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新的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让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  相似文献   

2.
数学源于生活.现实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小学数学教学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捕捉生活中学生身边的数学.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而凸现了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尤其是小学数学.几乎都能在生活中找到“原形”。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是当前课程改革的方向。每位教师必须从观念上有一个根本的转变,在教育教学中重新认识数学,使学生对数学不再感到神秘陌生.让每个孩子知道数学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能从生活中学习数学,再将数学应用到生活中去.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4.
数学问题产生于数学情境.一个好的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究欲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精心创设各种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兴趣.促使他们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现实问题、结合生活实际学习数学,让间接经验的学习有直接的生活经验作支撑.  相似文献   

5.
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新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要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充分运用学生的生活情境来增进学生的生活体验.让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这也是我近年来,在不断探索、实践的问题。笔者认为,重组、体验与审视是生活数学教学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6.
张克娟 《学周刊C版》2010,(7):149-149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来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如能巧妙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数学学习走进生活.那么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巩固所学的知识.以及用数学知识分析解决生活当中的问题.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现代数学论认为:数学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生活中充满数学,数学教育寓于生活实际。《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也指出:“数学教学要联系实际”,中重度弱智学生的数学教学更应该从与学生密切相关的生活实际人手,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数学的内在价值。  相似文献   

8.
王霞 《考试周刊》2012,(55):71-72
长期以来.我国的数学教育过于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学生的数学能力发展不全面。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与社会生活相脱节.教学中忽视数学与日常生活特别是学生的生活背景的关联。所以,教师要使数学和生活联系起来,让数学生活化走进初中数学课堂.并学会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  相似文献   

9.
数学源于生活,根植于生活.数学教学就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是解决生活问题的钥匙,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趣味性.我认为要在课堂中体现生活中的数学,应从以下“四个让”着手:一、让学生体会到身边有数学数学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学习第一单元《快乐的校园》  相似文献   

10.
针对职高生对数学的兴趣不高,数学书中的理论知识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的现状,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情景来引入教学,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教师要通过运用生活化的数学语言进行讲解和分析,使数学知识通俗易懂;还要通过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感受数学,体验数学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寻找数学题材,让数学贴近生活,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数学,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他们感受生活中的数学,享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相似文献   

12.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因此,在数学教学中,一方面,要让学生借助生活中已有的经验解决数学问题;另一方面,要让学生学会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样才能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使学生的数学技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那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联系生活,实现数学问题生活化呢?  相似文献   

13.
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应用于生活。《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数学教学中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来源,借助生活经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学会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不仅能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而且能降低  相似文献   

14.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让学生在生动的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在数学教学中,通过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让学生用自己掌握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将生活与数学有机的结合起来,已越来越被广大教师所重视,并在数学课堂教学效果中起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姜锡春 《今日教育》2007,(4S):46-46
《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恰当的教学情境容易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进而促使其思维处于兴奋活跃的状态.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在情境中产生数学问题.发现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根据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有利于意义的建构。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是十分必要的。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理想的教学情境创设出来了,教学活动就成功了一半。  相似文献   

16.
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搭尔从数学教育学的特点出发,提出了“数学源于现实,扎根于现实,应用于现实.”的教学原则,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并且在运用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具体体验中,培养每一位学生都能用数学的眼光、数学的意识去观察生活,加深学生对数学问题的理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念,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走进生活,感受数学.  相似文献   

17.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也就是说我们要使数学贴紧生活.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在教学中要联系生活中的问题.挖掘数学知识中的生活内涵,让数学更多地联系实际.贴近生活.做到生活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材内容与生活现实有机结合起来.特别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因此.让小学生贴近生活学数学、这样能让学生更好地认识数学、学好数学、促进整体素质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我在教学中是这样做的。  相似文献   

18.
黄贤德 《山东教育》2013,(10):44-44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这是数学学习的意义所在。《数学课程标准》将“数学实践教学与综合运用”作为一个重要的学习领域,要求教师在数学活动中让学生自主探究数学规律.并根据规律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实现数学与生活的有效沟通。通过让学生动口说、动脑想、动手操作,协调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使学生拥有了一个属于自己参与和合作的平台,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范春玲 《考试周刊》2013,(48):62-63
传统的数学教学强调知识的训练,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而如今倡导的教学"生活化"则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学习数学、在生活实践中运用数学,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实现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教师应在教学中构建生活化的学习内容,呈现有趣的数学问题;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探究、思考;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一、创设悬念,激发探究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我们可以创设一些悬念.启发学生把生活中的现象与问题变为数学的对象,把生活的实际问题和数学紧密联系起来.从数学的角度.并运用数学知识对其进行思考,对之进行解释、阐述.让学生认识到平时学习的数学知识对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很有帮助.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好奇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