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风雅颂不仅属于诗经,离骚也不仅仅是屈原的楚辞,当风骚结合,世界变得诗意盎然。诗歌不分国界,无论古今,都是灵魂所渴求的节奏。风格多样的中外诗歌与读诗心得贯穿古今,让你走入诗的领域并爱上诗歌。说唐诗是一座百花园,那是因为唐诗中有许多姹紫嫣红、芳香四溢的奇葩;说唐诗是一座鸟语林,那是因为唐诗中有许多轻飞曼舞,引吭高歌的山鸟;说唐诗是一曲交响乐,那是因为唐诗中有许多声情并茂、婉转动听的  相似文献   

2.
<正>课堂上,我正在讲《唐诗五首》。一只灰褐色的鸟扑棱着翅膀从教室窗前飞过,隐匿于教室外不远的树枝上,在密叶丛中发出了“布谷布谷”的鸣叫声。安静的校园里,这低沉而单调的鸟鸣声很清晰地传入了教室。我们的课堂被打断了,学生们好奇地争相往窗外望去。我说:“那是布谷鸟,在我们岭南一带的田间地头很常见,因其鸣叫声类似于‘布谷’而命名。”学生们收回了目光,重新看向我。我接着说:“有一种鸟叫‘子规’,其与‘布谷’同属杜鹃科,外形也相似,经常出现在古人的诗句中。今天,我们刚好学习唐诗,大家能不能背诵几首唐诗中带有‘子规’的诗句?”话音刚落,全班同学就大声背诵了唐代诗人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这诗之前学过,学生很熟悉。  相似文献   

3.
有到这个题目,你或许会生出这样的疑问:牛歌是什么?是唱给牛听的歌么?唱歌给牛听,那和对牛弹琴有什么两样?我要告诉你,这牛歌,确实就是唱给牛听的歌。在滇西南地区,在景东无量山西部的广大村庄,这是普遍存在、比较流行的一种民间歌谣。关于牛歌,景东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曾做过清代同治皇帝老师的刘琨,晚年在长沙居住、养老,几个亲人从景东出发,长途跋涉,前去看望他。然而,当  相似文献   

4.
程默 《教育文汇》2012,(7):60-60
我是听着蛙声长大的。在我童年的印象中,蛙声是乡村夏天最富于季节性的一种天籁之声。  相似文献   

5.
风从何处来     
<正>春困秋乏夏热冬凉,四季交替本是客观的存在。然而,在我们学校的课堂里,这些客观的存在总是能创造性地成为我们学生无心学习的理由。尤其是骄阳似火的夏日,空调下的学生昏昏沉沉已经成为了某些班级的普遍现象。每当看到班里有这样的学生出现,我就会饶有兴趣地放下手中的课本,郑重其事地提醒他:上我的课,很容易毁容,请大家务必相互提醒。课桌很硬,要脸还是要命?课下,我和这些从被毁容边缘拉回的学生聊天,了解他们上课睡觉的  相似文献   

6.
在我们学校的门口,有一块醒目的铜牌——中国创造学会实验基地。一个小学,如何与中国创造学会联系起来?这还得从8年前一个偶然的问题谈起。  相似文献   

7.
黄鹂又称黄莺,是一种食虫益鸟,主要生活在我国中南部地区黄鹂的羽毛色泽艳丽,叫声悦耳动听,向来为人们所喜爱。孙犁先生所写的《黄鹂》一文现已入选高中语文教材。我国古代的诗人也对黄鹂情有独钟,经常将它写入诗中。  相似文献   

8.
湖南省洞口县发现了一处国内罕见的香地。香地位于该县山门镇清水村西北方向,面积50平方米左右。神奇的是这  相似文献   

9.
世界上约有兰花1.5万种,而气味芬芳的只有1000多种。孔子称为“王者香”的兰花,指的是春兰。  相似文献   

10.
客从何处来     
佚名 《家长》2015,(3):51-52
童年背诵的"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今日在自己身上重现,才真正明白了当年贺知章在《回乡偶书》中的那份惆怅。妻子带着孩子去参加亲子活动,几天都不在家。我乐得清闲,决定回妈妈家住几天。母亲围着锅台忙活,父亲来回打着下手,而我,却坐在门槛上晒太阳、玩手机,偶尔与父母唠句家常。邻家大嫂进院,冲正炒肉的母  相似文献   

