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中心是经济建设。教育应当为经济建设服务,这是勿庸置疑的。那么,教育如何为经济建设服务,教育和经济建设又有什么样的辩证关系呢? 一、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相对于经济基础,属于意识形态范畴;它受经济基础的制约,又成为推动经济建设的动力。  相似文献   

2.
<正>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这是指导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正确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一切工作都要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说到底是发展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社会主义经济是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一观念使我党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认识发生了巨大的飞跃。它对政治、文化、科学、教育产生强大的冲击波。可见在当今,教育与经济建设的关系,其实质是教育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关系。本文拟就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对教育的二重性影响以及教育应采取的对策,作一粗浅的探讨。一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阶段,这是一个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商品经济大发展将使中国由温饱走向小康,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对教育的积极影响主要有: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新农村对高职“两课”的诉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决定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它为高等职业教育提供了许多新的挑战和机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目标,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是手段,它必将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高职“两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我们有必要探讨高职“两课”如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二大把教育、科学同农业、能源、交通列为经济发展的三大战略重点。这不仅是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正确总结,也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上的一个飞跃。加强和改革农村学校教育,涉及两个战略重点。它既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更是开创教育事业新局面的重要环节,希望各级党政领导和教育行政部门,把它当作一项战略任务切实抓紧抓好。我国十亿多人口,有八亿以上在农村。农村学校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学校教育抓好了,不仅对提高我国大多数劳动力的素质,造就适应农村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各种人才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二大把教育、科学同农业、能源、交通列为经济发展的三大战略重点。这不仅是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正确总结,也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上的一个飞跃。加强和改革农村学校教育,涉及两个战略重点。它既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更是开创教育事业新局面的重要环节,希望各级党政领导和教育行政部门,把它当作一项战略任务切实抓紧抓好。我国十亿多人口,有八亿以上在农村。农村学校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学校教育抓好了,不仅对提高我国大多数劳动力的素质,造就适应农村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各种人才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必将带动教育建设的全局。从这个意义上说,加强和改革我国的教育,理应以农村学校教育作为突破口。只有抓好了这一环,才能使适合四化需要和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建设大大前进一步,并为  相似文献   

6.
<正> 教育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它既要为九十年代和下一世纪现代化建设提供必要人才和智力的支持,又要从反“和平演变”的战略高度,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可靠接班人。要完成这样严峻的历史任务,必须高举毛泽东教育思想的伟大旗帜,这是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新体系的强大精神支柱和锐利的思想武器。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教育思想,已经成为新时期教育科学研究、特别是师范教育科学研究的首要课题。  相似文献   

7.
精神文明是一个历史范畴,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内涵。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包括社会主义的政治、法律、伦理街道、文学艺术、科学技术、教育和卫生等等;它的灵魂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事实证明,高校图书馆是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它起着任何其它阵地不能代替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四大确定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裁入了宪法,这对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意义,为整个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提出了新的课题,要求教育要大发展,更好地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同样对校办产业的发展也有重大的指导作用.校办产业是建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它不仅实施兴教育人,而且直接为国家的经济建设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9.
1983年10月1日,邓小平同志为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是邓小平同志现代教育思想的高度概括,它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方向,是教育战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进行改革、快速健康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和理论依据,也是我国教育战线贯彻党的基本路线的体现。它立论高、意境深,不仅深刻地反映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教育的客观要求,揭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应遵循的基本规律,而且是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教育要面向现代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  相似文献   

10.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首次明确地提出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关于教育工作的根本指导思想,即:“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这是在党的十二大所确立的“教育是发展经济的战略重点”的基础上又一新的发展。它标明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包括对社会主义的教育规律,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教育公平.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公平的基础.我们要建立和谐社会,更加需要公平、正义。教育公平在建设和谐社会中有以下作用:它是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之一;它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标志;.同时它也是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理念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2.
<正> 图书馆是科学、教育、文化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今天,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将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将直接影响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党中央多次强调,要“坚持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一起抓”。图书馆作为一个独立的事业单位,其作用是其他各项文化事业所无法取代的。  相似文献   

13.
信息     
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及四个经济特区教育情报交流会认为:目前的教改形势是建国以来最好的时期之一。它具有两个特点。一是在宏观的指导下进行,而不是就教育论教育,教育改革与经济、科技改革配套进行;二是教改中强调了教育科学的重要性。它具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即“三个面向”和“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而后一个“必须”,是去年中共中央《决定》中第一次提出的。它是全面地多层次多侧面的改革,纵向有幼、小、中、大,横向有德、智、体、美、劳。教改的发展趋势——在“三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二大提出了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建设具有高度物质文明、高度精神文明和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斗纲领。这个伟大纲领,科学地指明了社会主义教育在实现新时期历史任务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它指出,教育是实现经济建设宏伟目标的三大战略重点之一;是实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条件;是加强党的建设,使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重要途径。教育战线贯彻十二大报告精神,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面临一个非常尖锐的矛盾:四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同志的教育思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认真研究它的基本内容并付诸实践,对于进一步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同志的教育思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组成部分。它指导我国教育向正确的方向发展。邓小平同志特别重视教育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问题。 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教育信息     
国家教委发出通知认真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共国家教委党组11月5日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委、高教(教育)厅(局),国务院有关部委教育司(局),国家教委直属高校发出《关于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通知》。《通知》指出,《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是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丰富经验的理论总结,是引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它集中反映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深入开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学习和教育,对于教育战线提高思想理论水平,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搞  相似文献   

18.
国情教育简而言之,即国家基本情况和特点的教育,中华民族历史和现状的教育。它是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课题,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国情教育,对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它在所有社会主义价值目标中处于支配和统摄地位。高校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阵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是高校教育的本质要求;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注入了新的血液,也指明了发展方向。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引领、内容引领和目标引领,推动高校教育工作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试论学校的社会主义公民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教育是指为培养一定社会所需要的合格成员而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国外的学校公民教育,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类:广义的学校公民教育就是学校德育;而狭义的学校公民教育,则是指德育的一条途径——公民课。 在我国,由于多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公民教育长期被忽视。去年召开的党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根据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根据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经验,把“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总的要求之一而明确提出来。这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体现,它为我国学校研究和实施社会主义公民教育提供了思想指导。本文拟就国内外学校公民教育的概况、我国学校开展社会主义公民教育的意义以及如何实施公民教育等问题作一初步探讨,以期引起人们对我国学校实施公民教育的重视,从而加快学校德育改革的步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