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文从地方高校民间舞蹈课程开发的角度,从江苏民间舞蹈文化资源的开发价值入手,对校本课程开发的模式进行研究和探讨,对《江苏民间舞蹈》的课程性质、目标、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分析论证,以期对江苏民间舞蹈在地方高校舞蹈专业校本课程中的开发提出可参考的方向和思路.  相似文献   

2.
由于闽南民间舞蹈的传承缺乏历史文献资料而使得人们难以追溯其发展演变的足迹,因此,以闽南民间舞蹈《火鼎公婆》《踢球舞》为例,分析《火鼎公婆》的主要道具“火鼎”及《踢球舞》的主要道具“彩球”的演变历程和发展足迹,从中探寻闽南民间舞蹈的发展足迹。结果表明,闽南民间舞蹈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演变的,并源于舞台的需求及人们审美知趣的提升。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闽南拍胸舞打七响动律为切入口,首先在对闽南拍胸舞打七响的动律、运动线路、重心移动等要素进行分析、探究其风格特征的基础上,对打七响动律所蕴含的闽南人对七数崇拜的民间信仰以及对传统哲学阴阳观念的感悟所表现的意涵进行探讨,最后对闽南拍胸舞中打七响动律所呈现的动态性发展进行探寻,认为闽南拍胸舞之打七响动律不仅对海峡两岸《拍胸舞》的风格形成产生了重要的作用,还对闽南其它民间舞蹈动作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高校地方民间舞蹈教学发展迅速,为了培养高素质的民间舞蹈人才以及适应教学的发展要求,必须合理设置课程,诸如根据学校自身学科特点和建设需要,加入地方民间舞蹈课程等。通过探讨甘肃高校地方民间舞蹈课程开发的必要性,提出了该课程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5.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要注重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可以将底蕴深厚、博大精深的闽南文化融入课程之中,使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散发出浓厚的闽南乡土地域性气息,赋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鲜活的生命力,极大地提升学生的课程学习兴趣,深入感知闽南文化和《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内在关联性,突显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价值和功能,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观念和良好的文化意识。  相似文献   

6.
《食品分析技术》项目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对《食品分析技术》课程实施项目教学模式的研究开发,论述了开发《食品分析技术》项目课程教学模式需完成的主要任务和要解决的问题,并对《食品分析技术》项目课程教学模式结果评价体系作了初步论述。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高校地方民间舞蹈教学发展迅速,为了培养高素质的民间舞蹈人才以及适应教学的发展要求,必须合理设置课程,诸如根据学校自身学科特点和建设需要,加入地方民间舞蹈课程等。通过探讨甘肃高校地方民间舞蹈课程开发的必要性,提出了该课程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8.
本文阐述了高职《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教学资源开发与建设的意义、目的、内容及原则。在对实施《机械制造技术》教学资源建设过程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教学资源建设的原则及内容,对机械类课程教学资源开发及教学改革实践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两百年来,闽南方言的研究取得了大量的成果。本对《厦门音系》、《记台湾的一种闽南话》、《台湾闽南方言记略》、《厦门方言研究》等四部作进行述评、比较,展示了百年来闽南方言研究的重要收获,并对新世纪的闽南方言研究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在闽南,传统宗教精神和意识都渗透到了传统戏曲与民间舞蹈的方方面面。章从一些戏曲与民间传统舞蹈的现象去追寻宗教对闽南戏曲与民间舞蹈影响的痕迹。  相似文献   

