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关于西方女性主义理论的译介,90年代中国女性主义的热流已经形成。多元化的文化和审美形态是女性主义得以繁荣的根本原因;关注日常生活和个人生存状态是60后女性作家写作的基本内容;60后女性作家的成长背景和经历也为女性文学兴起提供一种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张贾健 《文教资料》2008,(28):237-239
随着女性主义理论的兴起与发展,一系列的女性主义电影也出现在好莱坞影坛之中,其中以<末路狂花>最具代表性.它颠覆了以往电影中传统的女性形象,以一种新的方式来传达女性对男性社会的挑战.但是仔细研究却发现它所呈现的是一种幼稚可笑的"女性意识",与同时期超前的女性文化批评形成了一种落差,也就是说,影片称不上是具有真正女性意识的电影.而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则是多方面的,除了因为它是由男性导演所摄制以外,还与好莱坞不可颠覆的体制有关.  相似文献   

3.
20世纪90年代随着女性意识的发展以及女性主义理论的广泛传播,陈染、林白在反映两性冲突上比以往女性文学有了很大发展。在父权制社会中,男女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权力关系,女性身体与外界的冲突十分强烈。陈染、林白作品主要书写了父权统治下女性的遭遇、女人的死亡及她们的反抗。通过对其作品的女性主义解读,促使人们反思当今紧张冲突的两性关系,呼唤人们建立自然和谐的两性关系。  相似文献   

4.
张爱玲与20世纪90年代中国女性主义作家的女性意识的觉醒,都是伴随着西方的女权运动而起的.相比较而言,颠覆父权体制的文化秩序、颠覆男权制度是张爱玲与20世纪90年代中国女性主义作家文学创作的共同点;不同的是,两者的叙事角度、叙述方式大相径庭:张爱玲是远离自身地用旁观者的眼光来关注旧式家庭中旧式妇女的命运,而90年代女性主义作家的写作是一种纯粹的女性写作,她们只关注女性自身,把那些极端的女性经验作为叙事的核心.  相似文献   

5.
"双性同体"概念在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中是作为一种文学的理想境界提出的.中国当代女性写作在制度化的"男女平等"中起步后,经过20世纪80年代的女性意识提升、90年代的女性意识掘进,也带着"双性同体"的理想进入了"她世纪".  相似文献   

6.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旨在翻译过程中强调女性地位,呈现出强烈的女性意识、政治意识和文化意识,不仅突破了传统翻译实践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而且也颠覆了传统翻译理论的"忠实"观。本文对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核心内涵与功能价值进行研究,以期能为我国翻译研究带来一定的理论补充,同时也希望借此促进我国女性主义思潮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从女性意识来关注女性,是女性主义理论进入中国后文学创作及批评的一大亮点,尤其是彰显了女性以往被遮蔽的一面,如性欲,最大限度地消解了以往文本中母性神圣的部分,这必然导致女性体验的不完整。而《千万别让她说话》从女性独有的"堕胎"和"为人母"的纠结为出发点,展现女性意识中不为人知的伤痛与无奈,从另外一个层面来了解女性的生存境遇。  相似文献   

8.
西方女性主义批评是20世纪西方文学批评中的重要的一支,它是女权主义运动的产物。20世纪中叶,女性主义批评迅速地成为一种新的批评理论风靡欧美的批评界,开拓了文学批评的新局面。女性主义批评突破了传统文学批评的范围,动摇了以男权为中心的性别定型论,用一种全新的视角重新审视西方文学传统。女性主义批评不仅仅是文学批评,它还是一种跨学科的文化批评。女性主义批评的先驱者是法国的西蒙·波芙娃。1949年,她出版了《第二性》一书,从性别的角度探讨了有关女性的若干理论问题,奠定了女性主义批评的理论基础。女性主义批评在实践上为自己确…  相似文献   

9.
“他者”的话语与价值——女性主义心理学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性主义心理学是在20世纪60、70年代的西方女权主义运动的"第二次浪潮"中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具有明确政治目标的心理学理论、研究与实践.长期以来,心理学内部对女性或女性议题的普遍忽视、心理学本身的危机与困境及反实证潮流的兴起为女性主义心理学的产生提供了机遇.女性主义对传统心理学中存在的男性中心主义偏见以及心理学的核心假设与科学方法论都进行了不道余力的批判.并试图通过对研究议题的重新规划、解释和修正,以及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的变革来重建与传统心理学相异的女性主义心理学.女性主义对于心理学无论在学术建制方面还是在知识生产方面都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充当着心理学学科变革的发起者与促进者.  相似文献   

10.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是翻译研究的最新进展与女性主义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它认为翻译是一种政治行为,主张以"女性价值"介入翻译文本而重塑女性形象,从而彰显了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本质特征——主体性、权力关系以及文化身份。  相似文献   

