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代社会名目繁多的视觉传播文本,以特有的视觉建构形式,汇聚成为一道文化景观。其中,杂志封面便是一例。本文选取2003年~2008年出版的《新周刊》封面作为研究对象,结合《新周刊》的发展历程,动态性地考察《新周刊》封面的视觉传播形态,揭示语言和图像这两类文本在意义产制过程中的相互作用及影响,辨析形象文本的单向印证或双向互动的关系以及语-图互文方法。对《新周刊》封面的视觉传播学分析同时也例证了有关视觉转向的一个假设,即视觉转向是后现代的一种叙事性象征。  相似文献   

2.
“新锐”的失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周刊》的“新锐”流于一般化,对一些重大的社会问题的阐发和报道,《新周刊》很难与一些有创刊背景和独特内容资源的期刊竞争,做到及时、新锐。《新周刊》的定位是“中国最新锐的时事生活周刊  相似文献   

3.
《新周刊》:好看又时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果你是个平民,拿本《读者》是你的品位。如果你是光鲜的都市白领,读《新周刊》则是你的品位。《新周刊》说自己是中国最新锐的时事生活杂志。它站在时代的前沿,捕捉社会最新动态,视角新颖,题材广泛,报道公正。其读者群是25岁到35岁中心城市白领阶层的意见领袖。这个定位很准确,也一直把握得很好。《新周刊》的特长是做专题,长度一般是三十几页,几乎占总页数的30%。内容很广泛,社会、财经、文化、时尚,可谓面面俱到。图片也很丰富,有很多整版图和跨页图,拍摄角度让人叫好,它总能很好地把老百姓融进画面  相似文献   

4.
《今传媒》2002,(4)
《新周刊》创刊至今一直倍受瞩目,被誉为期刊界的“黑马”。富有冲击力的选题策划和精品包装策略使《新周刊》成为一种品牌,这个品牌带给《新周刊》的是一批稳定的读者群和社会各方面的认可,使其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5.
刘静 《新闻传播》2014,(2):23+25
本文将以《新周刊》为个案,选取《新周刊》品牌建设三个特点,探讨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新周刊》品牌化发展道路以及对我们期刊杂志的借鉴意义。创刊于1996年的《新周刊》,作为国内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新锐杂志,在经历了十多年不间断的创新和摸索后,其品牌发展及品牌推广已经形成了独特的操作模式,本文通过研究《新周刊》品牌核心要素的建立及维护,对这个典型媒介品牌进行解读。文章涵盖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对《新周刊》品牌的内容特色进行分析。第二个部分对《新周刊》特色封面进行解读。最后一个部分针对《新周刊》的市场策略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6.
《新周刊》创刊至今一直倍受瞩目,被誉为期刊界的“黑马”。富有冲击力的选题策划和精品包装策略使《新周刊》成为一种品牌,这个品牌带给《新周刊》的是一批稳定的读者群和社会各方面的认可,使其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7.
庞春燕 《传媒》2006,(5):16-18
今年是《新周刊》创刊10周年.10年来,《新周刊》从一个"小作坊"开始起步,迅速成长为"中国最新锐的时事生活周刊"之一,并创造了一个响当当的品牌;10年来,《新周刊》一度颠覆了中国期刊的办刊理念,给读者带来了无数的惊喜、期待和"阅读快感".  相似文献   

8.
新周刊成功的原因1.人情味互动@新周刊的互动不单纯是为提升微博影响力,其更重要的目的是激发用户参与杂志内容的生产,并最终将互动结果落实到印刷版杂志的版面内.(1)微博互动成为印刷版杂志的内容.例如2009年11月15日,《新周刊》第311期专题封面:"反动词汇:剩女——她们选择了剩下他们",这次专题封面的确定,是通过在微博上与网友互动征集而来.这是《新周刊》首次利用微博作为平台进行杂志内容的生产.这次互动的形式为直接评论以及私信,其互动过程,不是以《新周刊》官方微博发起,而是以《新周刊》执行总编封新城的微博与粉丝互动.  相似文献   

9.
《新周刊》专题策划颇有特色。与其“新锐”的口号相称,《新周刊》所作专题往往将读者感兴趣的话题或一些社会问题的内幕进行深度报道,告诉人们一些有趣的事实或调查的结果,使读者看过文章之后对某一社会现象或问题有一种透彻的了解;或是通过一种新锐、犀利的批判,使某些对时下诸多弊端痛心疾首的读者产生共鸣,并从中获得一种豁然开朗、淋漓尽致的舒畅感。换句话说,《新周刊》的专题能够很好地将一种结论性的东西呈现在读者面前。与以往不同,《新周刊》2002年第9期的专题“寻找中国刀锋(一个不合时宜的问题及调查)”,作了一次打破习惯思维的尝试,使读者真正经历了一次思想的刀锋。《新周刊》这期专题策划的方式相当独特。它首先提出一个寻找“中国刀  相似文献   

