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高岩  匡文波 《网络传播》2005,(10):78-79
在信息社会,媒介素养教育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这项发轫于20世纪30年代欧洲的教育项目,后来迅速扩展到北美洲、大洋洲、拉丁美洲以及亚洲的部分地区。我国自上世纪90年代始有媒介素养的论述见诸报端,近些年来中国媒介素养研究得到长足发展,不但论文数目剧增,而且有了媒介素养的书籍。但是,相对于其他很多国家,我国媒介素养的专著远远不足。比如美国纽约以色佳大学(Ithaca College)所列出的关于媒介素养的书单中,相关书藉多达三百多种。  相似文献   

2.
西方发达国家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开始着手对学生进行媒介素养教育。相比之下,我国在媒介素养教育领域起步较晚.且仅停留在培养学生读写能力和应对媒介负面影响的层次上.20世纪90年代.网络媒体开始在我国高校普及,“上网”成了当今大学校园的流行语。新媒介环境下.高校学生媒介素养教育面临诸多问题.需要及早研究应对措施。其中一个十分迫切的问题是解决大学生媒介素养结构的重塑问题.  相似文献   

3.
当前,媒介素养教育已成为推动大众传媒文化和谐发展的因素之一。由于我国的媒介素养教育现状和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的距离,我国大众传媒文化中还存在一些不和谐之音,为建设民主社会培养公民意识,在我国受众中开展媒介素质教育适逢其时。  相似文献   

4.
消费主义与媒介素养教育的博弈难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学者近年来为什么提出媒介素养教育,大致原因无外乎以下四点:一是与西方在上世纪30年代最开始提出媒介素养的原因基本相同,是为了反对传媒中的流行文化价值观念,训练青少年抗拒对大众媒介“低水平的满足”;二是为了增强我国受众对新闻信息的思辨与批判能力;  相似文献   

5.
媒介素养是全体公民应该具有的基本素养,媒介素养的提升需要全民的共同参与,加强媒介素养教育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媒介素养教育,而实施媒介素养教育也能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从我国媒介素养教育的现状来看,实施媒介素养教育可以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和现有的成功模式,结合实际国情,可以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采取不同的措施,也可以根据不同的媒介形式实施不同的教育方案。  相似文献   

6.
论少数民族的媒介素养教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林晓华 《新闻界》2005,(3):123-124
大众传媒作为信息传播的载体,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对社会而言,媒介是沟通社会、交流思想、传播文明的最有效工具;对个人而言,媒介则是个人了解外部世界、与外部世界沟通的必经通道。从这个角度上看,当今时代是信息时代,也是媒介时代。  相似文献   

7.
中国媒介素养教育思想萌芽的阐发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李秀云 《新闻记者》2005,1(1):48-50
媒介素养教育,是当今新闻学术界讨论的一个热点话题。有关媒介素养教育的起源,学术界基本达成了共识:“媒介素养”教育的研究源于西方发达国家,20世纪30年代,英国学者和丹麦教育工作者率先提出这样一种教育主张,认为“教育界应以系统化的课程或训练,培养青少年的媒介批判意识,使其能够辨别和抵御大众传媒的不良影响”。①而中国对媒介素养教育问题的研究,有研究者提出:  相似文献   

8.
媒介素养教育与部队思想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信息时代,信息资源成为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最重要资源;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传媒,作为信息传播的主要渠道之一,是沟通社会、交流思想、传播明的最有效工具,它的现实影响力可以说无远弗届、无处不在,即便是在严明整肃,实行封闭式管理的军营环境,亦不能例外。大众媒体与生俱来的求新求异求变的性情,对于处在青春涌动期的部队广大官兵而言,无疑具有天然的亲和力和强大的吸引力,大众媒介所承载的各类新闻性信息、影视剧、广告、流行音乐等内容,与部队日复一日、紧张而繁重的训练和工作任务形成强烈的反差,具有难以抵御的诱惑力,是官兵们业余时间首选的休息放松和休闲娱乐方式。  相似文献   

9.
司峥鸣 《新闻传播》2005,(12):64-65
媒介素养教育在台湾被称为媒体素养教育或媒体识读教育。台湾媒介素养教育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萌芽成长至今,相较其他亚洲国家,台湾的媒介教育无论在学术理论的建立、本土的教育经验、民间力量的整合、对国际媒介教育的促进等方面,都有其自身的特色与成就。台湾媒介素养教育的兴起背景与美国较为相似,皆是为避免社会大众、特别是儿童受电视负面影响而发起的。  相似文献   