11.
后女性主义产生于20世纪基于妇女学和性别学的研究,它反对女性主义过分强调男女平等问题,因而具有垮学科性和政治温和性.较之英美后女性主义者的政治实践,深受后结构主义、心理分析和解构主义思潮影响的法国后女性主义在理论研究上颇有建树.埃莱娜·西苏和露西·伊格瑞恩倡导"女性书写",发掘女性特质,从而使女性能够游离于父权制之外.而克里斯蒂娃通过对话语的延异性和符号的不确定性的阐释,指出了主体具有不确定性,从而解构了男性的社会主体地位,为女性多元化身份建构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70年代初,随着女性意识的觉醒和身份认同感的增强,女性主义批评日渐浮出菲勒斯文化表层.同一性与差异性既是身份认同的核心问题,也是女性主义批评无法回避的问题.在处理同一性与差异性问题上,女性主义批评内部引发了本质主义与反本质主义的争论,女性身份在这一争论中凸显其重要性,但又陷入理论与现实的双重困境.尽管女性身份遭遇重重危机,但作为女性主义批评的基石,仍是女性主义批评必须坚守的立场.  相似文献   

13.
后现代思潮中的女性主义摄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性主义摄影是19世纪后半叶萌发的女性主义思潮在摄影艺术领域的投射和共鸣,它不能简单等同于女性摄影师的作品.20世纪50年代后现代主义艺术的发展又给女性主义摄影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后现代思潮与女性主义理论相互作用促使后现代思潮中的女性主义摄影具有质疑传统的宏大理论体系、反对两分法划分性别的思维模式、模糊两性之间的界限、创建女性话语系统等特点.  相似文献   

14.
有差异的声音--女性主义批评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中国新时期的文学创作与女性文学批评,明显受到西方女性文学批评理论的影响.女性文学研究者从多方面审视西方女性主义批评的现实意义,尝试在"拿来"与借鉴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女性文学的具体实际进行实践,探索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女性文学理论.女性文化与文学研究中的另-种极端也值得警惕有些持女性主义极端理论的人,总是将男人置于自己的对立面,带着一种先入为主的天然仇恨来片面地诠释这个世界.这类女性研究者,其潜意识中隐藏着以男性文化视域为基本价值判断的思维悖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文化立场、批判姿态与批评实践存在着内部矛盾.  相似文献   

15.
中国新时期的文学创作与女性文学批评,明显受到西方女性文学批评理论的影响.女性文学研究者从多方面审视西方女性主义批评的现实意义,尝试在"拿来"与借鉴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女性文学的具体实际进行实践,探索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女性文学理论.女性文化与文学研究中的另-种极端也值得警惕有些持女性主义极端理论的人,总是将男人置于自己的对立面,带着一种先入为主的天然仇恨来片面地诠释这个世界.这类女性研究者,其潜意识中隐藏着以男性文化视域为基本价值判断的思维悖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文化立场、批判姿态与批评实践存在着内部矛盾.  相似文献   

16.
中国新时期的文学创作与女性文学批评,明显受到西方女性文学批评理论的影响.女性文学研究者从多方面审视西方女性主义批评的现实意义,尝试在"拿来"与借鉴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女性文学的具体实际进行实践,探索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女性文学理论.女性文化与文学研究中的另-种极端也值得警惕有些持女性主义极端理论的人,总是将男人置于自己的对立面,带着一种先入为主的天然仇恨来片面地诠释这个世界.这类女性研究者,其潜意识中隐藏着以男性文化视域为基本价值判断的思维悖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文化立场、批判姿态与批评实践存在着内部矛盾.  相似文献   

17.
女性主义批评与男性文化视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新时期的文学创作与女性文学批评,明显受到西方女性文学批评理论的影响.女性文学研究者从多方面审视西方女性主义批评的现实意义,尝试在"拿来"与借鉴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女性文学的具体实际进行实践,探索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女性文学理论.女性文化与文学研究中的另-种极端也值得警惕有些持女性主义极端理论的人,总是将男人置于自己的对立面,带着一种先入为主的天然仇恨来片面地诠释这个世界.这类女性研究者,其潜意识中隐藏着以男性文化视域为基本价值判断的思维悖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文化立场、批判姿态与批评实践存在着内部矛盾.  相似文献   

18.
存在主义女性主义强调女性超越"内在性",树立女性主体意识;而生态女性主义则提倡重树特有的"女性气质",反对男性对自然和女性的"野蛮征服"和"粗暴超越".两种看似对立和矛盾的理论有着共同的理想和憧憬:审视和颠覆父权统治,改变女性"他者"处境,找寻和实现女性价值.所不同的是,它们实现途径的差异.既然它们有着共同的理想,那么在差异与分歧中寻求对话也就成为必然.  相似文献   

19.
女性文学成为九十年代批评界关注的重点.在九十年代之前的女性写作,仍然受到菲勒斯中心的影响,在不知不觉中还是承担了男性对女性文学的一贯审美期待;九十年代的女性主义作家则提倡以身体来写作,作为突破男性中心话语霸权的最好方式.但是,当过分强调身体写作的同时,女性主义写作也在传媒炒作下发生了异化,主体意识逐渐消退.以一种独特的言说方式的女性写作在异军突起之后,是否面临着后继无力的困境?  相似文献   

20.
女性主义(Feminism)一词,最早出现在法国,意指女性的社会平等与个性解放;后传到英美,逐渐流行起来。西方女性主义的理论思潮一开始便具有多元色彩,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因而也一直呈现出多样性特征,其中,英国女性主义较关注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女性的社会作用;而美国女性主义侧重于研究女性身份的认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