10.
赵琴琴 《传媒》2009,(3):50-51
从1996年创刊至今,((新周刊》已走过12个年头,它策划了“飘一代”、“80后”、“她世纪”、“第四城”等叫得响的概念。这些概念让《新周刊》获得了市场的关注,创造了一个品牌,也,创造了中国期刊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然而2000年《新周刊》发展到顶峰后,销售开始有所下滑。外因在于中国社会的变化及中国期刊市场的变化,但内因更值得我们去探求。  相似文献   

11.
以《中国新闻周刊》、《三联生活周刊》、《新周刊》等为代表的中国当代新闻周刊,深入剖析新闻事件、深切关注现实生活,以宏观精英的视野、犀利独到的角度阐释着转型期的复杂中国,并从新闻维度、文化维度和生活维度出发进行社会批判,在彰显媒体社会责任的同时也以其独特的社会批判价值显示出一定的媒介文化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2.
老骥 《青年记者》2004,(2):12-13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新周刊》曾被有的网友称为当今中国传媒大街上最引人注目的妖艳女人,但现在在一些传媒论坛上经常看到“你还看《新周刊》吗”这样的帖子,对于《新周刊》曾经的拥趸来说,这是一个很让人尴尬的问题,如果回答说仍在看,那很可能会招来一片嗤笑声,都什么年代了,你还在看《新周刊》。如果回答说不看了,心里又时常想着它最近又出什么新花样了没有。现在的《新周刊》就是  相似文献   

13.
张晓源 《图书馆论坛》2006,26(6):113-118,298
通过事实数据,比较分析了《图书馆论坛》与《新周刊》的专题策划。《新周刊》通过层次金字塔结构的专题策划,以“主题”“聚焦”“概念”三层次构建了一个刊物与社会生活的传播互动模式,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媒体。《图书馆论坛》通过专题策划,以高素质作者、高质量论文和高密度特征推出“图书情报专家学者论坛专辑”,具有“观点领袖”传播模式特征,在全国图书情报界形成了影响力。《图书馆论坛》的专题策划能否达到《新周刊》层次金字塔的第三层,是一个值得探索和实践的课题。  相似文献   

14.
《新周刊》作为一份周末刊是《秦皇岛日报》的一个组成部分,而《秦皇岛日报》作为中共秦皇岛市委机关报,属于党报范畴。党报的党性原则要求党报必须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保持完全一致,必须忠实地、无条件地宣传党中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这一点毋庸置疑。《新周刊》以其每周一刊的特性有着与新闻正刊相区别之处,除了新闻时效性之外,更有理由、有资格进行新闻深度挖掘。《新周刊》在传承秦皇岛本地文化上应该具备更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文化担当。  相似文献   

15.
惠龙和 《今传媒》2010,(1):79-80
城市广播电视报从全国来看大都处于经营困难、步履维艰的阶段,在此背景下,《徐州广播电视新周刊》(以下简称《新周刊》)经过2006年以来的整合和调整,在2007年成功推出理财专版、教育专版的基础上,2009年,《新周刊》又适时推出了健康专版和房产专版,走出了一条城市广电报依托传统优势,做强与市民生活密切相关的专版的  相似文献   

16.
闫肖锋 《青年记者》2007,(23):58-61
自本期开始,刊发《新周刊》总主笔闫肖锋先生解码《新周刊》的系列文章,因为《新周刊》在报刊界确实与众不同,不像白酒那般浓烈,不像啤酒那样浅俗,给人的感觉更像鸡尾酒,恰如她所处的这个风起云涌五光十色的世界。在剧变的时代做媒体,幸,也不幸。世界为我所用,是幸;我为世界所吞没、抹平甚或碾碎,是为不幸。《新周刊》,当属于前者。  相似文献   

17.
"一本杂志和一个时代的体温"这句广告语,包含了《新周刊》的自我定位与这个时代的关系,指的是杂志用自己的方式,去观察、记录、表述这个时代的特征。《新周刊》将改革  相似文献   

18.
《绍兴日报》创办《新周刊》10年,以此持续探索"人文新闻",这一实践提高了《绍兴10日报》的可读性,以及社会影响力、市场拓展力;在与网络形成的错位竞争中,确立并发挥了传统党报的优势。  相似文献   

19.
《三联生活周刊》、《南风窗》、《新周刊》对于年度人物的评选结果不尽相同,然而其评选目的有着一致的价值取向——在他们身上我们重温了那些弥足珍贵的品质:正直、勤奋、坚守、奉献……给我们以向善的力量和巨大的感召力。  相似文献   

20.
盘点我国去年的电视荧屏,央视青年公开课《开讲啦》无疑给人们带来一个惊喜.作为一档深夜播出的电视演讲节目,该节目意外地获得收视与口碑的双赢.有人盛赞它为"中国思想好声音""荧屏开出的一朵理想之花".日前,《新周刊》发布《2012中国电视榜》,《开讲啦》获评"最佳人文节目".时下,《开讲啦》第三季重新回归大众视野,形式与内容上的进一步创新使其获得更多期待.在娱乐型节目蔚然成风的中国电视界,《开讲啦》缘何异军突起?它蕴藏着怎样的社会文化意涵?本文将从传播学的视角出发,对该节目进行多维度的解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