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出版社出版的《语文》在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中收录了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课本对“越明年”的注释是:“到了第二年,即庆历五年(1045年)。”《教参》上也是这样翻译的。“越”字被解释为“及、到”的意思。笔者对此注释产生了怀疑。一是在古代汉语中没有看到过“越”当“及、到”讲的,二是滕子京真的如此厉害,在短短一年的时间就能把巴陵郡治理得“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再说本文的主旨不在于表现滕子京的能力。而在于表现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积极的人生态度。带着疑惑,笔者查阅了一些工具书。  相似文献   

2.
万物平等、齐而为一是《庄子》重要的生态观念,根据不同的理论起点,被具体概括为:“道生万物”的本体论平等、“道在万物”的价值观平等以及“体道合一”的精神性平等。另外,《庄子》平等思想中还存在着各种差异性因素,包括平等中的“不同”、平等中的“不等”以及相同中的“不等”,这三点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涵盖了《庄子》视域里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差异性,具有丰富的生态文明内涵。总的来说,《庄子》是为追求达到“存异而和合”的生态境界,其中的平等、差异与和合,都可对当代环境伦理问题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3.
传统观点认为:《史记》继承了《春秋》“贬天子,退诸侯,讨大夫”之精神,司马迁是以孔子第二自居的,故《史记》是第二部《春秋》。这种观点的偏差在于:既没有考虑到春秋与西汉两个时代社会政治形势的巨大差异,也没有顾及到司马迁与孔子千差万别的个人经历。孔子对春秋“乱世”无能为力而作《春秋》,“垂空文以断礼义,当一王之法”,通过“贬天子,退诸侯,讨大夫”来达到“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之目的,其着眼点在来世;而司马谈发凡起例的《史记》之创作目的一为“宣汉”,二为整合学术,为西汉统治者“献治安策”,以适应西汉大一统的政治需要,其着眼点在当世。  相似文献   

4.
《论语》作为儒家最为重要的经典之一,历来注解阐发者众多,又因时代和文体的特殊性,歧解也颇多。《论语.里仁》篇:“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论之,主要有四种观点,但对“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为什么还要“得之”且是“不以其道得之”这一显然不合逻辑的问题,大都没有过多关注或给予合理的解决。本文认为“得”的语义指向为“处”和“去”,即以“不以其道”、“得之”各为一读,句意便通晓达畅。  相似文献   

5.
<正>一、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1.合作的师生关系合作要求教师不以教育者自居,不以强制的手段——训斥、羞辱、向家长告状等方式来强迫学生服从教师的意愿。合作就意味着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过去的观念是:"你不会学习,我来教你学习;你不愿意学习,我来强制你学习。"现在的观  相似文献   

6.
一、鼓励学生“敢问”学有所疑,才会学有所思,学有所得,才会感兴趣有动力。因此,在数学课堂上,教师要努力营造一种和谐的课堂氛围,解放学生的大脑,让他们敢想,解放学生的嘴巴,让他们敢问。正确处理好“主导”和“主体”的关系,让学生成为“问”的主体,成为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信息源”。1.教师不以权威者自居,而要通过自己的语言、动作、情感传递给学生亲切、信任、平等的信息,使学生感到教师是与他们平等相处,一起探索研究。教学中,教师应该做到,当有疑问或有不同见解时,允许学生不必举手就可站起来发言、插话;当学生回答不出教师提问时,…  相似文献   

7.
戏说Teacher     
也许在传统的中国人眼中,一个学生在文章中大谈自己的老师,这多少有点“不敬”,尤其当一个学生来戏说Teacher时,更会被称为“不尊师重教”。那么,嘘,我们小声点。先从谁说起呢?就先从我们的班主任兼数学老师Miss陈说起吧! Miss陈第一次带班,自然没经验,一切琐事都与大伙商量着办。Miss陈能“与民同乐”,不以班头自居,常  相似文献   

8.
当我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中时,语文告诉我“满招损,谦受益”。 当我陷入灰心沮丧时,语文告诉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相似文献   

9.
一、“对话”的前提是教师实行教学民主“对话”的本质是师生间平等的磋商与交流,而“对话”的前提是教师实行教学民主,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与和谐的教学气氛。没有教学民主,就没有“对话”可言。传统的教学是教师以“权威”自居,“师道尊严”至上,教师主宰课堂,一切都是教师说了算,学生只能听之任之,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一种‘唯师是从”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改革要求尊重学生的多元化需求,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和合作者,不以"导师"自诩,当以"朋友"自居.课堂是实施教学活动的场所,教材是进行学习探究的平台,师生是具有平等意义的"对话者",从而让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全面发展的大写的"人",这是教育改革的本质要求,对政治课堂的教学活动同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高诱释《淮南》“不与物散”之“散”为“乱”,王引之据以勘订“散”当为“殽”字之误,并认为“诸书无训散为乱”。考《十三经》诸书用例,可证王引之所言不谬,“散”之本义当为“离”,至少到汉代以前还没有引申出“乱”义。《汉语大字典》不以“离”为“散”之本义,失之;第八义项释“散”为“错杂、杂乱”,并引《淮南》此句为书证,亦失之。  相似文献   