10.
媒介素养教育理念形成因素解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媒介素养教育理念由英国学者在1933年率先提出。英国学者利维斯和他的学生桑普森在《文化和环境:培养批判意识》一书中认为,新兴的大众传媒在商业动机的刺激下所普及的流行文化,往往推销一种“低水平的满足”,这种低水平的满足将误导社会成员的精神追求,尤其对青少年的成长产生  相似文献   

11.
民众媒介素养是指人们对各种媒介信息的解读和批判能力,以及使用媒介信息为个人生活、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是人们面对媒介各种信息时表现出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价能力、思辨能力以及创造和制作能力。  相似文献   

12.
我国媒介素养教育体系的建构主体及方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大众传媒充斥着我们的生存空间,并以其强大的辐射力影响着人们的生存方式,甚至塑造着一个时代的核心品格。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中提出:媒介文化已经把传播和文化凝聚成一个动力学的过程,将每一个人都裹挟其中。生活在媒介文化所制造的仪式和景观之中,我们必须“学会生存”。在大众媒介的作用日益彰显的时代,人们必须学会了解媒介,使用媒介,而不是被媒介的信息所控制,因此媒介素养教育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3.
美国媒介素养运动的发展和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现代传媒技术的迅速发展,大众媒介对社会生活的渗透也达到无孔不入的境地。日益普及的大众传媒,给人们带来新鲜和便利的同时,也在制造着前所未有的麻烦和困扰。鉴于电子技术的发达以及传播途径的多样化,仅仅是简单地对传媒发展进行“管制”是不够的,而提高公民的理解、辨析、批  相似文献   

14.
宁莉 《新闻爱好者》2007,(12):12-13
在社会信息化和我国社会处于转型期的背景下,大众传媒日益成为社会结构和社会形态中一个十分关键的社会公共部门。传媒对受众的覆盖和影响越来越大,媒介素养教育正逐渐引起新闻传播学领域更多的关注。在我国,公民媒介素养教育的整体状况不容乐观,与城市受众相比,农村受众的媒介素养教育还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在农村现代传媒不正常弱化的背景下,对农民推行媒介素养教育,使其更好地利用大众传媒、参与传播活动,对于促进其自身发展和农村现代化建设意义重大。[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张书娟 《新闻窗》2011,(3):44-45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我国对外开放的扩大,大众传媒通过对产品"符号意义"的宣传、消费方式展示等手段向消费者灌输消费主义文化,消费主义文化意识形态在广告及大众传媒推波助澜下弥漫全球。在当今中国的消费文化语境下,消费主义影响公众消费观念的作用机制是什么?遏制消费主义带来的危害的最有效的手段又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16.
传播学教育新方向:从媒介研究到媒介素养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从概念的生成、运动的发展介绍了西方国家媒介素养运动的兴起和形成过程 ,进而对我国传播学教育的现状进行了思考 ,分析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结论是从媒介研究到媒介素养 ,从专业教育到公共素质教育的新动向 ,不仅是传播学的学科发展从相对自立走向相对自觉的反映 ,也是信息化社会对传播教育提出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7.
随着媒介社会的来临,媒介素养成为世界各国高校通识教育的重要部分,而对于未来的媒体从业人员--编辑出版专业学生,媒介素养更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从媒介素养的视角出发,分析了媒介化社会中编辑出版专业教育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媒介素养视角下编辑出版教育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中国媒介素养教育研究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媒介素养教育起源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欧洲,九十年代中期后导入中国。经过国内学者七年(1997—2003)的引进与吸收,中国媒介素养教育研究在2004年开始热化,研究人员及成果迅速积增,成为多视角、跨专业、交叉学科的学术领域,并且发展出八大热点研究模块。2006年至今,中国媒介素养教育研究继续往纵深方向发展,对国内外各种媒介素养教育理念和实践的思考更具批判性和建设性,并在原有研究基础上呈现出五个方面的特征与转变。我们认为:中国媒介素养教育不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探索方面都将进一步内涵化发展,有望在未来十年左右建立起符合国情的中国媒介素养教育体系,并逐步完善出适合发展中国家的媒介素养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9.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在开展视觉文化研究和媒介素养教育的过程中进行了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探析,取得了一些创新成果,验证了信息技术支持媒介素养教育的可行性,为我国的媒介素养教育提供了新的理念思路与方法途径。  相似文献   

20.
伍永花 《青年记者》2022,(22):117-119
我国目前的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模式存在本土化探索不够深入、片面追求认知维度而忽略其他维度培育的问题。从认知、实践、社会参与、思想道德四个维度改变大学生对媒介和信息只能做“应急”反应的被动地位,可以使他们对信息社会中的各种现象采取主动性措施来加以应对,从而培养出有知识、有信仰、价值观正确的当代大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