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对“诚信”传统美德的特点和诚信的道德心理结构进行理性分析思考的基础上,体认“诚信”作为人类自然道德法则,人类道德生活的最重要的公共精神产品,有着无穷的历史发展张力,具有鲜明的时代品质特征。最终探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对“诚信”进行高层次的复归。  相似文献   

2.
现代中国社会需要诚信,在中国的传统化中,诚信也是道德的最理想要求。在新时期必须树立诚信理念,建设“社会诚信体系”;从制度上保障诚信行为;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为我所用;从制度和法律上约束和惩罚失信行为。  相似文献   

3.
诚信在人们生活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建设诚信社会众望所归。笔者认为,诚信建设必须依靠四种力量来维系:这就是社会的道德教育、个人的道德修养、社会环境的熏陶和社会法律的强制。  相似文献   

4.
探讨了诚信作为社会意识,总是根植于生产方式和由此所决定的社会结构(组织)中,农业文明时期和工业文明的计划经济时期形成了血缘、地缘、职缘为基础的社会组织,依靠道德和权威裁判来维系诚信。市场经济体制时期,陌生人组织成为社会的基本单位,充满开放性和不稳定性。诚信只能靠契约及其背后的法制来维系。契约诚信具有四个要素:诚信主体间是独立、平等的关系;诚信的原则是公正,获取信息的公正、权利和义务的公正、仲裁的公正;维系诚信的制约机制是建立个人诚信档案和评估制度,依靠完备的法律体系对违反诚信的行为进行惩罚,形成强制性的约束力;诚信的内在驱动力是道德,要树立法律至高无上、遵纪守法的道德。  相似文献   

5.
"诚"、"信"是中国传统社会中非常重要的道德规范,"诚"指向的是天人关系,"信"主要调节人与人之间关系.传统道德的"诚""信"要求人成为一个道德主体;现代诚信基于契约关系,调节的是具有平等权利的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过去的道德人变身为现代的经济人,经济人的逐利本能致使利益主体的失诚无信,逼使国人发出"重建诚信"的强烈呼声.接续传统诚信实现其现代转型,既要打破熟人社会的潜规则,又要以制度建设推进道德善恶因果律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面对社会普遍存在的诚信危机,打造信用化,增强全社会的诚信观念,越来越成为人们的共识。学校教育在建设诚信社会中的地位如何,如何推进诚信社会的建立与发展,是每个教育工作都必须直面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杜双喜 《湖南教育》2003,(24):43-43
孔子说:“人无信不立。”在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接触越来越广泛,交往越来越频繁,人们在日常学习、生活、工作中更重视彼此合作,更强调相互信任。如何培养中小学生诚实守信的意识,使之长大后具有现代公民道德意识,能够适应未来诚信社会。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去努力。一、教育学生讲话实事求是。教育学生在生活中,要敢于说真话、实话,要敢于反对别人说假话、大话、空话。在学习中,能如实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不人云亦云,口是心非;在同伴面前,做不到的不说,说了的事就要去做;在替别人捎口信或带话时,要正确转达别人的意思,不要歪曲别人…  相似文献   

8.
我国传统诚信观与当代诚信道德的研究,是目前我国学术界关于诚信道德问题探讨的热点之一。本文着重阐述了我国传统诚信观的形成和发展、我国传统诚信观的基本特点及当代诚信道德的培育途径。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道德、道德教育的特点及其适宜方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中国传统道德和中国传统道德教育 ,指出 :中国传统道德具有利他性的特点 ,中国传统道德教育具有情感性的特点 ,其独特的操作方式是情感意通。在此基础上 ,论证了情感意通至今仍然是进行中国传统道德教育最适宜的方式。  相似文献   

