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天演论》是中国现代思想史的起点,从此西方的学术思想一直是中国知识界必须面对的核心问题。可是,《天演论》是一本译作;译者严复的学问经历与赫胥黎只有部分交集——海军;他们的终极关怀也只有部分交集——演化论的人文意义。严复自认为在宣传赫胥黎的"自强保种"之道,当年的读书人对《天演论》热烈反应,全冲着严复铸造的那套新语: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否则亡国灭种。至于赫胥黎究竟说了什么,他的论敌是谁,他的演化理论、政治立场又是什么?一个世纪之后,中国学界的流行见解仍然没有超越严复。本文指出,赫胥黎在《天演论》原著文本中提出了三个"演化"理论:人为选择(创造驯化生物)、自然选择(创造新物种)、文明(创造人文世界)。它们都以"选择"为核心概念,与中国传统政治理想的"选贤与能"呼应。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技信息》2013,(19):172-172
达尔文主义可以分为新、旧两种。旧达尔文主义(或“经典达尔文主义”)的内容不仅包含以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为代表的生物学思想,而且还包括以斯宾塞和赫胥黎的相关著述为代表的社会达尔文主义思想。与之相比较.所谓的“新达尔文主义”的实质.是以细胞科学、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新成就为内容.以达尔文的演化论为框架,完成生物学各个门类知识的大综合。和新达尔文主义相关的哲学问题有:  相似文献   

3.
正达尔文(Charles Darwin,1809—1882)是生物演化论的奠基人,人类历史上最有影响的科学家之一。在他生前,照相术在英国已经相当普及,因此为后人留下了许多珍贵的照片。在公众眼中,达尔文的形象就是一个老成持重、博学  相似文献   

4.
"没有达尔文的演化论基础,所有的语言学研究数据,都不会有任何意义!"10月底11月初来到北京,应邀参加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和中文系举办的演化语言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世界各地的一流语言学者和顶尖的大脑与基因研究科学家等齐聚一堂,探讨人类语言起源和演变的历程。我报告的是文字的阅读及书写在大脑里的神经运作回路和方式。呼应王士元教授的开幕宣言:"没有达尔文的演化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1859年英国伟大的博物学家达尔文发表了《物种起源》这一科学巨著,创立了进化论。达尔文不单单认为演化是由单一的祖先通过遗传变异慢慢地产生新的生物,同时也解释新的生物和复杂的生物构造是如何产生的。这种机制称之为天择。达尔文的进化论认为,生命的形成和发展是以天择为动力,天择通过遗传变异,推动生命存在形式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向复杂的进化。达尔文主义在过去一个多世纪中,成为演化论的主流派和一言堂,  相似文献   

6.
一、赫胥黎关于广义进化思想的萌芽生物进化论的诞生,从达尔文的《物种起源》算起,迄今已有一百二十多年。在《物种起源》问世之后,达尔文的积极支持者和战友赫胥黎出版了《天演论》(双译为《进化论与伦理学》)一书,其中就包含了广义进化思想的萌芽。赫胥黎说:“不仅植物界,而且动物界;不仅生物,而且地球的整个结构;不仅我们的行星,而且整个太阳系;不仅我们的恒星及其卫星,而且作为那种遍及于无限空间并持续了无限时间的秩序的证据的亿万个类似星体;都在  相似文献   

7.
奥德斯?李納?赫胥黎是英格兰作家,著名的赫胥黎家族最杰出的成员之一。赫胥黎是一个人文主义者,和平主义者及讽刺作家。他的文章“胭脂”入选了现代大学英语阅读(4)。此文展示了资产阶级对工人阶级的极度剥削,揭露了资产阶级的丑恶灵魂。本论文旨在分析文章题目揭示的深层次主题。  相似文献   

8.
近代科学图书的“西译中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子 《百科知识》2009,(22):54-54
提到最早的近代科学译著,很多人脑海中首先会浮现出“严复”这个名字,还有他翻译的《天演论》(即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其实,中国翻译西方科学图书的历史还可向前追溯。早在鸦片战争(1840年)到甲午战争(1894年)的50多年中,晚清政府就组织进行了最早的、较集中的西方科学图书翻译工作。而这期间,中国人才刚刚从鸦片战争的炮声中惊醒,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人们对于严复的进化论思想一直存在着误读,而这种误读又导致了人们对严复的中西文化比较观的误解。实际上,严复始终以一种超越"中西古今"的视角,立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以自由和秩序作为人道理想的两极,在由其构成的坐标体系中会通中西文化和探寻合适的社会制度。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达尔文的《人类的由来》作为出发点,考察了达尔文对于道德的自然史的追问,亦即如何通过强调道德与社会性本能的关系确立了人类的由来问题,追溯了休谟和亚当·斯密的观点对于达尔文的启蒙意义,澄清了对于达尔文观点的若干误解,最后还强调了道德的情感起源说对于社会生物学、进化心理学等领域的开创性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达尔文出生的那个年代,没有人会接受关于进化和人类起源的自然主义学说,他在那个时代分享了他关于自然、上帝以及历史的观念。在“贝格尔号”航行之后,他提出的“生命始于同一祖先”理论如何能令人信服,是他面临的巨大挑战。自从达尔文开始进化论的研究之后,他对“我的理论”的推广并非一定意在反驳宗教教义,而是作为宗教和科学的进步。达尔文深信的一条教义,就是人类具有共同祖先或者说所有种族皆兄弟——这可作为废除黑奴制度的一个理论根据。英国已于1838年废除了奴隶制,世界的目光于是转向美国——该国奴隶制正如火如荼,并得到一种支持奴隶制、主张人种多元的新特创论的支持。达尔文的跨洋策略自19世纪50年代开始便深深影响着美国反奴隶制的精英博物学家,他们对共同祖先理论的支持将被用来颠覆这一人种多元特创论——比用《圣经》中那不足凭信的人种同一论更为有效。因此,他的理论可作为道德和科学领域的进步而引起美国基督教世界废奴主义者的兴趣。然而,该策略却从未完全发挥自身所有的潜力,这使特创论在20世纪萌生了新的形式。  相似文献   

