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曾有一部“艺术片”,名为《厨师、小偷、妻子和情夫》,让人看了大倒胃口.影片这样开始:一个裸体男人被挟持着,男主角嬉笑着把尿淋撒在他身上.片子是在令人毛骨惊然的情景中结束的:还是那个主角,在切割一个经过烹煮并被精心摆放好的人的尸体.从影片中我们还看到一个妇女的脸被刺了个口子;两个光身子小孩在装得满满的破车底下翻爬,满身污垢.总之,影片充斥着贫穷、恐怖和堕落.自然,影评家们喜欢关注这些.  相似文献   

2.
如果给一个美国人讲《西游记》。一开篇就是“三打白骨精”,那么他最初的感觉一定是不知所云——几年间相继接触到《幽灵的威胁》和《克隆人进攻》的中国人,其感觉基本上与此类似。虽然打着“前传”的幌子,但从时间上讲,却已经是“星战”系列的第四、第五部影片。影片中的  相似文献   

3.
松林 《世界文化》2006,(2):18-19
2005年九月初在美国上映的影片《驱魔》,是一个真实故事。  相似文献   

4.
<正>不同以往,刚刚落幕的迈阿密海滩的巴塞尔艺术展上,录像作品出人意料地成为一个亮点,而往届都是以静物展为主。许多艺术品交易商都带来了自己的影片,在中间展位集中展示。维也纳的Krinzinger画廊有两部作品参展,其中《切口》是关于行为艺术家玛丽娜·阿伯拉莫维奇和乌雷1978年的表演。影片中裸体的乌雷以橡皮带拴在墙上,不停地冲向镜头,而阿伯拉莫维奇则呆板地站在一边。在片长25分钟的影片结尾,根据表演情节安排,观众席中的一个男人跑入镜头凶狠地用脚猛踢阿伯拉莫维奇,并将她一拳打倒在地。另一部作品是维也纳艺术家马库斯·哈纳凯姆和罗斯维莎·舒勒的《盛开》,影片中哈纳凯姆和舒勒拿着形状怪异、色彩夺目的物体在乡间漫步,同时画外音中一个美国人在介绍19世纪英国艺术评论家约翰·拉斯金关于风景画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1896年8月11日,电影这“姗姗来迟的艺术女神”从欧洲跨入中国,首先在上海放映,接着扩大到北京等大城市,引起轰动。当时在上海做小生意的两个年轻的美国人依什尔和萨弗看到电影作为文化商品有利可图,便买下了美国商人布拉斯基在上海创办的亚细亚影戏公司,同时确定一条与布拉斯基自制影片不同的制片路线,即同中国人合作,摄制同中国现实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的影片。由于用心比较良好,态度也真诚,他们很快在上海寻找到合作者张石川(报人)、郑正秋(著名剧评家)和经营三(房地产商),并决定拍摄当时轰动上海的中国新剧《黑籍冤魂》。这出戏叙述的是一个叫曾伯稼的大少爷,由于抽鸦片烟,由白白胖胖的富  相似文献   

6.
<正>2015年,一部名为《天才捕手》的好莱坞电影进入了广大影迷的视线。故事中的两个主角,一个是被誉为"美国的托斯妥耶夫斯基"的托马斯·沃尔夫,另一个则是美国斯克里布纳出版社著名编辑马克思·帕金斯。影片记叙了两个人之间长达二十年的合作和友谊,向观众展示了帕金斯是如何以他坚定的意志和无尽的关爱,将沃尔夫的作品渐渐打  相似文献   

7.
忘记自己曾草草写下的信件、备忘录或杂货单,这对普通人来说是很可能的。而一时记不得自己曾写过一本书,这对一个人来说却有点异乎寻常了。80岁高龄的作家格雷厄姆·格林却碰到过这种事。1983年他听说他那本所谓的《第十个人》,从美国米高梅影片公司的档案室中发现了。于是他记起,早在1944年,他曾和米高梅影片公司签订合同,或许写过一个故事短小精悍的电影剧本,并还想起他或许给这个剧本起名为《第十个人》。然而,当把所发现的这些打字稿送到他手中之后,他却感到愕然了,正如格林本人在介  相似文献   

