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汤华泉 《池州学院学报》2011,25(2):15-20,84
古今不少学者在李白年谱和李白诗文笺注中给李白一些作品作了编年,特别是詹锳还撰写出了编年专著《李白诗文系年》,确定了李白在安徽写作的大部分诗文的时地。但是各家也都有一些疏漏,在时间、地点上颇有出入。本文在全面研读李白作品及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李白在安徽所写诗文的时地重新进行了编定。  相似文献   

2.
李白于天宝十二年至天宝十四年先后多次到池州(当时的秋浦县),写下大量诗作,其中<秋浦歌>十七首最为著名.文章通过对<秋浦歌>及李白池州系列诗作的解读,探讨李白在池州逗留时间之久的原因,以及李白当时的精神状态和诗歌的基本风貌.  相似文献   

3.
李白妇女诗共描写了自由、悲怨、游乐、勇武四种类型的妇女,其性格与李白的性格是相对应的,它们补充和丰富了李白人格的基本内容;李白妇女诗的讽谕精神主要体现在伦理道德的规讽、历史兴衰的感叹、苦闷人生的寄托三个方面,它们不仅使李白的妇女诗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而且还使李白的人格闪耀着理性的光辉;以王安石为代表的宋人因李白诗中描写了妇女,便认为李白“其识污下”,这种说法纯属不实之词。  相似文献   

4.
《李白求是录》是李白研究的又一新著,对李白生平及许多作品以及一些所谓“定论”的问题进行了新的探索,弄清了 许多事实真相,深化了李白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王辉斌教授李白研究力著《李白求是录》出版了,这是近年来李白研究的最新成果。作者从动态型式的整体观照、多元视角的系统思维、宏微互渗的立体态势等多维格局去研究李白,使人窥视到李白学术研究纵深处的许多壶奥,因而此书在还原历史真相的同时又具有方法论的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现在世界上,一切文化或文学艺术都是属于一定的阶级,属于一定的政治路线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在中国两千多年来阶级斗争和儒法两条路线斗争中,一切文学艺术作品无不打上阶级斗争和儒法斗争的烙印,一切封建主义文学家就其思想实质来分析,无不分别隶属于儒法两大阵营。李白在唐朝中期儒法两条路线的斗争中,以诗歌为武器,热情歌颂和赞扬要求进步、要求统一的法家路线和法家思想,大胆揭露和鞭挞坚持倒退、坚持分裂的儒家路线和孔孟之道,以鲜明的尊法反儒思想表明他是一位战斗的法家诗人。一千多年来,封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反动文人出于反动的政治目的,竭力颠倒和歪曲李白法家诗人的真正面目,拚命掩盖和抹杀李白诗歌中的批判锋芒,大肆宣扬李白是  相似文献   

7.
论李白的怀古情结与心理调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怀古情结是李白心理结构的重要成分,是诗人艺术创作和人生活动最敏感的区域。它从一种历史理性确立了李白人格的理想范式及功名的最高境界。李白的这种理想精神与盛唐文化气氛是相一致的,但他的这种理想又不可能在盛唐政治中实现。在理想幻灭的苦闷中是怀古情结给李白的心理带来了恰当的调适和引导。李白的浪漫是一种历史理性的复活和高扬。  相似文献   

8.
李白是否有政治才能,一直是一个待解之谜。从李白在玄宗召见后没有建树、追随永王李磷的事实可知,李白是缺乏政治远见的。李白的真诚而又恃才傲物的个性,崇尚道术、剑术和文学的知识结构,也说明李白是不适合从政的。  相似文献   

9.
李白的人才意识是“李白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反映出李白的人才观和价值取向。李白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终与安社稷”、“谈笑安黎元”,是其一生执著的追求。然而,诗人美好的愿望却被黑暗的现实击得粉碎.他的远大理想始终难以实现。怀才不遇的痛苦,一直折磨着李白;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无奈,长期困扰着李白。因而,李白对人才问题特别敏感,其人才意识亦格外强烈。李白的人才意识,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期盼知音的意识;二是惜才爱才的意识。  相似文献   

10.
本文考证李白初出巴蜀时间为开元五年三月,初入洛阳为同年晚秋,初入长安为开元六年十月,分别比旧说提前了八年, 十三年,从而填补了李白二十五岁前的活动空白。作者以考证李白初出巴蜀和初游京洛的时间,背景,动机,情怀,行踪,活动,创作为中心,顺笔简论与之密切关联的李白《上字州裴长史书》作时,李白居家安陆时间,李白与好友元丹初交时地,李白隐居匡山时间与活动,李白“本家金陵”,李白“见天台司马子微”时间及其《大鹏遇希有鸟赋》创作时地,李白“天津桥南造酒楼”,李白“从军向临洮”。李白“路中投刺”韩荆州,李白归蜀时间与路线等李白研究中的重要历史遗留问题和新发现的问题,并为其中涉及的李白六十余篇诗文重新系年。  相似文献   

