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作为经济学与心理学研究领域的经典研究范式,最后通牒博弈为实验室模拟真实情景下研究合作与决策行为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文章介绍了最后通牒博弈及其适用于不同研究目的的变式,回顾研究者对最后通牒博弈的理论探讨,并综述了一些重要的研究结果,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在标准的“最后通牒”博弈中,双方要瓜分一笔钱,其中一方是提议者,只有一次机会提出分配方案,另外一方是回应者,决定接受或者拒绝分配方案。如果回应者接受分配方案,则按照提议者所提出的方案进行分配,如果回应者拒绝接受分配方案,则博弈双方都得不到任何钱,且博弈结束。文章介绍了最后通牒博弈的几种实验范式并综述了一些重要的研究结果及理论解释,最后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及建议。  相似文献   

3.
研究通过结合想象膨胀和最后通牒范式,通过诱导被试阅读、想象未曾发生过的不公平事件来引发他们遭受不公平对待的错误体验,目的在于探讨不公平经验对实验中真实的不公平事件应对有何影响。结果发现:(1)多次想象、以细节加工为主的故事材料能诱发想象膨胀效应;(2)想象膨胀效应使被试对最后通牒中的不公平分配容忍度提高,体现在公平性体验的评价更少受到不公平对待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最后通牒博弈"实验是西方实验经济学中的经典理论,它主要探讨两人之间的利益博弈。实验结果表明:远离均衡的利益有风险,且风险与利益呈正相关;博弈者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时必须控制风险,并有利他思想;按公平原则做到利益共享、风险均摊是理想状态。这些结论对我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的风险防控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如果有100元分给甲乙两人,甲负责分配,乙负责同意或否决,若双方达不成一致,这100元谁也得不到。假设甲分给自己99元,分给乙1元,这时乙会不会同意?这就是一种典型的"最后通牒博弈"。经济学家说,在经济活动中,人都是理性的,乙不会因赌气不要那1元而否决  相似文献   

6.
在解释水平理论基础上,以162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22被试间实验设计,在最后通牒博弈情境中考察社会动机(亲社会动机/自私动机)和心理距离(远/近)对合作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社会价值导向对人们的合作性具有显著的影响,亲社会动机激发的个体更加热衷于合作行为,带有自私动机的个体是竞争的或利己的;(2)高解释水平下亲社会动机个体是合作的,自私动机个体是竞争的或利己的,高解释水平下亲社会或自私动机的个体的行为均根植于其所赞同的社会动机。  相似文献   

7.
以行为博弈论的序贯互惠模型为基础讨论企业与职工的博弈,考虑了在企业中工作的职工在工作的过程中会产生一个拖延,通过对企业与职工的序贯互惠均衡的讨论得出了可以解决问题的四个方向:增加未来收益预期、增加企业对职工的信任程度、增加企业给职工的每期收益、缩短工作的时间也就经常增加企业的新力量。而通过这样的互惠行为二者的收益都会增加。  相似文献   

8.
职业经理人行为直接影响着企业绩效。要采用合理的激励和约束机制,调节职业经理人行为,使所有者和经理人的利益统一起来,成为利益共同体,形成合作博弈,取得共赢。  相似文献   

9.
学习共同体是由不同背景的学习者依据一定的学习愿景组织在一起的,由于学习者的非理性,在不同时期呈现不同的学习状态,如何对不同的状态加以分析,选择合适的指导策略,是引导学习共同体成功的关键,应用博弈论对学习者的学习状态加以分析,找出相应的控制点,提出相应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0.
博弈论又称对策论。随着时代的发展,博弈论理论已经对经济学产生重大的影响。按照博弈的决策和信息综合起来进行划分的,几种常见的博弈均衡理论都具有自身独特的应用空间。博弈论在未来的发展中,不仅将更加注重理论和实际的融合,而且合作博弈和非合作博弈的研究可能会带来博弈理论以及经济学理论的重大革命。  相似文献   

