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认知语言学的转喻观有别于修辞学关于转哈的传统的观点,认为转喻不只是一种修辞现象,而且是一种概念现象,具有认知功能。认知语言学的这种转喻观,对于语言的某些间接现象和自然交际中某些话语的会话含义具有解释力,不仅是对现有语用理论的补充,而且具有外语教学法价值。  相似文献   

2.
1.引言 传统修辞学研究把转喻和隐喻看成是一种修辞格,是一种人们在交际中惯用的装饰.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特别是随着Lakoff和Johnson的合作《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1980)一书的出版,转喻和隐喻被认知语言学家看作是一种心理机制.  相似文献   

3.
与隐喻一样,转喻在本质上也是人们言语行为中非常普遍的一种思维和认知方式。Thornburg和Panther从认知的角度提出言语行为脚本模式,为转喻的认知功能提供了很好的理论依据,对间接言语行为进行研究并提出了转喻解释理论,从而揭示了间接言语行为的转喻本质。笔者对特定的间接言语转喻推理的实践性进行了探讨,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隐喻和转喻不仅是两种修辞格,而且是人类重要的两种思维方式;同时也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认知方式.两者在修辞、认知及语义功能上都有着区别.隐喻是以事物间的相似联想为心理基础,其主要功能是对事物的描述;转喻是以事物间的邻近联想为基础,其主要功能是对事物的指称.  相似文献   

5.
话语推理经历了从语用学到认知语用学的发展进程。Grice的会话含意理论及其合作原则首开了从语用学的角度研究话语推理的先河,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Sperber和Wilson的关联原则探讨了作为主体的人对话语推理过程所起的重要作用。Thornburg和Panther提出的言语行为转喻理论则从语用学和认知的角度对转喻在言语行为中的语用功能做了较好的阐释,为话语推理的研究开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转喻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在认知语言学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全文首先论述了转喻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然后对转喻的认知本质作了系统的分析,最后用关联理论中的语用推理对转喻的心理加工过程进行了剖析。笔者认为,转喻使用与隐喻一样,都是为了选择不直接解释说话人思想话语的结果,从关联理论的视域看来,转喻是为了寻求最佳关联而采取的一种方式。转喻的认知意义可以通过语用推理来实现。  相似文献   

7.
逻辑学家、修辞学家、语言学家等都对有关同义反复话语的解读提出了各自的观点,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运用转喻理论对同义反复话语进行阐释,可以找到一种更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乔玉巧 《文教资料》2010,(31):38-40
间接言语行为在日常交际中普遍.一直是语用学家研究的热点。但语用学的诸多研究对间接言语行为中的一些问题没有给出合理的解释。Panther与Thornburg提出的言语行为脚本理论从认知的角度揭示了间接言语行为的转喻本质.弥补了语用学的一些不足。但要全面解释间接言语行为.还得考虑一些必要的语用参数。  相似文献   

9.
间接拒绝言语行为按照场境理论应该可以用转喻思维做出解释,本文重点探讨现代汉语间接拒绝言语行为在不同语境下转喻操作的情况,首先从语境考虑对现代汉语间接拒绝做出新的分类,接着重点探讨了间接拒绝中转喻操作的特点和规律.发现间接拒绝中的转喻通常是多域操作,存在两次映射,并且多话轮的间接拒绝中经常存在两种转喻链:从直接到间接和从间接到直接.  相似文献   

10.
隐喻和转喻不仅是两种修辞格,而且是人类重要的两种思维方式,是一种认知活动,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认知方式;但两者又存在着区别.本文试对认知隐喻和转喻的异同作简单探讨.  相似文献   

11.
从认知语境角度出发,通过对众多实例的分析,探讨其对幽默言语理解和表达的影响和制约,主要体现在语义理解、认知效果、意图解读和文化背景方面。  相似文献   

12.
隐喻和转喻是两种有效的思维方式,是经验概念范畴化的认知手段。隐喻通过选取或构建词义间的相似性,实现源域到目标域的系统映射,使词汇在原义的基础上衍生出新义;转喻通过邻近性原理激活同一认知域中的凸显概念作为认知参照点,以连锁或辐射的形式达成对新生意义的认识。可见,词义的发展和演变以及其内在组织规律受隐转喻理据的支配,因此,词汇教学的根本是要培养学生的隐喻性思维能力和联想推理能力,从而构建词汇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13.
刘彦娟 《海外英语》2012,(2):241-242
To cognitive linguists, metonymy is a powerful cognitive tool. It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human life and language use and reflects a significant form of human cogni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gnitive mechanisms of metonymy.  相似文献   

14.
借代是传统的修辞手法,修辞学界多年来一直注意研究它,但对它的解释却显得空泛、笼统、不得力.而从认知语言学的解释途径对借代的各种方式逐一加以解释,则能够探求其形成动因和从这一角度解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英语一般现在时除表示现在时间以外,还可以用来表达过去与将来时间。从一般现在时的实质现联性出发,以其两个基本特征——时间上的双向联系和心理上的现联性为依托,运用转喻认知机制对英语一般现在时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之间存在的矛盾进行了阐释,从而揭示一般现在时丰富的语法表意功能背后所隐藏的认知理据。  相似文献   

16.
转喻的研究经历了从传统的修辞学阶段到现代的认知语言学阶段。拟从转喻映射的文化依赖性角度出发.以缩略语为饲。来透视概念转喻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7.
18.
认知语言学认为,转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是一种思维和行为方式,是一个在同一个"理想化现P?(ICM)内用一个概念实体作为工具,为另一个代表认知目标的概念实体提供心理途径的认知过程.语言学界对转喻现象已有所探讨,但对汉语俗语中转喻现象的认知研究很少有人涉及.本文从这一观点出发分析了Radden.G和Z.Kovecses提出的与转喻生成密切相关的六种典型 ICM,并重点提出和讨论了汉语中转喻的三种生成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