变、教育资源配置失衡、负面示范作用、选择权丧失、进一步强化代理人道德风险行为等五个问题。最后针对高等教育招生制度存在的委托代理问题,提出了三个方面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7.
徐巍  王永 《教育与职业》2007,(33):62-63
文章运用不对称信息理论对高校后勤人员任用过程中存在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不对称信息现象在高校后勤系统人员任用中普遍存在,是产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主要原因。要解决因不对称信息产生的危害,就要采取适当的激励机制,实现有效的信息传递和信息甄别,建立高校后勤系统人才交流机制、岗前培训和试用期考核制度,推动信用制度、激励相容机制和高校后勤“自荐”机制的建立。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研究高校后勤在人员聘用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以及由此产生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并针对其产生的不利影响,应采取的对策,略抒浅见。一、信息不对称情况下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危害及对策  相似文献   

19.
政府与公立高校经营者的委托代理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论证了政府与公立高校经营之间的委托之理关系:公立高校财产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是产生委托代理关系的根本原因;政府与高校经营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使高校经营成为代理人,政府成为委托人;政府与高校经营交易的合约不能完备,使政府成为委托人,高校经营成为代理;政府与高校经营的目标不一致,高校经营存在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因此产生了代理问题。本还对高校组织结构和企业治理结构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20.
政策执行是一个典型的委托代理模型。在委托代理理论视域下,减负政策执行涉及多层、复杂的委托代理关系链。委托人和代理人目标函数不一致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问题,是导致减负政策执行遭遇重重阻滞和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推动减负政策执行利益整合、削减委托代理信息传递链条和构建“火警式”监督机制,是治理该政策委托代理问题的可行之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