8.
只要美国的游人一到萨尔茨堡,一准儿会兴致勃勃地到那部好莱坞经典影片《音乐之声》的拍摄景地,亲眼看看那些美丽得近乎仙境的风景。其实,不止美国人,无论哪国游客,只要看过《音乐之声》,都会对影片中这些神奇而迷人的景观充满好奇。然而,我的一位萨尔茨堡的朋友却说,真正的萨尔茨堡人很少有人看过这部影片。你问他们那首已然传唱全球的电影歌曲《雪绒花》,是不是这里的山歌或乡间小调?他们会撇嘴一笑:不,那是美国人的歌!但是,不要以为萨尔茨堡人心胸狭窄——不愿承认他们这座诞生过莫扎特和卡拉扬的音乐圣城受惠于一部大众化的好莱坞电影。…  相似文献   

9.
正1993年,由美国华裔导演王颖执导的《喜福会》在北美上映,一定意义上标志着美国华裔影片开始步入美国影坛,成为西方主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余年后的2018年8月,《摘金奇缘》夺得美国票房冠军,再次将美国华裔影片推至关注热点。该片是继1993年《喜福会》后好莱坞拍摄的又一部全亚裔出演、讲述亚裔生活的影片。而与《摘金奇缘》中亚裔群体"炫富式"地寻求  相似文献   

10.
今天的奥斯卡奖好像没有以往有意思了。对于美国人来说,奥斯卡奖最有嚼头的时候是上个世纪的70年代,那时的奥斯卡获奖影片既有挑战传统观念的《午夜牛郎》、《飞越疯人院》和《安妮·霍尔》,反思越战的《猎鹿人》;也有最能体现美国主流文化精神的《洛奇》和代表美国商业影片最高水平的《教父》。可以说,当时的奥斯卡奖是美国电影文化,乃至整个美国社会文化的风向标。但是,对于中国电影爱好者来说,上世纪80年代的奥斯卡奖评选,无疑是难以抹去的记忆。那时,正值中国改革开放伊始,人们重新接触外国电影作品,奥斯卡奖评选自然成为电…  相似文献   

11.
美国西部片     
美国西部片丁红美国的第一部西部片是埃德温·鲍特于1904年拍摄的《火车大劫案》。它确立了此类影片犯罪、追逐以及罪犯最终受到惩罚的模式。到1914年,好莱坞拍摄了第一部大型西部片《娶印第安女人的白人》,银幕上具有后来西部片中定型化的人物:野蛮的印第安人...  相似文献   

12.
希契科克五部最好的美国影片在多年里未能产生应有的效果 ,其原因是希契科克本人不希望在他有生之年重复上演这些影片 ,于是把所能收集到的胶片都聚集一起销毁。希契科克1899年生于伦敦的莱顿。这位英国最杰出导演的早期作品像《客房》等虽是无声片 ,却为后期的有声惊险恐怖片奠定了基础。1939年他应戴维·塞尔兹尼克的邀请来到美国 ,先后导演了两部战争短片 ,三部战后片和其它题材的影片 ,他于1980年去世 ,为后人留下53部电影。希契科克为什么让他的作品《亨利的麻烦》以及令人瞩目的《詹姆斯·斯图尔特》、《绳子》、根据原…  相似文献   

13.
于涛 《世界文化》2024,(3):35-37
<正>1964年,美国艺术家卡罗莉·施尼曼(Carolee Schneemann)曾拍摄过一部电影短片《熔断》,主要情节是她和一个男人在亲热时,一只好奇的猫基奇(Kitch)却在注视着他们。在后期制作中,电影胶片先是经过了猫的抓挠,同时还进行了脱色处理,使影片呈现出淡蓝紫色的朦胧效果。影片中歪着脑袋张望的猫和它的爪痕凸显了观者和影片情节之间的距离,使人们从具体的场景中跳脱出来,  相似文献   

