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校文化建设在学校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学校文化对于学校的发展、学生的成长和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目前已经形成了广泛的共识。建设学校文化已经成为校长们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学校文化,一般是指学校主体在整个学校生活中所形成的具有独特凝聚力的学校面貌、制度规范和精神氛围等,其核心是学校在长期办学中所形成的共同价值观念。它包括教师文化、学生文化、课程文化、组  相似文献   

2.
李振清 《中国培训》2009,(11):30-31
一、对于学校文化概念的理解 1、学校文化的概念。学校文化是指学校主体在整个学校生活中所形成的具有独特凝聚力的学校面貌、制度规范和学校精神气氛等,其核心是学校在长期办学中形成的共同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3.
<正>学校文化,是指学校主体在整个学校生活中所形成的具有独特凝聚力的文化,它包括学校面貌、制度规范和学校精神气氛等,其核心是学校在长期办学中所形成的共同价值观念。良好的学校文化,像风一样不可阻挡,它影响、熏陶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对  相似文献   

4.
陈宫 《宁夏教育》2011,(12):22-23
学校是承载学生一生最美好、最重要的成长记忆的地方。学校文化主要指学校中的主体在整个学校生活中所形成的具有独特凝聚力的学校面貌、制度规范和学校精神、气氛等。学校要注重文化建设,成为让学生快乐成长的地方。  相似文献   

5.
文化是一定民族经过长期的物质活动和实践活动积累起来的为一定民族(或种族或集群)共同认同的活动方式及其产生的物质成果和非物质成果,包括民族心理和价值观念的总体。一般认为,学校文化是指学校主体在整个学校生活中所形成的具有独特凝聚力的学校面貌、制度规范和学校精神气氛等,其核心是学校在长期的办学中所形成的共同价值观。作为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学校美术文化建设包括美术教研组文化、美术课堂文化、校本美术课程文化的建设等。  相似文献   

6.
学校文化是社会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由学校成员、学校主体在整个学校生活中所形成的具有独特凝聚力的学校面貌、制度规范和学校精神气氛等.其核心是学校在长期办学中形成的共同价值观念。学校文化建设是以课程改革为主旋律的学校文化的诊断、设计、转型和生成.她是以课程改革核心理念“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为目标建构的一种有利于课程改革、符合时代特征与学校实际的学校文化。现就课程文化建设结合实际谈几点肤浅的见解。[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学校文化是指在整个学校生活中形成的具备独特凝聚力的学校面貌、制度规范和精神气氛等,其核心是学校在长期办学中所形成的共同价值观念。学校文化无所不在,无时不在,它总是积极或消极地影响学校的人。学校文化由精神文化、行为  相似文献   

8.
学校化是指学校主体在整个学校生活中所形成的具有独特凝聚力的学校面貌、制度规范和学校精神气氛等,其核心是学校在长期办学中所形成的共同价值观念,共同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它常常对学校的教育产生重大的影响。重视特殊教育学校的化建设是特殊学校实现办学目标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9.
许月良 《教师》2008,(17):55-56
学校文化是指在整个学校生活中形成的具备独特凝聚力的学校面貌、制度规范和精神气氛等,其核心是学校在长期办学中所形成的共同价值观念。学校文化无所不在,无时不在,它总是积极或消极地影响学校的人。学校文化由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四个层面构成。  相似文献   

10.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学校文化重建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课程改革过程中,学校文化重建具有基础性、全局性、决定性的意义。学校文化是关于“人”的文化,即教师文化、校长文化和学生文化;学校文化重建应从这三个方面入手,重建更适合于课程改革的新的学校文化。  相似文献   