11.
人一昼夜要喝2—3升水。“和平”号轨道站上的考察工作往往要持续几个月,那么宇航员的饮水问题如何解决呢?轨道站上能储存大量的水吗?这是许多人关心的问题,据宇航研究员巴别尔金上校介绍说,轨道站上储备的水不多。货运飞船“进步”号大约每三个月给“和平”号送一次必需品,每次都要带来两只容量各为210升的盛满水的桶。这点水当然是不够  相似文献   

12.
一、从训练中来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就是说话,它“是生活的必需,并不是生活的点缀”。如果我们降低作文教学理论的门槛,教育学生养成了只有先说好了,才能写好”的写作思维习惯,作文就不会是如此的可怕、可憎。因为我  相似文献   

13.
一、从训练中来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就是说话,它“是生活的必需,并不是生活的点缀”。如果我们降低作文教学理论的门槛,教育学生养成了“只有先说好了,才能写好”的写作思维习惯,作文就不会是如此的可怕、可憎。因为我们每个人都会说话,并且绝大多数学生平时聊天玩耍时口齿伶俐、思路清晰、绘声绘色、很有口才。我先鼓励学生说,不限制也不指责,内容随学生的兴趣爱好而定,自己想说的话、见闻、感受和想象均可,充分地展示自己,随后再要求写下来。当学生能说清楚说好了,自然就能写明白写好。听说是读写的根基,小学低年级的写话和口语交际尤为重…  相似文献   

14.
字从何处来     
《家教世界》2024,(1):50-51
<正>汉字是记录汉语的文字,它已有六千多年的历史了,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文字,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现代常用的汉字有四千至八千个,大多数是形声字。现代汉字的字体一般是经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演变而来的。汉字的起源人类有了语言,就可以积累知识,形成文化。有了文字,就可以记录语言、交流信息。语言把人和动物区分开来,文字把人类社会的原始阶段和文明阶段区分开来。文字更打破了语言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限制,将语言传送到远方。  相似文献   

15.
每年夏天,在亚洲东部及南部都会有台风出现,而在大西洋上生成的这类风暴则被称为飓风。今年夏天,台风“云娜”给中国造成了重大损失,而对美国来说,飓风“查理”、“弗朗西斯”和“伊万”也是一个可怕的灾难。  相似文献   

16.
清凉何处来?     
正游完泳,奇奇回到家,迎接他的还有从乡下来的奶奶。这下好了,一老一少正为"哪种风更清凉"各抒己见呢!打开房门,奇奇没有感受到平时的"冰火两重天",问:"我们家不是有空调吗?奶奶你怎么不开呀!"奶奶笑了,进屋拿了一把大大的圆蒲扇交给他:"刚才停电了,还没恢复供电呢!给你,热了就用扇子扇风。"奇奇可没玩过这样的扇子,拿着左看右看,发现它居  相似文献   

17.
姜秀琴 《生活教育》2011,(19):75-77
"作文作文,一见头疼,想了半天,一句不成",这是目前中学生作文的普遍情况。有时候实在没有办法,不少学生只能胡编乱凑,交上一篇了事。为什么会这样呢?说白了,没内容可写,也就是没有找到写作灵感。最近,我让学生写了一篇题为《那个地方》的命题作文,在其中发现了十多篇较为出色的文章。作文讲评时,我要求这些同学介绍各自的灵感来源,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张利娟 《考试周刊》2011,(67):73-74
老师不仅自己要掌握问的艺术.同时也要培养学生“问”的兴趣,教给学生“问”的方法,培养学生“问”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姜秀琴 《生活教育》2011,(10):75-77
“作文作文,一见头疼,想了半天,一句不成”,这是目前中学生作文的普遍情况。有时候实在没有办法,不少学生只能胡编乱凑,交上一篇了事。为什么会这样呢?说白了,没内容可写,也就是没有找到写作灵感。  相似文献   

20.
在大自然里,不少花儿都能散发出好闻的芳香,香花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乐趣。为什么许多花儿会散发出香味呢?原来,有些植物的花瓣里,有一种含芳香油的油细胞。当花儿怒放时,芳香油不断挥发,它的分子扩散到空气中,便发出阵阵的幽香。另外还有一些花的花瓣内虽没有油细胞,不能制造芳香油,却含有一种特殊的物质——配糖体。配糖体本身并没有香味,可是当它被分解的时候,也能够散发出香味来。不同的花分泌芳香油和分解配糖体的能力是不一样的,因而,有的花香味浓些,有的花香味淡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