12.
教师是儿童自主发展过程中的领航者,教师要通过语言、环境、活动等培养儿童全面发展,并通过儿童自己去实践完成。传统的师本教育越来越不合实际.我们的课堂教学应该把本应由学生自主使用的课堂时空还给学生。只有当教师和学生之间处于一种平等交往的“生活关系”时,彼此才能心灵相通.才能更好地改善师生关系,学生才能获得积极乐学的生活态度。这就要求老师不以教育者自居,在教学中能换位思考。  相似文献   

13.
葛芬 《陕西教育》2006,(3):14-14
要实现“传承型”教育观念向“创新型”教育观念的转变,考大学、谋职业的教育价值观向素质教育价值观转变,“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向“民主平等”的关系转变,要实现终生教育……当教师的教育理念得到更新时,所有的思想都将最直接地体现在课堂上。前不久,我听到这样一堂口语交际课,内容是《买文具》。  相似文献   

14.
《聊斋志异》中有关悍妇妒妻的篇章,不仅是蒲松龄封建正统意识、男权思想的流露,也是封建时代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的反映。悍妇妒妻的存在,源于不合理不道德的一夫多妻的婚姻制度,是渴望平等不甘雌伏的有个性的女性不自觉的反抗。理想的婚姻生活呼唤真挚平等自然的两性关系,不以悍势压人,更无需以媚态悦人。  相似文献   

15.
庄子《逍遥游》中的宋荣子“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毁之而不加沮”.很容易令人想起“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话来。在世俗的世界里.这应该是一种非常高的境界,是很多人难以达到的境界。“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他对功名、利禄、成败等等从未汲汲追求.这样的“方外”高人活得多么了无挂碍、优游自在.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神话哲学的视角探讨《庄子》天人关系论与上古神话的渊源关系。认为《庄子》的“万物齐一”、“天人合一”思想承续了神话哲学的万物平等、天人和谐的观念。指出万物平等是《庄子》天人论的逻辑基础,天人和谐是其目的,而实现天人和谐的途径则是随顺自然、自然无为。文章的结论是:庄子的天人关系论在内在本质上与神话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17.
周一贯 《小学语文》2007,(12):21-23
《红楼梦》中有一句“假作真时真亦假”,当历史演进到信息时代的全新一页时,我们却发现已经生活在一个“真作假时假还真”的网络世界里了。网络让我们发现了一个与现实隔离的虚拟世界,却让我们因此回到了如精神分析大师弗洛伊德所说的“本我”状态。没有面具,没有外衣,没有了人情世故、身份等第、清规戒律等种种人为的桎梏和压力,在那里人可以活得真实自然,游走在一个自由平等的环境里,释放出本我的激情,畅快淋漓地转移了现实的许多压抑束缚和尴尬。  相似文献   

18.
吴晓慧 《教师》2011,(12):113-113
随着国家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普及,在农村中学的各个班级里,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学生",包括学习成绩差、对学习失去信心的学生和思想品德差、到处惹是生非的学生。他们虽然人数不多,但却是一个令老师费心、让家长烦心的群体。那么,如何做好“问题学生”的教育转化工作呢?本人根据自己十几年的教学实践,认为应当做到以下几点:一、热爱学生,爱心育人爱是教育的基础和前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班主任,首先要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观念,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平等对待所有学生,不以“分”取人。由于“问题学生”学习成绩差,  相似文献   

19.
重庆作家刘忠华倾情投入创作的新《点击重庆》、《走近重庆》,不以纯学形式而以纪实手法写作,尽情发挥了作品对读的认识教育价值,同时全书巧妙嵌入不少神话故事、民间传说,因而颇具可读性。行力求贯彻读本位观念,这是作平民意识的反映。“看历史”、“看火锅”、“看棒棒”等三章,为全书最出色的部分,反映了作具有深厚的历史化修养一深入社会底层调查研究的严谨写作态度。  相似文献   

20.
得玉田夫     
梦,最能“展露”和“揭发”一个人灵魂深处连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向往”和“眷恋”。梦,就会告诉你,你自己从来没有想过的地方和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