10.
谈重建信用道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最近读到《健报》主编戎东贵先生的一篇短文。文中有以下情节,一位美国朋友问他:“当今中国最为缺少的优秀品质是什么?”他认真地想了想答道:“大概是信用道德吧!信用看起来不是多大的事,但如果政府缺少信用,政府就没有凝聚力;媒体如果缺少信用,人们就不会相信媒体;企业如果缺少信用,  相似文献   

11.
先秦儒家从内位与外位相区分的角度考虑“亲亲”和“尊尊”关系问题,这两者并不是绝然对立的。儒家重视亲亲血缘关系,实质是强调情感的自然真实性,包括丧服服叙制度在内的礼文之道德原则,实际就源自于人们的这种真实情感。对源于亲情的真实情感的极端重视和通过对道德原则的不断切身反省从而得到落实是先秦儒家思想的两大特色。  相似文献   

12.
主体的信用道德选择受制于利益、环境和制度诸因素。利益是信用选择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充分肯定和尊重主体的个人利益,信用道德之义务要求才会为人们所自觉履行。因此,信用道德选择需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德行与幸福相一致的正义的社会道德环境。在现代社会,只有法律才能为信用的道德选择提供基本的制度保证。  相似文献   

13.
诚信:企业发展的基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诚信不仅是一个基本的道德规范问题,更是一个经济问题和法律问题。企业信用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资源,它影响着国家、地区和企业的竞争力。没有信用,就没有秩序。没有信用的企业、市场和社会,便无法与国际接轨。因此,我国企业的信用制度建设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4.
The years since Kohlberg's death have marked a pivotal stage in moral psychology. The field is addressing a number of critical questions and pursuing new themes and approaches as it continues to (re)define itself in the course of its own development. This paper presents a brief overview of some of these emerging themes within the context of the traditional cognitive–developmental approach to moral socialization. In particular, it highlights changing conceptions of the moral person and raises questions about the implications of these changes for the role of reason in contemporary moral psychology.  相似文献   

15.
诚实信用原则作为"现代民法的最高指导原则",在各国立法中被普遍采纳并受到重视.我国合同法的制定也体现了这一立法思潮.我国新的合同法不仅确立了诚实信用原则的基本原则地位,而且围绕着诚实信用原则,建立了一整套科学的合同义务体系和适用规则.  相似文献   

16.
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看权力道德的法律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古代儒家德治思想首先是要求权力阶层的道德资质,在权力道德的法律化方面,中国古代传统法律化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将义务性的道德规范法律化,使权力道德要求融于法律的规范形式,是“依法治国”、“以德治国”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7.
高校实施学分制的制约因素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分制作为一种灵活完整的、适应学生个别性和差异性的教学管理制度,在国外已经取得了较大的发展,目前国内的部分高校也开始采用和实施学分制。在概述中国高校实施学分制的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有中国特色学分制的对策,这对于促进学分制在高校的实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近代中国在经历了器物变革、制度变革之后,新文化者们掀起了以思想革命为核心、以政治救亡为最终目的、以文化批判为基本内容的新文化运动,表达了他们对民族文化结构改造的迫切愿望。《中国新文学大系(1917—1927)》是新文化的缔造者们对新文学的首次集体回顾,而小说集、戏剧集的入选篇目集中体现了新文化者们对民族文化结构改造的具象性表达内容。中国封建伦理道德是构成国民性和“家国同构”政治体制的核心,而伦理道德革命是救亡图存和思想解放的先决条件,所以在新文化者们对民族文化结构进行批判改造的核心内容中,伦理道德革命首当其冲。  相似文献   

19.
本就目前工商行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对“德”、“法”并进的工商行政管理运作模式展开讨论,论述了建立完善的工商行政管理的法律体系、监督制度和行政道德自律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诚信作为社会主流道德规范,在传统的道德建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传统的诚信道德重道德教化轻道德制度建设的缺陷,在现代市场经济制度下,由于诚信上升为法律原则,而得到了根本的纠正。现代诚信道德的法律化,既是时代的必然需要,也可以通过立法、执法、公民自觉行为等方面得到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