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日,教育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决定将民族团结教育纳入我国小学阶段考查和中、高考及中职毕业考试范畴,而且试题分值不低于政治科目的15%,并强调民族团结教育课程要根据国家统一要求列入地方课程实施的重要专项教育,规定小学阶段开设"中华大家庭"、"民族常识",初中开设"民族政策常识",高中开设"民族理论常识",中等职业学校开设"民族理论常识实践教育"等课程.  相似文献   

2.
正文科省计划在今年秋季就中小学《学习指导要领》的修订向中央教育审议会征求意见。此次修订的主要内容包括:在高中新设学科"公共",规定日本史为高中必修科目,调整教学科目以配合高考改革等等。此外,还提到要强化小学及初中的英语教育。具体而言,小学英语将从3年级开始教授,初中英语原则上实行纯英文教学。"公共"课旨在培养年轻一代的自立意识与能力,其内容将涵盖并整合现有的"公民"和"家庭"等学科所  相似文献   

3.
今年,本市高考录取率超过了70%.但是,应届大学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肯定达不到这个比例.有关数字显示,2002年6月,全国大学本、专科应届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为64%;2003年6月,这个比例下降到了47%.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社会的一种共识.但是,大学生就业真的那么难吗?国内的人力资源专家们却持不同的观点--大学毕业生就业其实并不"难",大学生就业难度被夸大.  相似文献   

4.
高考、中考关口前移到小学,在这一严峻情势下,学前教育难以成为"槛外人"。改变学前教育的现状,实现目标,必须自重视家庭教育、形成家园共育始。提出重回家园共育目标原点这个话题,是因为我们现在学前教育中存在着问题,其中最严重的是学前教育"小学化"。"小学化"问题,追根溯源,是受教育大环境所浸染。"学前",最切近看,就是"小学前",学前教育本来就有一定的为小学作预备的功能。现实情况是,高考、中考关口前移到小学,在这一严峻情势下。  相似文献   

5.
我国现行对职教层次的划分是按学生入校的起点学历,即,凡是以小学毕业生为招生对象的便是初等职业教育;凡是以初中毕业生为招生对象的便是中等职业教育;凡是以高中毕业生为招生对象的便是高等职业教育。这个办法是存在问题的。 第一,这个办法未能反映职业教育起点逐步提高的历史趋势。  相似文献   

6.
“黑色七月”曾经令很多人刻骨铭心,如今这个词永久封存在经历过它的人们的记忆里了。现在大家转而对六月"过敏",是高考让这个月变得不寻常。然而有一群本该是让六月在生命里留下深深印迹,本该是在这个月份埋头苦干、加速冲刺的"准考生"们,这个六月在他们眼里已平淡无奇,因为他们选择了放弃高考,甚至是以"抱团儿"的方式完成。很多人惊诧,这群孩子怎么了?  相似文献   

7.
据7月4日《广州日报》报道:6月30日,广州市15所民办初中进行联合招考,当天有超过2万小学毕业生参加考试,争夺3000余个民办初中学位.其中热门的育才实验学校、应元学校等,报考学生与录取名额比率高达12:1,也就是说平均每12个考生才有1名录取机会.许多学生和家长感慨地说:"真比高考还难呀!"……  相似文献   

8.
赵鳌 《云南教育》2010,(16):15-18
全面实现“两基”后,初中毕业生急剧增长,2000年,大理州普通高中招生人数仅占初中毕业生数的19.39%,而当年全州高考上线率为36.91%,老百姓感叹“上高中比上大学还难”,高中教育一度成为“瓶颈”。  相似文献   

9.
自信的好处     
彭见明 《初中生》2002,(25):10-11
我12岁那年小学毕业考初中。 60年代的乡村,教育还比较落后,上初中比现在读大学还难。我们那一届小学毕业生,十个中间只有一个能念上初中。考试那天,我们这所小学三十多个毕业生,由老师带领着,天  相似文献   

10.
"小学考一百,初中不及格",这种情况表明:一定不能忽视小升初的数学衔接教育.学生从小学升到中学,心理上处于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他们在知识技能、学习方法、学习习惯方面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这个时期的教育尤其要搞好衔接,做好转化.  相似文献   

11.
"素质教育以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为根本宗旨",在人的各项素质中,思想素质是最重要的.在"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下,过去的质量目标往往只偏重学科成绩,即使在素质教育深入开展的今天,由于"习惯势力"等因素的影响,这种情况仍然存在.从小学进入初中是学生学习生涯的一个重要转折,搞好"中小衔接"固然重要,然而只讲学科教学的衔接,没有良好的思想基础这个"内因"的保证,也会事倍功半.我们很有必要积极实践、探索怎样抓好小学毕业生的思想教育.  相似文献   