11.
以诗仙著称的浪漫主义大诗人李白,斗酒诗百篇,李白与诗和酒都结下了不解之缘,这正是促成李诗豪放风格的内在趋动力。 李白一生好入名山游,其逍遥境界,象一股涓涓细流从李诗中淌过,可以说构成了李诗飘逸的意境。细读李诗后不难发现,李白对月情有独钟。李白离不开酒,更离不开月下喝酒的幽韵之境。李白诗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就是月亮意象。从  相似文献   

12.
自负、傲岸、狂放是李白个性意识的主体,功成身退是李白最基本的生存模式。这种生存模式与个性意识是一致的,它们充分体现了李白对功名的追求,对自由的向往和对自我的陶醉。但这种生存模式在现实中是难以实现的,由此所产生的自我失落的迷惘感,知音难遇的寂廖感,宦途艰难的悲愤感及生命促迫的忧患感,共同构成了李白悲剧心态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13.
满怀“使区宇大定,海县清一”政治理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是李白诗歌创作的心理契机。思想的复杂性和生活方式的多样性使李白不能定位出人生价值的走向。李白困惑于明月式的向往和纵酒开愁的矛盾之中,在梦神与酒神对李白的交互感召之下,才在其心灵深处不断升腾着艺术创作的激情。这种对生命的困惑心态也决定了其诗歌创作的总体风貌  相似文献   

14.
李白是我国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其诗歌有十分明显的节奏特点,无论是缓慢的还是欢快的、简单的还是复杂的,他都能将其组合成特殊的语言顺序,让我们充分感受独特的节奏魅力。李白的诗歌之所以具有如此独特的节奏特点,主要原因,第一,李白具有丰富的情感,能将其与诗歌节奏完美结合;第二,李白具有非常个性化的思维方式,形成了多元化的诗歌节奏;第三,李白对音乐舞蹈十分擅长,这对节奏的把握发挥着重要作用;第四,李白有着其他诗人所没有的浪漫情怀和强烈的主观意志,因此其诗歌的节奏特色也是独一无二的。本文主要介绍李白诗歌节奏的特点,以更加了解李白诗歌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5.
杜甫和李白被称为“我国诗歌中的双子星座”。他们之间兄弟般的友谊,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的佳话。 这两位伟大的诗人于天宝三年(公元七四四年)在洛阳初次相会,就一见如故,结为挚友。随后,他们曾经相约共游梁宋、齐鲁,在一起游猎放歌,痛饮赋诗,纵论天下大事,畅谈个人理想,彼此情投意合,心心相印。正由于共同的志趣和抱负,才使这两位旷世之才的心灵息息相通,终生不渝。可他们自从山东石门分别后,却再没有机会相逢。 乾元二年(公元七五九年)春秋间,李白流放途中至夔州(今四川奉节),遇因天旱和  相似文献   

16.
最近读到《今古奇观》上册第六卷《李谪仙醉草吓蛮书》时,不意发现三处错讹,把李白在蜀的故地“绵州”误为“锦州”,令人十分惊讶!这三处错讹分别是: 1、“话说唐玄宗皇帝朝,有个才子,姓李名白,字太白,……西川锦州人也”。(第八一页) 2、“李白锦衣纱帽,上马登程,一路只称锦衣公子。……不一日,回至锦州,与许氏夫人相见。官府闻李学士回家,都来拜贺,无日不醉。”(第九一页)  相似文献   

17.
李白被流放夜郎的原由,近来有学者说是因为写《清平调》而触犯了杨贵妃,说李白写《清平调》时借着酒劲曾命高力士为自己脱靴、杨贵妃磨墨,故而小人对杨贵妃进谗言,说李白在诗中把她与赵飞燕这种歌女作比,有辱贵妃声誉,因此,李白被谪至夜郎。此说于情理不合,无论是从时间上看还是从情理上或史实上看都有失偏颇,应还永王李?兵败所致之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18.
李白平生喜欢漫游,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所到之处,广交朋友,有过无数次的离别体验,留下了大量的别离诗。 李白的别离诗不仅数量多(100多首),而且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和独特的创作个性,成为别离诗领域中的一朵奇葩,秀色空林,独放异彩。  相似文献   

19.
李白是唐代受道教影响最大的诗人,可以说道教对李白诗歌产生了重大作用。20世纪8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重视道教与李白诗歌的密切联系,所取得的成绩也是斐然的。文章试图对近年来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以期为广大研究者提供些微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唐代大诗人李白在诗歌创作上取得了前无古人的巨大成就。然而,盛行以文取士的唐朝,这位“诗仙”的仕途却坎坷多舛,终身不得志。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李白由四川江油入楚已经好几年,并且与曾经做过宰相的许圉师的孙女结婚,做了上门女婿,安家在湖北安陆。这位一向放荡不羁,“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李白终于不甘寂寞,给做荆沙大都督府长史的韩朝宗一封信,开头即谓“生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