11.
博弈论在招投标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介绍了博弈论基本概念,原理及其在招投标中的应用,对政府投资工程用博弈模型进行均衡分析,提出公开招标方式是政府投资工程最佳决策,作为投标企业利用博弈模型进行均衡分析,不断调整自己对策,以获得个人最大收益而作出正确决策。  相似文献   

12.
班级建设同题缺乏理论基础一直困扰着学生工作者,寻找一种成熟的理论来分析班级建设问题,使问题结构得到澄清,对学生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博弈论的发展,为解决这一问题带来曙光.文章运用博弈论的分析方法对班级建设问题进行剖析,给出班级建设的博弈结构模型,最后提出几点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筑市场空前繁荣,为适应全球化竞争,引进了工程项目招投标方式.但是招、投标人为了追求更大的利益,招投标过程中串标行为频频发生,严重扰乱了市场的正常竞争秩序.作者介绍了串标的定义、串标行为的表现形式,从博弈论的角度,根据串标行为的不同形式,建立投标人与投标人、招标人与投标人之间的静态博弈模型,计算比较招、投标人的期望利益,分析串标行为的形成机理,提出能够有效减少和防治串标行为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4.
师生互动行为是教学活动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行为之一,属于典型的博弈过程。本研究基于博弈论视角,以高校师生教学互动行为为研究对象,为了实现高校教师“教”与大学生“学”的效用最大化,同时综合考虑影响高校师生互动行为的多种因素,构建高校师生互动行为的博弈模型,从而探究高校师生互动的最优均衡,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博弈指魄是研究人们如何进行决策,以及这种决策如何达到均衡的活动。通俗地说,就是通过选择最佳行动计划来寻求收益或效用的最大化。博弈论是一门以数学为基础,研究对抗冲突中最优解的学科,是运筹学的一个分支。近二三十年来,博弈论得以发展和完善,并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语言和文化等各个社会领域都有广泛的运用。本文从语言文化博弈、身体文化博弈、企业文化博弈、影视文化博弈以及互联网文化博弈五方面的应用体现进行阐述,指出要正确运用博弈策略,用博弈学的眼光来指导生活和工作。  相似文献   

16.
金融机构退出规制政策的制定不仅要考虑现实约束条件,而且要分析和研究参与这一过程的众多利益主体行为。以此为目的,通过构建三方博弈模型,包括规制部门与金融机构的退出博弈模型,规制部门间的博弈模型以及规制部门与中介机构间的博弈模型可以较好地解释规制部门在实施规制中存在的困境,进而为规制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该研究以360名3.5岁~6.5岁儿童为被试,采用自编的博弈任务和个别测试程序,探讨学前儿童的行为决策特点。结果表明,学前儿童总体表现出明显的风险规避倾向,但在赢时会增加投注数量,而在输时会减少投注数量;赌物的价值对学前儿童的风险决策行为影响不显著;情绪体验对学前儿童的风险决策行为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条件下由于利益矛盾的涌现和缓释机制的约束,社会经济生活存在着大量的隐性博弈现象,表现形式多种多样,隐性博弈现象的存在给社会、经济秩序带来严重危害,只有彻底理顺分配关系,严肃政策纪律,强化道德教育,才能从根本上抑制和净化隐性博弈。  相似文献   

19.
从博弈论角度出发,构造公安机关和旅馆的博弈模型,通过对博弈双方的行为分析,发现旅馆不实名制行为的概率与公安机关的检查成本呈正比、与旅馆不实名制对公安机关的损失呈反比、与公安机关对旅馆不实名制的处罚呈反比,并从治安管理信息系统和旅馆管理制度及相关法律法规三方面提出建议,从而降低旅馆不实名制行为的概率。  相似文献   

20.
灰博弈综述     
灰博弈论是博弈理论与灰色理论相结合的综合性理论。本文系统论述了灰博弈的研究范围、研究现状和应用研究的一般过程。最后简要介绍了灰博弈的应用研究情况和发展趋势,并指出灰博弈论可作为研究社会、经济问题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