14.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梦工厂出产的《尘雾家园》不像是一部好莱坞影片。好莱坞电影往往不会给人以遗憾的结局,而这部影片有太强的悲剧因素,给人以过于沉重和悲怆的感觉。自2000年的《黑暗中的舞者》之后,还很难有一部影片像这样让人感到窒息似地难过。影片的导演,原籍前苏联的瓦迪姆·佩尔曼曾是一位出色的商业广告导演,该片是其第一部电影作品。他非常注意情绪的酝酿与积累,使用对比蒙太奇等镜头语言,营造氛围,影片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越来越多的人物被卷入其中,而矛盾冲突也呈螺旋式上升状态,将悲剧推向一个又一个高潮。  情节环扣,矛盾步步…  相似文献   

15.
结识克里斯多弗·里夫是在他一跃就能跳过高楼大厦的时候。那是1977年,他25岁,正在拍摄影片《超人》——一个会使他成为全美国人的偶像的角色。当时我是一名摄影师,为杂志拍名人照片,为电影拍剧照。在为《超人》拍摄剧照期间,我开始喜欢上了这位身材高大、魁梧的演员。但是,我并没有想到他会对我今后的人生产生如此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市郊的好莱坞,是全球最著名的影视娱乐中心,汇集米高梅、哥伦比亚、迪士尼、派拉蒙、20世纪福克斯、梦工厂、索尼、环球和华纳兄弟等电影巨头。在这些电影巨头的带领下,好莱坞创作了大批以美国文化为背景和题材且于全球颇有影响力的影片,其中许多已成为好莱坞影片的经典,也为全球众多影迷钟爱。  相似文献   

17.
美国妇女卡玛·辛顿及其丈夫有一个自己的小电影公司,叫Long Bow,中文名字是长弓。卡玛的丈夫Richard Gor-don(理查德·戈登)是公司的老板兼摄影师。此外,还有几个实习的哈佛大学生。在哈佛东亚系文学研究专业毕业的上海姑娘小兰在此实习两年了,她帮助做翻译、剪辑和查找资料。她说:“我看了卡玛做的片子,觉得非常了不起。她在MIT(麻省理工学院)教一门叫‘在中国拍电影’的课。”正在哈佛大学读经济学博士的小秦也说:“卡玛的影片是吸引我想来这儿的原因。做电影能做到这样,很了不起。”卡玛生长在一个特殊的家庭里:她父母都是美国人,但…  相似文献   

18.
美国好莱坞影片《珍珠港》向人们讲述了一个太平洋战争时期既惊心动魄又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许多人也因此提出了批评,认为影片中以“虚构的三角恋爱”作为主要情节,从而削弱了这个震惊世界的重大历史事件的分量。其实,在当年的“珍珠港事件”中,有许多真实的战地之恋。而现实当中的这些普通人的青春离合,也许比银幕上的爱情更令人动容。  相似文献   

19.
马真读碟     
马真 《世界文化》2006,(11):27-28
在观看这部美国独立制作影片之前,我还是建议大家可能的话先去看看波兰斯基的作品《死神与少女》,两部电影都是在封闭空间内,依靠人物关系建立强大的情节张力,此外两部影片都涉及到“复仇和性侵犯”这一话题。《水果硬糖》中的小演员用富有冲击力的成熟表演塑造了一个外在和内在巨大反差的“索命女孩”,这种定位不仅符合电影关于“未成年人性侵犯”的主题,而且角色的设置在同类型电影中具有新意。一个成熟,甚至有些“汉尼伯尔”的女孩,利用智慧赢得一场复仇的胜利,这条线索足以吸引观众坚持将影片看完。因此,从电影的兴奋点来看,导演应该更…  相似文献   

20.
法国和美国合拍2001年出品美国环球中心影片公司2001年发行,本片获2002年美国金球奖最佳剧情片、最佳导演、最佳编剧、最佳原作音乐四项提名和奥斯卡奖最佳导演提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