12.
正当下的中国基础教育,最蛊惑人心的一句话莫过于"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为了起跑线上的领先,孩子们苦不堪言,家长们疲于奔命。在中国,教育犹如一条环环相扣的生物链,生物链的最高端就是大学,从这个终点,一环一环向前逼近。于是,压力从高中、初中一直压迫到小学乃至幼儿园。所有的教育历程,仿佛都成了高考的"预备  相似文献   

13.
1.初中毕业生的直升式每年一到三四月份,初三学生便学完了全部的课程,然后便是几个月的复习,没完没了的做习题与试卷,学生几乎把所有的精力都集中在复习应考上,目标是迎接中考。中考对每一个初中学生的压力不亚于高考对高中学生的压力,中考的失败对学生的伤害绝对不比高考轻,致使许多中考落选者是以失败者的心态进入中等职业学校的。直升式入学,即初中毕业生经毕业会考后,不再经过中考而直接到一些中等职业学校报名,各校以会考的成绩作为录取的标准,只对学生作专业适应性的测试后便直接录取。这样学生没有“考砸了”的担扰,没…  相似文献   

14.
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以来,小学教育无疑是学生成人、成才的根基。古人云:"无基而不坚也"。在新世纪、新时期里,越来越需要具有综合性素质的人才。要让学生做时代的弄潮儿,成为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更离不开小学教育这个基础,摒弃此基础而言成人教育、高等教育,就好比"无源之泉,无本之木"。小学毕业班是小学阶段的一个小结,是升入初中的一个"开端",是学生人生路上的一个驿站。  相似文献   

15.
《教育》2012,(26):11
雷泓霈在2012年8月24日《科技日报》撰文指出:从初中阶段就准备出国,越来越多的好学生选择了"洋高考",这种残酷事实无疑告诉我们,在未来中国教育和和国外教育的"掐尖竞争"中,如果我们的教育仍不及时改革,将有可能败北。中国教育知识根基牢固,但近些年因为学习方式完全沦为"应试学习",原本的"优势"正在转化为"弱势"。正缘于此,国家才一再强调加强教育评价改革、高考录取方式改革,纠正上  相似文献   

16.
正湖南卫视去年推出的《爸爸去哪儿》节目红遍了大江南北。随着今年小学毕业日期的临近,"爸爸,去哪儿读初中"成为了广大"小升初"学生新的热门话题。今年初,国家教育部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小学升入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中规定:对公办学校"小升初"实行"对口划片招生,免试就近入学"等政策。这意味着小学毕业生不能像过去一样自由择校了,而跨县跨地区选择优质公办初中就更不可能了。"公办不择校,择校找民校"。于是,优质民办初中就成了众多小学毕业生及家长心目中的"香饽饽"。长沙金海教育集团作为湖南民办基础教育的"领头羊",无疑成为了"小升初"学生及家长的首选对象。  相似文献   

17.
我们这个小区,今年有18家的孩子是应届高中毕业生,18家的孩子要参加高考。刚刚进入4月,所有的家庭如临大敌般早早进入"一级战备"。原先,我对妻子就有交待:孩子高考,一定要以平常心相待,并立下"三不原则",即不过问、不加压、不干涉,让孩子充分享受轻松学习、快乐学习、自由学习的乐趣。因为我是过来人,20多年前也经历过高考,深知紧张空气给心灵造成的伤害。  相似文献   

18.
高考的公平即意味着进入高等教育阶段的机会公平。然而,高考加分政策滋生的教育腐败,却使人们对高考的公平性产生了怀疑。一、高考加分作弊现象据《中国青年报》6月27日报道,6月12日、13日,湖南省应届高中毕业生"体育竞赛优胜者"统一测试举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的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研究生教育系列中,处于中间层次的普通高中教育,下连九年义务教育,上后高等教育,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地位。如果说高等教育是"龙头"的话,那么,普通高中教育则是"龙腰"。"龙头"飞舞,首先拉动的部位是"龙腰",再加上高考指挥棒的巨大"牵引力",普通高中教育几乎成了千篇一律的大学预备教育。学生们在升学的重压下,成了接受知识的机器、应试的工具、分数的奴隶,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被束缚,个性和特长被扼杀,教育也因此失去了应有的价值。很显然,高中教育不改革,势必使"一条龙"素质工程在"龙腰"受…  相似文献   

20.
阜阳地区地处安徽西部,辖九县二市,面积8000平方公里,人口1200万,是一个历史上经济、文化较为落后的农业大区。几年来,我们在地委、行署的领导下,对普通中小学毕业生逐步实行分流,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目前主要是两次分流。所谓两次分流,就是改变过去小学毕业生只能升入普通初中,初中毕业生只能升入普通高中的单一教育结构,引导一部分小学毕业生升入职业初中,引导一部分初中毕业生升入职业高中。高中后的分流尚未展开。与此同时,以职业中学为基地逐步形成日臻完善的职教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