11.
拍胸舞是流行于福建南部沿海地区的民间舞蹈,其风格独特、色彩浓郁、自娱性强。在时代的发展及历史沉淀中,拍胸舞的表演形态与舞蹈功能都有了不同程度的丰富与改变。作为闽南代表性民间舞蹈,拍胸舞有着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价值。同时,作为一项旅游文化资源,其对外文化交流价值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2.
以舞蹈生态学为视角,通过分析英歌舞与宋江阵、车鼓舞,布马舞与纸马舞、竹马灯、马仔灯两个舞系中各舞种的渊源与相互间的异同,结果表明:民俗舞蹈的传播往往是单向、双向、多向传播多种模式并存;民俗舞蹈间的交融与地缘文化的亲缘性呈正相关,其分异则呈负相关;交流与合作是推进粤闽赣区域文化研究的较佳途径和得力举措。  相似文献   

13.
课程思政要求当代高校课程设置需兼具专业性与思政性。舞蹈教育是大学美育的组成部分,以往总把培养专业舞蹈人才当作舞蹈教育的目标任务所在,忽略了舞蹈美育的素质育人作用,而舞蹈自古就有德化人心之效,因此加强高校素质舞蹈教育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舞蹈史学家们对《白纻舞》的乐声舞态进行了研究,该文着重于“以舞袖为容”为线,遵循中国舞蹈史发展的脉络,参照史料和文献,对《白纻舞》的源头进行追溯,并对《白纻舞》的发生、发展,以及“以舞袖为容”的特色在后世中的遗存进行探索性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大奏鼓,原名"大典鼓"、"车鼓亭",发源地在石塘镇箬山里箬村,原先是由流行于福建泉州、晋江一带元宵节闹花灯时迎神"割火"时表演的"跳鼓"演变而来。大奏鼓的表演方式,是由男性7-9人扮演女角,身穿类似戏曲中的媒婆服饰,手执扁鼓、木鱼,跣足上场,且敲且舞,伴以锣鼓、唢呐,热烈粗犷,幽默诙谐。大奏鼓蕴涵着箬山渔村独特的民俗文化,而民俗文化既是宝贵的文化资源,也是不可多得的旅游资源,其价值正在蓬勃兴起的民俗旅游中得到体现。  相似文献   

16.
体育舞蹈是一门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健身娱乐价值的综合艺术,体育舞蹈具有娱乐性、严谨性、健美性与抒情性,体育舞蹈也是大众化的运动项目。体育舞蹈能够培养大学生的气质和风度,增强自我肯定因素,在日常处事过程中能够树立自信心;体育舞蹈能够培养和提高社交能力和适应能力,增进情感的交流;体育舞蹈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音乐感和鉴赏力,陶冶大学生的情操。体育舞蹈具有调节心理和舒缓情绪的作用;体育舞蹈具有治疗焦虑症的功能。  相似文献   

17.
江西傩舞以其历史久远、形态原始、品类丰富且自成文化体系而饮誉海内外。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散落在赣鄱大地的各个角落,各地区都有不同风格的充满着勃勃生机的傩舞。高师舞蹈教学肩负着教育传承以及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服务的重任,江西傩舞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对文化传承、保护以及推动高师民间舞蹈教学改革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论高职院校开设舞蹈赏析课的必要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姝 《辽宁高职学报》2010,12(3):68-69,90
舞蹈艺术以其独有的魅力活跃于艺术发展的历史舞台。在高职院校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培育一专多能人才的今天,有必要开设舞蹈赏析课程,这对于学生来说,具有美育性与现实性意义。通过分析舞蹈赏析课程教学内容以及开设此课的意义,认识到舞蹈赏析课的开设对于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永新盾牌舞是集武术、杂技、教育、娱乐、音乐、舞蹈和造型于一体的民俗体育表现形式,是在中华文明的孕育下,在吴越和荆楚文化的滋养中,在赣西山区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民俗体育。文章从地域环境、历史溯源中找寻永新盾牌舞形成和发展的土壤;从解放后的发展历程中找寻其今后的发展轨迹;从其表现形式中找寻先民的体育精神;最后探究永新盾牌舞存在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20.
舞蹈是人体的艺术,是通过人体的动作来塑造艺术形象的。舞蹈课是学前教育专业必修课,在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注重学生舞蹈教学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