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出有“语文味”的语文课.是语文课堂追求的境界。有了浓浓的“语文味”,我们的课堂才会实现诗意的回归,建构语文与生命融合的独特时空,令师生徜徉其中,流连忘返。语文课堂如何彰显“语文味”。“语文味”源自哪里?特级教师王文丽《给予树》一课的教学,也许能带给我们很多启示。  相似文献   

2.
上出有“语文味”的语文课.是语文课堂追求的境界。有了浓浓的“语文味”,我们的课堂才会实现诗意的回归,建构语文与生命融合的独特时空,令师生徜徉其中,流连忘返。语文课堂如何彰显“语文味”。“语文味”源自哪里?特级教师王文丽《给予树》一课的教学,也许能带给我们很多启示。  相似文献   

3.
一堂出色的语文课,不但能给学生知识的营养,更要给学生心灵以文化的洗涤,实现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真正统一。所以语文课一定要上出语文的味。语文味像一杯刚刚冲上的浓浓的咖啡,吸引着孩子们的嗅觉,沁入心脾;语文味是一曲动听的音乐,轻轻地或者激情地拨动孩子们的心弦;语  相似文献   

4.
如果把上语文课比作做菜,那字词句篇就是食材,听说读写就是烹调技法,要想把菜做得有滋有味,光有食材和烹调技法还不够,还需要油盐酱醋葱姜蒜等调味品.怎样才能将语文课上得有滋有味,让学生喜欢呢?下面,我就结合最近听过的一节《海滨仲夏夜》,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特级教师王文丽的课堂教学简洁中充满诗意,细腻中饱含深情,自然清新,却又韵味无穷,令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一步步获得情感的高峰体验.  相似文献   

6.
让语文课散发出浓厚的语文味,创造充满语文味的课堂,一直以来都是我的教学追求. 《蝉》是一篇哲理散文.作者由一只小小的蝉引发了对生命的感悟.文章中作者首先写了蝉的“烦”和微不足道,表现了厌烦的情绪.直到后来朋友告诉她蝉的生活历程之特殊、生命历程之短暂,她的心灵才受到震动,思想也发生了转变,进而对蝉有了好感,甚至是敬意.  相似文献   

7.
议论文以理服人,哲理性是它的主要特点;记叙文以情感人,形象性是它的主要特点。常识性的文章是以知识性为主要特点,正因为如此,许多教师在教常识性文章时,更多关注的是知识的理解和方法的掌握,从而导致学生学得乏而无味,兴趣索然。前不久,听了《恐龙》一课,引起了我的诸多思考。常识性文章,只要上出了语文味,学生就会学得有滋有味。上出语文味[教学片段](阅读课文2 ̄5自然段,再看看插图,想想自己能读懂些什么?和伙伴交流交流。)师:你读懂了什么?谁来向大家汇报?生:我知道了恐龙的种类很多。师:你是从哪一自然段知道的?生:文章的第二自然段向…  相似文献   

8.
2008年3月,我赴徐州参加了“中国新生代小学语文名师展示课”活动,这期间聆听了北京名师王文丽老师执教的《百合花开》。她的课给了我这个青年教师很大的感触。虽过去数日,但如今回味起来,仍感清新脱俗,意蕴绵长。那一株清丽倔强的百合花,那一大片漫山遍野的百合花,萦绕在脑海中挥之不去,仿佛还能嗅到百合花的淡淡清香,长久不能消散……  相似文献   

9.
在王文丽老师执教的《手术台就是阵地》一课中,我真切地感受到了她语文课堂的真实和自然,朴实中绽放的奇葩正散发出它沁人心脾的语文清香。  相似文献   

10.
诸多事物,异质同构。乐曲,用音符荡漾旋律,背后流淌的是情思,是心声。篇章,用文字组合辞意,背后站立的是魂魄,是精气。《二泉映月》,恬静雅致的景点,触发灵感的美好所在。《二泉映月》,民族乐曲的经典,应该跪着聆听的不朽音诗。《二泉映月》,情景交融的文本,值得细细品味的优秀文章。《二泉映月》,清新动人的课堂,尝试文曲互动的可贵探索。这一课的教学,最大的困难在于引领孩子们沿着文字的描述步入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感受乐曲包孕的苦辣酸甜。而这,也正是王老师的成功所在。孩子天生就是诗人。可是,对于这样一首载着苦难的乐曲,这样一篇描绘…  相似文献   

11.
2008年3月,我赴徐州参加了“中国新生代小学语文名师展示课“活动,这期间聆听了北京名师王文丽老师执教的《百合花开》。她的课给了我这个青年教师很大的感触。  相似文献   

12.
在王文丽老师执教的<手术台就是阵地>一课中,我真切地感受到了她语文课堂的真实和自然,朴实中绽放的奇葩正散发出它沁人心脾的语文清香.……  相似文献   

13.
在王文丽老师执教的<手术台就是阵地>一课中,我真切地感受到了她语文课堂的真实和自然,朴实中绽放的奇葩正散发出它沁人心脾的语文清香.……  相似文献   

14.
(课始,教师以古代诗人关于风筝的诗句导人新课。) 师:这是古人诗句中的风筝。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题目就叫《风筝》。现在王老师把课文发给大家,请你认真地读一读,遇到不认识的字查查字典,或者问问老师和同学,把课文读通顺,看看课文到底写了什么?  相似文献   

15.
王万春 《文教资料》2008,(5):133-134
新课程改革对人文性关注达到空前重视,而忽视语文工具性一面.特别是注重加强对学生文学熏陶,往往导致科学言语教学被严重忽视.本文阐述了言语和语言的区别.科学言语的内涵和科学言语被忽视的根源,学生科学言语能力严重缺乏现状,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给予树》是国标本苏教版三年级语文的一篇课文,描述的是在圣诞节到来之前,妈妈让孩子用10美元给家人购置礼物,结果小女儿金吉娅竟然只买了很便宜的棒棒糖。妈妈很生气,最后明白了金吉娅是给一个素不相识的需要帮助的女孩买洋娃娃,又很欣慰。  相似文献   

17.
设计理念 重在指导学生开展自主性阅读,以凸显语言训练作为教学重点。以读为主线,读中思,读中悟。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全神贯注”的意思。2.学习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3.理解最后一段话的意思。教学难、重点1.理解“全神贯注”的含义。2.学习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欲开学生“胃口”,一定要讲究它的味,即要有“语文味”。“语文味”是语文课堂的灵魂,更是语文教学所应该追求的一种境界。以前不少语文老师不太重视说明文教学,或认为说明文呆板、枯燥,或认为说明文通俗易懂,不值得花什么功夫去钻研、去讲解。  相似文献   

19.
情感,是语文学习的催化剂,也是有效语文教学的重要前提.笔者以为,只有文情、师情、生情和谐融合的语文课,才真正体现语文学习的特点,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插上腾飞的翅膀.  相似文献   

20.
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想母亲通过哪些方面给了“我”启蒙。启蒙了“我”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