11.
靳泉 《课外阅读》2011,(12):59-59
校园文化是指学校主体在整个学校生活中所形成的具有独特凝聚力的学校面貌、制度规范和学校精神气氛等,其核心是学校在长期办学中所形成的共同价值观念,共同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它常常对学校的教育产生重大的影响。我校是一所特殊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就显得更为重要。因此,在办好学校,做好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方面,我校从实际出发,以把学校建成“人文校园,快乐家园,成长乐园”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紧紧依靠全校师生,扎扎实实地开展校园文化建设,从建立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入手,按照以点带面、以面促点的工作思路,重点抓好校园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2.
学校文化是学校在办学过程中所拥有的理想、信念和追求,以及逐步形成的传统、优势和特色;是整个学校在历史成长中形成的具有独特凝聚力的学校面貌、制度规范和学校精神气氛等方面的综合体现:是学校在长期办学中形成的共同价值观念、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学校德育文化,是指在学校积极引导和教育下,由广大师生共同参与、共同营造的适合学生自身特点,旨在培养学生政治修养、思想修养、道德修养和心理修养的一切文化的总称。  相似文献   

13.
课程改革给我们的直接感受更多的是课程结构、内容、评价和管理的革新。但是从深层意义上说.新一轮课程改革就是当前学校文化的重建。一方面,课程改革对学校文化提出挑战.为学校文化重建提供契机.课程改革本身也是学校文化重建的重要内容之一:另一方面.文化是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一,是课程政策和课程制度形成的“土壤”。课程改革能否顺利进行.关键是看校园文化能否为新课程提供适宜的生成环境。  相似文献   

14.
学校文化是师生在学习、工作和生活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并共同拥有的价值观、信仰、态度、作风和行为准则,它是学校的灵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的重要体现,它对师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优秀的学校文化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拓宽学生视野,培养跨世纪人才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仁者为山,智者为水,作为校长,既要是仁者,又要成为智者,要用仁者的博大与智者的智慧经营学校教育,用文化为师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精神乐园,这才是学校持续发展的动力所在。学校文化是指学校主体在整个学校生活中所形成的具有独特凝聚力的学校面貌、制度规范和学校精神气氛等,其核心是学校在长期办学中所形成的共同的价值观念、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它常常对学校的教育产生重大的影响,它决定着学校精神面貌,左右着学校教育发展的方向。一所学校发展的关键取决于教师的发展,教师发展的因  相似文献   

16.
杨恒喜 《福建教育》2005,(12A):13-14
新一轮课改的深入进行,把重建学校文化提到重要位置。所谓学校文化,就是一所学校内部所形成的为其成员所共同遵守的,并得到同化的价值体系、行为准则和共同作风的总和。它体现了教师和学生的发展所达到的程度,是一种具有时代特征的群体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四个层面着手重建学校文化。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改革既对学校文化提出了挑战,也为学校文化重建提供了契机。同时,课程改革本身也是学校文化重建的重要内容之一。另一方面,学校文化是课程改革的载体,课程改革的根本依托在学校文化。可以说,学校文化重建是新课程最深层次的改革。建设具有新理念、新精神、新制度的新型学校,是推进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8.
学校文化创新与学生创造力开发的课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学校文化在本质上包括两部分,即学校在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合乎一般文化特点的文化成果和学校在发展过程中积淀和积累的具有教育意义的文化内涵。学校文化具有历史性与现实性统一、全面性与特色性统一、主体性与客体性统一的特点。创新学校文化,开发学生的创造力,需要构建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学校文化机制,需要总结历史、提炼文化精华,借鉴他校、博采众长,开拓创新、不断创造新的先进文化。  相似文献   

19.
国际性和民族性之间的不认同是多元文化教育的根本原因、民族性是一个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所形成的独特的民族文化个性,国际性则是不同民族在持续交往中所形成的民族文化共性,两者相互依赖、互相矛盾。  相似文献   

20.
校园文化是学校内部形成的特定的文化环境和精神氛围。它是存在于学校范畴里的一种文化现象。校园文化一般分为物质文化、校园制度文化和校园精神文化。在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由师生在长期的教育活动过程中共同形成了学校的独特风格,它是一所学校办学特色的外在表现。良好的校园文化对学生具有导向、教育、凝聚、激励等功能,是学校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