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学生》2005,(11):22-23
父母是最可能了解孩子的人,因为天然的联系,因为时空的接触;父母也可能是最不了解孩子的人,因为年龄的差距,因为立场的不同。于是孩子在遇到问题或犯错时,父母在问“为什么”的同时,也有着不同的“是这样吧”的解释。所谓“对症下药”,如果父母根本不清楚孩子的“为什么”,又怎样去进行“怎么办”呢?那么蹲下来,做一次视角上的“小孩”,做一次养育的学习,与孩子共同体验一份成长吧——  相似文献   

2.
对于苔丝、金斯基、波兰斯基这三个名字,大部分人最熟悉的可能就是苔丝了。事实上,电影《苔丝》是“罪恶大师”波兰斯基1979年的作品,改编自小说家哈代的《德伯维尔家的苔丝》,影片获得了多个奖项,而金斯基正是影片中苔丝的扮演者。相对于原著,电影的名字简洁多了。在孙致礼先生翻译的版本中,还曾将原著的副题译为:一个纯洁女人的真实写照。苔丝命定要死,为了自己的纯洁。在一个信仰沦丧的时代,纯洁就是一种错误。苔丝杀人,使自己从绝望走向绝望,但似乎带着点新  相似文献   

3.
邓笛 《广西教育》2007,(7C):39-40
一位父亲遇到了一个难题。他的未成年的孩子们要求看一部“少儿不宜”的电影,因为电影的主演是他们最喜爱的演员,而且看过这部电影的人都说这部电影拍得很好。电影之所以“少儿不宜”,是因为影片中有极少量性和暴力场面。[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1996年年初的时候,北京的冬天相当冷,所以骑很远的车去北大听一堂新东方的串讲就是件颇为辛苦的事。不过好在进了教室便是一片火热,不但因为好几百人密密麻麻地挤在不那么宽敞的教室里,而且因为你能感到漂浮在空气中的青春的激情与梦想。那是1996年新东方的一个我已经忘记班号的GMAT班,我是其中的一个学生。在北京,无数年轻人有着和我相同的经历,那就是,上过新东方。 在新东方里,最有名的一句格言据说是由这个学校的校长俞敏洪说的:“从绝望中寻找希望,人生终将辉煌。”这是一句令人着迷的话,我们大多数人从小上学…  相似文献   

5.
电视剧《还珠格格》播出后,已经冷却的“琼瑶热”再度升温。在中学校园里,同学们只要聚到一起,便“小燕子”长“小燕子”短的;有的同学不仅把《还珠格格》小说买回来与电视剧对照阅读,甚至对琼瑶的爱情作品展开了全面的“研究”。尤其令人忧虑的是:就在我的班上,个别同学因为琼瑶作品的影响——大概是想体验少男少女之间卿  相似文献   

6.
最近参加某一高端的语文教学研讨活动。各地选送的10余节参赛课听下来,不少与会代表和评课专家真正“莫名惊诧”。最温和的感受是“深觉忧虑”.最激烈的评说是“令人失望和悲哀”。因为是比赛,上课老师绝对是高度重视;因为是选送.各地教科研部门自然是倾注了不少心力,故而具有相当的代表性。既如此,以此解剖课改背景下我国中学语文教学当下的现实应该是比较精准。能够说明一些问题的。  相似文献   

7.
说到古夜郎,就会令人联想到“夜郎自大”这一家喻户晓的成语,就会令人为李太白“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的诗句而魂牵梦萦。随着历史的演进,两千多年来,古夜郎文明更充满了传奇性和透溢着超越时空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8.
碧海、黄沙、殷红的鲜血,随处可见的残肢断臂,因恐惧、痛楚而扭曲的年轻面庞,死亡前绝望而留恋的哭喊声,一点点插人胸膛的匕首,炸成两截却还在扭动抽搐着的躯体,夹着断手奔跑的士兵,所有这些构成了一个令人压抑、窒息、极端惨烈的战争场面,加上大幅的广告特写以及一张“未成年人由父母陪同,女士由男士陪同观看”的观影通告,足以使这部号称有史以来最真实、最血淋淋的二战影片《SavingPrivateRyan》《拯救大兵瑞恩》,继那部令无数人神魂颠倒的《泰坦尼克号》之后,再度在全球范围内掀起狂潮。九八岁末,这部美国…  相似文献   

9.
《阳光搜索》2005,(4):63-64,F003
盗可盗,非常盗,一部《天下无贼》虽说讲是劝人向善、护卫纯良的故事,但拍资贼电影会“抢钱”才是真本事。其实神偷电影一直是中外商业电彭中常见的类型,为什么呢?因为观众大大的喜欢。神偷电影能将型男美女、华丽动作、高科技视效、令人手心冒汗的场面等丰富的商业元素都融入影片中,还能在手足情和恋情上大做文章。所以,时不时地总有一些“银屏神偷”赚的盆满,真正显示了“盗贼”本色。  相似文献   