12.
宋二春  闫文军  王志敏 《科教文汇》2012,(22):115-116,120
模因论是基于达尔文的进化论的观点对文化传播过程进行解释的研究。它指出文化模因因子通过模仿的方式从一个个体传播到另一个个体。本文提出强势模因具备形式简单、音韵合拍、实用性强、可变化性等特点,它对大学英语教学具有指导意义。本文从教学改革角度出发,分别从教与学两方面阐释了教学中应遵循文化模因的特点和传播规律,并应以此为依据灵活选择传统的或现代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CAS理论为视角对自私基因理论的核心思想进行元理论解读,其内容包括:(1)基因/模因演化是一个具有自私性、适应性、群体性与涌现性的复杂适应系统,具有CAS理论思想的特质,否认了极端还原论的观点;(2)竞争-选择机制与复制一进化机制构成自然界演化与发展的强大力量,也是基因/模因演化的驱动力。它既是对“创世论”的彻底否定,又是对系统论思想与达尔文进化论的继承与发展;既颠覆了极端还原论的无演化性观点,又否定了机械决定论的抽象永恒性。  相似文献   

14.
Borrello ME 《Endeavour》2005,29(1):43-47
The changing fate of group selection theory illustrates nicely the importance of studying the history of science. It was Charles Darwin that first used something like group selection to explain how natural selection could give rise to altruistic behavior and moral instinct. These instincts could be accommodated by his theory of evolution, he argued, if they had evolved 'for the good of the community'. By the 1960s, group selection had a new and vocal advocate in V.C. Wynne-Edwards. But this gave critics of the theory that selection might act on groups, rather than at the level of individuals or genes, a definable target, and from the mid-1960s to the 1980s group selection was considered the archetypal example of flawed evolutionary thinking. However, at the end of the 20th century ideas of group selection re-emerged a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a multilevel theory of evolution.  相似文献   

15.
进化论心理学综合了达尔文的自然选择进化理论和当代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试图解释人类认知和情感适应功能的起源,并解释这些功能机制在现代人类社会中的作用。文章主要着眼于回答自然选择是如何创造条件,使有机生命体从环境挑战中生存下来的问题;澄清关于进化论的一些错误概念;以及探讨进化论如何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行为。文章最后简要地阐述了科学界和政治界对现存一些进化论观念的思辨。  相似文献   

16.
本文是对达尔文的宗教观演化过程的考证。达尔文早年的时候是正统的圣公会信徒,并且在剑桥大学接受神学教育,预备出任神职。但他毕业之后并没有直接成为神职人员,而是随"猎犬号"出海,在南美、澳洲等地进行科学考察。航行归来之后,达尔文渐渐对正统基督教教义产生了怀疑。在心爱的女儿不幸夭折之后,他放弃了对位格上帝的信仰,成为了自然神论者。《物种起源》就是出版于这个时期。到了晚年,达尔文对创造者上帝的信仰也淡化以至于无有,成为了不可知论者。他虽然有的时候仍然倾向于相信超自然上帝的存在,但并未回归正统基督教信仰。  相似文献   

17.
黄晓珊 《科教文汇》2014,(35):123-124
本文对莫言作品在俄罗斯的译介与研究情况做了初步的梳理,概括介绍了现有的三部莫言作品俄译本的情况,综合分析了俄罗斯学界对莫言研究的三大切入角度,借此探析莫言在俄罗斯的接受情况。结果表明,获诺奖前的莫言在俄罗斯声名寂寥,获诺奖后的莫言一夜成名。但由于总体译介的延期与滞后,俄罗斯学界关于莫言作品的学术性相关研究寥寥无几。  相似文献   

18.
华莱士和达尔文分享了共同发现"自然选择"理论的殊荣,虽然对性别选择、种间不育和人类起源问题上存在着分歧,但二人在世时并没有意识到他们的"自然选择"理论本身也存在着侧重的不同,后来的研究者们关注到了二人在"自然选择"理论中的微妙差异。对比华莱士和达尔文存在不同的出身经历和社会关系,以及不同的博物学动机和理论兴趣,能更好地理解两人在博物学实践中产生不同的习惯与方法。而二人在博物学实践中不同的习惯与方法,又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华莱士在标本采集中对种与属层面的关注,以及达尔文相关工作中对个体细节的关注。对比两人不同的博物学实践工作之后,展现出来的是两条完全独立的"自然选择"之路。  相似文献   

19.
黎峰 《科教文汇》2013,(10):101-102,109
莫言作品中的狗形象不一而足。仅他的中短篇小说中写狗和涉及写狗的作品就有《木匠和狗》、《白狗秋千架》、《怀抱鲜花的女人》、《一匹误入民宅的狼》等。散文《狗的悼文》更是介绍了很多狗在人类活动史上的知识,写得"狗"趣横生。这些狗有的行动诡秘,有的阴险狡诈,有的通情达理,有的凶猛自私,在莫言魔幻现实主义的描述中显得格外突出,形成了独特的莫言式的狗的世界。上述作品如果离开了狗,不仅很难成名篇,甚至会扼杀作品于摇篮中,其支撑作品成形乃至体现高度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通过分析莫言作品中的狗性,可以更多更好地来透视其作品中的人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