10.
《英雄》还未开拍就不断制造“事端”在媒体上闹腾,片子全国公演居然夸张地把时间定在凌晨零点,还真是有点令人反感:摆什么谱啊!看完电影,严格地说,电影开始不久这种“反感”情绪就慢慢烟消云散了。摄影出身的张艺谋,对摄影语言的运用的确有一种超人的感觉。影片在“重金属”音响的烘托下,立即将观众的注意力锁定到银幕上。单就影片的画面来说,用“极具震撼力”这个词应该不为过。影片故事不同的段落中,不动声色地用不同的色彩基调来渲染情感,比如“飞雪”与“如月”对打戏,那漫天飞舞的、醉人的黄色;“残剑”刺杀“秦王”时神…  相似文献   

11.
影片高潮,安迪对瑞德说:“别忘记在这世界上,还有没被这高墙栅栏围起来的地方,它就在你自己心里,是他们拿不走、碰不到的东西,是属于你自己的东西,那就是—希望!”整整19年,安迪对自我生命完成救赎的同时,也给了其他犯人重获新生的希望。后安迪与瑞德两位挚友在蔚蓝的大海抱……我喜欢这种光明的结尾,更被影片中那些在最绝望、最沉沦的时刻闪现出的人性光辉和悲天悯人的情怀深深打动。  相似文献   

12.
我常常开会,有时候开到绝望,但我从不怕绝望,因为每到绝望的时候,就会突然有“叮”的一声出现,像微波炉的脆响。然后,一个想法出现了,于是会议在众人欢呼雀跃中,结束了。所以我说上帝就是个微波炉,总会在我们转到一定火候的时候,发出一声“叮”。  相似文献   

13.
本通过《呐喊》、《彷徨》中小孩子形象,分析了鲁迅“树人”的希望中蕴涵的反抗愚昧、反抗绝望的心灵指向,在“铁屋子”的现实“场”境中,“死亡”直逼生存,“树”而不起,从而承受为反抗绝望而必经的绝望之境。  相似文献   

14.
鲁迅的《伤逝》告诉我们一种貌相:当“人必生活着”成为可能之后,爱情也“必须时时更新、生长与创造”。北村的《伤逝》揭示了一个残酷的真相:爱情最终是虚无而令人绝望的,无法拯救心灵。鲁迅和北村的《伤逝》中理想爱情模式的主体是错位的。面对包括爱情在内的人生“绝望”,北村确立了以神性拯救为唯一的终极救赎之径,而鲁迅立在现实的土壤上信奉“绝望的抗战”。北村的愿望虽然美好,但在中国语境中,很难付诸实践。  相似文献   

15.
杜士钊 《小读者》2011,(4):13-13
姚明曾经说过:“努力不一定成功.但放弃一定失败。”我认为如果一个人选择了放弃某件事,那么他就是懦夫。因为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  相似文献   

16.
美国影片《通天塔》以多线索的叙事手段、时空交错的表现手法、对人性的深刻思索与挖掘使观众从单纯意义上的“看”电影向“思考”电影转变。影片深入探索的关于人类交流隔阂的主题也引起人们更深远的思索。本文分析了影片《通天塔》的创作思想和立意,对影片所采用的艺术手法和表现方式进行了剖析,揭示了影片所蕴含的人类交流心灵障碍的深刻主题意义。  相似文献   

17.
“遇到痛苦和绝望的时候,你会闷头昏睡?凄然落泪?还是会勇敢出击,嬉笑怒骂,直面人生?”“两只狗”对生活的意见很多,他们用喜剧表演的方式将生活的困苦宣泄出来,因为他们相信:“快乐是一种生活态度!”  相似文献   

18.
渴望洒脱     
“当你渴的时候,谁给你一滴云酿的水声,一粒海的结晶盐?”在绝望的时候,自卑给你的答案是救世主,而洒脱则告诉你是你自己。“水穷之处即云起之时”。因为洒脱,生命之源才无限丰盈;因为洒脱,才有了“回首叫云风飞起”的激情;因为洒脱,才能够坦然“行到水穷处”;因为洒脱,才能够平静地“坐看云起时”。孔子遇到“不义而富且贵”时,也因为无奈后的洒脱说出了“富贵于我如浮云”。世上本不平,世人也无法让世事绝对公平。有了诸多不平,就必然生出一种适应不平的性格———洒脱。有些自认为高明的人在碰壁之后总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  相似文献   

19.
美国大学的捐赠收入停滞不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国大学的捐赠收入在2003财政年度里相对比较平稳,这个消息在最近本应成为绝望的理由。然而今天的资金筹集者因为了解到并没有任何“阵地失守”而减轻了些许心理负担。  相似文献   

20.
徐敏 《宣武教育》2004,(10):41-43
我们班学生背地里叫我“小徐”,这是学生毕业时告诉我的。因为我长相“显小”,如果坐在学生中间几乎看不出我是老师。早晨进校门时,值周生很少对我说“老师好!”,大概他们把我当作学生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